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441U - 绳索扣 - Google Patents

绳索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441U
CN217658441U CN202221608312.7U CN202221608312U CN217658441U CN 217658441 U CN217658441 U CN 217658441U CN 202221608312 U CN202221608312 U CN 202221608312U CN 217658441 U CN217658441 U CN 217658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buckle
male
fastener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83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勋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fco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绳索扣。绳索扣包括一母扣、一公扣、一绳带以及一限制模块。母扣包含一座体、穿过座体的一通道及设置于座体的一第一磁吸件。公扣包含两个收纳槽及位于两个收纳槽之间的一第二磁吸件。绳带包含两个绳尾扣,绳带的两端共同自通道进入并穿出座体,而两个绳尾扣分别设置于两个收纳槽。绳带能用来绑定于一对象,并且绳带穿出座体后的两端能用来分别穿过对象。部分绳带穿设于限制模块。母扣及公扣能用来接近或远离对象,以调整母扣及公扣之间的绳带的长度,并且第二磁吸件能可拆卸地吸附于第一磁吸件以弯折母扣及公扣之间的绳带。据此,使用者能仅通过单手操作即可束紧或松脱所述绳带,并在有效的空间内收纳所述绳带。

Description

绳索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尤其涉及一种绳索扣具。
背景技术
现今日常生活中的绳索应用相当普遍,因为绳索捆绑及松放的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或其他可利用绳索进行束缚、紧固的各种物品上使用,并利用绳索上结合有一个或多个绳索扣的应用方式,帮助使用者轻易达到束紧或放松绳索的效果。
然,现有的绳索(如:鞋绳)即使在绳索扣的辅助下,使用者仍然不能轻易地使用单手将绳索收紧。也就是说,使用者通常都需要以双手进行操作才能将绳索收紧。此外,在配合绳索扣收紧绳索时,绳索扣的前后段的绳索容易有长度不一而不易收纳的问题。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绳索扣,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的绳索扣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绳索扣,其包括:一母扣,包含一座体、穿过所述座体的一通道及设置于所述座体的一第一磁吸件;一公扣,包含彼此间隔地设置的两个收纳槽及位于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一第二磁吸件;一绳带,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绳带的两端的两个绳尾扣,并且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共同自所述通道的一开口进入并穿出所述座体,而两个所述绳尾扣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内;其中,所述绳带能用来绑定于一对象,并且所述绳带穿出所述座体后的所述两端能用来分别穿过所述对象;以及一限制模块,用来限制所述绳带及所述母扣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限制模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内,而部分所述绳带穿设于所述限制模块;其中,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能用来接近或远离所述对象,进而调整位于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能可拆卸地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以弯折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
优选地,所述母扣进一步包含自所述座体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一环状部及一端环扣于所述第一环状部的一织带,并且所述织带的另一端能用来缝合于所述对象。
优选地,所述公扣进一步包含自其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二环状部及环扣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一织带环,并且所述织带环与所述织带位置相互对应且彼此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公扣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一侧凹设形成有一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环状部之间的空间能用来容纳部分所述织带。
优选地,所述母扣进一步包含自所述座体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一容置部,并且所述第一容置部内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而所述公扣进一步包含自其外表面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容置部,并且所述第二容置部内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其中,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形状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座体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孔,而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分别自两个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穿出,且分别能用来弯折地穿过所述对象。
优选地,所述公扣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开孔。
优选地,所述座体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孔,而所述公扣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其中,当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时,两个所述第一开孔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位置对应且彼此相邻。