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2464U -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2464U
CN217682464U CN202220236351.2U CN202220236351U CN217682464U CN 217682464 U CN217682464 U CN 217682464U CN 202220236351 U CN202220236351 U CN 202220236351U CN 217682464 U CN217682464 U CN 217682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interface
manage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circulat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63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笑
付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63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2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2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2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汇流板和循环泵。汇流板中设有可流通换热介质的流道,汇流板上设有与流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循环泵包括泵壳,泵壳上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装配在汇流板上,泵壳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进水接口与第一接口连通且出水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循环泵上无需设置管接头等部件,通过泵壳上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则可实现与汇流板中流道的连接,当循环泵工作时可带动流道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循环泵的体积小、重量轻、节约设计成本。安装凸台可使循环泵与汇流板之间装配稳固,循环泵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与汇流板的位置保持稳定,集成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中尤其是电动汽车因其低噪音、加速机动性能好、接近零碳排放、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特性,广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使电动汽车能够稳步驱动、减少电池系统的性能衰减,常常需要配备热管理系统保证电动汽车的各个能源部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传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均设有水泵来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动和输送量。
相关技术中,热管理系统中采用管路将多个水泵、多个控制阀与各个换热循环系统内的部件连通,水泵工作时可为各个换热循环系统提供所需的换热介质,满足各个换热循环系统的需求,使动力电池部件能在低温的环境中工作时被可靠地加热,并在高温的环境中工作时被有效地散热,从而实现动力电池部件在合理的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但这些方案中的管路过于庞杂,各个冷却循环系统的管路与水泵连接时操作繁琐,安装效率低,管路交错庞杂、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
此外,水泵常常需要配合各管路设置管接头,导致水泵自身的体积大、重量大、在安装时需要占用较多空间、成本高,不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循环泵和汇流板之间装配方便、安装占用空间少、节约管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泵整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与管路连接时管路交错庞杂、安装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循环泵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汇流板,所述汇流板中设有可流通换热介质的流道,所述汇流板上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装配在所述汇流板上,所述泵壳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且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汇流板中设置的流道可代替部分管路,使循环泵安装到汇流板上时则可实现与流道连通,减少了布置管路所需的长度、提升了装配的便利性。循环泵上无需设置管接头等部件,而是通过泵壳上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则可实现与汇流板中流道的连接,当循环泵工作时则可带动流道中的换热介质流动,减少循环泵的径向和轴向设计尺寸,循环泵的体积小、重量轻、节约设计成本。安装凸台可使循环泵与汇流板之间装配稳固,循环泵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与汇流板的位置保持稳定,有利于实现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所述安装凸台沿所述泵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汇流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凸台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上设有与所述紧固件配合的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所述汇流板上设有装配槽,所述泵壳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安装凸台设在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处。
有利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装配槽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进水接口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口设在所述出水接口的出水方向上,且所述出水接口位于所述装配槽中。
可选地,所述进水接口插入到所述第一接口内且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所述安装凸台和所述泵壳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泵壳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泵壳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泵,泵壳上一体成型的安装凸台方便将整个循环泵连接在相关部件上,无需另外设置安装支架,装配便利、减少所需的安装体积。