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2122U - 一种流体输送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输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2122U
CN217682122U CN202221517682.XU CN202221517682U CN217682122U CN 217682122 U CN217682122 U CN 217682122U CN 202221517682 U CN202221517682 U CN 202221517682U CN 217682122 U CN217682122 U CN 217682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fluid
connecting rod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76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国清
赵群
黄少华
李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Amon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Am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Amon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Am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76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2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2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2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本流体输送泵通过设置有对置布置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在曲轴的带动下,气缸套内产生周期性的体积变化,从而将流体通过流向气缸体的单向阀吸入,再将流体从流出气缸体的单向阀排出,从而起到输送流体的作用,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只由一个电机带动,一方面能够减少功率输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流体能够从缸体两侧的单向阀输出,将两个单向阀连通起来,能够实现不间断地输送压力稳定的流体,且流速提升一倍。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输送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液体和气体或使液体和气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中国专利文献CN109356808A公开了一种精确计量流量的石油泵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圆管形的泵体,在泵体内壁中嵌合一个活塞,活塞由若干个橡胶盘叠加制成,在泵体顶端并列安装两个方向相反的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活塞底端通过连杆连接曲轴,曲轴两端分别连接电动机和编码器,电动机通过减速箱带动曲轴转动,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在泵体中往复运动,将石油从进油单向阀中吸入,再从出油单向阀中挤出,当完成一个循环后,泵体的容积就是所泵石油的体积,此时编码器精确的记录曲轴的圈数,从而计算出泵出的石油体积。
由上可知,上述的一种精确计量流量的石油泵装置,主要具有两个缺点,一、其只设置有一个活塞,只能间歇性地泵出石油,导致输出的液体不连续,压力不稳定;二、活塞由若干个橡胶盘叠加制成,橡胶盘的密封效果只能达到输送液体的要求,无法满足输送气体。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泵,能够实现不间断地输送压力稳定的流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输送泵,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内安装有曲轴,以及结构相同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所述活塞连杆机构分别为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对置布置,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曲轴上,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曲轴上;
相对设置在所述缸体两端面的第一气缸体、第二气缸体,所述第一气缸体安装有第一气缸套,所述第二气缸体安装有第二气缸套,所述第一气缸套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套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滑移连接;
安装在第一气缸体上的第一缸盖和安装在第二气缸体上的第二缸盖,所述第一缸盖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流体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缸盖安装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流体在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流动方向与所述流体在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相反。
本流体输送泵通过设置有对置布置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在曲轴的带动下,气缸套内产生周期性的体积变化,从而将流体通过流向气缸体的单向阀吸入,再将流体从流出气缸体的单向阀排出,从而起到输送流体的作用,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只由一个电机带动,一方面能够减少功率输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流体能够从缸体两侧的单向阀输出,将两个单向阀连通起来,能够实现不间断地输送压力稳定的流体,且流速提升一倍。