CN213366948U -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6948U
CN213366948U CN202022288951.7U CN202022288951U CN213366948U CN 213366948 U CN213366948 U CN 213366948U CN 202022288951 U CN202022288951 U CN 202022288951U CN 213366948 U CN213366948 U CN 213366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connector
snap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889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中方
张颖
耿志军
郭润增
黄家宇
李胤恺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889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6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6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6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属于电子设备连接技术领域。所述数据接头包括数据接头本体和卡扣接头。所述卡扣接头包括卡扣接头本体和连接部,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尾部相连,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头部同侧,且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卡扣接头本体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分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通过在数据接头本体的基础上增设卡扣接头,使得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数据线用于连接两个电子设备,使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可以传输数据信号。
相关技术中的数据线一般包括数据线体和两个数据接头,数据线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数据接头的尾部连接。在使用数据线时,将两个数据接头分别与两个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口相连,则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线传输数据。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连接之后,很容易因外力碰撞导致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发生松动甚至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头,所述数据接头包括数据接头本体和卡扣接头;
所述卡扣接头包括卡扣接头本体和连接部,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尾部相连,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头部同侧,且所述卡扣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卡扣接头本体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接头本体包括弹性支撑部和卡扣部,所述弹性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弹性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扣部相连;
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弹性支撑部突出,且所述连接部的突出部分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尾部相连;
所述弹性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卡扣部相对于所述弹性支撑部突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部在所述插接端子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插接端子的上平面、下平面、左平面或右平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弹性支撑部的交界区域具有缓冲通槽;
所述缓冲通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卡扣接头的两侧,且所述缓冲通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弹性支撑部和所述数据接头本体之间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接头本体包括插接端子和外壳,所述插接端子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
所述卡扣部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头部突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部突出所述外壳的头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接端子的外露部分的长度。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
所述数据线体与所述数据接头的数据接头本体的尾部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连接线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
所述连接线体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的数据接头本体的尾部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数据接口和卡扣接口;
所述数据接口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本体匹配,所述卡扣接口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接头匹配。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头,该数据接头包括数据接头本体和卡扣接头。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本体时,在数据接头本体与电子设备上的数据接口连接的同时,卡扣接头可以与电子设备上的卡扣接口卡接,从而使得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数据接头不容易从电子设备脱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头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头和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接头和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6-图10是本申请实施示出的数据接头插入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11-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数据接头拔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数据接头;
11、数据接头本体,111、插接端子,112、外壳;
12、卡扣接头,120、卡扣接头本体,121、连接部,122、弹性支撑部,123、卡扣部,124、缓冲通槽,1231、凸起转角面,1232、凸起平面,1233、凸起斜角面,1234、凸起端平面;
13、数据线体;
2、电子设备,21、数据接口,22卡扣接口。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头,如图1所示,数据接头包括数据接头本体11和卡扣接头12。卡扣接头12包括卡扣接头本体120和连接部121,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21相连。连接部121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相连,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二端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头部同侧,且卡扣接头本体120的长度方向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卡扣接头本体120 与数据接头本体11分离。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可以应用在单独的数据线中,也可以应用在外接设备自带的连接线中,本申请实施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数据接头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可以为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例如,Type-B 或Type-C)配合使用的数据接头,也可以为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接口)配合使用的数据接头。
数据接头本体11用于实现与数据接口21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与现有的数据接头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数据接头本体11可以包括插接端子111和外壳112,插接端子111的一部分位于外壳112的内部,另一部分突出于外壳112 (位于外壳112的外部)。
