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554U -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554U
CN217691554U CN202220593747.2U CN202220593747U CN217691554U CN 217691554 U CN217691554 U CN 217691554U CN 202220593747 U CN202220593747 U CN 202220593747U CN 217691554 U CN217691554 U CN 217691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ab
utmost point
positive electrode
point ear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937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传静
李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937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具有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层叠布置,负极极片具有负极极耳;其中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第一正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正极极片的两不同侧,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小于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和/或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第一负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设在负极极片的两不同侧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小于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具有失效风险低和性能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芯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随着消费需求升级,电芯的电流密度越来越大,导致电芯在使用时,特别是进行大倍率充放电时,电芯的温升较大,容易引发失效问题。
相关技术中,采用将电芯设为多极耳电芯的结构,即在电极极片上设置多个极耳,来改善温升较快的问题,但是对于电流分布不均匀和极化较大的电芯,仍会存在温升较快的问题,失效风险仍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失效风险低的电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失效风险低的单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靠性高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靠性高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具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具有负极极耳;其中,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多个所述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正极极片的不同位置,且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和/或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多个所述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负极极片的不同位置,且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具有失效风险低和性能好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和/或
当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极耳的厚度为8μm~16μm;和/或
所述负极极耳的厚度为4μm~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正极极片的两不同侧,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负极极片的两不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下侧,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和/或
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电池包括外壳和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电池具有失效风险低和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多个单电池,多个所述单电池均设在所述箱体内,多个所述单电池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具有可靠性高和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可靠性高和性能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层叠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层叠体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正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负极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芯100;
层叠体10;
电解液20;
正极极片1;第一正极极耳101;第二正极极耳102;
负极极片2;第一负极极耳201;第二负极极耳202;
隔膜3;
绝缘胶带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包括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2,具体地,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层叠布置,正极极片1具有正极极耳,负极极片2具有负极极耳。
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101,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102,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不同位置,且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小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和/或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201,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202,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不同位置,且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小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
换言之,正极极耳设有多个,负极极耳仅设置一个,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101,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102,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不同位置,且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小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或者,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正极极耳仅设置一个,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201,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202,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不同位置,且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小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或者,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101,多个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102,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不同位置,且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小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且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201,多个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202,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不同位置,且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小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
上述方案中,正极极片1上的正极极耳设有多个,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不同位置,且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小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可以对应电芯100的不同区域设置,例如第二正极极耳102对应电芯100的富液态区域(电解液较多的区域)以适当提高该区域的电流密度、第一正极极耳101对应电芯100的贫液态区域(电解液较少的区域)以适当降低该区域的电流密度,从而使得极耳的宽度和电流密度相匹配,可以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
