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8686U -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8686U
CN217668686U CN202220662585.3U CN202220662585U CN217668686U CN 217668686 U CN217668686 U CN 217668686U CN 202220662585 U CN202220662585 U CN 202220662585U CN 217668686 U CN217668686 U CN 217668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arm
shaft
integral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25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06625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8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8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8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涉及叶轮加工领域,包括用于使整体叶轮的端面横向固定的单轴固定架和用于使整体叶轮的端面垂向固定的双臂固定架,本技术方案单轴固定架和双臂固定架配套使用,可实现将叶轮进行四个方向上的旋转,使叶轮表面能充分与抛光液中的磨料接触并刮擦,尤其是整体叶轮在双臂固定架的固定下进行旋转时,可为磨料创造在整体叶轮侧面凹槽中流通的提条件,使凹槽壁与磨料产生充分的刮擦,进而实现整体叶轮的高质量抛光。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轮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背景技术
整体叶轮作为离心式压缩机的核心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以及推重比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
目前整体叶轮加工工艺基本为包含有精锻制造、数控电解、五轴精铣、磨料流抛光、手工抛光,其中,精锻制造是针对大批量的叶轮设计的一套制造工艺,该工艺对设备制造精度要求很高,且还存在磨具制造成本高、通用性差的缺点,一般用于叶轮的毛坯制造;数控电解加常用于整体叶轮的精加工,针对不同的叶片需要设计专门的电极和电解液,前期制造与后续修正困难,加工型面精度难以保证;五轴精铣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加工方式,需要编写专门的加工程序,可以实现叶轮的粗、精加工,但该加工方式对机床、刀具、夹具的刚性要求较高,因叶片长且薄、曲率变化大,使加工时刀具易发生干涉,且其对叶轮表面加工的质量一般,粗糙度Ra≥1.6μm;磨料流抛光加工针对的是整体叶轮的精抛,该工艺对设备要求非常高,加工成本高,且磨料配制困难,由于设备复杂,加工影响因素多,即,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参数多,比如压力、循环次数;人工抛光效率低、成本高,抛光叶片质量一致性差,且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可见,目前整体叶轮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加工装备制造困难、通用性差、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整体加工质量差。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9月20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110253345A”,名称为“一种整体叶轮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与抛光装置“的发明装置,公开了一种整体叶轮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与抛光装置,该方法采用化学试剂与磨料混合,形成一种抛光液;将整体叶轮全部浸泡于抛光液中,通过电机驱动,使之旋转;在抛光液的化学腐蚀软化与机械刮擦去除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整体叶轮表面各个部位的精密抛光;所述的化学机械抛光装置包括电机、螺栓、安装板、定位支撑板、底座、塑料泡沫、容器、抛光液、联轴器、连接件、整体叶轮、电机安装通孔、安装板通孔、定位支撑板通孔、轴端、底端面、连接件通孔和底端面凹槽;所述电机的转轴朝下穿过安装板,并确保电机竖直安装固定于安装板上;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连接件的一轴端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整体叶轮的大端面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板包括2根结构相同的长方形钢板,其通过定位