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448U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448U
CN217658448U CN202221246691.XU CN202221246691U CN217658448U CN 217658448 U CN217658448 U CN 217658448U CN 202221246691 U CN202221246691 U CN 202221246691U CN 217658448 U CN217658448 U CN 217658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zipper
fixing piece
meshing portion
bel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66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秘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fusen Trapping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fusen Trapp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fusen Trapping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fusen Trapping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66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8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固定件、可相互啮合的多组第一链齿和多组第二链齿,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和固定面,固定面设于物品开口边缘,以使拉链位置固定;第一链齿和第二链齿固定于安装面上,第一链齿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链齿包括第二凸起部,当多组第一链齿和多组第二链齿啮合时,多组第一凸起部和多组第二凸起部可相互对应抵接,以构成图案。在可相互啮合的第一链齿和第二链齿上分别设置可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一方面可改变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形状使其构成图案,使产品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在链齿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也方便直接通过触感分辨拉链的正反,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操作步骤,提升效率。

Description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饰缝纫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拉链的链齿一般缝合在拉链半边固定带的一边,两半边固定带可借用拉链链头将具有链齿的两半边固定带相互拼合,从而方便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拉链一般会在固定带上使用印花或刺绣等方式进行装饰和加工,但在生产加工时拉链链齿并没有对应的图案纹样,因此安装时可能会遮挡部分图案,且链齿的两侧形状相似,在加工时需要耗费时间对拉链的正反进行确认,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链齿上进行标识和装饰作用的拉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和固定面,所述固定面设于物品开口边缘,以使所述拉链位置固定;
可相互啮合的多组第一链齿和多组第二链齿,所述第一链齿和所述第二链齿固定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链齿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链齿包括第二凸起部,当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啮合时,多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多组所述第二凸起部可相互对应抵接,以构成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齿还包括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链齿还包括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分别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啮合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啮合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一啮合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连接端,沿所述第二链齿指向所述第一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二啮合部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相互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固定件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分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分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啮合部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部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啮合部远离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还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部分与所述安装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固定件延伸方向,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平行设置于固定件上,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分别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交错设置,以使每组所述第一链齿与每组所述第二链齿之间的空隙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一链齿开设有第一分隔槽,以将第一链齿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链齿开设有第二分隔槽,以将第二链齿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分隔槽位置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拉链还包括第三链齿,所述第三链齿设于多组所述第一链齿或多组所述第二链齿之间,以分隔多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多组所述第二凸起部构成的不同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链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边缘,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边缘。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可相互啮合的第一链齿和第二链齿上分别设置可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一方面可改变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形状使其构成图案,使产品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在链齿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也方便直接通过触感分辨拉链的正反,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操作步骤,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拉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拉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拉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拉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链;100、固定件;110、安装面;120、固定面;101、第一固定件;102、第二固定件;200、第一链齿;210、第一凸起部;220、第一啮合部;221、第一固定端;222、第一连接端;201、第一凹槽;202、第一弧面;203、第一分隔槽;300、第二链齿;310、第二凸起部;320、第二啮合部;321、第二固定端;322、第二连接端;301、第二凹槽;302、第二弧面;303、第二分隔槽;400、第三链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1,包括固定件100、可相互啮合的多组第一链齿200和多组第二链齿300。固定件100大致为一扁平的长条状结构,第一链齿200和第二链齿300分别部分固定于固定件100上,且第一链齿200的另一部分结构能够处于固定件100之外,第二链齿300的另一部分结构也能够处于固定件100之外。第一链齿200和第二链齿300处于固定件100外的部分能够相互啮合,以使拉链1开启或闭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固定件100包括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第一链齿200设于第一固定件101边缘,第二固定件102设于第二固定件102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1的两端与第二固定件10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以将拉链1固定于两端闭合的开口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1与第二固定件102完全分离,以将拉链1固定于两端分离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固定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面110和固定面120,固定面120设于物品开口边缘,以使拉链1位置固定,第一链齿200和第二链齿300固定于安装面110上,以使第一链齿200和第二链齿300能处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第一链齿200包括第一凸起部210,第二链齿300包括第二凸起部310,当多组第一链齿200和多组第二链齿300啮合时,多组第一凸起部210和多组第二凸起部310可相互对应抵接,以构成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凸起部210的形状相同,每组第二凸起部310也相同,且每组第一凸起部210与其对应的第二凸起部310能够构成完整图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凸起部210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每组第二凸起部310的形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两组第一凸起部210和两组第二凸起部310之间可构成一个完整图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第一凸起部210和第二凸起部310构成图案并不对第一凸起部210和第二凸起部310的数量和组合方式进行限制,多组第一凸起部210与多组第二凸起部310之间都可进行组合并形成不同的图案。