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连杆机构包括活塞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套接,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活塞销和挡圈,所述活塞销安装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中部,所述活塞销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挡圈,所述活塞主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复合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安装槽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和第三密封圈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密封圈的内层为金属圆环,所述复合密封圈的外层为高分子圆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体输送泵,采用金属圆环作为复合密封圈的内层和采用高分子圆环作为复合密封圈的外层,金属圆环能够提供向外的张力以使外层的高分子圆环与第二气缸套贴紧,即使密封面磨损也能保持良好的贴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复合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包括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连接的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的曲轴颈、与所述曲轴颈连接的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分别套接所述曲轴颈。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包括传动段,所述传动段的外周面套接有轴套,所述传动段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键槽,所述第一外键槽内安装有第一连接键,所述轴套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内键槽,所述第一连接键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键槽和所述第二内键槽相抵,所述轴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外键槽,所述第三外键槽内安装有第二连接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在传动段的外周面套接有轴套,从而有效地补偿输入轴与外部的输出轴之间由于安装不精确所产生的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入第一气缸体,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出第一气缸体,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入第二气缸体,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出第二气缸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上方,所述第三单向阀位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半缸体和第二半缸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减速器和电机,所述曲轴的输入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由上可知,本流体输送泵通过设置有对置布置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在曲轴的带动下,气缸套内产生周期性的体积变化,从而将流体通过流向气缸体的单向阀吸入,再将流体从流出气缸体的单向阀排出,从而起到输送流体的作用,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只由一个电机带动,一方面能够减少功率输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流体能够从缸体两侧的单向阀输出,将两个单向阀连通起来,能够实现不间断地输送压力稳定的流体,且流速提升一倍。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流体输送泵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流体输送泵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申请曲轴、活塞、气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4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流体输送泵与减速器和电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申请流体输送泵与减速器和电机装配后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缸体;100、第一回转轴线;101、第一半缸体;102、第二半缸体;103、第一轴承安装孔;104、第一轴承;105、曲轴安装孔;106、第二轴承安装孔;107、第二轴承;108、第一密封圈安装槽;109、第一端盖;110、空腔;2、第一气缸体;210、第一气缸套;3、第一缸盖;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第二气缸体;601、气缸套安装孔;602、第一定位槽;610、第二气缸套;611、第一凸缘;7、第二缸盖;8、第三单向阀;9、第四单向阀;10、曲轴;1001、输入轴;1002、传动段;1003、第一外键槽;1004、第一连接键;1005、轴套;1006、第二内键槽;1007、第三外键槽;1008、第二连接键;1009、第二端盖;1010、第一紧固件;1011、第一轴承支承段;1012、第一曲柄;1013、曲轴颈;1014、第二曲柄;1015、第二轴承支承段;1016、第一垫片;1017、第一连杆;1018、第一润滑环;1019、第二垫片;1020、第二连杆;1021、第二润滑环;1022、第三垫片;1023、第一连杆盖;1024、第二连杆盖;11、第一活塞;1101、活塞主体;1102、活塞销;1103、挡圈;1104、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105、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2、第二活塞;13、减速器;1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图1示出了本申请流体输送泵的立体图。本流体输送泵包括缸体1、相对设置在缸体1左右两端面的第一气缸体2和第二气缸体6,以及安装在第一气缸体2上的第一缸盖3和安装在第二气缸体6上的第二缸盖7。第一缸盖3、第一气缸体2、缸体1、第二气缸体6和第二缸盖7沿着同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列。缸体1的外形整体为长方体,在本实施例中,缸体1是分体式的,由结构相似的第一半缸体101和第二半缸体102组成,第一半缸体101和第二半缸体102相互配合在缸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分型线,分型线由两条平行的直线和一条相接的斜线构成。分体式的缸体1便于加工内部的腔体表面。缸体1内安装有结构相同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分别为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对置布置。