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钢板上开有4个孔,其中间2个为电机安装通孔,实现电机的定位安装;钢板两端分别设有一安装板通孔,实现钢板的定位安装;所述定位支撑板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L”型板,一支板的表面开有定位支撑板通孔,实现定位支撑板固定在底座上;另一支板上开有与安装板通孔匹配的螺纹孔,实现安装板的安装;所述连接件包括轴端和底端面,二者为一体结构,连接件的截面为“倒T”型;连接件底端面上设有周边的不少于3个连接件通孔和中间的底端面凹槽;轴端外径与电机转轴相同,底端面凹槽及连接件通孔的尺寸与整体叶轮大端面圆形凸台及整体叶轮大端面螺纹孔分别相匹配;所述底座上设有凹型腔体和螺纹孔,其中凹型腔体的内切圆直径大于或等于容器的外接圆直径,螺纹孔与定位支撑板通孔相匹配;所述容器内表面具有耐腐蚀性,容器的内切圆直径应大于被抛光整体叶轮的最大端面外径;所述容器放置于底座的凹型腔体内,且在两者缝隙间填满塑料泡沫。
但其抛光装置结构仍存在以下缺陷:
(1)、叶轮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于电机的转轴上,由于叶轮本身具有较大的重力,且该重力直接作用于电机上,电机上承受了较大的机械负载,增大了电机运转的功耗,同时造成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2)、由于整体叶轮表面结构复杂,若整体叶轮只是周向旋转,可能会因抛光液中的磨料卡在在整体叶轮侧面的凹槽中无法流动,使凹槽壁无法与抛光液中的磨料产生充分的刮擦,进而造成抛光不均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在现有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可实现整体叶轮表面与抛光液中的磨料全面接触,进一步实现整体叶轮表面均匀抛光,改善前述问题。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包括用于使整体叶轮的端面横向固定的单轴固定架和用于使整体叶轮的端面垂向固定的双臂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单轴固定架包括用于与整体叶轮同轴设置的联动轴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Ⅰ;轴承法兰座Ⅰ设置于联动轴的顶部,用于使联动轴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联动轴上同轴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的法兰盘Ⅰ。
进一步地,所述双臂固定架包括叶轮夹臂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Ⅱ;轴承法兰座Ⅱ设置于叶轮夹臂的顶部,用于使叶轮夹臂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叶轮夹臂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的穿轴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夹臂包括左臂、右臂和倒“T”型轴件,所述轴承法兰座Ⅱ设置于倒“T”型轴件的顶部,左臂的顶端和右臂的顶端分别与倒“T”型轴件的两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轴组件设置于左臂和右臂之间,用于配合左臂和右臂,将整体叶轮固定在左臂和右臂之间,且穿轴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左臂上的穿轴体Ⅰ和垂直设置于右臂上的穿轴体Ⅱ,穿轴体Ⅱ上同轴设置有螺柱凸起,穿轴体Ⅰ上同轴贯穿设置有与螺柱凸起对应的穿心孔。
进一步地,所述双臂固定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叶轮周向旋转的法兰盘Ⅱ;法兰盘Ⅱ处于左臂和右臂之间,且法兰盘Ⅱ与穿轴体Ⅰ或穿轴体Ⅱ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穿轴体Ⅰ与穿轴体Ⅱ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整体叶轮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的叶轮固定架包含有单轴固定架和双臂固定架,两者配套使用,可实现将叶轮进行四个方向上的旋转,使叶轮表面能充分与抛光液中的磨料接触并刮擦,尤其是整体叶轮在双臂固定架的固定下进行旋转时,可为磨料创造在整体叶轮侧面凹槽中流通的条件,使凹槽壁与磨料产生充分的刮擦,进而实现整体叶轮的高质量抛光。
2)本技术方案中的叶轮固定架采用轴承法兰座(包括轴承法兰座Ⅰ和轴承法兰座Ⅱ)作为与抛光装置的连接基础,实现叶轮固定架与抛光装置的支撑顶盖可拆卸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可将整体叶轮重力对动力电机产生的拉力转移到支撑顶盖上,以减轻电机上承受的机械负载和电机运转的功耗,进一步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
3)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轴承法兰座实现叶轮固定架与支撑顶盖之间转动连接,使叶轮固定架在动力电机与整体叶轮之间建立了可靠的旋转动力传递条件;
