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730U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730U
CN217691730U CN202220904720.0U CN202220904720U CN217691730U CN 217691730 U CN217691730 U CN 217691730U CN 202220904720 U CN202220904720 U CN 202220904720U CN 217691730 U CN217691730 U CN 217691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lastic
board
plastic main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047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川
蒋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ri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r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r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r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047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其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的下塑胶主体、坐落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的上塑胶主体、阵列设置在由所述下塑胶主体与所述上塑胶主体形成的围挡空间内的若干母座金属端子、以及装配在所述下塑胶主体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卡扣固定在所述下塑胶主体上的连接固定部、从所述连接固定部顶部水平向内翻折形成的压板部,所述压板部延伸至所述上塑胶主体端部上方;所述上塑胶主体在第一限位凹槽内具有水平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母座固定片的结构优化设计,加强了固定片的固定作用,防止过多摩擦产生限位失效,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对板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背景技术】
浮动连接器是指带有浮动机构、可吸收在PCB基板上贴装连接器时产生横纵向误差的连接器。浮动连接器可以减少连接器和基板的受力,其中浮动模块和接触模块可以进行X和Y向的相对浮动,以此满足振动场景如引擎舱中的连续振动影响,同时还可以满足装配误差。
浮动板对板能够消除错位,便于PCB组装连接器;设计灵活,单个PCB可容纳多个板对板连接器;减少应力,实现可靠配接。基于上述特性,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相对于传统板对板连接器优势也更加明显,具体体现在各种车载、工控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中。随着产品小型化趋势的逐步推进,这也推动了对连接器小尺寸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215732287U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母端结构和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母座包括固定基座、浮动基座以及接地固定片,接地固定片压持设置在浮动基座两端上方,通过接地固定片与PCB板焊接固定将浮动基座限定在接地固定片与固定基座之间,实现浮动基座上下浮动限位,这种结构在浮动基座频繁的上下浮动过程中,会对接地固定片与PCB板的焊接结构发生松动,导致接地固定片连接不良甚至脱落,失去对浮动基座的限定作用,使用寿命短;且在PCB板上还需增设用于焊接接地固定片的焊盘,占用了PCB板的线路布局面积,为PCB板上的电路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PCB板的小型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通过母座固定片的结构优化设计,加强了固定片的固定作用,防止过多摩擦产生限位失效,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的下塑胶主体、坐落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的上塑胶主体、阵列设置在由所述下塑胶主体与所述上塑胶主体形成的围挡空间内的若干母座金属端子、以及装配在所述下塑胶主体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卡扣固定在所述下塑胶主体上的连接固定部、从所述连接固定部顶部水平向内翻折形成的压板部,所述压板部延伸至所述上塑胶主体端部上方;所述上塑胶主体在第一限位凹槽内具有水平活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母座、与所述母座配合的公头。
进一步的,所述上塑胶主体上形成有中心岛屿、围绕所述中心岛屿构成的环岛插槽;所述公头包括与所述环岛插槽适配对插的公头塑胶主体、阵列设置在所述公头塑胶主体内的公头金属端子、设置在所述公头塑胶主体左右两端的第二固定片。
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塑胶主体的左右两端形成有限定所述公头插入深度的限位塑胶部;所述限位塑胶部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三限位卡槽内的固定主体片、自所述固定主体片顶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焊脚部;所述固定主体片整体呈T型且在两侧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卡入所述第三限位卡槽内壁胶料内的第三倒刺干涉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母座上的固定片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母座塑胶主体的固定连接,增强了固定片与塑胶主体的固定连接强度,有效防止了固定片松动与浮动效果失效的现象发生,提高了使用寿命;固定片直接固定在塑胶主体上,与PCB板不产生直接的连接,不会影响PCB板上的线路设计和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座与公头对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座与公头拔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座与第一固定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座与第一固定片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头的剖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1-母座,
11-下塑胶主体,111-第一限位凹槽,112-卡扣塑胶部,113-第一限位卡槽,114-第二限位卡槽,115-限位卡口,
12-上塑胶主体,121-第二限位凹槽,122-中心岛屿,1221-限位槽,123-环岛插槽,
13-第一固定片,131-连接固定部,1311-第一卡扣片,1312-第二卡扣片,1313-主体部,1314-第一倒刺干涉部,1315-第二倒刺干涉部,1316-防退凸起,132-压板部,
14-母座金属端子;
