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9212U -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9212U
CN209989212U CN201920696030.9U CN201920696030U CN209989212U CN 209989212 U CN209989212 U CN 209989212U CN 201920696030 U CN201920696030 U CN 201920696030U CN 209989212 U CN209989212 U CN 209989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ration
housing
water
filtering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60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隗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960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9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9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9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一体化处理设备和过滤设备,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区、厌氧区、好氧区和第二沉降区,过滤设备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壳体的进水口与第二沉降区的出水口连通,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膜组件,过滤膜组件位于壳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过滤膜组件包括多个过滤膜,过滤膜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上述污水处理装置中通过一体化处理设备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然后通过过滤设备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过滤,由于过滤设备采用过滤膜组件,其过滤空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精确控制,因此过滤效果好。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多使用生化或过滤的方式,但这样处理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或处理成本高昂,设备维护费用高,不利于推广。
目前有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处理装置与沸石过滤器连接,在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的生化处理后流入到沸石过滤器中,沸石过滤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填充了沸石填料,污水通过沸石填料之间的空隙流出,从而将污水中尺寸大于沸石填料的空隙的污染物与水分离,以得到更为洁净的水。上述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通过作为中水使用。
但是,由于沸石填料的空隙难以控制,因此使用沸石过滤器进行过滤的过滤效果不佳,仍会有颗粒较大的污染物混入水中流出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将污水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好,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能够将污水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好,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体化处理设备和过滤设备,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区、厌氧区、好氧区和第二沉降区,所述过滤设备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沉降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有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多个所述过滤膜组件一一对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一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的出水口包括清水出口和浓水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为柱状结构,所述过滤膜的侧壁具有过滤孔,所述过滤膜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清水出口与所述过滤膜的内腔连通,所述浓水出口靠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过滤膜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为板状结构,多个所述过滤膜在所述壳体内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多个所述过滤膜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侧端面设置有所述出水口,另一个端面设置有所述进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浓水出口连接有浓水排放管道,所述浓水排放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的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等于0.5μm。
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首先进入一体化处理设备,在第一沉降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沉降,以使得部分污染物沉积到第一沉降区的底部,而后污水依次进入厌氧区和好氧区,处理后进入第二沉降区进行再次沉降,以进一步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进入过滤设备,由过滤设备的进水口进入壳体内部,在水流到壳体的出水口之前,水需要穿过过滤膜组件。
具体地,水通过过滤膜的过滤孔后到达壳体的出水口处,并从壳体的出水口排出。因此,可通过过滤孔的尺寸控制通过过滤膜的水中含有的物质的尺寸,即将尺寸大于过滤孔的物质从水中分离。相对比现有技术中采用沸石填料进行过滤的过滤器,本申请采用过滤模组进行过滤,过滤模组中过滤膜的过滤孔的孔隙可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即可控制,尺寸误差小,过滤效果稳定,且可通过设置小尺寸过滤孔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使得过滤出的水的质量更好,洁净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一体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10-一体化处理设备;11-第一沉降区;12-厌氧区;13-好氧区;14-第二沉降区;20-过滤设备;21-壳体;22-过滤膜组件;31-清水排放管路;32-浓水排放管路;41-压力表;42-流量计;51-第一主管路;52-第一分支管路;53-第二主管路;54-第二分支管路;61-第一阀门;62-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污水处理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体化处理设备10和过滤设备20,一体化处理设备1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区11、厌氧区12、好氧区13和第二沉降区14,过滤设备20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21,壳体21的进水口与第二沉降区14的出水口连通,壳体21内设置有过滤膜组件22,过滤膜组件22位于壳体2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一体化处理设备10包括箱型外壳,箱型外壳内部通过隔档板分隔为四个区域,由左到右分别为第一沉降区11、厌氧区12、好氧区13和第二沉降区14,相邻的区域之间分别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上安装有泵送装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厌氧区12内设置有厌氧微生物。在厌氧区12,通过厌氧微生物(包含兼氧细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主要依靠以下三大菌群完成上述操作: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甲烷细菌。好氧区13中设置有好痒微生物,其在曝气的环境下,去除经厌氧区12处理后剩余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N和P),氧化有异味的物质(H2S)等。