4)叶轮固定架采用与抛光装置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单轴固定架与双臂固定架替换使用,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为叶轮固定架组的结构示意图(左为双臂固定架,右为单轴固定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臂固定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轴固定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臂固定架打开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臂固定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臂固定架与整体叶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单轴固定架与整体叶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轴承法兰座Ⅰ(或轴承法兰座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轴承法兰座Ⅰ(或轴承法兰座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轴固定架;1.1、联动轴;1.2、轴承法兰座Ⅰ;1.3、法兰盘Ⅰ;2、双臂固定架;2.1、叶轮夹臂;2.1.1、左臂;2.1.2、右臂;2.1.3、倒“T”型轴件;2.2、轴承法兰座Ⅱ;2.3、穿轴组件;2.3.1、穿轴体Ⅰ;2.3.2、穿轴体Ⅱ;2.3.3、螺柱凸起;2.3.4、穿心孔;2.4、法兰盘Ⅱ;3、整体叶轮;4、抛腔容器;5、支撑顶盖;5.1、盖板;5.2、承力板;5.3、密封腔体;6、旋转动力装置;6.1、动力电机;6.2、操作面板;6.3、控制电路模块;7、轴承体;8、法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涉及叶轮加工领域,包括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横向固定的单轴固定架1和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垂向固定的双臂固定架2。
在实际运用中,需将该叶轮固定架组安装于抛光装置上使用,其中,抛光装置包括抛腔容器4、旋转动力装置6和设置于抛腔容器4顶部的支撑顶盖5,参考图示1或2,支撑顶盖5包括盖板5.1和承力板5.2,盖板5.1和承力板5.2配合构成一个密封腔体5.3,旋转动力装置6包括设置于密封腔体5.3中的控制电路模块6.3以及设置于盖板5.1顶部的动力电机6.1和操作面板6.2,动力电机6.1和操作面板6.2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6.3电连接,进一步的,在支撑顶盖5的轴心处设置同时贯穿顶盖和承力板5.2的穿孔,动力电机6.1的转轴轴向插入穿孔。先将单轴固定架1安装于支撑顶盖5的底部,随后将整体叶轮3安装于单轴固定架1上,通过控制动力电机6.1正转、反转,实现整体叶轮3两个方向的旋转;然后将整体叶轮3从单轴固定架1上拆卸下来,并在支撑顶盖5上换上双臂固定架2,再将整体叶轮3安装在双臂固定架2上,通过控制动力电机6.1正转、反转,实现整体叶轮3另外两个方向的旋转。综上所述,整体实现整体叶轮3四个方向的旋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上的进一步优化,区别在于,所述单轴固定架1包括用于与整体叶轮3同轴设置的联动轴1.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Ⅰ1.2;轴承法兰座Ⅰ1.2设置于联动轴1.1的顶部,用于使联动轴1.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联动轴1.1上同轴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法兰盘Ⅰ1.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双臂固定架2包括叶轮夹臂2.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Ⅱ2.2;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叶轮夹臂2.1的顶部,用于使叶轮夹臂2.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叶轮夹臂2.1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穿轴组件2.