泵壳上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极大地缩减了循环泵进出水处所需的泵体尺寸,无需设置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等部件,进一步节约了循环泵在安装时所需的空间、并降低了循环泵的重量、节约了循环泵的制造成本,提升了循环泵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循环泵,所述泵壳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所述进水接口,所述泵壳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所述出水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还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泵壳中设有过水腔,所述过水腔连通所述泵壳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电机和所述叶轮设在所述泵壳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过水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各个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或者,包括前述各个实施例的循环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计前述热管理系统,安装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占用安装空间少、安装操作方便快捷。通过设计前述循环泵,可节约制造成本、促进整车轻量化、集约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中汇流板和循环泵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汇流板和循环泵装配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汇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汇流板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循环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循环泵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循环泵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0、热管理系统;
100、汇流板;101、流道;102、第一接口;103、装配槽;
111、进流接头;121、出流接头;
200、循环泵;201、过水腔;202、安装腔;
210、泵壳;211、主壳;2111、注塑体;2112、端壳;
212、端盖;213、连接壳;
215、进水接口;216、出水接口;
217、安装凸台;218、安装凸耳;
220、电机;
221、电连接体;
222、转子组件;2222、转子铁芯;2223、转子磁钢;2224、轴套;
223、定子组件;2231、定子绕组;2232、定子铁芯;2233、绝缘架;
224、输出轴;
230、导电件;231、外部电连接件;
260、叶轮;271、第一密封件;272、第二密封件;280、止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0,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1000安装方便、集成度高、节约生产成本、节省安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管理系统1000,主要用于进行流体分配或改变液体流向的场景中,例如可用于液压系统、空调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汽车的热管理冷却循环系统中对换热介质进行分配和流向控制。用于车辆中,主要指为电池、电机、功率器件、乘员舱之间进行换热能量分配的能量管理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1000包括:汇流板100和循环泵200。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汇流板100中设有可流通换热介质的流道101,这里的换热介质可以为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用于为待调温部件升温保暖;也可以为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用于为待调温部件降温散热。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板100为内部开设有多种流道101的板体,作为中间汇流、分流与过渡的部件;可节约所需布置的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的长度,并使多个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的部分能在汇流板100内通过流道101的形式进行集成布置。汇流板100内设有多个流道101且汇流板100上设有多个接头。流道101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汇流板100可以多层叠加。汇流板100可实现热管理系统1000里面的管道和接头集成到一个板体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汇流板100上设有与流道101连通的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图未示出),也就是说流道101中的换热介质可通过第一接口102或通过第二接口。如图1所示,循环泵200包括泵壳210,如图6所示,泵壳210上设有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进水接口215与第一接口102连通从而在循环泵200工作时将部分流道101中换热介质从第一接口102、进水接口215吸入到泵壳210中;出水接口216与第二接口连通,从而在循环泵200工作时将换热介质从泵壳210中经出水接口216、第二接口排入到汇流板100的其他流道101中,从而使循环泵200与汇流板100中的流道101相通。
如图1所示,泵壳210上设有安装凸台217,安装凸台217装配在汇流板100上,安装凸台217可替代传统安装水泵时的安装支架,使循环泵200能相对于汇流板100安装位置稳定。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1000,汇流板100中设置的流道101可代替部分换热循环系统中的管路,使循环泵200安装到汇流板100上时则可实现与流道101连通,减少了布置管路所需的长度、各个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不会因与循环泵200连接而交错缠绕、提升了装配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200上无需设置管接头等部件,而是通过泵壳210上设计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则可实现与汇流板100中流道101的连接,当循环泵200工作时则可带动流道101中的换热介质按预设的方向流动,且能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动速率,减少循环泵200的径向和轴向设计尺寸,循环泵200的体积小、重量轻、节约设计成本、节约安装空间。
安装凸台217可使循环泵200与汇流板100之间装配稳固,循环泵200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与汇流板100的位置保持稳定,有利于实现整个热管理系统1000的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各个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分别与各自的电子水泵单独采用管路进行连接而造成的管路错综复杂,水泵固定困难,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板100中集成了流道101直接与循环泵200的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连通,无需使用单独的管路与循环泵200进行连接,简化了循环泵200与管路连接时的复杂性,提升了装配效率,促进了热管理系统1000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水泵上设置支架进行安装,并设置管接头与管路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200无需设置管接头、支架等冗余部件,而直接通过尺寸较小的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与汇流板100进行连接,循环泵200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时所需占用的空间小、安装效率高,热管理系统1000集成度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安装凸台217沿泵壳210的周向延伸,安装凸台217与汇流板100通过紧固件连接,在这些示例中,安装凸台217使泵壳210的周向均能与汇流板100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使循环泵200能相对于汇流板100在周向上各处受力均匀、形成稳定的支撑,也方便将紧固件固定在安装凸台217和汇流板100之间,操作便捷。