负极极片2上的负极极耳设有多个,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不同位置,且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小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可以对应电芯100的不同区域设置,例如第二负极极耳202对应电芯100的富液态区域以适当提高该区域的电流密度、第一负极极耳201对应电芯100的贫液态区域以适当降低该区域的电流密度,从而使得极耳的宽度和电流密度相匹配,可以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在进行充放电时,特别是进行大倍率充放电时,使得电芯100各处的电流分布较为均匀、极化较小,从而使得电芯100温升较慢,失效风险较低。其中,充放电倍率指,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时所需要的电流值,它在数据值上等于电池额定容量的倍数,具体等于充放电电流与额定容量的比值。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具有失效风险低和性能好等优点。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电芯100为叠片式电芯、电芯100的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电芯100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电芯100的宽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至图5所示,左右方向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前后方向如图3所示。
例如,如图3所示,电芯100还包括隔膜3,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2均设有多个,多个正极极片1和多个负极极片2沿前后方向交替布置,正极极片1和负极极片2之间通过隔膜3隔开。
如图1所示,上述正极极片1、负极极片2和隔膜3组成层叠体10,层叠体10内填充有电解液20。考虑到电芯在使用时电解液是不均匀分布的,具体地,由于重力作用,使得靠近电芯下端的电解液较为富余(为富液态),而靠近电芯上端的电解液只能靠表面张力吸附作用保持在电芯上端处,导致靠近电芯上端的电解液较少(为贫液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通过将靠近正极极片1下端的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设为大于靠近正极极片1的上端的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以及将靠近负极极片2下端的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设为大于靠近负极极片2的上端的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使得电芯100的富液态区域使用较宽的极耳以适当提高该区域的电流密度、贫液态区域使用较窄的极耳以适当降低该区域的电流密度,从而使得极耳的宽度和电流密度相匹配,可以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可以为Z字形叠片式电芯(图1至图5所示),即正极极片1、隔膜3和负极极片2通过叠片形成电芯100;电芯100也可以为卷绕式电芯,即正极极片1、隔膜3和负极极片2通过卷绕形成电芯100。
正极极片1包括正极极片带(例如铝箔)和涂覆在正极极片带上的活性物质,正极极耳(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由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箔材(例如铝箔)形成,正极极耳可以焊接在正极极片带上。负极极片2包括负极极片带(例如铜箔)和涂覆在负极极片带上的活性物质,负极极耳(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由未涂覆活性物质的空箔材(例如铜箔)形成,负极极耳可以焊接在负极极片带上。
如图2所示,正极极片带和负极极片带上的上均具有空白箔区(未涂覆活性材料的区域),正极极片带的空白箔区和负极极片带的空白箔区粘贴有绝缘胶带4。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正极极耳设有多个时,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与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换言之,第二正极极耳10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正极极耳10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1.5~2.5。
例如,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与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的比值2.0。
由此,可以使得第二正极极耳102和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更好的与电流密度相匹配,进一步提高电芯100的性能。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与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也可以为1~1.5中的任一值,或者为大于2.5的其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与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换言之,第二负极极耳20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负极极耳20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1.5~2.5。
例如,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与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的比值2.0。
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负极极耳202和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更好的与电流密度相匹配,进一步提高电芯100的性能。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与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也可以为1~1.5中的任一值,或者为大于2.5的其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正极极耳设有多个以及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两不同侧,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两不同侧。
例如,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正极极片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第一正极极耳101设在正极极片1的右侧,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正极极片1的左侧,第一正极极耳101位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上侧,即第一正极极耳101位于正极极片1的右上方,第二正极极耳102位于正极极片1的左下方。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负极极片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左侧和右侧,第一负极极耳201设在负极极片2的左侧,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负极极片2的右侧,第一负极极耳201位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上侧,即第一负极极耳201位于负极极片2的左上方,第二负极极耳202位于负极极片2的右下方。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的下侧,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的下侧。
其中,第二正极极耳102设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的下方,第二负极极耳202设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的下方。
由此,便于宽度较大的第二正极极耳102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对应电芯100的同一区域(例如富液态区域)设置,以及宽度较小的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对应电芯100的同一区域(例如贫液态区域)设置,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
可选地,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使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对应电芯100的不同区域,从而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以及降低电芯100的失效风险。
可选地,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可以更好的使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对应电芯100的不同区域,从而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以及降低电芯100的失效风险。
可选地,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换言之,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由此,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接触,从而提高电芯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换言之,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由此,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接触,从而提高电芯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
例如,上述第一预设距离为5mm。
由此,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具有足够安全距离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便于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的设置。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也可以小于3mm。
可选地,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
例如,上述第二预设距离为5mm。
由此,在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具有足够安全距离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便于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的设置。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也可以小于3mm。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二正极极耳102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利用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一负极极耳201对称设置,第二正极极耳102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对称设置,使得电芯100整体上为对称式结构,便于电芯100的设计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极耳的厚度为8μm~16μm;和/或