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叶轮夹臂2.1包括左臂2.1.1、右臂2.1.2和倒“T”型轴件,所述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倒“T”型轴件的顶部,左臂2.1.1的顶端和右臂2.1.2的顶端分别与倒“T”型轴件的两侧铰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相比,区别在于,所述穿轴组件2.3设置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用于配合左臂2.1.1和右臂2.1.2,将整体叶轮3固定在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穿轴组件2.3包括垂直设置于左臂2.1.1上的穿轴体Ⅰ2.3.1和垂直设置于右臂2.1.2上的穿轴体Ⅱ2.3.2,穿轴体Ⅱ2.3.2上同轴设置有螺柱凸起2.3.3,穿轴体Ⅰ2.3.1上同轴贯穿设置有与螺柱凸起2.3.3对应的穿心孔2.3.4,当螺柱凸起2.3.3穿过穿心孔2.3.4后,在螺柱凸起2.3.3的端部套上相应的螺母,由此实现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5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双臂固定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叶轮周向旋转的法兰盘Ⅱ2.4;法兰盘Ⅱ2.4处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法兰盘Ⅱ2.4与穿轴体Ⅰ2.3.1或穿轴体Ⅱ2.3.2同轴固定连接,法兰盘Ⅱ2.4与法兰盘Ⅰ1.3的结构可设计成相同结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相比,区别在于,所述穿轴体Ⅰ2.3.1与穿轴体Ⅱ2.3.2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整体叶轮3的厚度,由此便可使左臂2.1.1和右臂2.1.2牢牢夹住整体叶轮3,防止整体叶轮3在穿轴组件2.3上晃动,确保整体叶轮3稳定旋转。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涉及叶轮加工领域,包括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横向固定的单轴固定架1和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垂向固定的双臂固定架2。在实际运用中:
首先,将单轴固定架1安装于抛光装置上,然后再将整体叶轮3安装于单轴支架上1,最后控制抛光装置对整体叶轮3进行抛光即可。具体的,单轴固定架1包括用于与整体叶轮3同轴设置的联动轴1.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Ⅰ1.2;轴承法兰座Ⅰ1.2设置于联动轴1.1的顶部,用于使联动轴1.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联动轴1.1上同轴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法兰盘Ⅰ1.3。即,法兰盘Ⅰ1.3与联动轴1.1同轴设置,且法兰盘Ⅰ1.3与联动轴1.1固定连接,优选的,法兰盘Ⅰ1.3与联动轴1.1一体设置,以增加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整体叶轮3通过法兰盘Ⅰ1.3与联动轴1.1可拆卸连接,连接时,整体叶轮3与法兰盘Ⅰ1.3同轴设置,且法兰盘Ⅰ1.3处于整体叶轮3的上方,整体叶轮3上靠近轴心的位置,周向间隔设置有螺纹孔,法兰盘Ⅰ1.3上设置有与螺纹孔一一对应的螺纹穿孔,通过在螺纹孔和螺纹穿孔中设置螺栓,实现将整体叶轮3固定在单向固定架上,此时,整体叶轮3的端面处于水平方向上。在进行抛光时,抛光装置的抛腔容器4中置入抛光液,将支撑顶盖5放置到位,使整体叶轮3完全没入抛光液中,通过操作面板6.2设置电机的工作模式,包括转速、转向和旋转时间,启动动力电机6.1,动力电机6.1根据设置的模式进行旋转,即,动力电机6.1可以某一转速先正向旋转一分钟,随后停止5秒钟以做缓冲,再反向旋转1分钟,随后再次停止5秒钟以做缓冲,如此为一个周期,待动力电机6.1工作若干周期后,完成整体叶轮3周向旋转抛光,动力电机6.1自动停止工作。
其次,将单轴固定架1从抛光装置上拆卸下来,将双臂固定架2安装于抛光装置上,然后将整体叶轮3安装于双臂固定架2上。具体的,双臂固定架2包括叶轮夹臂2.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Ⅱ2.2;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叶轮夹臂2.1的顶部,用于使叶轮夹臂2.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叶轮夹臂2.1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穿轴组件2.3。在对整体叶轮进行固定时,穿轴组件处于整体叶轮的轴心内部,穿轴组件两端分别连接叶轮夹臂,使叶轮夹臂将整体叶轮夹住,以此实现对整体叶轮的固定,此时,整体叶轮3的端面与水平方向垂直。将支撑顶盖5放置到位,使整体叶轮3完全没入抛光液中,通过操作面板6.2设置电机的工作模式,启动动力电机6.1,动力电机6.1根据设置的模式进行旋转,其中,依然可以使动力电机6.1以某一转速先正向旋转一分钟,随后停止5秒钟以做缓冲,再反向旋转1分钟,随后再次停止5秒钟以做缓冲,如此为一个周期,待动力电机6.1工作若干周期后,动力电机6.1自动停止工作,在此期间,实现了整体叶轮3另外两个方向的旋转。
