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3717U -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3717U
CN217683717U CN202221292167.6U CN202221292167U CN217683717U CN 217683717 U CN217683717 U CN 217683717U CN 202221292167 U CN202221292167 U CN 202221292167U CN 217683717 U CN217683717 U CN 217683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as
sleeve pipe
pip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21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妮
吴小祥
查晓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long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long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long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long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921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3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3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3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此种燃气管上具有能够移动的防护套筒,并且强度高,能够将手动阀门保护起来,从而防止其氧化或者油污损坏,保证手动阀门的受用寿命。包括燃气接管A、连接器和燃气接管B,燃气接管A连接在连接器一端,燃气接管B连接在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由套管A、横轴和套管B组成,横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管A和套管B内,横轴上安装有手动阀门,套管A的外部套装有防护套筒,防护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套管A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套管B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的后端连接有一斜面,斜面的后端开设有环槽,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内螺纹的前端设置有卡环,卡环上设置有卡件。

Description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燃气接管,包括燃气接管A(1),连接器(3) 和燃气接管B(2),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接管A(1)插接在连接器(3)一端,所述燃气接管B(2)插接在连接器(3)另一端,所述连接器(3)由套管A(4)、横轴(6) 和套管B(5)组成,所述横轴(6)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套管A(4)和套管B(5)内,所述横轴(6)上安装有手动阀门(7),所述手动阀门(7)由外壳(8)、把手(12)、转轴 (13)和旋转块(14)组成,所述外壳(8)安装在横轴(6)上方,所述外壳(8)内贯穿设置有转轴(13)且转轴(13)延伸至外壳(8)外,所述转轴(13)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2),所述转轴(13)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块(14),所述旋转块(14)上开设有通槽(15)。此种燃气接管通过固定结构使燃气接管A、燃气接管B与连接器连接,便于对燃气接管的更换,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转动结构,能有效的避免燃气泄露,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但是,此种结构的燃气接管,其手动阀门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了容易发生氧化或者油污覆盖,容易损坏或者发生泄漏,降低了使用寿命,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此种燃气管上具有能够移动的防护套筒,并且强度高,能够将手动阀门保护起来,从而防止其氧化或者油污损坏,保证手动阀门的受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包括燃气接管A、连接器和燃气接管B,燃气接管A连接在连接器一端,燃气接管B连接在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由套管 A、横轴和套管B组成,横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管A和套管B内,横轴上安装有手动阀门,套管A的外部套装有防护套筒,防护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管A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套管B的外部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的后端连接有一斜面,斜面的后端开设有环槽,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螺纹的前端设置有卡环,卡环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件,卡件的下端能够插入到环槽内并与推动密封圈向环槽后侧移动,所述密封圈位于环槽后侧时顶部能够与防护套筒的内壁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套管A的外部设置一根防护套筒,在平常不需要转动阀门时,通过转动防护套筒使其沿套管A移动,并与套管B上的第二外螺纹连接起来,且在防护套筒内还设置有卡环,卡环上的卡件在防护套筒与第二外螺纹连接起来后会插入到环槽内,并推动环槽内的密封圈向后移动,将防护套筒与套管B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防止油污进入,而在套管A的一侧,第一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连接长度是大于第二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的长度的,油污不容易进入,因此,两端均能够有效的避免油污进入,进而有效防止阀门发生氧化,保证阀门的使用寿命;在需要操作阀门使,只需要反向旋拧防护套筒使卡件从环槽内脱出即可解除配合,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防护套筒,强度高。