第一半缸体101内设置有第一轴承安装孔103,用于安装第一轴承104,对应的,第二半缸体102内在第一轴承安装孔10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轴承安装孔106,第二轴承安装孔106用于安装第二轴承107,第一轴承安装孔103和第二轴承安装孔106处于同一轴线上,即图中的第一回转轴线100,第二半缸体102在第一回转轴线100上还设置有曲轴安装孔105,第二半缸体102在远离第一半缸体10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安装槽108,其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是油封,防止内部的润滑油泄露。第一密封圈安装槽108还设置有第一端盖109,用于压紧密封圈以及隔绝外部灰尘。第一半缸体101和第二半缸体102之间设置有容纳曲轴10的一部分的空腔110。
如图4所示,曲轴10包括输入轴1001、与输入轴1001连接的第一曲柄1012、与第一曲柄1012连接的曲轴颈1013、与曲轴颈1013连接的第二曲柄1014以及设置在第二曲柄1014上的第二轴承支承段1015,输入轴1001和第二轴承支承段1015分别与第一回转轴线100同轴,第一曲柄1012和第二曲柄1014的端面垂直于第一回转轴线100,曲轴颈1013的轴线平行于第一回转轴线100。输入轴1001包括依次设置传动段1002和第一轴承支承段1011,传动段100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轴承支承段1011的直径,传动段1002的外周面套接有直径大于传动段1002的直径的轴套1005,传动段100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键槽1003,第一外键槽1003内安装有第一连接键1004,轴套1005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内键槽1006,第一连接键1004分别与第一外键槽1003和第二内键槽1006相抵,使传动段1002与轴套1005相对固定,实现同步转动。轴套1005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外键槽1007,第三外键槽1007内安装有第二连接键1008,用于与外部的动力源连接,将扭矩传递到输入轴1001上。传动段1002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孔,第一紧固件1010穿过第二端盖1009与螺纹孔配合,将传动段1002的上端面和轴套1005的上端面压紧对齐在同一水平面。轴套1005在此处的作用相当于联轴器,用于补偿输入轴1001与外部的输出轴之间由于安装不精确所产生的位置偏移。
曲轴10的输入轴1001的第一轴承支承段1011套装在第一轴承104上,曲轴10的第二轴承支承段1015套装在第二轴承107上,曲轴10安装后,曲轴10除了输入轴1001从曲轴安装孔105伸出缸体之外,其余的部分均位于缸体1内的密闭空腔110中。
曲轴颈1013的两端安装在第一曲柄1012和第二曲柄1014偏离第一回转轴线100一定距离e位置上,如图5所示,曲轴颈1013在第一曲柄1012和第二曲柄1014之间依次安装有第一垫片1016、第一润滑环1018、第一连杆1017、第一连杆盖1023、第二垫片1019、第二润滑环1021、第二连杆1020和第二连杆盖1024,第一润滑环1018和第二润滑环1021均为两片半圆环组成的整片圆环,套接在曲轴颈1013的外周面,第一连杆1017与第一连杆盖1023通过螺栓安装后将第一润滑环1018紧固,消除第一润滑环1018的内周面与曲轴颈1013外周面的配合间隙,使第一连杆1017能够绕着曲轴颈1013自由转动,第二润滑环1021、第二连杆1020和第二连杆盖1024分别与第一润滑环1018、第一连杆1017和第一连杆盖1023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为了对第一连杆1017和第二连杆1020进行精准定位以及减小第一连杆1017的上下端面和第二连杆1020的上下端面与其他端面的摩擦阻力,将第一垫片1016安装在第一曲柄1012和第一连杆1017之间,将第二垫片1019安装在第一连杆1017和第二连杆1020之间,将第三垫片1022安装在第二连杆1020和第二曲柄1014之间,安装后将上述的零件在曲轴颈1013的轴线方向并紧以消除配合间隙,防止发生松动或者异响。
安装在缸体1的右侧的是第一气缸体2,第一气缸体2内安装有第一气缸套210,安装在缸体1的左侧为第二气缸体6,第二气缸体6内安装有第一气缸体2的形状结构和第二气缸体6的形状结构完全一致,下文只对第二气缸体6的形状结构进行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气缸体6的外形整体为长方体,第二气缸体6在垂直于第二气缸体6和缸体的安装端面方向开设有气缸套安装孔601,气缸套安装孔601为贯穿第二气缸体6的孔,与缸体1的空腔110连通,气缸套安装孔601远离缸体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602,气缸套安装孔601通过热装配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气缸套610,第二气缸套610结构为圆筒状,第二气缸套610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外侧的第一凸缘611,第二气缸套610安装在气缸套安装孔601时由第一凸缘611卡入第一定位槽602中实现对第二气缸套610的定位,第二气缸套610的另一端伸入缸体的空腔110中。第二活塞12安装在第二气缸套610内构成滑动副,能够沿着第二气缸套6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第二活塞12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活塞主体1101,活塞主体1101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活塞主体1101的左侧的端面是平面,原因在于,本申请的输送泵用于输送液体或者气体,并不是为了燃料在缸内燃烧做功,因此活塞主体1101左侧的端面没有加工凹坑或避阀坑,此外是为了便于后续的测量流量。活塞主体1101的中部开设自上而下的贯穿孔,内部安装有活塞销1102,活塞销1102的两端面分别安装有一个挡圈1103限制其的移动自由度,第二连杆1020远离曲轴颈1013的一端套接在活塞销1102的中部,曲轴10转动过程中,由于曲轴颈1013偏离第一回转轴线100一定距离e,故曲轴颈1013绕第一回转轴线100固定半径转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杆1020,第二连杆1020进而推动第二活塞12在第二气缸套610中往复移动。
还有一处区别在于,活塞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104和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105,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104和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105位于活塞的左侧的端面到活塞销1102的位置之间,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104和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105各自安装有复合密封圈,复合密封圈的内层为金属圆环,其直径略小于活塞的直径,复合密封圈的外层为高分子圆环,其材质可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材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适用于需要耐化学腐蚀的场合。例如可以用于输送低温的液氨及其他液体和气体。由于第二活塞与第二气缸套之间属于动态密封,因此金属圆环的作用在于提供密封补偿,即提供向外的张力,使外层的高分子圆环与第二气缸套610贴紧,以便密封面磨损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贴合,有助于提高密封效果,因此设置有复合密封圈的输送泵能够用于输送气体和液体。
