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9627U - 洗地机 - Google Patents

洗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9627U
CN217659627U CN202221253958.8U CN202221253958U CN217659627U CN 217659627 U CN217659627 U CN 217659627U CN 202221253958 U CN202221253958 U CN 202221253958U CN 217659627 U CN217659627 U CN 217659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iece
dirt
lid subassembl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39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忠
高令宇
方恩光
唐美平
王勇
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39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9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9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9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洗地机,包括机器主体、滚筒,机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位于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位置上;还包括用于来遮挡第一容腔的盖组件,盖组件包括盖件和引污件,引污件可旋转地或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件的下部位置上;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弹顶模块,弹顶模块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当盖组件安装于第一容腔上时盖组件对弹顶模块形成向下的压接力使得弹顶模块构成为压缩结构,当盖组件脱离第一容腔时弹顶模块构成为伸张结构并可构成对盖组件的向上顶推结构。本方案解决了洗地机上垃圾盒不方便拆卸维护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垃圾回落、污水回流引起的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洗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地面的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洗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洗地机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清洁任务,一般设置滚筒来实现对地面的旋转滚动清洁处理,并结合来对滚筒进行大量的供给清水,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效果,并在洗地清洁的过程中将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以便来防止污水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具体地,滚筒在地面上清洁的过程中会粘附有垃圾,且产生有污水,其中,针对垃圾的收集部分,可以为设置垃圾盒来进行独立的收集,垃圾盒需要用户手动来进行维护倾倒及清洗处理,在垃圾盒收集垃圾的过程中,部分脏物和污水会在垃圾盒上特别是垃圾盒的外周侧上形成粘附,这样就导致垃圾盒不容易被轻易的取出,容易存在被卡住的问题,导致用户不能较好的来取下垃圾盒进行维护处理,同时容易存在导致滚筒上粘附的垃圾回落到地面上形成二次污染;以及在收集污水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污水沿滚筒外表面回流掉落至地面上引起对地面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洗地机,主要解决洗地机上垃圾盒不方便拆卸维护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垃圾回落、污水回流引起的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洗地机,包括机器主体,机器主体上安装有滚筒,机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设置为呈上部开口的结构;
第一容腔位于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位置上;
还包括盖组件,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容腔上,且盖组件的上表面设置为构成机器主体的上表面;
盖组件包括盖件和引污件,引污件可旋转地或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件的下部位置上;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弹顶模块,弹顶模块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当盖组件安装于第一容腔上时盖组件对弹顶模块形成向下的压接力使得弹顶模块构成为压缩结构,当盖组件脱离第一容腔时弹顶模块构成为伸张结构并可构成对盖组件的向上顶推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卡接模块,盖组件的侧部位置上对应地设置有卡接部,当盖组件安装在位时卡接模块与卡接部之间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使得盖组件对弹顶模块形成向下的压接力,当卡接模块与卡接部之间分离来不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时使得弹顶模块对盖组件形成向上的顶推力。
