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9757U -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9757U
CN217689757U CN202221921604.6U CN202221921604U CN217689757U CN 217689757 U CN217689757 U CN 217689757U CN 202221921604 U CN202221921604 U CN 202221921604U CN 217689757 U CN217689757 U CN 217689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layer
light source
substr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16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16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9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9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9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属于投影技术领域。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该荧光单元的荧光层包括上转换材料层,荧光层能够在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通过光路组件将该荧光导出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提供的荧光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

Description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的投影显示技术,相较于LED投影产品,激光投影显示技术具有画面对比度高,成像清晰,色彩鲜艳,亮度高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上的又一主流的发展方向。
一种光源组件,包括三色激光器:蓝色激光器、绿色激光器和红色激光器,以该三色激光器发出的三种颜色的激光光束作为光源,能够为投影装置提供三基色光,以形成彩色的投影画面。
然而,由于激光具有高相干性的特点,激光的高相干性会造成光源组件提供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导致光源组件提供的投影画面的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
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
所述荧光单元位于所述红外激光器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荧光单元包括基板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红外激光器的一面上,所述荧光层包括上转换发光材料层;
所述光路单元包括入光口以及出光口,所述入光口朝向所述荧光单元,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光源组件外。
可选地,所述红外激光器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波长范围为780纳米~1100纳米。
可选地,所述荧光单元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荧光层之间,且所述金属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和所述荧光层贴合。
可选地,所述金属层为金薄膜或者银薄膜。
可选地,所述荧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环状,所述金属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环状;
所述荧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金属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荧光层具有至少两个荧光分区,所述荧光层具有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所述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中,所述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和第二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
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围绕所述基板的中心排布,所述基板的中心包括所述基板的几何中心。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黄色荧光分区、绿色荧光分区和蓝色荧光分区中的至少两个荧光分区。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绿色荧光分区和蓝色荧光分区,所述红色荧光分区、所述绿色荧光分区和所述蓝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均呈扇环状;
所述红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扇环,所述绿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扇环,所述蓝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扇环;
所述第一扇环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二扇环的圆心角的比值范围为:0.1~10;
所述第一扇环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三扇环的圆心角的比值范围为:0.1~10。
可选地,所述荧光层的厚度范围为100微米~800微米,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800纳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包括投影镜头和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为上述的光源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了一种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的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的荧光层包括上转换材料层,荧光层能够在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通过光路组件将该荧光导出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提供的荧光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投影画面的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光源组件中一种荧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荧光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荧光单元沿A1-A2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源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源组件10中一种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光源组件10可以包括:红外激光器11、荧光单元12和光路单元13。
红外激光器11为输出的激光光束波长属于红外波段的一种激光器。波长属于红外波段的激光光束为不可见光。荧光单元12可以位于红外激光器11的出光方向上,即红外激光器11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S1可以照射至荧光单元12。
图2所示的荧光单元12为沿第一方向f1看向图1中的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方向f1可以为垂直于基板121的板面的方向。荧光单元12可以包括基板121和荧光层122,荧光层122位于基板121朝向红外激光器11的一面上,荧光层122可以与基板121固定连接。荧光层122可以包括上转换发光材料层,该上转换发光材料层指能够受到低能量的光激发,发射出高能量的光的一种结构,即就是,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可以经过波长较长、频率较低的光激发后,发射出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光。
光路单元13可以包括入光口131以及出光口132,入光口131可以朝向荧光单元12,出光口132可以朝向光源组件10外。荧光单元12的荧光层122可以在红外激光器11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S1的激发下发出荧光S2,并将荧光S2射向光路单元13的入光口131,光路单元13将荧光S2组件提供的荧光S2导向出光口132,该荧光S2经过出光口132出射光源组件10。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该荧光单元12提供的荧光S2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以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光束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的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的荧光层包括上转换材料层,荧光层能够在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通过光路组件将该荧光导出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提供的荧光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投影画面的质量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转换发光材料仅包括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上转换发光材料。示例性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可以为上转换纳米材料,该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包括稀土掺杂氟化物晶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路单元13的入光口131和出光口132,可以为虚拟的结构,即荧光单元12提供的荧光S2可以经过入光口131所在的位置处照射至光路单元13,并经过出光口132所在的位置处出射光源组件10。或者,光路组件的出光口132和入光口131所在的位置处可以设置光学元件,以对光源组件10的光路中的光束进行调节。