具体的,叶轮夹臂2.1包括左臂2.1.1、右臂2.1.2和倒“T”型轴件,所述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倒“T”型轴件的顶部,左臂2.1.1的顶端和右臂2.1.2的顶端分别与倒“T”型轴件的两侧铰接。左臂2.1.1靠近底部的一端和右臂2.1.2靠近底部的一端通过穿轴组件2.3在整体叶轮3的中心轴上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穿轴组件2.3设置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用于配合左臂2.1.1和右臂2.1.2,将整体叶轮3固定在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穿轴组件2.3包括垂直设置于左臂2.1.1上的穿轴体Ⅰ2.3.1和垂直设置于右臂2.1.2上的穿轴体Ⅱ2.3.2,穿轴体Ⅱ2.3.2上同轴设置有螺柱凸起2.3.3,穿轴体Ⅰ2.3.1上同轴贯穿设置有与螺柱凸起2.3.3对应的穿心孔2.3.4,螺柱凸起2.3.3穿过穿心孔2.3.4后,在螺柱凸起2.3.3的端部套上相应的螺母,由此实现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可拆卸连接。双臂固定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叶轮周向旋转的法兰盘Ⅱ2.4;法兰盘Ⅱ2.4处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法兰盘Ⅱ2.4与穿轴体Ⅰ2.3.1或穿轴体Ⅱ2.3.2同轴固定连接,其中,法兰盘Ⅱ2.4与法兰盘Ⅰ1.3的结构相同。穿轴体Ⅰ2.3.1与穿轴体Ⅱ2.3.2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整体叶轮3的厚度,由此便可使左臂2.1.1和右臂2.1.2牢牢夹住整体叶轮3,防止整体叶轮3在穿轴组件2.3上晃动,确保整体叶轮3稳定旋转。
由于左臂2.1.1和右臂2.1.2都是与“倒立T”型轴件2.1.3铰接,因此左臂2.1.1底端与右臂2.1.2底端的距离可增大,以便于放入整体叶轮3,双臂固定架2的具体使用方式为:操作左臂2.1.1和右臂2.1.2中的其中的一条或两条绕与“倒立T”型轴件2.1.3的铰接点旋转,使左臂2.1.1底端与右臂2.1.2底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将整体叶轮3置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并使带穿轴体Ⅱ2.3.2从整体叶轮3的一端插入整体叶轮3的轴心,同时,穿轴体Ⅱ2.3.2上的螺柱凸起2.3.3穿过整体叶轮3的轴心;随后调整左臂2.1.1,使穿轴体Ⅰ2.3.1从整体叶轮3的另一端插入整体叶轮3的轴心,同时,穿轴体Ⅱ2.3.2上的螺柱凸起2.3.3穿过穿轴体Ⅰ2.3.1上的穿心孔2.3.4,在螺柱凸起2.3.3的端部套设对应的螺母,由于穿轴体Ⅰ2.3.1与穿轴体Ⅱ2.3.2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整体叶轮3的厚度,将螺母旋紧即可使左臂2.1.1和右臂2.1.2牢牢夹住整体叶轮3,进一步的,将整体叶轮3与法兰盘Ⅱ2.4连接,即可实现整体叶轮3周向上的固定。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实现对叶轮的稳定可靠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采用轴承法兰座作为与抛光装置的连接基础,实现叶轮固定架与抛光装置的支撑顶盖5可拆卸连接,相比传统结构,本方案中可将整体叶轮3重力对动力电机6.1产生的拉力转移到支撑顶盖5上,以减轻动力电机6.1上承受的机械负载和动力电机6.1运转的功耗,进一步增加动力电机6.1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轴承法兰座实现叶轮固定架与支撑顶盖5之间转动连接,使叶轮固定架在动力电机6.1与整体叶轮3之间建立了可靠的旋转动力传递条件。
由上述可知,叶轮固定架中的单轴固定架1和双臂固定架2,两者配套使用,可实现将叶轮进行四个方向上的旋转,使叶轮表面能充分与抛光液中的磨料接触并刮擦,尤其是整体叶轮3在双臂固定架2的固定下进行旋转时,可为磨料创造在整体叶轮3侧面凹槽中流通的提供条件,使凹槽壁与磨料产生充分的刮擦,进而实现整体叶轮3的高质量抛光;另外,叶轮固定架采用与抛光装置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单轴固定架1与双臂固定架2替换使用,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Claims (5)

1.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横向固定的单轴固定架(1)和用于使整体叶轮(3)的端面垂向固定的双臂固定架(2);所述单轴固定架(1)包括用于与整体叶轮(3)同轴设置的联动轴(1.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Ⅰ(1.2);轴承法兰座Ⅰ(1.2)设置于联动轴(1.1)的顶部,用于使联动轴(1.