前述的洗地机,弹顶模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弹顶模块分别位于第一容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外侧位置上,且两个弹顶模块相对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呈对称的分布结构来使得当弹顶模块对盖组件形成向上的顶推力时构成对盖组件的平衡顶推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弹顶模块包括弹顶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可带动弹顶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卡接模块包括触动件、卡接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为可带动卡接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触动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部,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斜部,当按压触动件时使得第一斜部和第二斜部接触贴合并使得卡接件向远离盖组件方向移动来压缩第二弹性件构成为卡接件与卡接部之间呈分离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引污件上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滚筒的外表面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一部,第一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且引污件上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朝向下部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二部,第二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压污件,压污件位于引污件的上方,且压污件上设置有朝向下方呈凸起结构的刮污部,刮污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刮污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一落差距离,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二落差距离,且第一落差距离大于第二落差距离。
前述的洗地机,滚筒上设置有清洁层,清洁层设置为由海绵材质构成并在吸收有清洗液时呈软性可变形结构,且清洁层的外表面构成为滚筒的外表面,并设置清洁层的外表面构成为呈环形的完整连续面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一凹部;
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二凹部;
刮污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三凹部;
设置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凹部和/或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
前述的洗地机,设置第一凹部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
或,至少引污件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结构;
或,至少第二部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第一容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件,容污件设置为位于盖组件的下方位置上,且容污件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或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的盖组件的结构部分,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容腔内,并通过设置弹顶模块和卡接模块来实现更方便的对盖组件进行安装和拆卸,盖组件安装在位时形成对弹顶模块的压接效果,盖组件脱离第一容腔时弹顶模块形成对盖组件的顶推效果,进而方便用户来对盖组件进行取下。
本方案的弹顶模块的结构,及其分布结构,实现对盖组件的稳定平衡顶推效果,以便将盖组件从第一容腔内顶推出一定的距离,这样方便用户来对盖组件进行取下,同时盖组件上无需设置其他拆取结构,使得盖组件的顶部外表面可以构成为机器主体的外表面,进而不影响机器主体的外观美观度。
本方案的卡接模块可以有效的来实现对盖组件的卡接相连安装结构,并结合弹顶模块的设置,有效的实现对盖组件的稳定安装和稳定拆卸,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维护处理方便性。
本方案的盖组件的结构,包括引污件,引污件上的第二部可以较好的来对滚筒上粘附的垃圾进行分离并形成遮挡,使得垃圾能够进行有效的收集,同时引污件上的第一部可以较好的来对滚筒上形成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滚筒上被挤压出的污水回流,进而引导污水通过第一部来进行有效的收集。
本方案的盖组件上的刮污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来实现形成分离污水的结构,以及形成收集污水的结构和去除滚筒上的垃圾来进行有效收集的结构,整体上提升对滚筒上的垃圾和污水去除的效果。
本方案的容污件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的来提升用户对容污件进行维护处理的效果,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清洗或更换维护,极大的提升了用户对容污件进行维护使用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洗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洗地机上盖组件被拆卸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盖组件安装在位对弹顶模块形成压接的示意图;
图4为盖组件脱离第一容腔时弹顶模块对盖组件形成顶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卡接模块对盖组件形成卡接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Y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卡接模块对盖组件不形成卡接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机器主体的剖面来对盖组件及滚筒结构进行示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X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机器主体内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洗地机,10-机器主体,101-第一容腔,102-盖组件,1021-盖件,1022-引污件,10221-第一部,10222-第二部,1023-卡接部,103-弹顶模块,1031-弹顶件,1032-第一弹性件,104-压污件,1041-刮污部,105-容污件,106-卡接模块,1061-触动件,10611-第一斜部,1062-卡接件,10621-第