进一步地,第二沉降区14设置有回流管路,回流管路分别与好氧区13和厌氧区12连通。回流管路上设置有污泥泵,第二沉降区14沉降下来的污泥在回流泵的作用下进入回流管路,并经由回流管路回流到厌氧区12和好氧区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过滤膜的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等于0.5μm。举例来说,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膜组件22中的各过滤膜上的各过滤孔的孔径均为0.5μm。则在使用该过滤膜组件22进行过滤时,可以将尺寸大于0.5μm的颗粒与水分离,从而使得由过滤设备20的壳体21的出水口排出的水中的颗粒物量大幅降低,进而提高排出的水的洁净度。
当然,过滤膜的过滤孔还可为其他尺寸,过滤孔的具体尺寸需根据对于过滤器的过滤要求进行选择。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壳体21上的出水口包括清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具体地,壳体21上的清水出口用于排放已经处理完成并达到使用标准的水,壳体21上的浓水出口用于排放处理后未达到使用标准的水。具体地,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壳体21上的清水出口与过滤膜的排水区域的中部区域对应,壳体21上的浓水出口位于壳体21上靠近于过滤膜与壳体21的连接处的区域。
在过滤膜组件22中包含有多个过滤膜,过滤膜可使用微滤膜或超滤膜,过滤膜可为中空纤维膜、平板膜、管式膜等。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膜可为柱状结构,过滤膜的侧壁具有过滤孔,过滤膜具有内腔。或者说,过滤膜为两端封口的管状结构,在过滤膜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在过滤膜的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多个过滤孔,也可以选择不在过滤膜的端面设置过滤孔。
在上述这种柱状的过滤膜中,过滤膜的过滤孔可以作为进水口也可以作为出水口。
当将过滤孔作为进水口时,过滤膜的内腔与壳体21的出水口连通。也就是说,待过滤的水流入壳体21后,经由过滤孔进入过滤膜的内腔,由于过滤孔的阻挡,尺寸大于过滤孔的污染物被阻隔在过滤膜的外侧,进入到过滤膜的内腔的水与尺寸大于过滤孔的污染物分离,位于内腔中的水经由与过滤膜的内腔连通的出水口排出壳体21。
当过滤孔作为出水口时,过滤膜的内腔与壳体21的进水口连通。也就是说,待过滤的水经由壳体21的进水口流入过滤膜的内腔,由于过滤孔的阻挡,尺寸大于过滤孔的污染物被阻隔在过滤膜的内腔,经由过滤孔流动到过滤膜外侧的水与尺寸大于过滤孔的污染物分离,并从壳体21的出水口流出。
将过滤孔作为进水口为优选实施方式,在这种设置方式时,壳体21的清水出口与过滤膜的内腔连通,浓水出口靠近于壳体21与过滤膜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过滤膜为板状结构,多个过滤膜在壳体21内间隔且平行设置,壳体2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壳体21上相对的两侧。
举例来说,当各过滤膜在壳体21内由左到右依次间隔设置时,则壳体21内的水流方向也为左右方向,即可为由左向右(进水口设置于壳体21的左侧,出水口设置于壳体21的右侧),也可为由右向左(进水口设置于壳体21的右侧,出水口设置于壳体21的左侧)。
在壳体21内设置的过滤膜组件2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污水排放量较小时,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较小,则一个过滤膜组件22即可高效完成污水过滤操作。当污水量较大时,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在壳体21内可设置有多个过滤膜组件22,各过滤膜组件2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并联连通于壳体21内。
如图4和图6所示,举例来说,过滤膜组件22的数量为多个,一体化处理设备10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主管路51,第一主管路51连通有多个第一分支管路52,多个第一分支管路52与多个过滤膜组件22一一对应连通。一体化处理设备10处理完成的水经由出水口流入第一主管路51,并从第一主管路51分别流入各第一分支管路52,第一分支管路52的水流入到各对应连通的过滤膜组件22,如此设置,可使用多个过滤膜组件22同时进行过滤处理,在单位时间内的水处理量更大,从而提高了过滤处理的效率。
具体地,壳体21上可设置有一个进水口,第一主管路51经由进水口伸入到壳体21内,各第一分支管路52在壳体21内侧与各过滤膜组件22连通。或者,壳体21上可设置有多个进水口,第一主管路51在壳体21外侧与各分支管路连通,各分支管路分别经由不同的进水口进入壳体21内侧,并在壳体21内侧与各过滤膜组件22连通。或者,壳体21上可设置有多个进水口,第一主管路51在壳体21外侧与各分支管路连通,各分支管路分别与不同的进水口连通,各过滤膜组件22在壳体21的内侧分别与各进水口连通,各分支管路分别通过对应的进水口与对应的过滤膜组件22连通。
具体地,当过滤膜组件22中的过滤膜为柱式过滤膜(或管式过滤膜),且水为经由过滤膜的内腔流入,并经由过滤孔流出到壳体21内侧这种流向时,较为适用于上述设置方式。
当水为进入壳体21内侧,经由过滤孔流入到过滤膜的内腔,并经由过滤膜的内腔流出这种流向时,更为适用于以下设置方式:
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21与清水排放管路31连通,清水排放管路31可以仅包含第二主管路53,第二主管路53与壳体21的出水口(具体为清水出水口)连通。或者,清水排放管路31还可以包含第二主管路53和多个第二分支管路54,各第二分支管路54分别与各过滤膜组件22一一对应连通,各第二分支管路54分别与第二主管路53连通,过滤后的水由过滤膜组件22流出到第二分支管路54,并经由第二分支管路54流动到第二主管路53,最终经由第二主管路53排出。
上述通过在一个壳体21内设置多个过滤膜组件22来提高过滤效率,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并联多个过滤设备20的方式提高过滤效率,一个过滤设备20内包含一个壳体21,在一个壳体21内可设置有一个过滤膜组件22,也可设置有多个过滤膜组件22。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当污水处理装置包含有多个第一分支管路52时,各第一分支管路52上均安装有第一阀门61。当污水处理装置中包含有多个第二分支管路54时,各第二分支管路54上均安装有第一阀门61。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阀门61控制对应的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52或第二分支管路54)的开闭,从而控制使用的过滤膜组件22的数量。举例来说,当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较小时,可关闭部分第一阀门61,仅使用一部分过滤膜组件22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当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较大时,开启更多第一阀门61,使用更多的过滤膜组件22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