可选地,安装凸台217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218,安装凸耳218上设有与紧固件配合的过孔,那么通过在安装凸耳218上开设过孔,可使紧固件在固定时与泵壳210间隔一定距离,留出更多的装配空间,并防止在装配过程中泵壳210变形,也可增加安装凸台217自身的强度,防止因开设过孔而结构强度变低,发生局部变形。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的示例中,安装凸台217为设在泵壳210周向上的一圈装配结构,安装凸耳218包括间隔均匀设置在安装凸台217上的多个,例如为三个,安装凸台217沿泵壳210的径向延伸的宽度相等,从而保证安装凸台217在各处结构均匀,有利于安装凸台217与汇流板100形成良好的接触和均匀稳定的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汇流板100上设有装配槽103,泵壳210的一部分位于装配槽103内,如图2所示,安装凸台217设在装配槽103的槽口处。装配槽103可使循环泵200的部分伸入到汇流板100中,方便与汇流板100的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配合连通;与此同时,也方便安装凸台217与汇流板100之间紧密接触,使循环泵200相对于汇流板100之间能实现稳定的限位和装配。此外,在循环泵200与汇流板100装配完成后,装配槽103被泵壳210和安装凸台217封闭,有利于提升循环泵200与汇流板100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也使装配完成后的循环泵200和汇流板100之间较为紧凑,促进热管理系统1000的小型化设置。
有利地,如图3所示,装配槽103中设有第一接口102和第二接口,泵壳210位于安装凸台217的同一侧分别设有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从而在安装凸台217配合在装配槽103的槽口的同时,进水接口215与第一接口102完成装配,出水接口216与第二接口完成装配,装配便利。
可选地,如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10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71,第一密封件271设在安装凸台217与装配槽103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271进一步提升了循环泵200装配至汇流板100上时,装配槽103内的密封性,从而在循环泵200运行时不会漏气或漏液,确保循环泵200的工作压力稳定,且循环泵200能稳定地泵送换热介质,使换热介质按照特定的方向稳定流动,提升循环泵200的运行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密封件271为密封圈,密封圈围设在安装凸台217与装配槽103之间,实现装配槽103槽口处的有效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2和进水接口215插接配合,使循环泵200的进水接口215与第一接口102之间快速完成装配,提升对接效率。
与此同时,第二接口设在出水接口216的出水方向上且出水接口216位于装配槽103中。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中的泵壳210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水接口216的长度极短,而将循环泵200另一部分需要进行出水引流的壳体集成设在汇流板100上,形成流道壁,该流道壁设在装配槽103中,流道壁围合而成的入口构成第二接口,第二接口设在出水接口216的出水方向上。当循环泵200装配至装配槽103中后,出水接口216的出水则可进入出水接口216,并经由其出水方向上的流道壁而进一步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无需设置出水接管,减小了出水接口216的设计尺寸,并使循环泵200的出水接口216与第二接口之间装配方便、快捷,装配后循环泵200的工作效率有保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水接口216和第二接口均位于装配槽103中,装配槽103中可流通换热介质,那么出水接口216与第二接口之间可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由装配槽103中的换热介质填充,因此不会进入空气,循环泵200也可以顺利出水,可以使循环泵200具有预设的排水效率。
在其他示例中,第二接口与出水接口216也可以直接形成插接配合,插接配合使循环泵200的出水接口216与第二接口之间装配方便且对接迅速,极大地提升循环泵200和汇流板100之间的定位装配效率。
在具体示例中,第一接口102处可形成插槽,而进水接口215处的接口壁则插入到插槽中;同样的,第二接口处可形成插口,而出水接口216的接口壁则插入到插口中,形成可靠的配合。或者是,第一接口102处形成凸出的槽壁,槽壁包裹进水接口215的接口壁形成插接配合;第二接口处形成凸出的槽壁进而形成插口,出水接口216则伸入到插口中,从而有利于插接紧密,并使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不必设计过长。
可选地,如图2所示,进水接口215插入到第一接口102内且进水接口215和第一接口10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272,第二密封件272极大地提升第一接口102与进水接口215连接处的密封性,使循环泵200可将换热介质从流道101中通过进水接口215引入到泵壳210内。
同理,出水接口216插入到第二接口内且出水接口216和第二接口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极大地提升第二接口与出水接口216连接处的密封性,使循环泵200可将换热介质从出水接口216引出到流道101中,确保循环泵200能稳定工作。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272、第三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1000还包括水箱,汇流板100中设有进流通道(图未示出)和出流通道(流道101中的一种),进流通道分别连接水箱和第一接口102,并进一步连接进水接口215;出流通道连接出水接口216,从而使汇流板100能实现对换热循环系统各管路的集中布置,进而使循环泵200与各自对应的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形成稳定的连接,使热管理系统1000具有较高的集成度,且装配方便、控制容易。
有利地,汇流板100上设有多个装配槽103,每个装配槽103中均安装有一个循环泵200,从而使汇流板100与循环泵200具有更高的集成度,进而使各个换热循环系统能够通过汇流板100而形成与各自的循环泵200的连接装配,有效防止各个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相互缠绕、发生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热管理系统中的管路分别与各自的水泵进行连接,水泵固定在车内相关部件上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1000整体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安装方便、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和模块化安装。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汇流板100上设有进流接头111和出流接头121,其中进流通道连通进流接头111,出流通道连通出流接头121,进流接头111方便与水箱之间布置管路,出流接头121方便与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进行连接,使各管路与汇流板100装配快捷、操作方便。
可选地,热管理系统10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支架安装在汇流板100上,控制器与各个循环泵200形成电连接,从而实现集成装配和集中控制,使循环泵200的设置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安装凸台217和泵壳210为一体加工成型件,使安装凸台217与泵壳210形成为整体,受力传递性能稳定,不易产生异响。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泵200,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200结构简单、整体尺寸小、占用的安装空间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泵200,如图5所示,包括:泵壳210。