二斜部,1063-第二弹性件,11-滚筒,111-清洁层,1111-第一凹部,1112-第二凹部,1113-第三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洗地机,如图1至图11构成所示,洗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执行拖地清洁任务或洗地清洁任务,实现在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过程中将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防止污水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本方案的洗地机1,包括机器主体10,机器主体10上安装有滚筒11,滚筒11主要接触地面来完成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机器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容腔101,第一容腔101设置为呈上部开口的结构,第一容腔101设置与滚筒11的外表面呈相互连通的结构,以便污水和垃圾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来进行收集,污水和垃圾可以为直接或间接的被收集在第一容腔101位置;第一容腔101位于沿滚筒11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11的底部位置至滚筒11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位置上,以便滚筒11在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来实现污水和垃圾被收集在滚筒11的外侧区域位置上。
本方案的洗地机1还包括盖组件102,盖组件10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容腔101上,且盖组件102的上表面设置为构成机器主体10的上表面,盖组件102来实现对第一容腔101的上部位置形成遮挡结构,并使得盖组件102的上表面来构成为机器主体10的外表面,使得第一容腔101在盖组件102的下方位置,其中,盖组件102包括盖件1021和引污件1022,引污件1022可旋转地或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件1021的下部位置上;引污件1022来引导收集污水,盖件1021位于引污件1022的上方位置来构成对第一容腔101的上部的遮挡结构,引污件1022位于盖件1021的下部位置来独立的引导收集污水。
为了方便对盖组件102进行安装和拆卸,以及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维护处理,机器主体10上还设置有弹顶模块103,弹顶模块103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当盖组件102安装于第一容腔101上时盖组件102对弹顶模块103形成向下的压接力使得弹顶模块103构成为压缩结构,当盖组件102脱离第一容腔101时弹顶模块103构成为伸张结构并可构成对盖组件102的向上顶推结构,以便实现将需要对盖组件102进行拆卸下时,弹顶模块103可以来形成对盖组件102的顶推力来使得盖组件102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方便用户来对盖组件102进行取下拆卸,使得第一容腔101呈敞开结构来方便用户进行维护处理。
可选地,弹顶模块103主要设置为位于第一容腔101的外侧部位置上,盖组件102的一部分对应延伸伸出来位于第一容腔101的外侧部位置,实现弹顶模块103可以来位于第一容腔101的外侧部区域位置上对盖组件102形成顶推结构,主要来形成对盖组件102的下端面位置的顶推结构。
针对盖组件102的安装结构部分,本方案在机器主体10上还设置有卡接模块106,卡接模块106主要来实现与盖组件102之间的卡接安装,盖组件102的侧部位置上对应地设置有卡接部1023,卡接部1023主要呈凹陷结构,当盖组件102安装在位时卡接模块106与卡接部1023之间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使得盖组件102对弹顶模块103形成向下的压接力,此时盖组件102被卡接固定在第一容腔101内,并使得弹顶模块103呈被压缩的压缩结构;当卡接模块106与卡接部1023之间分离来不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时使得弹顶模块103对盖组件102形成向上的顶推力,即为当需要拆卸盖组件102时,此时可以使得卡接模块106与卡接部1023之间分离开不形成卡接结构,弹顶模块103会由压缩结构朝向伸张结构变化使得产生顶推力来对盖组件102进行朝向上方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盖组件102脱离第一容腔101并朝向上方移动一定的距离,此时用户可以更好地来对盖组件102进行拆卸取下。
为了提升弹顶模块103将盖组件102进行推动顶出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本方案将弹顶模块10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弹顶模块103分别位于第一容腔10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外侧位置上,且两个弹顶模块103相对盖组件1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呈对称的分布结构来使得当弹顶模块103对盖组件102形成向上的顶推力时构成对盖组件102的平衡顶推结构,两个弹顶模块103主要来对盖件1021的下端面位置进行接触形成压接或顶推结构,将两个弹顶模块103设置为呈对称结构来实现在两侧位置上均衡的来形成一致的平衡顶推效果,可以防止在对盖组件102进行顶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或因倾斜被卡住的问题发生,提升对盖组件102进行顶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针对弹顶模块103具体结构部分,弹顶模块103包括弹顶件1031和第一弹性件1032,第一弹性件1032设置为可带动弹顶件103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弹顶件1031套接在第一弹性件1032的一端位置上,第一弹性件1032通过压缩和伸张来实现弹顶模块103的可伸缩结构,当盖组件102被卡接固定在第一容腔101内时盖件1021形成对弹顶件1031向下压接,弹顶件1031向下来压接来使得第一弹性件1032呈压缩结构,当盖组件102脱离第一容腔101时,此时盖件1021对弹顶件1031的压接力消失使得第一弹性件1032由压缩状态变化到伸张状态,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弹顶件1031向上移动来形成将盖件1021进行顶推,使得盖件1021带动引污件1022来向上移动进而脱离第一容腔101一定的距离,此时用户可以来更好的对盖组件102进行抓取拆卸。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032设置为弹簧。