作为改进,环槽的底部为向内倾斜向上设置,且环槽的宽度大于密封圈的直径,这样,当密封圈向环槽后侧移动时,密封圈会被环槽的底部撑开,从而与防护套筒的内壁相抵,起到封闭间隙的作用,并且由于设置有斜面,一方面能够便于卡件插入到环槽内,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抵挡,使进入到环槽内的油污难以进入到防护套筒内部。
作为改进,卡件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内侧的卡齿,所述卡齿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卡齿的最内端位于内螺纹齿牙的内侧,这样,三角形的卡齿更便于插入到环槽内,且便于从环槽内脱出。
作为改进,卡件的数量为至少8个,这样,使连接效果更加可靠。
作为改进,卡件与卡环均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卡件具有弹性,这样,由于卡件具有弹性能够被重复使用,且便于从环槽内卡入或脱出。
作为改进,手动阀门由外壳、把手、转轴和旋转块组成,所述外壳安装在横轴上方,所述外壳内贯穿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延伸至外壳外,所述转轴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旋转块位于横轴内部,旋转块的顶部与转轴的下端连接,旋转块上开设有通槽,这样,通过转动把手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旋转块转动,使通槽与横轴连通,从而起到将管路连通的作用,反之将管路内部封闭。
作为改进,横轴的两端分别与套管A和套管B螺接,套管A和套管B分别和燃气接管A和燃气接管B螺接,这样,便于拆卸与装配。
作为改进,防护套筒的长度大于连接器的长度,这样,能够确保防护套筒的一端能与套管A连接,另一端与套管B连接,并且由于仅在套管B上设置有密封圈,在套管A上的第一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二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连接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套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燃气接管A,2、燃气接管B,3、套管A,4、套管B,5、横轴,6、防护套筒,7、内螺纹,8、第一外螺纹,9、第二外螺纹,10、斜面,11、环槽,12、密封圈,13、卡环,14、卡件,1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包括燃气接管A1、连接器和燃气接管 B2,燃气接管A1连接在连接器一端,燃气接管B2连接在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由套管A3、横轴5和套管B4组成,横轴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管A3和套管B4 内,横轴5上安装有手动阀门15,套管A3的外部套装有防护套筒6,防护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7,所述套管A3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7连接的第一外螺纹8,套管B4的外部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7连接的第二外螺纹9,第二外螺纹9的后端连接有一斜面10,斜面10的后端开设有环槽11,环槽11内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内螺纹7的前端设置有卡环13,卡环13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件14,卡件14的下端能够插入到环槽11内并与推动密封圈12向环槽11后侧移动,所述密封圈12位于环槽11后侧时顶部能够与防护套筒6的内壁相抵。本实用新型中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套管A3的外部设置一根防护套筒6,在平常不需要转动阀门15时,通过转动防护套筒6使其沿套管A3移动,并与套管 B4上的第二外螺纹9连接起来,且在防护套筒6内还设置有卡环13,卡环13 上的卡件14在防护套筒6与第二外螺纹9连接起来后会插入到环槽11内,并推动环槽11内的密封圈12向后移动,将防护套筒6与套管B4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防止油污进入,而在套管A3的一侧,第一外螺纹8与内螺纹7之间的连接长度是大于第二外螺纹9与内螺纹7连接的长度的,油污不容易进入,因此,两端均能够有效的避免油污进入,进而有效防止阀门15发生氧化,保证阀门15 的使用寿命;在需要操作阀门15使,只需要反向旋拧防护套筒6使卡件14从环槽11内脱出即可解除配合,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防护套筒6,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环槽11的底部为向内倾斜向上设置,且环槽11的宽度大于密封圈12的直径,这样,当密封圈12向环槽11后侧移动时,密封圈12会被环槽 11的底部撑开,从而与防护套筒6的内壁相抵,起到封闭间隙的作用,并且由于设置有斜面10,一方面能够便于卡件14插入到环槽11内,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抵挡,使进入到环槽11内的油污难以进入到防护套筒6内部。
本实施例中,卡件14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内侧的卡齿,所述卡齿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卡齿的最内端位于内螺纹7齿牙的内侧,这样,三角形的卡齿更便于插入到环槽11内,且便于从环槽11内脱出。
本实施例中,卡件14的数量为至少8个,这样,使连接效果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中,卡件14与卡环13均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卡件14具有弹性,这样,由于卡件14具有弹性能够被重复使用,且便于从环槽11内卡入或脱出。
