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0104U -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0104U
CN215440104U CN202122171239.3U CN202122171239U CN215440104U CN 215440104 U CN215440104 U CN 215440104U CN 202122171239 U CN202122171239 U CN 202122171239U CN 215440104 U CN215440104 U CN 215440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
water
communicated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12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
林振锋
虞晓春
王红专
刘春玲
张佳乐
王爱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jing New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jing New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jing New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jing New 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12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0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0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0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包括生化装置、与生化装置连通且能够移动的膜装置;生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格栅池、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膜装置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框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MBR膜组件、产水箱、与MBR膜组件连通的第一曝气机构、一端能够与清水池连通且另一端与MBR膜组件连通的进水管,两端分别与MBR膜组件、产水箱连通的产水管,两端分别与产水箱、MBR膜组件连通的反洗清洗管,一端与MBR膜组件连通且另一端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的污泥回流管;该系统将整个企业原水处理及测试结合至一套系统中,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结合生化处理后出水往往因为池容、停留时间短,导致二沉出水带泥及固体悬浮物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而很多膜项目由于前期数据收集不充分,膜产品对不同水质的适应性有较大的不同,极易造成组件通量的衰减,对后续的操作运行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膜反复的清洗,浪费大量药剂。而目前,各企业的废水成分以及处理难度不尽相同,需要在正式建造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之前对废水水质进行测试以及评估处理效果,以便使建造的污水处理系统更契合具体的废水,达到高效且低成本的处理效果,但目前的大多数测试装置建造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占地面积大,不能有效的针对企业各种废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将整个企业原水处理及测试结合至一套系统中,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生化装置、与所述生化装置连通且能够移动的膜装置;其中,所述生化装置包括至少用于过滤掉废水中漂浮物的格栅池、用于调节流量和/或调节pH值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所述格栅池、所述调节池、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清水池依次设置;
所述膜装置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框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MBR膜组件、产水箱、第一曝气机构、进水管、产水管、反洗清洗管和污泥回流管;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清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产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MBR膜组件的产水端、所述产水箱连通;
所述反洗清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产水箱、所述MBR膜组件的进水端的连通;
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的排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
所述第一曝气机构与所述MBR膜组件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方面,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本体底部的多个万向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进水管、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进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所述产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所述MBR膜组件分别沿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进水管、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分别位于所述产水箱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膜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进水泵、反洗泵、产水泵和污泥回流泵,所述进水泵与所述进水管的下部连通,所述反洗泵与所述反洗清洗管的下部连通,所述产水泵与所述产水管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下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膜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水泵、所述反洗泵、所述产水泵和所述污泥回流泵通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膜装置还包括部分设置在所述产水箱下方的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MBR膜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生