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1676U -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1676U
CN217661676U CN202221261648.0U CN202221261648U CN217661676U CN 217661676 U CN217661676 U CN 217661676U CN 202221261648 U CN202221261648 U CN 202221261648U CN 217661676 U CN217661676 U CN 217661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cast
sludge discharge
pipe
dischar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16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超
冯亚兵
陶辉
王莹
苏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hu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hu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hu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hu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16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1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1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16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穿孔排泥管和无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均匀布置于CAST池底部,穿孔排泥管两侧向下斜45°两侧交错开设排泥孔,排泥孔斜对着CAST池底部,无孔排泥管连接穿孔排泥管的中间位置,无孔排泥管通过泵前连接管路连通干式离心泵,干式离心泵设置于CAST池外部。通过将穿孔排泥管布置于CAST池的底部,可以使其充分对CAST池内部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污泥残留,有利于提高排泥的效果,此外,上述方案可进一步扩展,设置驱动组件、滚珠丝杠和支撑框的配合,可以带动多个穿孔排泥管在一个水平面进行往复横移,在穿孔排泥管移动的过程中污泥向其底部流动,不仅可以扩大穿孔排泥管排泥的范围,而且还可以保证排泥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属于排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AST方法是一种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整个工艺为一间隙式反应器,在此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法过程按曝气和非曝气阶段不断重复,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结合在一个池子中进行,CAST方法是一种“充水和排水”活性污泥法系统,废水按一定的周期和阶段得到处理,是SBR工艺的一种变型。CAST工艺一个运行周期分为进水曝气阶段、沉淀阶段、撇水阶段、闲置阶段,CAST工艺在进水处设置一生物选择器,它是一容积较小的污水污泥接触区,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和从主反应区内回流的活性污泥在此相互混合接触,CAST工艺在进水阶段即进行污泥回流,沉淀阶段停止污泥回流,沉淀结束后撇水阶段开始排泥,直至排泥结束。
CAST工艺潜水泵排泥存在排泥不均匀、不彻底的问题,CAST池是集生化反应和沉淀分离为一体的构筑物,既要满足生化反应的要求,又要满足沉淀分离的需要,CAST池通过污泥泵单点位排泥,根据污水厂多年运行经验,排泥时污泥泵周边形成漏斗状,排泥泵附近区域污泥优先排出,之后污泥层以上的污水共同排出,当排泥结束时,剩余污泥浓度明显下降,但较远区域的污泥仍不能完全排出,另外由于污泥泵基础平台高出池底约30cm,水泵吸口高出池底约50cm,当MLSS<5g/L时,SV约10%,污泥层厚度约50cm,污泥无法正常排出,导致CAST池内污泥浓度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包括:
穿孔排泥管和无孔排泥管,所述穿孔排泥管均匀布置于CAST池底部,穿孔排泥管两侧向下斜45°两侧交错开设排泥孔,排泥孔斜对着CAST池底部,无孔排泥管连接穿孔排泥管的中间位置,无孔排泥管通过泵前连接管路连通干式离心泵,所述干式离心泵设置于CAST池外部,所述泵前连接管路设置有电动阀。
优选的,每个所述穿孔排泥管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箍,所述卡箍通过螺栓与CAST池内壁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组件、滚珠丝杠和支撑框,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滚珠丝杠,所述穿孔排泥管的一端与滚珠丝杠的螺母固定连接,支撑框具有活动槽,穿孔排泥管在活动槽内水平横移,所述穿孔排泥管通过软管与无孔排泥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为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固定安装于CAST池底部,所述支撑框支撑穿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在支撑框循环往复的水平横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穿孔排泥管布置于CAST池的底部,可以使其充分对CAST池内部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污泥残留,有利于提高排泥的效果。
2、同时,在驱动组件、滚珠丝杠和支撑框的配合下,可以带动多个穿孔排泥管在一个水平面进行往复横移,能防止穿孔排泥管底部的污泥被吸附后出现空吸的现象,在穿孔排泥管移动的过程中污泥向其底部流动,不仅可以扩大穿孔排泥管排泥的范围,而且还可以保证排泥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穿孔排泥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CAST池;2、干式离心泵;3、泵前连接管路;4、电动阀;5、无孔排泥管;6、穿孔排泥管;7、卡箍;8、滚珠丝杠;9、支撑框;10、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包括穿孔排泥管6和无孔排泥管5,穿孔排泥管6均匀布置于CAST池1底部,穿孔排泥管6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箍7,卡箍7通过螺栓与CAST池1内壁的底部连接,穿孔排泥管6两侧向下斜45°两侧交错开设排泥孔13,排泥孔13斜对着CAST池1底部,无孔排泥管5连接穿孔排泥管6的中间位置,无孔排泥管5通过泵前连接管路3连通干式离心泵2,干式离心泵2设置于CAST池1外部,泵前连接管路3设置有电动阀4。