2-公头,21-公头塑胶主体,211-对插槽,22-公头金属端子,23-第二固定片,231-固定主体片,232-焊脚部,233-第三倒刺干涉部,24-限位塑胶部,241-第三限位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为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100,其包括互插配合实现电信号连接的母座1与公头2。
母座1包括设置有下沉式第一限位凹槽111的下塑胶主体11、自由坐落在第一限位凹槽111内的上塑胶主体12、装配在下塑胶主体11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片13、以及阵列设置在由下塑胶主体11与上塑胶主体12形成的围挡空间内的若干母座金属端子14;第一固定片13包括卡扣固定在下塑胶主体11上的连接固定部131、从连接固定部131顶部水平向内翻折形成的压板部132,压板部132延伸至上塑胶主体12端部上方,使得上塑胶主体12能够在下塑胶主体11与压板部132形成的高度空间内进行上下浮动;上塑胶主体12在第一限位凹槽111内具有水平活动空间,并通过第一限位凹槽111的四周围挡限定其水平浮动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固定连接,同时利用第一固定片13上形成的压板部132限制住上塑胶主体12的上表面高度,进而实现下塑胶主体11与上塑胶主体12的浮动式连接;同时配合下塑胶主体11上的下沉式第一限位凹槽111,一方面为上塑胶主体12在水平方向上的浮动提供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限定上塑胶主体12在水平方向上的浮动空间。
为了提高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卡扣连接的连接牢固度,本实施例在下塑胶主体11左右两端侧表面上设置有卡扣塑胶部112,卡扣塑胶部11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一限位卡槽113、自第一限位卡槽113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二限位卡槽114、横向延伸至第二限位卡槽114内的限位卡口115。
另外,配合的将连接固定部131整体呈M形结构设计,连接固定部131包括呈夹持状态卡扣在卡扣塑胶部112前后两侧表面上的第一卡扣片1311、从上方插入到第二限位卡槽114内的第二卡扣片1312、以及插在第一限位卡槽113中的且将第一卡扣片1311与第二卡扣片1312连接为一体的主体部1313。第一卡扣片1311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刺入卡扣塑胶部112内的第一倒刺干涉部1314。第二卡扣片1312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刺入第二限位卡槽114内壁胶料内的第二倒刺干涉部1315。第二卡扣片1312的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与限位卡口115配合的防退凸起1316。通过第一卡扣片1311从前后两侧夹紧卡扣塑胶部112,并利用第一卡扣片1311边缘上的第一倒刺干涉部1314,加强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通过第二卡扣片1312插入到第二限位卡槽114内,并利用第二卡扣片1312两侧边缘上的第二倒刺干涉部1315,进一步的加强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最后,通过第二卡扣片1312外侧表面上的防退凸起1316伸入到限位卡口115内,防止第一固定片13向上退出,在此加强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连接强度和牢固度。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卡扣塑胶部112与第一固定片13的卡扣结构配合设计,实现了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卡扣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可靠性高。
上塑胶主体12的两端上表面上设置有与压板部13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121,压板部132伸入至第二限位凹槽121内。
本实施例改变了原有金属固定片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与电路板固定来对上塑胶主体进行浮动限定的作用,第一固定片13直接固定在下塑胶主体11上,且采样M形结构,配合插接的方式且在插接片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倒刺干涉结构,大大加强了与下塑胶主体11的连接强度;第一固定片13不与PCB板直接连接,不会影响PCB板上的线路设计和小型化设计。
上塑胶主体12上形成有中心岛屿122、围绕中心岛屿122构成的环岛插槽123,中心岛屿122的前后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与母座金属端子14一一对应的限位槽1221,母座金属端子14的一端被限制在下塑胶主体11上,另一自由端位于限位槽1221内,且在外侧表面形成与公头2对应端子配合实现电信号连接的接触面。中心岛屿122的侧表面与母座金属端子14的所述接触面平齐,能够在公头2与母座1插接时,保护两者的金属端子。
公头2包括与环岛插槽123适配对插的公头塑胶主体21、阵列设置在公头塑胶主体21内的公头金属端子22、设置在公头塑胶主体21左右两端的第二固定片23。公头塑胶主体21内形成有对插槽211,公头金属端子22在对插槽211的相对内壁表面上形成有与母座金属端子14接触的接触面。公头塑胶主体21能够插入到环岛插槽123内,且在插入到环岛插槽123内时,对插槽211包裹在中心岛屿122的四周,进而使得公头金属端子22能够与母座金属端子14可靠连接。
公头塑胶主体21的左右两端形成有限定公头2插入深度的限位塑胶部24。限位塑胶部24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限位卡槽241,第二固定片23包括插接在第三限位卡槽241内的固定主体片231、自固定主体片231顶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焊脚部232。固定主体片231整体呈T型,上宽下窄,且在两侧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卡入第三限位卡槽241内壁胶料内的第三倒刺干涉部233。通过第二固定片23的T型主体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二固定片23在公头塑胶主体21上的插入位置更深,能够更好的贴合塑胶,加强固定作用,配合焊脚部232与电路板的焊接连接,进而加强公头2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另外,在第二固定片23的两侧边缘上设置第三倒刺干涉部233,进一步的提高第二固定片23与公头塑胶主体21插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母座1在组装时,先将母座金属端子14与上塑胶主体12采用插槽方式装配在一起,然后将上塑胶主体12坐落在下塑胶主体11的第一限位凹槽111内,同时将母座金属端子14的另一端装配到下塑胶主体11上,并将母座金属端子14的端部折弯形成焊脚部;然后将第一固定片13插接到卡扣塑胶部112上,利用对应的卡扣片与限位卡槽实现卡扣连接,并利用倒刺干涉部和防退凸起1316加强卡扣连接强度;第一固定片13装配到位后,利用顶部的压板部132实现对上塑胶主体12的上限位置的限定,进而实现上塑胶主体12与下塑胶主体11的浮动连接,完成母座1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的母座1通过第一固定片13与卡扣塑胶部112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第一固定片13与下塑胶主体11的卡扣连接,且利用压板部132实现了母座1的浮动连接,进而使得母座可以通过装配的方式即可完成组装,无需进行其他的焊接或者铆接操作,提高了母座的生产效率;配合固定片上的倒刺部结构设计,能有效的防止固定片倒退,加强了母座1的整体结构强度;母座组成的部件数量少,降低了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