卡扣接头12用于实现与卡扣接口的卡接,使得数据接头与接口的插接更加稳定。卡扣接头12包括卡扣接头本体120和连接部121,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21相连,连接部121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相连。卡扣接头本体120与数据接头本体11分离,从而可以通过按压卡扣接头本体120,来解除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二端与卡扣接口的卡接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卡扣接头12与外壳11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卡扣接头本体120可以包括弹性支撑部122和卡扣部123,弹性支撑部122 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21相连,第二端与卡扣部123相连。
连接部121相对于弹性支撑部122突出(示例性的,突出方向可以与弹性支撑部122垂直),且连接部121的突出部分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相连,从而使得弹性支撑部122与数据接头本体11之间分离且存在缝隙。
弹性支撑部122的长度方向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弹性支撑部122的厚度决定了卡扣接头12的弹性与强度,通过按压弹性支撑部122可以解除卡扣部123与卡扣接口22的卡接关系,或者,使得卡扣部123可以进入到卡扣接口22中。
卡扣部123相对于弹性支撑部122突出(示例性的,可以沿着远离或靠近数据接头本体11的方向突出),用于实现与卡扣接口22的卡接。如图2所示,卡扣部123相对于外壳112的头部突出,从而防止卡扣部123伸出的长度不够,造成卡扣部123不能进入到卡扣接口22中。关于卡扣部123突出外壳112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卡扣部123突出外壳112的头部的长度可以小于插接端子11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也即,卡扣部123相对于插接端子111回缩),或者,卡扣部123突出外壳112的头部的长度也可以等于插接端子11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也即,卡扣部123与插接端子111平齐),或者,卡扣部123突出外壳112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插接端子11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也即,卡扣部123相对于插接端子111突出)。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通过在数据接头本体11的基础上增设卡扣接头 12,使得在数据接头本体11与电子设备上的数据接口21连接的同时,卡扣接头12可以与电子设备上的卡扣接口22卡接,从而使得数据接头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数据接头不容易从电子设备脱落。
并且,通过卡扣接头12与卡扣接口22卡接的连接方式,也使得数据接头插入接口和拔出接口的操作均十分方便(与相关技术中通过螺丝等增加数据接头与接口的连接稳定性的方案相比)。
卡扣接头12的具体形态可以有多种,卡扣接头12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卡扣接头12能够沿着数据接头本体11的圆周方向,在任一位置与数据接头本体11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扣部123在插接端子111上的投影位于插接端子111的上平面(如图1所示)、下平面、左平面或右平面。也即,卡扣接头12可以位于数据接头本体11的上方(如图1所示)、下方、左方或右方。
为了使得弹性支撑部122按压时更加顺利,如图2所示,连接部121和弹性支撑部122的交界区域具有缓冲通槽124。缓冲通槽124的两端分别位于卡扣接头12的两侧,且缓冲通槽124的开口朝向弹性支撑部122和数据接头本体11 之间的空间。其中,缓冲通槽124还可以称为折角缓冲孔,用于缓冲弹性支撑部122的弹性变形空间。
下面,结合图2对卡扣部123的具体形态进行介绍:
如图2所示,卡扣部123依次包括凸起转角面1231、凸起平面1232、凸起斜角面1233和凸起端平面1234,且凸起转角面1231与弹性支撑部122相交。凸起转角面1231与数据接头的插入方向垂直,凸起平面1232与数据接头的插入方向平行,凸起斜角面1233与凸起平面1232、凸起端平面1234均相交,凸起端平面1234与数据接头的插入方向垂直。
其中,凸起转角面1231作为与卡扣接口22配合时的接触面。凸起平面1232 作为与卡扣接口22接触时的过渡平面。凸起斜角面1233作为与卡扣接口22接触时的引入平面。凸起端平面1234的存在可以加强引入平面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线,如图2所示,该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体13和数据接头1。数据线体13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可以具有两个数据接头1,也可以仅仅具有一个数据接头1(另一个数据接头为其余形态的数据接头)。例如,数据接头 1为两个,则数据线体1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再例如,数据接头1为1个,则数据线体13的一端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另一端与其余形态的数据接头的尾部连接。
数据线体13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既包括数据线体13的护套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外壳112的机械连接,也包括数据线体13内部的传输线与插接端子111的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可以应用在数据线中,从而使得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发生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该外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连接线体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连接线体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数据接头的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
其中,该外接设备可以为鼠标、键盘和外接摄像头等任意自带连接线的外接设备。
连接线体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的连接既包括连接线体的护套与数据接头本体11的外壳112的尾部的机械连接,也包括数据线体13内部的传输线与插接端子111的尾部的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数据接头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单独的数据线中,还可以应用在外接设备自带的连接线中。这样,当外接设备的连接线插接在主机的接口中后,连接线与主机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发生脱落,使得用户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体验均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如图4所示,数据接口21与数据接头本体11匹配,卡扣接口22与卡扣接头12匹配。卡扣接口22位于数据接口21的上方。
其中,数据接口21既包括电接口,也包括为了适应电接口而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设的结构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可以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数据接头1与电子设备2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插入到电子设备2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的数据线,且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为具有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的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数据线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数据线可以是一端具有数据接头1(另一端具有其余形态的数据接头),也可以是两端均具有数据接头1。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通过使用包含数据接头1的数据线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使得数据线与第一电子设备和/或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脱落,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或充电效率更高。
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具有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 22的电子设备,且第一电子设备为刷脸设备主机,第二电子设备为显示屏,数据线的两端均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刷脸设备主机和显示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外接设备和第三电子设备,且外接设备具有连接线,该连接线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第三电子设备具有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