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好氧池连通的第二曝气机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生化处理的处理效果不理想,以及针对具体企业不同水质废水难以达到高效且低成本的处理效果的问题,创新地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在生化处理基础上结合了特定的可移动的膜装置,进而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废水在短时间内组建一套废水处理实验系统,实现在短时间内有效评估废水处理方案的效果,实现了将生化废水处理实验、膜实验(例如MCR膜实验)有效的结合,给废水处理提供准确且有效的实验结果,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废水水质低成本且快速地得到有效的处理方案,避免了现有单独的实验可能造成后期两个处理装置结合之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化装置;11、格栅池;12、调节池;13、厌氧池;14、缺氧池;15、好氧池;16、沉淀池;17、清水池;2、膜装置;21、支撑框架;22、MBR膜组件;221、排污口;222、溢流口;23、产水箱;24、第一曝气机构;25、进水管;26、产水管;27、反洗清洗管;28、污泥回流管;291、进水泵;292、反洗泵;293、产水泵;294、污泥回流泵;295、进水总管;296、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生化装置1、与生化装置1连通且能够移动的膜装置2。
其中,生化装置1包括至少用于过滤掉废水中漂浮物的格栅池11、用于调节流量和/或调节pH值的调节池12、厌氧池13、缺氧池14、好氧池15、沉淀池16、清水池17,格栅池11、调节池12、厌氧池13、缺氧池14、好氧池15、沉淀池16和清水池17依次设置。本例中的格栅池11用于初步过滤,除去一些较大的杂物例如漂浮物等杂质。
膜装置2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框架21,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21上的MBR膜组件22、产水箱23、第一曝气机构24、进水管25、产水管26、反洗清洗管27和污泥回流管28;
进水管25的一端能够与清水池17连通(在需要时连通,不需要时可拆卸断开),另一端与MBR膜组件22的进水端连通;
产水管26的两端分别与MBR膜组件22的产水端、产水箱23连通;
反洗清洗管27的两端分别与产水箱23、MBR膜组件22的进水端的连通;
污泥回流管28的一端与MBR膜组件22的排污口连通,另一端与厌氧池13、缺氧池14、好氧池15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
第一曝气机构24与MBR膜组件22连通。
通过设置可移动的支撑框架21,且将其他各部件均设置在支撑框架21上,实现整个膜装置的可移动,也即该套装置无需现场组装或安装,可以在需要时直接将组装好的整套膜装置运输至对应企业,通过简单地管道连接,即可实现与企业自有的生化装置或新建造的生化装置快速结合,进而在结合后的实验装置下进行实验,能够准确且快速地获得有效的处理结果,避免现有单独做生化废水处理实验或者单独做膜实验例如MCR膜实验得到相对单一的结果,无法有效的结合,造成后期结合之后的处理效果不及预期。
本例中,支撑框架21包括支撑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本体底部的多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实现支撑框架的移动功能,便于安装设置;同时,本例中的支撑框本体基本采用金属件制成,而且为了便于将各部件均固定牢固,可以采用设置更多的支撑杆设置在框架上,便于将各个部件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有效固定,实现在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稳定。
本例中,进水管25、产水管26、反洗清洗管27和污泥回流管28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支撑框架21的同侧,同时进水管25、反洗清洗管27、产水管26、污泥回流管28、MBR膜组件22分别沿支撑框架21的左右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而且便于使得各管路能够安装诸如:流量计、阀门、可拆卸的连接管等部件,实现预期的管控控制。
如图2所示,本例中,进水管25、产水管26、反洗清洗管27和污泥回流管28分别位于产水箱23的下方,便于各管路的连接连通。
进一步地,膜装置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21底部的进水泵291、反洗泵292、产水泵293和污泥回流泵294,进水泵291与进水管25的下部连通,反洗泵292与反洗清洗管27的下部连通,产水泵293与产水管26的下部连通,污泥回流泵294与污泥回流管28的下部连通。具体地,进水泵291用于抽取清水池17中已经经过生化装置处理后的水,并通过进水管25导入MBR膜组件22再次过滤截留,获得能够外排或者再次利用的产水;反洗泵292用于抽取产水箱23中的产水反过来清洗MBR膜组件22,用于将MBR膜组件22上粘附或者堵塞在膜上的一些污泥或杂质清洗排出,有效保证膜的过滤效果;产水泵293用于将MBR膜组件22产出的产水泵送至产水箱23进行暂时的储存;污泥回流泵294用于将MBR膜组件22过滤截留的杂质污泥输送至预设位置例如可部分或全部回流至好氧池15。
如图2所示,膜装置2还包括部分设置在产水箱23下方的进水总管295,进水总管295的一端与MBR膜组件22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进水管25、反洗清洗管27连通,也可以在进水总管295上设置可控阀门以及流量计等;具体地,本例中的进水总管295可包括位于产水箱23下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产水箱23与MBR膜组件22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其中第一曝气机构24包括风机以及与MBR膜组件22的底部等位置连通的布气管道或通孔等部件,通过曝气确保膜上的污泥等杂质被振落排出,避免富集在膜上,造成膜的处理量以及处理效果下降等问题。
本例中,膜装置2还包括控制模块296,控制模块296分别与进水泵291、反洗泵292、产水泵293和污泥回流泵294通信连接;当然,控制模块296还可以与膜装置2中的其他可通信控制的部件通信连接,便于自动化控制,如图2中所示,本例将控制模块296设置在整个支撑框架21的中间位置。
本例中,MBR膜组件22沿上下方向延伸,上方设置有溢流口222,下方设置有排污口221,排污口221可以与污泥回流管28连通。
本例中,生化装置1还包括与好氧池15连通的第二曝气机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布气,布气采用的气体优选空气,保证充足的氧。
本例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格栅池11经过格栅初步过滤处理后流入调节池12调节流量和/或pH值,然后溢流至厌氧池13除去部分有机物(例如可进行诸如水解开环等反应进行除去),再进入缺氧池14反硝化,再通过溢流至好氧池15进一步去除有机物,经过沉淀池16(也称二沉池)二沉后出水进入清水池17,底部污泥可部分回流至厌氧池13补充系统所需污泥。通过进水泵291将清水池17中的水抽吸至MBR膜组件22进行过滤截留,并且MBR膜组件22的产水出口与产水泵293连接,将产水导入至产水箱23。通过观察膜运行时的产水流量和产水负压来判断膜组件运行情况,如实验阶段运行负压≥-0.05Mpa时,及产水通量衰减率超过30%时,说明膜组件污堵,该水质不适合膜稳定运行,需调整前端生化工艺直至整套设备出水稳定及达到实验所需出水水质标准。