针对卡接模块106的具体结构部分,卡接模块106包括触动件1061、卡接件1062和第二弹性件1063,第二弹性件1063设置为可带动卡接件106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触动件1061主要来实现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在按压时对卡接件1062进行施加作用力,使得卡接件1062能够对第二弹性件1063进行压缩,主要为触动件1061可以为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卡接件1062设置为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前后移动,针对实现移动的结构部分,触动件106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部10611,卡接件1062上设置有第二斜部10621,第一斜部10611可以接触第二斜部10621来进行接触滑动的效果,并通过在竖直方向上使得第一斜部10611和第二斜部10621的接触滑动实现带动卡接件1062沿水平的前后方向移动,其中,当按压触动件1061时使得第一斜部10611和第二斜部10621接触贴合,此时第一斜部1061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并使得卡接件1062向远离盖组件102方向移动来压缩第二弹性件1063构成为卡接件1062与卡接部1023之间呈分离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当盖组件102安装在位时,此时未按压触动件1061,此时第二弹性件1063处于伸张状态来对卡接件1062进行施加推动力使得卡接件1062朝向第一容腔101方向移动形成卡接件1062与卡接部1023之间构成卡接相连的结构,主要为卡接件1062的前端位置伸入到卡接部1023的凹陷结构内形成卡接相连结构,同时第二斜部10621形成对第一斜部10611的带动顶推使得触动件1061朝向上方移动来处于上限位置;当用户对触动件1061施加向下的按压力时,此时在第一斜部10611对第二斜部10621形成压力并使得卡接件1062朝向远离第一容腔101方向移动,卡接件1062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二弹性件1063进行压缩,第二弹性件1063呈压缩状态,同时使得卡接件1062与卡接部1023之间脱离开不形成卡接相连结构,并在弹顶模块103的顶推力下使得盖组件102脱离第一容腔101,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用户可以来拆卸取下盖组件102。
可选地,第一斜部10611呈倾斜结构,第一斜部10611设置为由靠近第一容腔101的一端位置至远离第一容腔101的一端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
可选地,第二斜部10621设置为呈倾斜结构,第二斜部10621的倾斜结构设置为与第一斜部10611的倾斜结构对应,实现第一斜部10611与第二斜部10621形成接触来传递力的结构。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1063设置为弹簧。
本方案的弹顶模块103的结构,及其分布结构,实现对盖组件102的稳定平衡顶推效果,以便将盖组件102从第一容腔101内顶推出一定的距离,这样方便用户来对盖组件102进行取下,同时盖组件102上无需设置其他拆取结构,使得盖组件102的顶部外表面可以构成为机器主体10的外表面,进而不影响机器主体10的外观美观度。
本方案中,引污件1022主要来实现与滚筒11之间形成密封承接污水的效果和刮擦去除滚筒11上的垃圾的效果,具体地,在引污件1022上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滚筒11的外表面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一部10221,第一部10221设置为与滚筒11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使得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来用于承接阻挡污水向下回流,使得污水在流动至第一部10221的位置时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进而被引导离开滚筒11来进行收集;且引污件1022上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朝向下部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二部10222,第二部10222设置为与滚筒11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使得第二部10222与滚筒11的外表面之间来形成刮擦去除垃圾的结构来用于将滚筒11上粘附的垃圾进行去除,使得滚筒11的外表面上粘附的垃圾在第二部10222位置处被阻挡并可形成回落,回落的垃圾在滚筒11的旋转滚动力下朝向第一容腔101方向进行移动来实现收集。
针对对滚筒11上的污水进行挤压出来分离的结构部分,本方案在机器主体10上还设置有压污件104,压污件104位于引污件1022的上方,使得压污件104挤压出的污水可以朝向下方流动来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且压污件104上设置有朝向下方呈凸起结构的刮污部1041,刮污部1041设置为与滚筒11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刮污部1041与滚筒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刮擦挤压出污水的结构,使得滚筒11上形成的污水在刮污部1041的挤压下分离出,进而实现将滚筒11清洗干净,还可以设置持续对滚筒11上进行供给清水,清水对滚筒11进行清洗,并在刮污部1041的挤压出实现分离出污水,进而通过引污件1022来引导污水进行收集。
其中,刮污部1041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一落差距离,第一落差距离使得被刮污部1041挤压出的污水能够朝向下方流动来流动至第一部10221位置,进而在第一部10221的阻挡下使得污水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来被引导收集,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二部10222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二落差距离,进而使得在竖直方向上不同的高度位置上来形成对污水的阻挡结构和对垃圾的去除结构,且可以使得在第一落差距离内和第二落差距离内使得滚筒11的外表面能够进行复位不呈凹陷结构,第二部10222位置来实现对滚筒11上的垃圾进行刮擦去除,且第一落差距离大于第二落差距离,使得在第一落差距离内能够在更高的落差范围内来收集污水,有利于实现将污水快速流动并引导至引污件1022上进行引导收集,使得在第二落差距离内能够在相对较低的落差范围内来刮擦去除垃圾,以便更好的来引导垃圾在被第二部10222阻挡后并在滚筒11的旋转滚动力下朝向第一容腔101方向移动,实现有效的提升对污水和垃圾收集的效果。