可选地,红外激光器11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S1的波长范围为780纳米~1100纳米。红外激光器11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S1可以为近红外波段光。示例性的,红外激光器11的功率可以大于1W,荧光层122的单位面积能够承受的激发功率大于2×10^10W/cm2,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荧光层122的单位面积能够承受的激发功率可以达到8×10^6W/cm2,可以使得荧光单元12发出的荧光S2的亮度较高。
相关技术中,一种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器、荧光轮和光路组件。激光器为蓝色激光器。荧光轮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荧光层。其中,基板具有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荧光层位于基板的第一分区内,基板的第二分区通常为透射区或反射区。随着荧光轮转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会依次照射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第一分区后,第一分区内的荧光层会受到激光的激发并发出荧光,其发出的荧光会射向光路组件;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第二分区后,第二分区会将激光导向光路组件。这样,光路组件能够将荧光和激光进行混光后输出光源组件。这样,光源组件提供的光源中还是包括激光光束,并不能消除激光光束的相干性带来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红外激光器11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S1,激发荧光单元12中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发出荧光S2,并将激发出的荧光S2射出射光源组件10,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由于红外激光器11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S1为不可见光,因此,即使红外激光光束S1与荧光单元12发出的荧光S2混合输出光源组件10,人眼也无法看到掺杂在荧光S2中的红外激光光束S1,可以进一步避免出现光源组件10提供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并且,荧光单元12中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利用反-斯托克斯(英文:Anti-Stokes)发光原理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即将低能量的光转换成高能量的光),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该荧光单元12在图2所示的荧光单元12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图4是图3所示的荧光单元1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和图4。可选地,荧光单元12还可以包括金属层123,金属层123可以位于基板121和荧光层122之间,且金属层123远离基板121的一面和荧光层122贴合,金属层123靠近基板121的一面可以和基板121贴合。金属层123可以称为上转换发光增益层,即可以利用金属层123与荧光层122(上转换发光材料层)之间的等离子体效应,提高上转换发光材料层的发光效率及发光强度。并且,金属层123还可以具有反光作用,金属层123可以增强荧光S2组件对荧光S2的反射能力。
具体地,由于金属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该自由电子的密度可以高达1023/cm-3,且多个自由电子之间存在库仑作用,库仑作用为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又由于库仑作用具有长程性,即就是两个相距较远的原子之间也会产生库仑相互作用,因此,使得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集体激发,进而形呈现正负离子集体震荡的现象,即为等离子体振荡现象,等离子体振荡现象是指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在自身惯性作用和正负电荷分离所产生的静电恢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简谐振荡。其中,金属层123表面存在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是位于金属表面的一种自由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激发态物质,金属层123表面的等离子体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示例性的,等离子体存在形式可以包括在金属表面的横向震动形式以及在纳米金属表面的定域震荡形式。金属材料表面的等离子体形成的高能局域电场具有对非线性光学的共振增强的特性,从而可以提高上转换发光材料中高能级电子的激发速率,使得辐射光子跃迁概率增加,进而增强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转换发光性能。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基板121可以为圆形的散热基板121,示例性的,基板121可以包括铝基板、玻璃基板、陶瓷基板,上述三种基板121均可以导热,以对荧光单元12中的荧光层122进行散热。
图5是图3所示的荧光单元12沿A1-A2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该荧光单元12可以为荧光轮,荧光单元12还可以包括转轴124以及驱动电机125,转轴124穿过基板121与基板121连接。荧光单元12在使用时,驱动电机125能够带动转轴124沿转动,在荧光层122持续激发出荧光S2的同时,对荧光单元12进行转动散热,可以避免荧光层122产生的高功率的激发光造成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光饱和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荧光单元12在激光的照射下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造成荧光单元12损坏。可以提高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光效和可靠性。光饱和现象是指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数值,如果再度增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随之增加的现象。
可选地,金属层123为金薄膜或者银薄膜。金薄膜可以为由金(Au)制成的金属层123,银薄膜可以为由银(Ag)制成的金属层1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金或者银作为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底,可以有效利用金或者银的等离子体,提高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及发光强度。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磁控溅射方式,将金属材料(金或者银)涂覆到基板121上。
请参考图3,可选地,荧光层122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圆环状,金属层123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呈圆环状。荧光层122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金属层123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内。即就是,金属层123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荧光层122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荧光层122的发光效率及发光强度。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可选地,荧光层122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荧光分区(第一荧光分区1221和第二荧光分区1222),荧光层122可以具有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分别位于至少两个荧光分区(第一荧光分区1221和第二荧光分区1222)中,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可以包括第一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和第二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其中,第一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可以发出第一色荧光,第二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可以发出第二色荧光。