外接设备的数据接头本体11插入到数据接口21中,卡扣接头12插入到卡扣接口22中。
示例性的,外接设备为鼠标,该鼠标的连接线具有数据接头1。第三电子设备为计算机主机,该计算机主机具有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
下面,结合图6-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插入电子设备的接口(包括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的过程进行说明:
(1)如图6所示,将数据接头本体11放置在数据接口21前端,将卡扣接头12放置在卡扣接口22前端。
(2)如图7所示,沿着图示箭头方向将数据接头1向着电子设备的接口靠近。
(3)如图8所示,沿着图示箭头方向按压卡扣接头12的弹性支撑部122。
(4)如图9所示,将数据接头本体11伸入到数据接口21中,同时卡扣接头12伸入到卡扣接口22中。
(5)如图10所示,卡扣接头12的卡扣部123进入到卡扣接口22中,弹性支撑部122回弹到原始状态,卡扣部123卡住卡扣接口22。同时,数据接头本体11插入到电子设备的数据接口21中,数据接头1的插入过程完成。
下面,结合图11-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头1拔出电子设备的接口(包括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的过程进行说明:
(1)如图11所示,首先沿着图示箭头方向按压卡扣接头12的弹性支撑部 122。
(2)如图12所示,将弹性支撑部122按压到目标位置后,卡扣接头12与卡扣接口22的卡持状态解除。
(3)如图13所示,沿着图示箭头方向将数据接头1逐渐退出接口。
(4)如图14所示,卡扣接头12拔出卡扣接口22,且数据接头本体11拔出数据接口21,数据接头1的拔出过程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头包括数据接头本体(11)和卡扣接头(12);
所述卡扣接头(12)包括卡扣接头本体(120)和连接部(121),所述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21)相连;
所述连接部(121)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相连,所述卡扣接头本体(120)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的头部同侧,且所述卡扣接头本体(1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卡扣接头本体(120)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接头本体(120)包括弹性支撑部(122)和卡扣部(123),所述弹性支撑部(12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21)相连,第二端与所述卡扣部(123)相连;
所述连接部(121)相对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22)突出,且所述连接部(121)的突出部分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相连;
所述弹性支撑部(1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卡扣部(123)相对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22)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1)和所述弹性支撑部(122)的交界区域具有缓冲通槽(124);
所述缓冲通槽(124)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卡扣接头(12)的两侧,且所述缓冲通槽(124)的开口朝向所述弹性支撑部(122)和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之间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头本体(11)包括插接端子(111)和外壳(112),所述插接端子(11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112)的内部,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112);
所述卡扣部(123)相对于所述外壳(112)的头部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23)突出所述外壳(112)的头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接端子(111)的外露部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23)在所述插接端子(1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插接端子(111)的上平面、下平面、左平面或右平面。
7.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体(13)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
所述数据线体(13)与所述数据接头的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
8.一种外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连接线体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
所述连接线体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头的数据接头本体(11)的尾部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数据接口(21)和卡扣接口(22);
所述数据接口(21)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头本体(11)匹配,所述卡扣接口(22)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接头(12)匹配。
10.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
CN202022288951.7U 2020-10-14 2020-10-14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3366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8951.7U CN213366948U (zh) 2020-10-14 2020-10-14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8951.7U CN213366948U (zh) 2020-10-14 2020-10-14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6948U true CN213366948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88951.7U Active CN213366948U (zh) 2020-10-14 2020-10-14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6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8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mating port
US74679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mating port
US75037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having a transverse hold-down beam for a shroud-integrated lock arm
US20150229075A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N21265975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M422808U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13366948U (zh) 数据接头、数据线、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833912Y (zh) 具有可分离结构的连接器线缆组合
CN110797692A (zh) 一种板间连接器用插头
CN209119441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228076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7823351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691883U (zh) 电连接器的结构
CN21641342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4044073U (zh) 连接头、数据线及usb连接器
CN211579021U (zh) 免焊接组装方便的micro USB 连接器
CN216389917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2968187U (zh) 可稳固插装于电路板的usb连接器
CN218887707U (zh) 一种连接器及医疗设备
CN216563813U (zh) 数据接头及数据线
CN215579192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12783900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13753367U (zh) 一种子母式转接器
CN216958721U (zh) 一种互锁连接器结构
CN201498628U (zh) 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