进一步地,壳体21的浓水出口连接有浓水排放管道,浓水排放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62。第二阀门62用于控制浓水排放管道的开合状态,当第二阀门62开启时,浓水排放管路32处于开启状态,浓水可经由浓水排放管路32排出。通过控制第二阀门62,可选择间歇性排出浓水,或者连续排放浓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21为筒状结构,壳体2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一体化处理设备10和过滤设备20之间设置有泵送装置,用于将一体化处理设备10处理完成的水输送到过滤设备20。
在本实施例中,在过滤设备20的进水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41,在过滤设备20的清水出口连通的清水排放管路31上设置有压力表41,在过滤设备20的浓水出口连通的浓水排放管路32上设置有压力表41以及流量计42。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中水回用系统还包括污水回收子系统和中水输送子系统,污水回收子系统与污水处理装置连通,用于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或雨水等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过滤的水源输送到污水处理装置中,以通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中水输送子系统与污水处理装置相连,用于将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完成后的水输送到中水管路,以供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处理设备和过滤设备,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降区、厌氧区、好氧区和第二沉降区,所述过滤设备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沉降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所述过滤膜组件包括多个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有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多个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与多个所述过滤膜组件一一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一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出水口包括清水出口和浓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为柱状结构,所述过滤膜的侧壁具有所述过滤孔,所述过滤膜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清水出口与所述过滤膜的内腔连通,所述浓水出口靠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过滤膜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为板状结构,多个所述过滤膜在所述壳体内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多个所述过滤膜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侧端面设置有所述出水口,另一个端面设置有所述进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浓水出口连接有浓水排放管道,所述浓水排放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的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等于0.5μm。
10.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1920696030.9U 2019-05-15 2019-05-15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Active CN209989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6030.9U CN209989212U (zh) 2019-05-15 2019-05-15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6030.9U CN209989212U (zh) 2019-05-15 2019-05-15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9212U true CN209989212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6030.9U Active CN209989212U (zh) 2019-05-15 2019-05-15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9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6770A (zh) * 2020-11-24 2021-04-09 孟玲玉 一种纺织染料排污装置及操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6770A (zh) * 2020-11-24 2021-04-09 孟玲玉 一种纺织染料排污装置及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1155B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态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66876A (zh) 外置式双级膜生物反应器
CN101905924A (zh) 一种船用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3754210A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986436B (zh) 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
RU136432U1 (ru)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от загрязнений
CN209989212U (zh) 污水处理装置及中水回用系统
CN108069572B (zh) Mbr一体化印染废水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US20190308898A1 (e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using multistage long-fiber filtering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thereof
CN213493001U (zh) 全自动外压内吸式膜过滤系统
CN201031170Y (zh) 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器
CN2107961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CN108408908B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CN113636639A (zh) 膜曝气生物反应器-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090281A (zh) 全自动外压内吸式膜过滤系统及其过滤工艺
WO2021093214A1 (zh) 一种氧化沟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1172631Y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mbr工艺的大通量低压膜组件
CN100545096C (zh) 用于污水处理mbr工艺的大通量低压膜组件
CN205346957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一体化设备
CN213493000U (zh) 全自动外压内吸式膜过滤机
CN215440104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的中试实验系统
CN21162027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8931906U (zh) 一种模块化膜处理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