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284U - 一种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284U
CN217685284U CN202220620179.0U CN202220620179U CN217685284U CN 217685284 U CN217685284 U CN 217685284U CN 202220620179 U CN202220620179 U CN 202220620179U CN 217685284 U CN217685284 U CN 217685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ventilation
warmer
warm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01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建伟
刘晋锋
蒋力
陈锐
张心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p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01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本体、风机组件、换向组件和加热件。其中,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通风腔,通风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风口;风机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换向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至少一个换向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本体上,换向件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导风轮和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换向件具有在驱动组件作用下分隔通风腔与安装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连通通风腔和安装腔的第二状态;加热件安装在通风腔内,用以对流经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此结构的取暖器,使得取暖器具备对外界输入通风腔内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功能,可以避免现有的取暖器在增加新风功能时,采用的结构较为繁琐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取暖器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俗称浴霸,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浴霸成为现代浴室装卸吊顶的主流,甚至是许多家庭沐浴时首选的取暖设备。
在现有技术中,浴霸通过蜗壳的转动来切换吹暖风和换新气模式,但是风道只有一个,导致风的流向只是单向的,此时需要配备新风系统对室内补充新风,同时配备加热装置加热新风,导致设备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繁琐,使得浴霸不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浴霸由于现有的取暖器不能对向室内补充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致使浴霸不具有实用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通风腔,其中,所述通风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风口;
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至少一个换向件,所述换向件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导风轮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换向件具有在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下分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安装腔的第二状态;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通风腔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第一上盖;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上盖连接以带动第一上盖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换向件具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上盖具有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二中之一为限位凹槽,另一个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插接在所述限位凹槽中。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导风轮;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电机沿高度方向分层设置,且安装在本体内,所述第二电机与导风轮连接以带动导风轮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第一上盖还具有成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
所述通风腔包括第一暖风腔和第二暖风腔,所述第一暖风腔和所述第二暖风腔均与室内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暖风腔和所述第二暖风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暖风腔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暖风腔具有第三安装部;
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上,暖风经所述第一暖风腔和所述第二暖风腔流向室内。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加热件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暖风腔和所述第二暖风腔内。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通风腔还包括新风腔和吹风腔,所述新风腔与室外侧连通,且所述新风腔与所述第一暖风腔和所述第二暖风腔交叉设置,所述吹风腔与室内侧连通,且所述吹风腔与所述新风腔对应设置,所述新风腔具有第四安装部,所述吹风腔具有第五安装部;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安装在第四安装部和第五安装部上,室内风经过所述吹风腔回流至室内,和经过所述新风腔排出至室外。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安装在新风腔和吹风腔内。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风口件,所述风口件安装在通风腔与外界的连通的风口处,且朝向远离换向组件的方向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取暖器,
所述安装腔沿高度方向的上端面具有开口;
还包括第二上盖和下盖板,所述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换向件的方向固定安装在开口处,所述下盖板与第二上盖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开口的方向与本体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包括:本体、风机组件、换向组件和加热件。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和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向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至少一个换向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换向件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导风轮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所述换向件具有在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下分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安装腔的第二状态;所述加热件安装在所述通风腔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此结构的取暖器,通过将通风腔与安装腔连通,并将通风腔与外界连通,使得外界与安装腔连通;设置换向件设置在导风轮和安装腔腔壁之间,并使得驱动组件带动换向件转动,以间接将取暖器的状态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此外,将风机组件设置在安装腔中,且将加热件放置在通风腔内,使得取暖器具备对外界输入通风腔内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功能。通过采用本结构的取暖器,可以避免现有的取暖器在增加新风功能时,采用的结构较为繁琐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取暖器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中第一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取暖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11-安装腔;12-第一暖风腔;121-第二安装部;13-第二暖风腔;131-第三安装部;14-新风腔;141-第四安装部;15-吹风腔;151-第五安装部;
2-风机组件;21-风口件;22-导风轮;
3-换向组件;31-驱动组件;311-第一电机;312-第二电机;32-换向件;321-第一连接部;33-第一上盖;331-第二连接部;332-第一安装部;
41-加热件;
51-第二上盖;52-下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器,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本体1、风机组件2、加热件和换向组件3。其中,本体1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11和通风腔,通风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风口;风机组件2设置在安装腔11内;加热组件安装在通风腔内,用以对流经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例如,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组件3包括:驱动组件31和一个换向件32,驱动组件 31设置在本体1上;换向件32设置在风机组件2的导风轮22和安装腔11 的腔壁之间,换向件32具有在驱动组件31作用下分隔通风腔与安装腔11 的第一状态以及连通通风腔和安装腔11的第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双向取暖状态;第二状态为吹风换气状态;风机组件2还包括风口件21,风口件21安装在通风腔与外界的连通的风口处,且朝向远离换向组件3的方向设置。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换向组件3还包括第一上盖33,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电机311,第一电机311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上盖33上,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带动第一上盖33转动,又因为换向件32具有第一连接部321;第一上盖33具有第二连接部331;在第一连接部321为限位凹槽,第二连接部331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插接在限位凹槽中,可以实现第一上盖33带动换向件32转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风机组件包括导风轮,驱动组件31还包括第二电机312,第二电机312与第一电机311沿高度方向分层设置,且安装在本体1内,第二电机312的输出端与导风轮22连接,以带动导风轮22转动。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上盖33还具有成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332;通风腔包括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第一暖风腔12 和第二暖风腔13均与室内侧连通,且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对应设置,第一暖风腔12具有第二安装部121,第二暖风腔13具有第三安装部 131。当取暖器处于双向取暖状态时,第一安装部332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21和第三安装部131上,换向件32将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分隔开,使得风只能流向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风经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加热后流向室内。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41通过固定件安装在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内;