第二缸盖7安装在第二气缸体6远离缸体1的端面,相同的,第一缸盖3安装在第一气缸体2远离缸体1的端面,第一缸盖3与第二缸盖7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缸盖7分别安装有两个单向阀,分别为第三单向阀8和第四单向阀9,第二缸盖7上分别开设有两条通道,第三单向阀8连通在其中一条通道,第四单向阀9连通在另一条通道,并与第二气缸套610的内腔连通,其中流体在第三单向阀8的流动方向与流体在第四单向阀9的流动方向相反,例如第三单向阀8只允许缸体1外的流体流入到第二气缸体6中,第四单向阀9只允许第二气缸体6中的流体向缸体1外流动。相同的,第一缸盖3分别安装有两个单向阀,分别为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将第三单向阀8设置在第四单向阀9的上方,原因在于,流体从第三单向阀8中进入,流入到第二气缸体6再由第四单向阀9流出过程中,可以利用到这部分高度差,将流体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流体在一定程度会有加压作用。
具体工作原理:曲轴10的输入轴1001是与外部的动力源连接,将扭矩传递到输入轴1001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由电机14和减速器13组成,减速器13上设置有与输入轴1001相匹配的输出轴,输出轴上设置有键槽,通过第二连接键1008与曲轴10的输入轴1001固定连接。当电机14启动后,经过减速器13后将高转速低扭矩转换为低转速高扭矩,扭矩输入到曲轴10上,带动曲轴颈1013绕第一回转轴线100转动。若图6中的第一状态为初始状态,该状态下,第二活塞12处于右止点,第一活塞11也处于右止点,当曲轴10转动180°后,第二活塞12从右止点运动到左止点,第一活塞11也从右止点运动到左止点,即为图6中的第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从第三单向阀8流入到第二气缸体的流体被第二活塞12推出,经第四单向阀9排出,可知变化体积ΔV为第二活塞12端面的面积S与两倍e的乘积。对于第二活塞12,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称为排出周期,此时排出的流体的流量即为ΔV;对于第一活塞11,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称为吸入周期,此时吸入的流体体积也为ΔV。曲轴10在不断转动过程中,活塞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一状态循环运动,第二单向阀5和第四单向阀9间隙性地排出流体,可以使用并联的管道将第二单向阀5和第四单向阀9连通起来,实现不间断地输送压力稳定的流体。
为了实现对流体排量的测量,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机14可采用内置有旋转编码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由脉冲信号进行控制输出轴的转动角度的,具有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并且由旋转编码器反馈实际转动角度,从而实现闭环控制。故通过采集伺服电机的旋转编码器的参数,从而获取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实际转动角度还需与减速器13的传动系数相乘,才能够得出曲轴10的实际转动角度。获取曲轴10的实际转动角度后,若定义图中的第一状态为起始角度0°,那么在第二活塞12处建立变化容积ΔV2与曲轴10的实际转动角度α的关系式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ΔV2为变化容积,α为曲轴10的实际转动角度,S为第二活塞12端面的面积,e为第一曲柄1012和第二曲柄1014偏移第一回转轴线100的距离。
那么就可以根据曲轴10实际转动角度的变化量计算出实际排量。得出实际排量后又可以根据流体的密度计算出排出流体的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流体的质量等于流体的密度与流体排量的乘积。
减速器13可采用圆柱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减速器13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输出轴不在同一轴线上,且相互垂直,有利于减小整个装配体的体积。
由上可知,本流体输送泵,通过设置有对置布置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在曲轴的带动下,气缸套内产生周期性的体积变化,从而将流体通过流向气缸体的单向阀吸入,再将流体从流出气缸体的单向阀排出,从而起到输送流体的作用,两组活塞连杆机构只由一个电机带动,一方面能够减少功率输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流体能够从缸体两侧的单向阀输出,将两个单向阀连通起来,能够实现不间断地输送流体,且流速提升一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1),所述缸体(1)内安装有曲轴(10),以及结构相同的两组活塞连杆机构,两组所述活塞连杆机构分别为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第二活塞连杆机构对置布置,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曲轴(10)上,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套接在所述曲轴(10)上;
相对设置在所述缸体(1)两端面的第一气缸体(2)、第二气缸体(6),所述第一气缸体(2)安装有第一气缸套(210),所述第二气缸体(6)安装有第二气缸套(610),所述第一气缸套(210)与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滑移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套(610)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滑移连接;
安装在第一气缸体(2)上的第一缸盖(3)和安装在第二气缸体(6)上的第二缸盖(7),所述第一缸盖(3)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5),流体在所述第一单向阀(4)和所述第二单向阀(5)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缸盖(7)安装有第三单向阀(8)和第四单向阀(9),流体在所述第三单向阀(8)的流动方向与所述流体在所述第四单向阀(9)的流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连杆机构包括活塞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套接,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1101)、活塞销(1102)和挡圈(1103),所述活塞销(1102)安装在所述活塞主体(1101)的中部,所述活塞销(110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挡圈(1103),所述活塞主体(1101)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复合