在CAST池沉淀阶段结束后开始排泥,排泥时电动阀4打开,干式离心泵2开启,池底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6进入无孔排泥管5,经干式离心泵2提升后送至储泥池,根据排放污泥的浓度制定排泥时长,污泥排放浓度控制在4-6g/L,排泥结束后,关闭电动阀4和干式离心泵2。本实施例能够快速持续排出池底部的污泥。以往单单靠污泥泵排泥,1个月就需要清理池底的积泥,采用本实施例排泥后,经过实践检验1年多时间池底不积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包括:
穿孔排泥管6和无孔排泥管5,穿孔排泥管6均匀布置于CAST池1底部,穿孔排泥管6两侧向下斜45°两侧交错开设排泥孔13,排泥孔13斜对着CAST池1底部,无孔排泥管5连接穿孔排泥管6的中间位置,无孔排泥管5通过泵前连接管路3连通干式离心泵2,干式离心泵2设置于CAST池1外部,泵前连接管路3设置有电动阀4。
还包括驱动组件10、滚珠丝杠8和支撑框9,驱动组件10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驱动滚珠丝杠8运动,穿孔排泥管6的一端与滚珠丝杠8的螺母固定连接,支撑框9具有活动槽,穿孔排泥管6在活动槽内水平横移,穿孔排泥管6通过软管与无孔排泥管5连接。
支撑框9固定安装于CAST池1底部,支撑框9支撑穿孔排泥管6,穿孔排泥管6在支撑框9循环往复的水平横移。
在使用时,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8运动,滚珠丝杠8带动穿孔排泥管6在支撑框9的活动槽内做循环往复的水平横移,即带动多个穿孔排泥管6在一个水平面进行往复横移,能防止穿孔排泥管6底部的污泥被吸附后出现空吸的现象,在穿孔排泥管6移动的过程中污泥向其底部流动,不仅可以扩大穿孔排泥管6排泥的范围,而且还可以保证排泥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孔排泥管(6)和无孔排泥管(5),所述穿孔排泥管(6)均匀布置于CAST池(1)底部,穿孔排泥管(6)两侧向下斜45°两侧交错开设排泥孔(13),排泥孔(13)斜对着CAST池(1)底部,无孔排泥管(5)连接穿孔排泥管(6)的中间位置,无孔排泥管(5)通过泵前连接管路(3)连通干式离心泵(2),所述干式离心泵(2)设置于CAST池(1)外部,所述泵前连接管路(3)设置有电动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穿孔排泥管(6)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卡箍(7),所述卡箍(7)通过螺栓与CAST池(1)内壁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10)、滚珠丝杠(8)和支撑框(9),驱动组件(10)驱动所述滚珠丝杠(8),所述穿孔排泥管(6)的一端与滚珠丝杠(8)的螺母固定连接,支撑框(9)具有活动槽,穿孔排泥管(6)在活动槽内水平横移,所述穿孔排泥管(6)通过软管与无孔排泥管(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为伺服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9)固定安装于CAST池(1)底部,所述支撑框(9)支撑穿孔排泥管(6),穿孔排泥管(6)在支撑框(9)循环往复的水平横移。
CN202221261648.0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61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648.0U CN217661676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648.0U CN217661676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1676U true CN21766167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164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61676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1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9974B (zh) 一种往复旋转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14262052A (zh) 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
CN214167701U (zh) 一种垃圾场渗滤液高效mbr生物处理系统
CN217661676U (zh) 一种适用于cast工艺的高效排泥装置
CN2146120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快速除悬浮污染物mbr装置
CN101450831A (zh) 气提循环式膜生物反应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611493Y (zh) 游泳池池水自动处理装置
CN216445179U (zh) 一种高效率废水处理装置
CN217051775U (zh) 一种分置式An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40687U (zh) 一种节能型水体净化装置
CN100537448C (zh) 具有自由端的梳状膜-生物反应器
CN1317207C (zh) 折流曝气增压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CN113003773A (zh)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1978554U (zh) 一种压缩空气驱动的蜂巢式连续过滤池
CN219950760U (zh) 一种气浮沉淀过滤一体结构
CN114275844B (zh) 一种集装箱浸没式膜过滤装置及其冲洗控制方法
CN211445226U (zh) 一种自排水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
CN215086206U (zh) 一种新型袋式自清洗平板膜
CN215440104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CN217092461U (zh) 一种城市供水清洁过滤用装置
CN219631036U (zh) 一种膜组器件及膜组集成装置
CN213112959U (zh)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20245767U (zh)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冲洗机构
CN219907113U (zh) 一种清洁型光触媒污水处理设备
CN218786536U (zh) 一种废水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