其中,泵壳210上设有安装凸台217,如图6所示,泵壳210上设有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安装凸台217与泵壳210为一体成型件。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泵200,泵壳210上一体成型的安装凸台217方便将整个循环泵200连接在相关部件上,无需另外设置安装支架,装配便利、减少所需的安装体积,整体性强、无需对安装凸台217与泵壳210进行固定。
泵壳210上的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极大地缩减了循环泵200进出水处所需的泵体尺寸,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那般在进水口处设置进水管接头与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连接,也无需像现有技术那般在出水口处设置出水管接头与换热循环系统的管路连接,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的尺寸得到有效的缩减,从而进一步节约了循环泵200在安装时所需的空间、并降低了循环泵200的重量、节约了循环泵200的制造成本,提升了循环泵200的装配效率。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设置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的电子水泵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200体积小、结构紧凑、质量更轻、安装质量高,有利于与外部部件形成集成化布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泵壳210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进水接口215,泵壳210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出水接口216。那么,上述通道的通道壁则为泵壳210的一部分,无需另外安装管接头,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方便与汇流板100上的流道101进行装配。例如,进水接口215可与前述示例中的第一接口102形成插接装配,出水接口216可与前述示例中的第二接口形成插接装配。
有利地,进水接口215形成在泵壳210的轴向,出水接口216形成在泵壳210的周向,从而使循环泵200的进出水不发生干扰,也方便循环泵200与其他部件的流道10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循环泵200还包括电机220和叶轮260,电机220可带动叶轮260转动。
进一步地,泵壳210中设有过水腔201,过水腔201连通泵壳210的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进水接口215用于进液,而出水接口216用于出液,那么外部的液体则可通过进水接口215进入到过水腔201中,再通过出水接口216从过水腔201中向外流出。
更进一步地,电机220和叶轮260设在泵壳210中,电机220的输出端连接叶轮260,叶轮260可转动地设在过水腔201中。
当电机220工作时,电机220的输出端转动并带动叶轮260进行旋转,当叶轮260在过水腔201中转动时,可在过水腔201中形成负压,此时进水接口215向着过水腔201流入换热介质,随后经过出水接口216向外排出循环泵200。
有利地,如图7所示,叶轮260靠近进水接口215设置,从而当叶轮260转动时在过水腔201中产生的负压可将换热介质快速吸入到过水腔201中,提升叶轮260的工作效率和对换热介质的引流效果。
可选地,如图7所示,泵壳210内形成有相分隔的过水腔201和安装腔202,电机220的至少部分(例如定子组件223,或者定子组件223和转子组件222)设在安装腔202中,电机220的输出轴224伸入到过水腔201,输出轴224上可转动地设有叶轮260。从而使循环泵200的电机220的至少部分与换热介质隔绝,防止发生漏电现象,提升循环泵200的使用安全性;而叶轮260接触过水腔201中的换热介质,并在转动时带动换热介质流动并向出水接口216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泵壳210包括主壳211、端盖212和连接壳213,如图2所示,电机220设在主壳211内,从而主壳211可有效地支撑电机220,并对电机220形成有效的防护,使电机220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可选地,端盖212设在主壳211的轴向一端,如图7所示,导电件230固定至端盖212。导电件230可通过胶粘、焊接等形式连接至端盖212中;还可以通过卡扣等部件固定在端盖212上;端盖212上还可以设置容置槽,导电件230嵌入容置槽中从而相对于端盖212位置固定。
可选地,连接壳213连接在端盖212远离主壳211的一端,电机220设有电连接体221,电连接体221与导电件230电连接,导电件230设有与其电连接的外部电连接件231,外部电连接件231伸入到连接壳213中,外部电连接件231方便与控制器形成电连接。连接壳213可对外部电连接件231进行可靠的保护,防止外部电连接件231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还可对外部电连接件231的布置进行引导,使外部电连接件231沿着预设方向有效延伸。
可选地,如图7所示,电机220包括定子组件223和转子组件222,定子组件223连接在主壳211上,转子组件222通过输出轴224设在主壳211中,输出轴224沿着主壳211的轴向方向布置。定子组件223在通电后可带动转子组件222旋转,转子组件222连接叶轮260,转子组件222转动时实现叶轮260的转动。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7所示,定子组件223包括定子绕组2231和定子铁芯2232,主壳211包括注塑体2111和端壳2112,注塑体2111的两端分别连接端壳2112和端盖212,端盖212与注塑体2111之间间隔形成密封腔,导电件230设在密封腔中;注塑体2111的内壁中形成安装腔202,且定子铁芯2232置入安装腔202后被包裹在注塑体2111中,且定子绕组2231设在定子铁芯2232中,电连接体221伸入至密封腔中,使定子绕组2231通过电连接体221连接至导电件230。输出轴224连接在注塑体2111的轴向上,为叶轮260和转子组件222的转动提供可靠的支撑。
可选地,注塑体2111的周向上一体注塑形成有安装凸台217,使安装凸台217易于成型,循环泵200的整体结构更轻、加工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注塑体2111形成为端部开口的圆柱体,圆柱体中掏空形成过水腔201,注塑体2111轴向开口的一侧连接有端壳2112,端壳2112上开设有进水接口215和出水接口216,注塑体2111轴向未开口的一侧连接有端盖212。
可选地,定子组件223还包括绝缘架2233,绝缘架2233连接在定子铁芯2232和定子绕组2231的轴向两端,进一步支撑定子铁芯2232和定子绕组2231,并使定子绕组2231和定子铁芯2232的电绝缘性能更好。
可选地,转子组件222包括转子铁芯2222、转子磁钢2223和轴套2224,转子磁钢2223通过轴套2224套设在输出轴224上,轴套2224的轴向一端连接有叶轮260,转子铁芯2222连接在转子磁钢2223的径向上远离轴套2224的一侧,定子组件223间隔设在转子铁芯2222的周向上,从而实现定子组件223通电后带动转子组件222转动。
有利地,如图7所示,循环泵200还包括止推垫片280,止推垫片280连接在输出轴224的轴向端部上,且止推垫片280相对于叶轮260更靠近于进水接口215,止推垫片280可有效防止转子组件222与叶轮260在转动过程中沿着输出轴224轴向移动而磨损泵壳210的内壁或磨损叶轮260,从而延长叶轮260的使用寿命;也可防止叶轮260从输出轴224的轴向上脱出,使转子组件222和叶轮260的转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可选地,止推垫片28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陶瓷材质,以提升止推垫片280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各个示例中的热管理系统1000,热管理系统1000的结构已经在前述示例中进行详细描述,这里不做赘述。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计前述热管理系统1000,安装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占用安装空间少、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各个示例中的循环泵200,循环泵200的结构已经在前述各示例中进行详细描述,这里不做赘述。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计前述循环泵200,可节约制造成本、促进整车轻量化、集约化。