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开孔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限制模块包含一扣合件、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扣合件的一滑移件及设置于所述滑移件与所述扣合件之间的一弹性件,并且部分所述绳带穿设于所述扣合件与所述滑移件之间,而所述弹性件能用来缓冲所述滑移件相对于所述扣合件滑动时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绳索扣,其能通过“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共同自所述通道的所述开口进入并穿出所述座体,而两个所述绳尾扣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以及“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能用来接近或远离所述对象,进而调整位于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能可拆卸地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以弯折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的技术方案,让使用者能仅通过单手操作即可束紧或松脱所述绳带,并在有效的空间内收纳所述绳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模块设置于座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的动作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绳索扣”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此外,以下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附图或是如特定附图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出现于该特定附图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附图。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对应到的附图及其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形,仅用来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绳索扣100,其能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或其他可利用绳索进行束缚、紧固的各种物品上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而为方便说明举例,所述绳索扣100于本实施例将配合一对象200进行说明,并且所述对象200较佳为鞋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如图8所示,所述对象200包含沿一排列方向A1彼此间隔地排列设置的多个绑定孔201及两个限制部202,每个所述限制部202间隔地设置于成列的多个所述绑定孔201中的最后一个,并且每个所述限制部202是沿与所述排列方向A1交错的一倾斜方向A2设置,而所述倾斜方向A2与所述排列方向A1彼此交错所形成的夹角并不限制,其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所述倾斜方向A2与所述排列方向A1也可以为彼此相互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绑定孔201可以为鞋眼孔,所述限制部202可以为鞋眼孔或限制环,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此外,为方便说明与理解,以下将先说明所述绳索扣100的结构,而后再说明所述绳索扣100的作动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绳索扣100包括:一母扣1、一公扣2、一绳带3以及一限制模块4,并且所述公扣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母扣1,所述绳带3穿设于所述母扣1、所述公扣2以及所述限制模块4,而所述限制模块4设置于所述母扣1内。其中,部分所述绳带3交互穿插于所述对象200的多个所述绑定孔201。
进一步地说,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母扣1包含一座体11、一通道12、一第一容置部13、一第一磁吸件14、一第一环状部15及一织带16,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例来说,于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母扣1也可以不包含有所述第一容置部13、所述第一环状部15及所述织带16。
具体来说,如图2至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呈立体Y字形,所述通道12穿过所述座体11以对应形成一收纳空间,而所述限制模块4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12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例来说,于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1的外型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所述第一容置部13及所述第一环状部15位于所述座体11的同一侧且分别自所述座体11的外表面凸出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容置部13及所述第一环状部15彼此间隔地设置,而所述第一容置部13相对远离所述座体11的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座体11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环状部15相对远离所述座体11的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座体11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容置部13包含自所述座体11的所述外表面凸出的一环侧壁131及由所述环侧壁131围绕形成的一第一容置槽132,而所述第一磁吸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32内(换句话说,所述第一磁吸件14设置于所述座体11上),并且所述第一磁吸件14相对远离所述座体1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置部13相对远离所述座体11的一侧共平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环状部15呈长方体且形成有一穿孔(图未标),而所述织带16的一端环扣于所述第一环状部15的所述穿孔,而如图8所示,所述织带16的另一端能用来缝合于所述对象200上(如:缝合于鞋体的鞋舌上)以形成方便提取的一环带,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例来说,于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织带16的另一端也可以不缝合于所述对象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座体11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14的相反两侧还可以进一步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孔111,而所述绳带3的所述两端分别自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1对应穿出,且分别能用来弯折地穿过所述对象200。
进一步地说,如图6及图8所示,所述绳带3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绳带3的两端的两个绳尾扣31,并且部分所述绳带3交互穿插(或绑定)于所述对象200的多个所述绑定孔201后,所述绳带3的所述两端将共同进入所述通道12的一开口(图未标)并自分别自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1穿出所述座体11,而后所述绳带3的所述两端将能用来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限制部202并弯折,进而分别穿过所述公扣2的相反两侧。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公扣2包含两个收纳槽21、一第二容置部22、一第二磁吸件23、一第二环状部24、一织带环25、两个第二开孔26及一凹部27,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举例来说,于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公扣2也可以不包含有所述第二环状部24、所述织带环25及所述凹部27。