至少两个荧光分区(第一荧光分区1221和第二荧光分区1222)可以围绕基板121的中心排布,基板121的中心包括基板121的几何中心。如此,可以随着基板121的转动,使得红外激光器11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S1能够照射至不同的荧光分区(第一荧光分区1221或者第二荧光分区1222),进而使得荧光单元12可以受红外激光光束S1的激发,发出多种颜色的荧光S2。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形成上转换发光材料层的材料可以包括上转换纳米材料,该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包括基质、敏化剂和激活剂。其中,基质可以包括氟化物、氧化物、含硫化合物和氟氧化物。示例性的,基质为氟化物:四氟钇钠(NaYF4)和四氟钆钠(NaGdF4)中的至少一种。敏化剂可以为镱(Yb)和钕(Nd)中的至少一种。激活剂可以为铕(Eu)、铒(Er)、铥(Tm)、钬(Ho)、镨(Pr)、钐(Sm)、铽(Tb)和镝(Dy)中的至少一种。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7。可选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122R、黄色荧光分区122Y、绿色荧光分区122G和蓝色荧光分区122B中的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其中,红色荧光分区122R发出的荧光S2的波长范围为:650纳米~740纳米,黄色荧光分区122Y发出的荧光S2的波长范围为:570纳米~600纳米,绿色荧光分区122G发出的荧光S2的波长范围为:429纳米~577纳米,蓝色荧光分区122B发出的荧光S2的波长范围为:440纳米~475纳米。
示例性的,荧光层122包括红色荧光分区122R、蓝色荧光分区122B以及绿色荧光分区122G,上转换发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红色上转换纳米材料、蓝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以及绿色上转换纳米材料。或者,荧光层122包括红色荧光分区122R、蓝色荧光分区122B以及黄色荧光分区122Y,上转换发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红色上转换纳米材料、蓝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以及黄色上转换纳米材料。或者,荧光层122包括红色荧光分区122R、蓝色荧光分区122B、绿色荧光分区122G以及黄色荧光分区122Y,上转换发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红色上转换纳米材料、蓝色上转换纳米材料、绿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以及黄色上转换纳米材料。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红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为NaYF4:Yb,Er(50:0.05)、蓝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为NaYF4:Yb,Tm(20:2)、绿色上转换纳米材料为NaYF4:Yb,Er(20:2)。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荧光单元1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可选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122R、绿色荧光分区122G和蓝色荧光分区122B,红色荧光分区122R、绿色荧光分区122G和蓝色荧光分区122B在基板121上的投影均呈扇环状。
红色荧光分区122R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扇环C1,绿色荧光分区122G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扇环C2,蓝色荧光分区122B在基板121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扇环C3。
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二扇环C2的圆心角α2的比值范围为0.1~10;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三扇环C3的圆心角α3的比值范围为0.1~10。如此,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荧光分区的在荧光层122中的占比,以调整光源组件10出射的荧光S2的颜色配比。进一步地,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二扇环C2的圆心角α2的比值范围为0.5~3;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三扇环C3的圆心角α3的比值范围为0.5~3。示例性的,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二扇环C2的圆心角α2的比值为0.8;第一扇环C1的圆心角α1与第三扇环C3的圆心角α3的比值为0.8。
可选地,如图5所示,荧光层12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00微米~800微米,金属层12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纳米~800纳米。进一步地,荧光层12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400微米~800微米,示例性的,荧光层122的厚度为420微米、650微米或者800微米。金属层12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0纳米~600纳米,示例性的,金属层123的厚度为30纳米、50纳米、100纳米、200纳米或者600纳米。
荧光层122可以包括均匀分散在金属层123上的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由于荧光层122的厚度较薄,可以使得荧光单元12整体的重量较小。并且,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可以采用高温共沉淀法制备,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温度能够高达300℃,从而使得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光路单元13包括透射反射镜133,透射反射镜133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区以及反射区,红外激光器11的出光方向与透射反射镜133的镜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出光口132可以位于透射反射镜133朝向荧光单元12的一侧。红外激光器11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S1透过透光区并射向荧光单元12的荧光层122,荧光单元12的荧光层122在红外激光光束S1的激发下产生荧光S2,并将荧光S2射向透射反射镜133,反射区将荧光单元12提供的荧光S2反射向出光口132。
光路单元13还包括透镜组134,透镜组134位于荧光单元12和透射反射镜133之间,透镜组134接收并汇聚荧光单元12出射的荧光S2,并将荧光S2导向透射反射镜133。
可选地,如图9所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光源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光路单元13包括二向色片135,二向色片135能够透射红外激光器11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S1,并反射荧光单元12提供的荧光S2,激光器的出光方向与二向色片13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出光口132可以位于二向色片135朝向荧光单元12的一侧。红外激光器11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S1透过透光区并射向荧光单元12的荧光层122,荧光单元12的荧光层122在红外激光光束S1的激发下产生荧光S2,并将荧光S2射向二向色片135,反射区将荧光单元12提供的荧光S2反射向出光口13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的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的荧光层包括上转换材料层,荧光层能够在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通过光路组件将该荧光导出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提供的荧光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投影画面的质量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可以包括投影镜头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源组件。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可以看出,该投影装置可以包括:光源组件10、光路组件20和投影镜头30。光源组件10包括红外激光器和荧光单元,该光源组件10能够出射多种颜色的荧光光束,光路组件20可以包括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微镜器件可以对荧光光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光束导向投影镜头30,进而实现成像功能。