进一步地,第一链齿200还包括第一啮合部220,第二链齿300还包括第二啮合部320,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分别设于固定件100上,第一凸起部210设于第一啮合部220远离安装面110的侧面上,第二凸起部310设于第二啮合部320远离安装面110的侧面上,以使第一凸起部210和第二凸起部310可在同一平面内进行拼合并构成图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4,沿第一链齿200指向第二链齿300的方向,第一啮合部220包括第一固定端221和第一连接端222,沿第二链齿300指向第一链齿200的方向,第二啮合部320包括第二固定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第一固定端221和第二固定端321固定于安装面110上,第一连接端222与第二连接端322可相互啮合。第一固定端221与安装面110之间可以是粘合连接、卡合连接或压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可经拉链1拉头作用相互分离或拼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啮合时,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相互靠近的侧面可相互抵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啮合时,第一啮合部220和第二啮合部320相互靠近的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沿固定件100延伸方向,第一连接端222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一凹槽201,第二连接端322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二凹槽301,第一连接端222部分可设于第二凹槽301内,第二连接端322部分可设于第一凹槽201内。两组第一链齿200相互靠近的两组第一凹槽201可形成容置第二连接端322的容置空间,两组第二链齿300相互靠近的两组第二凹槽301可形成容置第一连接端222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第一啮合部220远离第二啮合部320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弧面202,第二啮合部320远离第一啮合部220的一端还具有第二弧面302,第一弧面202和第二弧面302分别部分与安装面110抵接。第一弧面202和第二弧面302可使拉链1链齿边缘的形状柔和,不易划伤使用者。
进一步地,沿固定件100延伸方向,多组第一链齿200和多组第二链齿300分别平行设置于固定件100上,多组第一链齿200分别间隔设置,多组第二链齿300分别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链齿200指向第二链齿300的方向,第一链齿200与第二链齿300互相对齐设置。此时第一链齿200上的第一凸起部210可直接与对应的第二链齿300上的第二凸起部310构成图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链齿200指向第二链齿300的方向,多组第一链齿200和多组第二链齿300分别交错设置,以使每组第一链齿200与每组第二链齿300之间的空隙对应设置。此时多组第一链齿200上的多组第一凸起部210之间可拼合成部分形状,对应的多组第二链齿300上的多组第二凸起部310之间也能构成部分图案,两部分图案拼合后能够形成完整图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沿第一链齿200指向第二链齿300的方向,第一链齿200开设有第一分隔槽203,以将第一链齿200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链齿300开设有第二分隔槽303,以将第二链齿300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一部与第二分隔槽303位置对应。第一分隔槽203和第二分隔槽303能够将在链齿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拉链1链头滑动时能够顺畅通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拉链1还包括第三链齿400,第三链齿400设于多组第一链齿200或多组第二链齿300之间,以分隔多组第一凸起部210和多组第二凸起部310构成的不同图案,起到进一步的装饰作用,更加美观。
在本申请中,在可相互啮合的第一链齿200和第二链齿300上分别设置可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部210和第二凸起部310,一方面可改变第一凸起部210和第二凸起部310的形状使其构成图案,使产品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在链齿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也方便直接通过触感分辨拉链1的正反,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操作步骤,提升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和固定面,所述固定面设于物品开口边缘,以使所述拉链位置固定;
可相互啮合的多组第一链齿和多组第二链齿,所述第一链齿和所述第二链齿固定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链齿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链齿包括第二凸起部,当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啮合时,多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多组所述第二凸起部可相互对应抵接,以构成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齿还包括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链齿还包括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分别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啮合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啮合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一啮合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连接端,沿所述第二链齿指向所述第一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二啮合部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件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分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分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部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啮合部远离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还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部分与所述安装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件延伸方向,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平行设置于固定件上,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分别间隔设置,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多组所述第一链齿和多组所述第二链齿分别交错设置,以使每组所述第一链齿与每组所述第二链齿之间的空隙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链齿指向所述第二链齿的方向,所述第一链齿开设有第一分隔槽,以将第一链齿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链齿开设有第二分隔槽,以将第二链齿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分隔槽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还包括第三链齿,所述第三链齿设于多组所述第一链齿或多组所述第二链齿之间,以分隔多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多组所述第二凸起部构成的不同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链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边缘,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边缘。
CN202221246691.XU 2022-05-23 2022-05-23 拉链 Active CN217658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6691.XU CN2176584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6691.XU CN2176584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448U true CN21765844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6691.XU Active CN217658448U (zh) 2022-05-23 2022-05-23 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902821A (en) Fastener joint for spangles and other members of flexible resilient material
JP343958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
CN217658448U (zh) 拉链
EP1358813A3 (en) A tape-mounted fastener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14179179U (zh) 一种服装防夹拉链连接结构
CN210130444U (zh) 拉链牙链带
CN210329473U (zh) 一种具有更换图案功能的服装
CN217658449U (zh) 拉链
US2181281A (en) Initialed pull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CN110250669B (zh) 一种拉链及其制作方法
JP4074404B2 (ja) 衣服用テープ状スナップ止め具
CN209498793U (zh) 蝴蝶齿用拉头及蝴蝶齿拉链
CN111449372A (zh) 一种错位防尘链牙和防尘密闭拉链
CN217906574U (zh) 一种拉链
CN218635339U (zh) 一种服装连接件及服装组件
CN214759525U (zh) 链牙、拉链及使用拉链的生活用品
CN210471205U (zh) 一种带凹槽胶条的链带及拉链
CN212212918U (zh) 错位防尘链牙及防尘拉链
CN209677545U (zh) 一种拉链、拉头及其拉拔组件
CN211459072U (zh) 一种注塑月亮牙拉链
CN213128330U (zh) 一种插扣式拉片
CN220343800U (zh) 一种单面双层布带双层链条强力防爆拉链
CN110710762B (zh) 一种新型链牙、链带及拉链
CN111838901B (zh) 夹链带
US6134756A (en) Element row for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element row and monofilament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for forming the element r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