具体来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公扣2呈弧形且为立体状,两个所述收纳槽21彼此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容置部22自所述公扣2的外表面凹设形成于两个所述收纳槽21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容置部22与所述第一容置部13形状相互配合。其中,每个所述收纳槽21的底部与所述公扣2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容置部22的底部与所述公扣2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所述第二容置部22包含一凹槽221及自所述第二容置部22的所述底部(也就是所述凹槽221的底面)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容置槽222,而所述第二磁吸件23位于两个所述收纳槽21之间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部22的所述第二容置槽222内,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23相对邻近所述凹槽221的所述底面的一侧与所述底面共平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此外,所述第二环状部24自所述公扣2的所述外表面凸出形成,并且所述织带环25环扣于所述第二环状部24。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二环状部24形成有一穿孔(图未标)且形状近似一提把,而所述织带环25环扣于所述第二环状部24的所述穿孔。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织带环25与所述织带16位置相互对应且彼此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环状部15及所述第二环状部24位置相互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公扣2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23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1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分别形成于两个所述收纳槽21内,使两个所述收纳槽2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而所述公扣2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环状部24的一侧凹设形成有所述凹部27,而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与所述凹部27位于不同侧。其中,所述凹部27与所述第一环状部15间隔地设置,并且所述凹部27与所述第一环状部15之间的空间能用来容纳部分所述织带16。
此外,所述绳带3的所述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限制部202并弯折后,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而进入两个所述收纳槽21,并且两个所述绳尾扣31将被收纳于两个所述收纳槽21。其中,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绳尾扣31是将所述绳带3打结后形成,并且所述绳尾扣31无法通过所述第二开孔26。据此,所述绳带3将能通过两个所述绳尾扣31固定于所述公扣2。
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所述限制模块4用来限制所述绳带3及所述母扣1的相对位置,并且部分所述绳带3穿设于所述限制模块4。其中,所述限制模块4包含一扣合件41、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扣合件41的一滑移件42及设置于所述滑移件42与所述扣合件41之间的一弹性件43,并且部分所述绳带3穿设于所述扣合件41与所述滑移件42之间,而所述弹性件43能用来缓冲所述滑移件42相对于所述扣合件41滑动时的应力。
进一步地说,所述扣合件41包含一组装通道411及连接于所述组装通道411的一扣合部412,所述滑移件42包含一啮齿部421及连接于所述啮齿部421的一配合部422,所述啮齿部421设置于所述组装通道411内,部分所述绳带3穿过所述组装通道411且位于所述组装通道411与所述啮齿部421之间,所述扣合部412与所述配合部422结构上相互组合,并且所述弹性件43位于所述扣合部412及所述配合部422之间。
所述绳索扣100的结构说明至此,以下将开始说明所述绳索扣100的作动方式。如图8及图10所示,所述母扣1能用来接近或远离所述对象200,进而调整位于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23能可拆卸地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4以弯折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
进一步地说,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通过单手拉动所述织带16而使所述母扣1远离所述对象200时,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将减少,以使所述母扣1与所述对象200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增加。据此,交互穿插于多个所述绑定孔201的部分所述绳带3将能被放松。
进一步地说,如图9所示,当使用者通过单手拉动所述织带环25而使所述公扣2远离所述对象200时,所述母扣1将被所述绳带3带动而接近所述对象200,并且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将增加,以使所述母扣1与所述对象200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减少。据此,交互穿插于多个所述绑定孔201的部分所述绳带3将能被束紧。
承上所述,如图6及图10所示,当交互穿插于多个所述绑定孔201的部分所述绳带3束紧完毕后,所述第二磁吸件23将能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4,以使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弯折而便于收纳。其中,当所述第二磁吸件23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4时,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1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26位置对应且彼此相邻。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绳索扣100,其能通过“所述绳带3的所述两端共同自所述通道12的所述开口进入并穿出所述座体11,而两个所述绳尾扣31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21”以及“所述母扣1及公扣2能用来接近或远离所述对象200,进而调整位于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23能可拆卸地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4以弯折所述母扣1及所述公扣2之间的所述绳带3”的技术方案,让使用者能仅通过单手操作即可束紧或松脱所述绳带3,并在有效的空间内收纳所述绳带3。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10)