负极极耳的厚度为4μm~8μm。
具体而言,第一正极极耳101的厚度和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厚度均为8μm~16μm。换言之,如图4所示,第一正极极耳10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和第二正极极耳10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为8μm~16μm。
例如,第一正极极耳101和第二正极极耳102的厚度均为10μm。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极耳的厚度和第二正极极耳的厚度也可以小于8μm或大于16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极耳201的厚度和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厚度均为4μm~8μm。换言之,如图5所示,第一负极极耳20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和第二负极极耳20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为4μm~8μm。
例如,第一负极极耳201和第二负极极耳202的厚度均为5μm。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极耳的厚度和第二负极极耳的厚度也可以小于4μm或大于8μm。
可选地,电芯100的多个第一正极极耳101在前后方向上层叠设置,多个第一正极极耳101相连形成第一正极极耳组;多个第二正极极耳102在前后方向上层叠设置,多个第二正极极耳102相连形成第二正极极耳组;多个第一负极极耳201在前后方向上层叠设置,多个第一负极极耳201相连形成第一负极极耳组;多个第二负极极耳202在前后方向上层叠设置,多个第二负极极耳202相连形成第二负极极耳组。
例如,多个第一正极极耳101通过焊接相连形成第一正极极耳组,多个第二正极极耳102通过焊接相连形成第二正极极耳组,多个第一负极极耳201通过焊接相连形成第一负极极耳组,多个第二负极极耳202通过焊接相连形成第二负极极耳组。
可选地,第一正极极耳组、第二正极极耳组、第一负极极耳组和第二负极极耳组的厚度为1.5mm~7mm。换言之,第一正极极耳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正极极耳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第一负极极耳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和第二负极极耳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1.5mm~7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100,负极极片1和正极极片2采用多极耳非对称结构设计,使得电芯100能进行大倍率充放电,电流分布较为均匀。考虑到电解液是不均匀分布的,靠近电芯下端的电解液较为富余(重力作用),电芯上端靠表面张力吸附电解液相对来说是贫液态。且在富液态区域使用较宽极耳,电流密度会高一些,在相对贫液态区使用较窄极耳,适当降低电流密度使得电解液分布状况,匹配适当宽度极耳,进而匹配合适电流密度,能更好的发挥电芯100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电池包括外壳和电芯,电芯设在外壳内,电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100。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电池具有失效风险低和性能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箱体和多个单电池,多个单电池均设在箱体内,多个单电池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电池。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具有可靠性高和性能好等优点。
其中,多个单电池可以形成多个电池模组,且每个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单电池,多个电池模组设在箱体内;也可以多个单电池各自独立。多个单电池可以部分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电池,也可以全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单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可靠性高和性能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具有正极极耳;
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具有负极极耳;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正极极耳,多个所述正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正极极耳,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正极极片的不同位置,且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和/或
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负极极耳,多个所述负极极耳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负极极片的不同位置,且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和/或
当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宽度的比值为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的厚度为8μm~16μm;和/或
所述负极极耳的厚度为4μm~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正极极耳设有多个以及所述负极极耳设有多个时,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正极极片的两不同侧,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负极极片的两不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设在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下侧,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设在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关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和/或
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3mm。
8.一种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
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芯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和
多个单电池,多个所述单电池均设在所述箱体内,多个所述单电池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电池。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CN202220593747.2U 2022-03-17 2022-03-17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17691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3747.2U CN217691554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3747.2U CN217691554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554U true CN21769155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93747.2U Active CN217691554U (zh) 2022-03-17 2022-03-17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5588B2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102378374B1 (ko)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US10454083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080005623A (ko)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US11177499B2 (en) Assembled battery
JPH11238528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1224054B (zh) 一种快充型高容量纽扣电池
KR20200080077A (ko) 에너지 밀도가 향상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20160129571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US20190393512A1 (en) Battery grid
JP5344237B2 (ja) 組電池
CN215896625U (zh) 一种带长电芯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KR20210061619A (ko) 복수 금속 시트가 결합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9880740U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块
CN217691554U (zh)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112687913A (zh) 锂空气电池包
CN217691407U (zh) 电芯、单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113764788A (zh)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114188673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CN215771249U (zh) 锂离子电池及包含该锂离子电池的车辆
CN213366748U (zh) 电极芯及软包电池
KR20080010735A (ko) 양측 하단에 단차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KR2013009108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JP2023522680A (ja) 電池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システム、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KR20220074498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