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通风腔还包括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新风腔14与室外侧连通,且新风腔14与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交叉设置,吹风腔15与室内侧连通,且吹风腔15 与新风腔14对应设置,新风腔14具有第四安装部141,吹风腔15具有第五安装部151。当取暖器处于吹风换气状态时,第一安装部332安装在第四安装部141和第五安装部151上,换向件32将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分隔开,使得室内风经过吹风腔15回流至室内,和经过新风腔14排出至室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净化组件,净化组件分别安装在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安装腔11沿高度方向的上端面具有开口。还包括第二上盖51和下盖板52,第二上盖51与第一上盖33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换向件32的方向固定安装在开口处,下盖板52与第二上盖51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开口的方向与本体1固定安装。
当取暖器处于双向取暖状态时,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作为进风腔,使得空气汇聚到安装腔内,此时第一电机311带动换向件32转动,进而将第一安装部332盖设在第二安装部121和第三安装部131上,使得空气只能进入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内,经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 13内的加热件41加热后,再排向室内,可以实现双风道取暖的功能;当取暖器处于吹风换气状态时,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作为进风腔,使得空气汇聚到安装腔内,此时第一电机311带动换向件32转动,进而将第一安装部332盖设在第四安装部141和第五安装部151上,使得空气只能进入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再经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内的净化组件净化后,再分别排向室外和室内,可以实现在吹风换气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功能。
上述结构的取暖器,通过将通风腔与安装腔11连通,并将通风腔与外界连通,使得外界与安装腔11连通;设置换向件32设置在导风轮22和安装腔11腔壁之间,并使得驱动组件31带动换向件32转动,以间接将取暖器的状态在双向取暖状态和吹风换气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此外,将风机组件2设置在安装腔11中,且将加热件41放置在通风腔内,使得取暖器具备对外界输入通风腔内的新风进行加热的功能。可以避免现有的取暖器在增加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时,采用的结构较为繁琐的现象发生,在不改变取暖器体积的同时,增加了取暖器的功能,导致取暖器更加具有实用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相互连通的安装腔(11)和通风腔,其中,所述通风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风口;
风机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
换向组件(3),所述换向组件(3)包括:
驱动组件(31),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
至少一个换向件(32),所述换向件(32)设置在风机组件(2)的导风轮(22)和所述安装腔(11)的腔壁之间,所述换向件(32)具有在所述驱动组件(31)作用下分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安装腔(11)的第一状态以及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安装腔(11)的第二状态;
加热件(41),所述加热件(41)安装在所述通风腔内,用以对流经所述通风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换向组件(3)还包括第一上盖(33);
所述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电机(311),所述第一电机(311)与第一上盖(33)连接以带动第一上盖(3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换向件(32)具有第一连接部(321);
所述第一上盖(33)具有第二连接部(331);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1)中,二中之一为限位凹槽,另一个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插接在所述限位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导风轮(22),
所述驱动组件(31)还包括第二电机(312),所述第二电机(312)与第一电机(311)沿高度方向分层设置,且安装在本体(1)内,所述第二电机(312)与导风轮(22)连接以带动导风轮(2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盖(33)还具有成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332);
所述通风腔包括第一暖风腔(12)和第二暖风腔(13),所述第一暖风腔(12)和所述第二暖风腔(13)均与室内侧连通,且所述第一暖风腔(12)和所述第二暖风腔(13)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暖风腔(12)具有第二安装部(121),所述第二暖风腔(13)具有第三安装部(131);
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332)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21)和第三安装部(131)上,暖风经所述第一暖风腔(12)和所述第二暖风腔(13)流向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件(41)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暖风腔(12)和所述第二暖风腔(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腔还包括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所述新风腔(14)与室外侧连通,且所述新风腔(14)与所述第一暖风腔(12)和所述第二暖风腔(13)交叉设置,所述吹风腔(15)与室内侧连通,且所述吹风腔(15)与所述新风腔(14)对应设置,所述新风腔(14)具有第四安装部(141),所述吹风腔(15) 具有第五安装部(151);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332)安装在第四安装部(141)和第五安装部(151)上,室内风经过所述吹风腔(15)回流至室内,和经过所述新风腔(14)排出至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安装在新风腔(14)和吹风腔(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2)还包括风口件(21),所述风口件(21)安装在通风腔与外界的连通的风口处,且朝向远离换向组件(3)的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11)沿高度方向的上端面具有开口;
还包括第二上盖(51)和下盖板(52),所述第二上盖(51)与第一上盖(33)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换向件(32)的方向固定安装在开口处,所述下盖板(52)与第二上盖(51)分层设置,且朝向远离开口的方向与本体(1)固定安装。
CN202220620179.0U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取暖器 Active CN217685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179.0U CN217685284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179.0U CN217685284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284U true CN21768528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0179.0U Active CN217685284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7811A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7685284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1126788B1 (ko) 태양광으로 구동이 가능한 창틀장착형 전열환기장치
CN21891512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437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99192U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4536514U (zh) 一种空调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5980010U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106949586B (zh)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14841291U (zh) 除湿暖风装置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399199U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1781471U (zh) 一种室内机
CN110118388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0320322U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0399197U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8033385U (zh) 新风空调器
CN112856582A (zh)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0327305B1 (ko) 주거용건물의조립식열회수환기시스템
CN213872986U (zh) 一种净化型空调扇
CN218523632U (zh) 一种暖风机
CN218295984U (zh) 新风空调
CN22050701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4841222U (zh) 新风装置、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18 No.210, 21st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op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020 No. 210, 21st Street, Xia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Qiantang new area,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AUPU Home Style Corp.,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