1.一种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扣包括:
一母扣,包含一座体、穿过所述座体的一通道及设置于所述座体的一第一磁吸件;
一公扣,包含彼此间隔地设置的两个收纳槽及位于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一第二磁吸件;
一绳带,包含分别设置于所述绳带的两端的两个绳尾扣,并且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共同自所述通道的一开口进入并穿出所述座体,而两个所述绳尾扣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内;其中,所述绳带能用来绑定于一对象,并且所述绳带穿出所述座体后的所述两端能用来分别穿过所述对象;以及
一限制模块,用来限制所述绳带及所述母扣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限制模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内,而部分所述绳带穿设于所述限制模块;
其中,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能用来接近或远离所述对象,进而调整位于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磁吸件能可拆卸地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以弯折所述母扣及所述公扣之间的所述绳带。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进一步包含自所述座体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一环状部及一端环扣于所述第一环状部的一织带,并且所述织带的另一端能用来缝合于所述对象。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进一步包含自其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二环状部及环扣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一织带环,并且所述织带环与所述织带位置相互对应且彼此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一侧凹设形成有一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环状部之间的空间能用来容纳部分所述织带。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进一步包含自所述座体的外表面凸出形成的一第一容置部,并且所述第一容置部内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而所述公扣进一步包含自其外表面凹设形成的一第二容置部,并且所述第二容置部内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其中,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形状相互配合。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孔,而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分别自两个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穿出,且分别能用来弯折地穿过所述对象。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所述绳带的所述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开孔。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未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孔,而所述公扣未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两个第二开孔;其中,当所述第二磁吸件吸附于所述第一磁吸件时,两个所述第一开孔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位置对应且彼此相邻。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开孔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模块包含一扣合件、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扣合件的一滑移件及设置于所述滑移件与所述扣合件之间的一弹性件,并且部分所述绳带穿设于所述扣合件与所述滑移件之间,而所述弹性件能用来缓冲所述滑移件相对于所述扣合件滑动时的应力。
CN202221608312.7U 2022-06-16 2022-06-24 绳索扣 Active CN2176584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6335 2022-06-16
TW111206335U TWM632396U (zh) 2022-06-16 2022-06-16 繩索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441U true CN21765844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8312.7U Active CN217658441U (zh) 2022-06-16 2022-06-24 绳索扣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441U (zh)
TW (1) TWM63239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396U (zh)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2355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US7174609B2 (en) Buckle
EP3165118B1 (en) Buckle
US7506419B2 (en) Buckle using a slide cover type female buckle member
US7254871B2 (en) Cord lock holder with cord lock, and structure thereof
US5184352A (en) Molded plastic belt with integral locking mechanism
US20100263171A1 (en) Device for coupling strap and subordinate item
AU2009262917A1 (en) Headset cord holder
KR102177493B1 (ko) 버클
EP2363034A1 (en) Connecting device of strap and appurtenance
CN217658441U (zh) 绳索扣
US9266205B2 (en) Piping slider
KR101069091B1 (ko) 버클
JP7186151B2 (ja) コードロック
US20130298359A1 (en) Buckle
TWI527526B (zh) Front release buckle
US2807849A (en) Belt connection
CN109219365B (zh) 绳扣
US10470527B2 (en) Rope tail positioning fastener
JP5197416B2 (ja) コードロック
EP0466446A1 (en) Detachable two-piece buckle
US20180344014A1 (en) Article with Reconfigurable Straps
CN218515345U (zh) 物件载体
CN220529502U (zh) 背包及应用于该背包的附属包
KR20200081255A (ko) 백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