本实施例中,手动阀门15由外壳、把手、转轴和旋转块组成,所述外壳安装在横轴5上方,所述外壳内贯穿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延伸至外壳外,所述转轴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旋转块位于横轴5内部,旋转块的顶部与转轴的下端连接,旋转块上开设有通槽,这样,通过转动把手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旋转块转动,使通槽与横轴5连通,从而起到将管路连通的作用,反之将管路内部封闭。
本实施例中,横轴5的两端分别与套管A3和套管B4螺接,套管A3和套管B4分别和燃气接管A1和燃气接管B2螺接,这样,便于拆卸与装配。
本实施例中,防护套筒6的长度大于连接器的长度,这样,能够确保防护套筒6的一端能与套管A3连接,另一端与套管B4连接,并且由于仅在套管B4上设置有密封圈12,在套管A3上的第一外螺纹8与内螺纹7连接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二外螺纹9与内螺纹7的连接长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包括燃气接管A、连接器和燃气接管B,燃气接管A连接在连接器一端,燃气接管B连接在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由套管A、横轴和套管B组成,横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管A和套管B内,横轴上安装有手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套管A的外部套装有防护套筒,防护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管A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套管B的外部设置有能够与内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的后端连接有一斜面,斜面的后端开设有环槽,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内螺纹的前端设置有卡环,卡环上设置有若干个卡件,卡件的下端能够插入到环槽内并与推动密封圈向环槽后侧移动,所述密封圈位于环槽后侧时顶部能够与防护套筒的内壁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底部为向内倾斜向上设置,且环槽的宽度大于密封圈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内侧的卡齿,所述卡齿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卡齿的最内端位于内螺纹齿牙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的数量为至少8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与卡环均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卡件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阀门由外壳、把手、转轴和旋转块组成,所述外壳安装在横轴上方,所述外壳内贯穿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延伸至外壳外,所述转轴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旋转块位于横轴内部,旋转块的顶部与转轴的下端连接,旋转块上开设有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与套管A和套管B螺接,套管A和套管B分别和燃气接管A和燃气接管B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筒的长度大于连接器的长度。
CN202221292167.6U 2022-05-24 2022-05-24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Active CN217683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2167.6U CN2176837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2167.6U CN2176837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3717U true CN21768371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2167.6U Active CN217683717U (zh) 2022-05-24 2022-05-24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3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83717U (zh) 高强度防氧化集成灶燃气支管
CN201225469Y (zh) 一种法兰连接件
CN211693167U (zh) 一种kr防尘螺母
CN209354284U (zh) 一种喷油器安装定位工装
CN211501968U (zh) 一种密封法兰
CN218935436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用新型燃气比例阀
CN206386191U (zh) 汽车燃料管快接接口
CN218954315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弯头法兰
CN209213265U (zh) 一种叠波结构增压器回油管接头
CN210600555U (zh) 一种便于连接供热管道用法兰
CN107740895A (zh) 一种截流式燃油滤系统
CN209687645U (zh) 一种火花塞导管
CN208651866U (zh) 结构改进的安装水管套件
CN220488576U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连接结构
CN219606290U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机械套筒
CN211779538U (zh) 一种铰接式琶型接头
CN213019799U (zh) 一种易拆洗风轮的抽油烟机
CN211901957U (zh) 一种龟甲网加强型复合管道
CN216692529U (zh) 一种螺纹连接自锁管接头装置
CN213299134U (zh) 一种油烟机出风口结构
CN214700861U (zh) 一种集成灶防水圈
CN217596972U (zh) 一种发动机气门油封安装工具
CN212508524U (zh) 一种工程车辆散热器的管嘴结构
CN219914033U (zh) 一种加热炉管密封结构
CN220232936U (zh) 一种联结牢固的三防电容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