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联动轴(1.1)上同轴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法兰盘Ⅰ(1.3);所述双臂固定架(2)包括叶轮夹臂(2.1)和用于与抛光装置可拆卸连接的轴承法兰座Ⅱ(2.2);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叶轮夹臂(2.1)的顶部,用于使叶轮夹臂(2.1)与抛光装置转动连接,叶轮夹臂(2.1)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整体叶轮(3)的穿轴组件(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夹臂(2.1)包括左臂(2.1.1)、右臂(2.1.2)和倒“T”型轴件(2.1.3),所述轴承法兰座Ⅱ(2.2)设置于倒“T”型轴件(2.1.3)的顶部,左臂(2.1.1)的顶端和右臂(2.1.2)的顶端分别与倒“T”型轴件(2.1.3)的两侧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轴组件(2.3)设置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用于配合左臂(2.1.1)和右臂(2.1.2),将整体叶轮(3)固定在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穿轴组件(2.3)包括垂直设置于左臂(2.1.1)上的穿轴体Ⅰ(2.3.1)和垂直设置于右臂(2.1.2)上的穿轴体Ⅱ(2.3.2),穿轴体Ⅱ(2.3.2)上同轴设置有螺柱凸起(2.3.3),穿轴体Ⅰ(2.3.1)上同轴贯穿设置有与螺柱凸起(2.3.3)对应的穿心孔(2.3.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臂固定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叶轮周向旋转的法兰盘Ⅱ(2.4);法兰盘Ⅱ(2.4)处于左臂(2.1.1)和右臂(2.1.2)之间,且法兰盘Ⅱ(2.4)与穿轴体Ⅰ(2.3.1)或穿轴体Ⅱ(2.3.2)同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轴体Ⅰ(2.3.1)与穿轴体Ⅱ(2.3.2)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整体叶轮(3)的厚度。
CN202220662585.3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Active CN217668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2585.3U CN217668686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2585.3U CN217668686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8686U true CN21766868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1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2585.3U Active CN217668686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8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3345B (zh) 一种整体叶轮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与抛光装置
CN217668686U (zh)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用的叶轮固定架组
CN108672854A (zh) 一种异形盲孔旋转阴极电解加工装置
CN102284754B (zh) 电化学球面复合抛光装置
CN116140921A (zh) 一种用于电阻点焊电极的自动修磨器
CN2500429Y (zh) 可调整球心的精磨抛光机
CN215034204U (zh) 液压齿轮泵生产用齿轮去毛刺设备
CN213616079U (zh) 一种用于金属研磨抛光的固定装置
CN111889830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回转类刀具电解钝化机
CN212420604U (zh) 电解辅助磁粒研磨双面抛光薄板的装置
CN216657539U (zh) 一种整体叶轮抛光装置
CN111941157A (zh) 电解辅助磁粒研磨双面抛光薄板的装置及方法
CN108015369B (zh) 一种电化学去毛刺设备
CN112975599A (zh) 一种磁流变菱形刀具刃口钝化装置
CN219649399U (zh) 一种多工位协作打磨机器人
CN216338026U (zh) 一种高效半自动刷镍机
CN218785401U (zh) 一种自动磨刀机
CN21892730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点底焊针打磨装置
CN215470472U (zh) 外圆磨床工件夹紧装置
CN215786997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轮加工用铣刀
CN112548244B (zh) 一种电化学磁粒研磨光整加工曲轴系统及方法
CN115256202A (zh) 基于电机转子轴抛光用自动化控制装置及应用其抛光系统
CN216298767U (zh) 一种防水回转平顶尖装置
CN215700306U (zh) 一种精细金属零部件加工表面处理装置
CN21591911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金属切削用刀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