综上,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生化处理的处理效果不理想,以及针对具体企业不同水质废水难以达到高效且低成本的处理效果的问题,创新地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在生化处理基础上结合了特定的可移动的膜装置,进而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废水在短时间内组建一套废水处理实验系统,实现在短时间内有效评估废水处理方案的效果,实现了将生化废水处理实验、膜实验(例如MCR膜实验)有效的结合,给废水处理提供准确且有效的实验结果,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废水水质低成本且快速地得到有效的处理方案,避免了现有单独的实验可能造成后期两个处理装置结合之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化装置、与所述生化装置连通且能够移动的膜装置;其中,所述生化装置包括至少用于过滤掉废水中漂浮物的格栅池、用于调节流量和/或调节pH值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所述格栅池、所述调节池、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清水池依次设置;
所述膜装置包括能够移动的支撑框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MBR膜组件、产水箱、第一曝气机构、进水管、产水管、反洗清洗管和污泥回流管;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清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产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MBR膜组件的产水端、所述产水箱连通;
所述反洗清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产水箱、所述MBR膜组件的进水端的连通;
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的排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
所述第一曝气机构与所述MBR膜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本体底部的多个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所述产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所述MBR膜组件分别沿所述支撑框架的左右方向由左向右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所述产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分别位于所述产水箱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进水泵、反洗泵、产水泵和污泥回流泵,所述进水泵与所述进水管的下部连通,所述反洗泵与所述反洗清洗管的下部连通,所述产水泵与所述产水管的下部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下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水泵、所述反洗泵、所述产水泵和所述污泥回流泵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装置还包括部分设置在所述产水箱下方的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组件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所述反洗清洗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好氧池连通的第二曝气机构。
CN202122171239.3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Active CN215440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1239.3U CN21544010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1239.3U CN21544010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0104U true CN215440104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1239.3U Active CN215440104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0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1155B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态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46848B (zh) 生物硅藻土处理污水的动态膜分离方法
CN103097306A (zh) 膜生物反应器方法
CN115818862A (zh) 一种冷水水域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5440104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CN113636639B (zh)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3570014U (zh) 一种基于絮凝的处理奶牛场污水的膜生物反应装置
CN209989212U (zh)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CN210711167U (zh) 一种物化与生化分离式mbr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CN204727658U (zh) 一种mbr双叠平板膜
CN2109452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2266127A (zh) 一种基于絮凝的处理奶牛场污水的膜生物反应装置及方法
CN201809253U (zh) 内外置式膜过滤分离污水处理装置
CN108408908B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10451659A (zh) 一种新型合建式mbbr-mbr反应器
CN201172631Y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mbr工艺的大通量低压膜组件
CN219044872U (zh) 一种基于新型微滤膜改良的高密度沉淀池装置
CN21737762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9652694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渗滤液预处理系统
CN219991359U (zh) 一种组合式废水处理装置
CN220703411U (zh) 一种mbr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14299535U (zh) 一种超滤反渗透装置
JP6243804B2 (ja) 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装置及び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方法
CN213112950U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8893530U (zh) 一种污水分散处理的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