本方案的滚筒11的结构部分,滚筒11上设置有清洁层111,清洁层111主要接触地面来进行对地面的洗地清洁处理,清洁层111设置为由海绵材质构成并在吸收有清洗液时呈软性可变形结构,软性可变形结构下使得清洁层111可以更好的接触地面来进行情景处理,且清洁层111的外表面构成为滚筒11的外表面,并设置清洁层111的外表面构成为呈环形的完整连续面结构,海绵材质构成的清洁层111的外表面设置为呈环形的完整连续面结构,不会向植毛层上因植毛存在而形成为分散不完整的结构,通过形成完整的连续面结构以便盖组件102来与滚筒11的外表面即清洁层111的外表面之间来形成更好的密封接触结构,以便更好的来对滚筒11进行挤压出污水和对滚筒11进行去除垃圾,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回流通过第二部10222或垃圾回落。
可选地,本方案的滚筒1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及以上,
针对滚筒11上的清洁层111为海绵材质构成的呈完整的连续面结构,使得盖组件102与滚筒11的接触结构部分形成如下结构,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111上构成有沿滚筒11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一凹部1111,第一凹部1111形成为在滚筒11长度方向上的连续完整面的凹陷结构,此时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形成的第一凹部1111呈连续的完整面结构,使得在第一凹部1111位置上形成连续完整面的密封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滚筒11上被挤压出的污水在第一凹部1111位置上通过,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使得污水能够及时被引导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进而实现对污水的有效收集,有效防止污水形成回流引起的二次污染。
其中,第二部10222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111上构成有沿滚筒11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二凹部1112,使得第二凹部1112位置上形成连续的完整面结构,以便第二部10222来沿滚筒11的长度方向上对滚筒11上粘附的垃圾进行有效的去除,形成完整的连续刮擦去除垃圾的效果,使得垃圾在滚筒11的旋转滚动下被带动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实现收集。
其中,刮污部1041与滚筒11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111上构成有沿滚筒11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三凹部1113,使得刮污部1041能够在第三凹部1113位置上来对污水进行深度的刮擦挤压去除,第三凹部1113的连续完整面结构能够沿滚筒11的长度方向来对滚筒11进行深度的刮擦挤压效果,同时形成连续完整面的密封结构,可以有效的来使得污水被挤压出后朝向第一容腔101方向流动进而进行收集。
其中,为了更好的来进行收集污水,以及为了更好的形成密封接触效果来防止污水回流,本方案设置第三凹部1113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凹部1111和/或第二凹部1112的凹陷深度,第三凹部1113的凹陷深度较大可以有效的来实现对滚筒11内吸附的污水进行刮擦挤压出,提升对污水进行挤压出的效果,第一凹部1111的凹陷深度相对较小实现第一凹部1111仅起到密封效果来防止污水回流,并不起到将滚筒11上的污水进行刮擦挤压出的效果,仅起到对刮污部1041挤压出的污水进行一定的承接密封效果来防止污水通过第一凹部1111向下回流,另外,第二凹部1112的凹陷深度相对较小主要来实现对滚筒11的外表面上粘附的垃圾进行去除分离,并不需要形成对污水的密封或挤压污水的效果,主要起到能够形成完整的连续面结构来对滚筒11外表面上的垃圾进行刮擦去除分离,因第一凹部1111和第二凹部1112并不形成挤压出污水,使得污水主要集中在第一凹部1111与第三凹部1113之间的滚筒11外侧区域位置上且不会形成回流,进而有效的来收集污水且有效的防止污水回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污水和垃圾的收集效果,以及防止污水回流,本方案设置第一凹部1111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二凹部1112的凹陷深度,第一凹部1111的凹陷深度相对第二凹部1112的凹陷深度更大可以更好的来使得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密封效果,第二凹部1112的凹陷深度相对第一凹部1111的凹陷深度更小可以更好的来使得第二部10222与滚筒1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刮擦去除分离垃圾的效果,实现对滚筒11的逐级处理效果,有利于提升对滚筒11进行去除垃圾的效果和密封防污水回流的效果。
或,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污水的收集效果,至少引污件1022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一部10221与滚筒11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11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结构,使得滚筒11上被挤压出的污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被引导通过第一部10221来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提升集中收集污水的效果,使得污水能够在引污件1022上的倾斜结构下快速流动来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进行收集。
或,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滚筒11上粘附的垃圾的收集效果,至少第二部10222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二部10222与滚筒11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11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使得第二部10222将滚筒11上粘附的垃圾进行去除分离后,垃圾在滚筒11旋转滚动的动力下带动会在第二部10222上形成阻挡结构,并在第二部10222的阻挡下形成回落朝向第一容腔101方向进行移动,实现垃圾集中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进行收集。