包括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的下塑胶主体、坐落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的上塑胶主体以及阵列设置在由所述下塑胶主体与所述上塑胶主体形成的围挡空间内的若干母座金属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还包括装配在所述下塑胶主体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卡扣固定在所述下塑胶主体上的连接固定部、从所述连接固定部顶部水平向内翻折形成的压板部,所述压板部延伸至所述上塑胶主体端部上方;所述上塑胶主体在第一限位凹槽内具有水平活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主体左右两端侧表面上设置有卡扣塑胶部,所述连接固定部卡设在所述卡扣塑胶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塑胶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一限位卡槽、自所述第一限位卡槽底部向下延伸的第二限位卡槽、横向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内的限位卡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部整体呈M形结构设计,且包括呈夹持状态卡扣在所述卡扣塑胶部前后两侧表面上的第一卡扣片、从上方插入到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内的第二卡扣片、以及插在所述第一限位卡槽中的且将所述第一卡扣片与所述第二卡扣片连接为一体的主体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片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刺入所述卡扣塑胶部内的第一倒刺干涉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片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刺入所述第二限位卡槽内壁胶料内的第二倒刺干涉部。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片的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口配合的防退凸起。
8.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1要求所述的母座、与所述母座配合的公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胶主体上形成有中心岛屿、围绕所述中心岛屿构成的环岛插槽;
所述公头包括与所述环岛插槽适配对插的公头塑胶主体、阵列设置在所述公头塑胶主体内的公头金属端子、设置在所述公头塑胶主体左右两端的第二固定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塑胶主体的左右两端形成有限定所述公头插入深度的限位塑胶部;所述限位塑胶部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第三限位卡槽,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插接在所述第三限位卡槽内的固定主体片、自所述固定主体片顶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焊脚部;
所述固定主体片整体呈T型且在两侧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卡入所述第三限位卡槽内壁胶料内的第三倒刺干涉部。
CN202220904720.0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Active CN217691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4720.0U CN217691730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04720.0U CN217691730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730U true CN217691730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04720.0U Active CN217691730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4085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1846990B1 (en)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898860B2 (ja) コネクタ
US77489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511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5006618B2 (ja) コネクタ
US7670150B2 (en) Low profile board-mounted connector
US71442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uidance face
US2010033084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modules
USRE42075E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70119708A (ko)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US201303376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housing
US6827588B1 (en)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761826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mating frame mating with another connector
EP1487066B1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US6371811B1 (en) Vertical-type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having a low profile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30196546A1 (en) Connector
US606850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691730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US201201153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lignment structure
WO2008047482A1 (en) Connector
KR101606775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20050095906A1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reliable retaining means
US20030216086A1 (en)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5600692U (zh) 一种混合传输电流和信号的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