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安装槽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104)和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1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密封圈的内层为金属圆环,所述复合密封圈的外层为高分子圆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10)包括输入轴(1001)、与所述输入轴(1001)连接的第一曲柄(1012)、与所述第一曲柄(1012)连接的曲轴颈(1013)、与所述曲轴颈(1013)连接的第二曲柄(1014),所述第一活塞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活塞连杆机构的一端分别套接所述曲轴颈(10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001)包括传动段(1002),所述传动段(1002)的外周面套接有轴套(1005),所述传动段(100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键槽(1003),所述第一外键槽(1003)内安装有第一连接键(1004),所述轴套(1005)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内键槽(1006),所述第一连接键(1004)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键槽(1003)和所述第二内键槽(1006)相抵,所述轴套(1005)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三外键槽(1007),所述第三外键槽(1007)内安装有第二连接键(10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4)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入第一气缸体(2),所述第二单向阀(5)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出第一气缸体(2),所述第三单向阀(8)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入第二气缸体(6),所述第四单向阀(9)的流体流向方向为流出第二气缸体(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4)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5)的上方,所述第三单向阀(8)位于所述第四单向阀(9)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半缸体(101)和第二半缸体(10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体输送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器(13)和电机(14),所述曲轴(10)的输入轴(1001)与所述减速器(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13)由所述电机(14)驱动,所述电机(14)为伺服电机。
CN202221517682.X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流体输送泵 Active CN217682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7682.XU CN217682122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流体输送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7682.XU CN217682122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流体输送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2122U true CN21768212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2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7682.XU Active CN217682122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流体输送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2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7793B2 (en) Magnetically driven gear pump
JPH08502802A (ja) 連接棒のないピストンを備える流体作動機械
MXPA01011453A (es) Conjunto de rotores dentados.
US5601421A (en) Valveless double acting positive displacement fluid transfer device
WO2024008137A1 (zh) 用泵设备及柱塞泵
CN217682122U (zh) 一种流体输送泵
CN101418801B (zh) 用水润滑螺旋转子的螺旋式压缩机
US6695603B2 (en) Eccentric toothed rotor set having planetary gears on the inner rotor
US6592348B1 (en) Lubricant pump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CN109000141A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转子式机油泵
CN208901053U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转子式机油泵
CN208718912U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外转子
CN209228558U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高精度耐腐蚀计量泵
CN209705688U (zh) 一种由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的转子式机油泵
CN208719808U (zh) 一种能改善气蚀的转子式机油泵
CN108953139A (zh) 一种能减少磨损的外转子
CN109404244A (zh) 基于齿轮传动的高精度耐腐蚀计量泵
CN218093422U (zh) 一种柴油内燃机用机油泵泵体
CN220185363U (zh) 一种大排量稀油润滑齿轮泵
CN218862848U (zh) 一种用于墨泵的齿轮结构及墨泵
CN219101517U (zh) 一种柱塞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柱塞泵
CN114135462B (zh) 内润滑式柱塞泵
CN211416451U (zh) 一种模切辊偏心传动机构
CN209053782U (zh) 一种球形转子泵
JP2001521100A (ja) 媒質の搬送又は媒質による駆動のため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