可选地,车辆主要为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5中显示了三个安装凸耳218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他数量的安装凸耳218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泵200、热管理系统1000及车辆中换热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件的冷却和散热、所填充的换热介质、待换热的部件,以及电机220的运行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流板,所述汇流板中设有可流通换热介质的流道,所述汇流板上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装配在所述汇流板上,所述泵壳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且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沿所述泵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汇流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上设有与所述紧固件配合的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上设有装配槽,所述泵壳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安装凸台设在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在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装配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进水接口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接口设在所述出水接口的出水方向上,且所述出水接口位于所述装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口插入到所述第一接口内且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和所述泵壳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泵壳上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泵壳为一体成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所述进水接口,所述泵壳的一部分朝外凸起且设有通道以限定出所述出水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还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泵壳中设有过水腔,所述过水腔连通所述泵壳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电机和所述叶轮设在所述泵壳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过水腔中。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或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泵。
CN202220236351.2U 2022-01-26 2022-01-26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7682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6351.2U CN217682464U (zh) 2022-01-26 2022-01-26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6351.2U CN217682464U (zh) 2022-01-26 2022-01-26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2464U true CN21768246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6351.2U Active CN217682464U (zh) 2022-01-26 2022-01-26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2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6133A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CN10108708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
CN2103272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结构
CN217602945U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循环泵、热管理系统、车辆
CN217682464U (zh) 循环泵、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3555996A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111823853A (zh) 双驱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2412862U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CN112787456B (zh)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CN215378693U (zh) 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
CN212063778U (zh) 一种电机壳内循环集成冷却系统
CN112018941B (zh) 一种汽车电机的散热装置
CN112490468B (zh) 一种集成式中冷器、热管理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01655095B (zh) 电动水泵
CN114421661A (zh) 定子铁芯、定子总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14421694A (zh) 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WO2023143165A1 (zh) 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34209U (zh) 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919040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CN220096075U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装置及汽车
CN215762433U (zh) 一种高功率电子水泵冷却结构
CN216599242U (zh)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
CN215772776U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218906909U (zh) 电驱动总成的壳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
CN220396111U (zh) 一种水泵与流道板配合机构、热管理集成模块及集成系统、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