本方案中机器主体10上针对垃圾和污水进行收集的结构部分,本方案在第一容腔10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件105,容污件105内设置容污腔,容污腔主要来收集滚筒11卷起的垃圾、滚筒11上粘附的垃圾和滚筒11上的污水,其中,容污件105设置为位于盖组件102的下方位置上,使得引污件1022上引导收集的污水向下流动可进入到容污腔内收集,且容污件105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或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的结构,将容污件105设置为呈柔性结构来方便用户进行维护清洗,可以为容污件105的平均厚度使得容污件105呈柔性可变形的结构,柔性结构的容污件105方便用户来进行对容污件105进行清洗,或将容污件105设置为一次性的结构,可以在使用一次后进行丢弃处理,方便用户来进行更换维护处理,即为换上新的容污件105来代替已经收纳有垃圾和污水的容污件105,用户可直接对容污件105进行丢弃处理。
第一容腔101不仅可以来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对污水的收集,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来实现对垃圾的收集,污水和垃圾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来进行收集,主要进入到第一容腔101位置内放置的容污件105内进行收集,容污件105的侧部面上设置收集口,收集口与滚筒11的外表面呈相互连接的结构,引污件1022穿过收集口来接触滚筒11的外表面。
另外,将容污件105设置为呈柔性结构可以使得用户在丢弃容污件105时进行叠放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容污件105在丢弃时的占位空间,方便用户来进行丢弃处理,提升维护的便捷性。
其中,引污件1022与盖件1021之间形成引污通道,滚筒11上的污水通过第一部10221的阻挡来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的引污通道内,引污通道的末端位置位于容污件105的上方并与容污件105内的容污腔呈相连通结构,使得污水在引污通道的末端位置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件105内,即实现将污水收集到容污腔内。
本方案中,针对对滚筒11上供给清水的结构部分,可以在洗地机1上设置清水箱,清水箱通过管道来与滚筒11的外侧位置相连通,实现将清水供给到滚筒11上来完成对滚筒11的清洗,使得滚筒11上形成污水,污水在刮污部1041和第一部10221的共同结构下实现收集,即为刮污件将滚筒11上清水冲洗后形成的污水进行刮擦挤压出,污水向下流动被第一部10221阻挡并沿第一部10221流动来进入到引污件1022上,进而通过引污件1022进入到容污件105内,即可实现对污水的收集效果。
本方案的洗地机1可以设置为手持式结构,洗地机1可以包括机器主体10和推杆主体,用户手持推杆主体来带动机器主体10在地面上移动实现完成对地面的洗地清洁处理;洗地机1也可以设置为自移动式结构,洗地机1仅包括机器主体10,通过设置驱动模块来使得机器主体10可以在地面上进行自主的移动位移,均可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效果。
本方案,设置滚筒11位于机器主体10的前部位置,洗地机1在地面上移动的前进方向为前向。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洗地机1,洗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对地面的洗地清洁处理,洗地机1上设置滚筒11,滚筒11的外侧设置第一容腔101,第一容腔101内至少放置盖组件102,还放置容污件105,盖组件102可拆卸来实现打开第一容腔101和容污件105,以便用户来对容污件105进行维护更换处理或清洗处理,其中,为了便于用户来拆卸盖组件102,本方案对应设置有弹顶模块103和卡接模块106,卡接模块106来实现对盖组件102的卡接安装实现对盖组件102的限位固定,弹顶模块103来实现可以对盖组件102提供顶推力,当卡接模块106不对盖组件102形成卡接结构时,此时弹顶模块103会对盖组件102形成顶推力,使得盖组件102脱离第一容腔101,进而方便用户来对盖组件102进行拆卸下,整体上提升对盖组件102进行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同时,盖组件102的结构可以实现更好的来对滚筒11上的污水进行有效的集中收集和引导收集,有效的防止垃圾和污水形成二次污染,可有效的来对滚筒11进行去除污水和垃圾,进而提升滚筒11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洗地机,包括机器主体,机器主体上安装有滚筒,其特征在于:机器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设置为呈上部开口的结构;
第一容腔位于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位置上;
还包括盖组件,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容腔上,且盖组件的上表面设置为构成机器主体的上表面;
盖组件包括盖件和引污件,引污件可旋转地或可拆卸地安装于盖件的下部位置上;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弹顶模块,弹顶模块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当盖组件安装于第一容腔上时盖组件对弹顶模块形成向下的压接力使得弹顶模块构成为压缩结构,当盖组件脱离第一容腔时弹顶模块构成为伸张结构并可构成对盖组件的向上顶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卡接模块,盖组件的侧部位置上对应地设置有卡接部,当盖组件安装在位时卡接模块与卡接部之间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使得盖组件对弹顶模块形成向下的压接力,当卡接模块与卡接部之间分离来不形成为卡接相连结构时使得弹顶模块对盖组件形成向上的顶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弹顶模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弹顶模块分别位于第一容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外侧位置上,且两个弹顶模块相对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呈对称的分布结构来使得当弹顶模块对盖组件形成向上的顶推力时构成对盖组件的平衡顶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弹顶模块包括弹顶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可带动弹顶