可选地,光路组件20还可以包括振镜组件和棱镜单元,振镜组件可以位于数字微镜器件和棱镜单元之间。棱镜单元导向数字微镜器件的照明光束透过振镜组件后,射向数字微镜器件,数字微镜器件将接收到的光束调制后导向振镜组件,振镜组件将数字微镜器件射出的光束处理后导向棱镜单元,并经棱镜单元导向镜头。振镜组件可以包括平片玻璃,通过高频振动,实现光束的错位透射。振镜组件位于距离数字微镜器件较近的位置,此处的光束由于要在数字微镜器件的收光面汇聚,因此光斑较小,可以选取尺寸更小的振镜组件,进而可以缩小照明系统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中的光源组件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的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的荧光层包括上转换材料层,荧光层能够在红外激光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并通过光路组件将该荧光导出光源组件。该荧光单元提供的荧光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可以避免激光的高相干性带来的散斑现象,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画面中存在激光散斑的问题,实现了提高投影画面的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同理,“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同理,“A、B、C和D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十五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单独存在D,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A和D,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D和B,同时存在C和D,同时存在A、B和C,同时存在A、B和D,同时存在A、C和D,同时存在B、C和D,同时存在A、B、C和D,这十五种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红外激光器、荧光单元和光路单元;
所述荧光单元位于所述红外激光器的出光方向上,所述荧光单元包括基板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位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红外激光器的一面上,所述荧光层包括上转换发光材料层;
所述光路单元包括入光口以及出光口,所述入光口朝向所述荧光单元,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光源组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激光器出射的红外激光光束的波长范围为780纳米~1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单元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荧光层之间,且所述金属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和所述荧光层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金薄膜或者银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环状,所述金属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环状;
所述荧光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金属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具有至少两个荧光分区,所述荧光层具有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所述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中,所述至少两种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和第二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层;
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围绕所述基板的中心排布,所述基板的中心包括所述基板的几何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黄色荧光分区、绿色荧光分区和蓝色荧光分区中的至少两个荧光分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荧光分区包括红色荧光分区、绿色荧光分区和蓝色荧光分区,所述红色荧光分区、所述绿色荧光分区和所述蓝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均呈扇环状;
所述红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扇环,所述绿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扇环,所述蓝色荧光分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扇环;
所述第一扇环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二扇环的圆心角的比值范围为:0.1~10;
所述第一扇环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三扇环的圆心角的比值范围为:0.1~1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的厚度范围为100微米~800微米,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纳米~800纳米。
10.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投影镜头和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光源组件。
CN202221921604.6U 2022-07-25 2022-07-25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Active CN217689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1604.6U CN217689757U (zh) 2022-07-25 2022-07-25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1604.6U CN217689757U (zh) 2022-07-25 2022-07-25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9757U true CN21768975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1604.6U Active CN217689757U (zh) 2022-07-25 2022-07-25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9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1448B (zh) 照明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
US7857457B2 (en) Fluorescent volume light source having multiple fluorescent species
JP5671666B2 (ja) 固体光源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US5473396A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5780153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KR20160019177A (ko) 일체형 파장 변환 휠 및 컬러 휠이 구비된 프로젝션 장치
US20070165186A1 (en)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a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JP2008052070A (ja) カラーホイール、可視光光源、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投射型画像表示方法
US20120327374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10585276B2 (en) Wavelength-converting wheel,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201734623A (zh) 波長轉換結構與投影裝置
JP2011191466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14024218A1 (ja) 蛍光体光学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源装置
JP2016161709A (ja) 光源装置及び光源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US20170315431A1 (en)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pump radiation source
JP2016170357A (ja) 蛍光体ホイ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源装置並びに光投影装置
CN111812928A (zh) 波长转换装置与投影装置
JP2012142107A (ja) 照明装置
JP2019074677A (ja) 波長変換素子、波長変換装置、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2236706B (zh) 高效且均匀的激光激发式白光生成器
CN217689757U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装置
US11506360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device
JPH068907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蛍光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21144062A (ja) 波長変換素子、光源装置、車両用前照灯具、表示装置、光源モジュール、投影装置
US11226547B2 (en) Phosphor wheel and light source system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