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卡接模块包括触动件、卡接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为可带动卡接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触动件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斜部,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斜部,当按压触动件时使得第一斜部和第二斜部接触贴合并使得卡接件向远离盖组件方向移动来压缩第二弹性件构成为卡接件与卡接部之间呈分离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引污件上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滚筒的外表面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一部,第一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且引污件上还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朝向下部方向延伸伸出的第二部,第二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压污件,压污件位于引污件的上方,且压污件上设置有朝向下方呈凸起结构的刮污部,刮污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刮污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一落差距离,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和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第二落差距离,且第一落差距离大于第二落差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滚筒上设置有清洁层,清洁层设置为由海绵材质构成并在吸收有清洗液时呈软性可变形结构,且清洁层的外表面构成为滚筒的外表面,并设置清洁层的外表面构成为呈环形的完整连续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一凹部;
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二凹部;
刮污部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使得清洁层上构成有沿滚筒的长度方向上呈连续凹陷结构的第三凹部;
设置第三凹部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凹部和/或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一凹部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二凹部的凹陷深度;
或,至少引污件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一部与滚筒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结构;
或,至少第二部的一部分设置为由第二部与滚筒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位置朝向远离滚筒方向的位置呈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容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件,容污件设置为位于盖组件的下方位置上,且容污件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或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的结构。
CN202221253958.8U 2022-05-24 2022-05-24 洗地机 Active CN217659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3958.8U CN217659627U (zh) 2022-05-24 2022-05-24 洗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3958.8U CN217659627U (zh) 2022-05-24 2022-05-24 洗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9627U true CN21765962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3958.8U Active CN217659627U (zh) 2022-05-24 2022-05-24 洗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9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9303B2 (en) Floor cleaner
JP6516391B2 (ja) 床面掃除機及びその水槽構造
CN108348124B (zh) 地面清洁器及其清洁筒清理结构
CN114468875A (zh) 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457669U (zh) 一种扫拖一体机器人
CA2246594A1 (en) Cleaning heads and adaptors for use therewith
CN111150340A (zh) 清洁工具、控制助力的方法及实现方法的装置
CN213910064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2326300U (zh) 清洁工具
CN215838755U (zh) 双滚刷扫拖一体洗地机
CN114129100A (zh) 一种拖扫一体清洁设备
CN217659627U (zh) 洗地机
CN211155623U (zh) 一种拖把桶
CN216135793U (zh) 一种拖扫一体清洁设备
CN216854099U (zh) 一种有吸尘功能的教育讲桌
CN215923293U (zh) 可半自动化清洗垃圾桶
CN215348698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8128400U (zh) 清洁装置与污水箱
CN212939599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垃圾收集盒及其清洁设备
CN218356096U (zh) 地面清洁机
CN218852587U (zh) 洗地机
CN218684158U (zh) 一种地刷组件
CN217852819U (zh) 一种平板拖把清洁桶
CN214906460U (zh) 地面清洁器的垃圾处理结构
CN217244149U (zh) 拖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