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6150U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6150U
CN217656150U CN202221013725.0U CN202221013725U CN217656150U CN 217656150 U CN217656150 U CN 217656150U CN 202221013725 U CN202221013725 U CN 202221013725U CN 217656150 U CN217656150 U CN 217656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locking
elastic arm
rock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37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37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6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6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6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和一第二连接器沿一插接方向相对接,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端子收容于第一壳体,摇杆组装于第一壳体且可相对第一壳体旋转,摇杆朝向第一壳体凸设锁定部,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端子收容于第二壳体,固定件沿插接方向组装于第二壳体,固定件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凸设的锁定配合部,固定件沿插接方向平移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锁扣,使得摇杆能够保持稳固的锁定状态,且锁定部无需相对于摇杆转动,从而达到锁定效果好且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具有稳定的电性接触效果的电连接器组合。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一种具有可转动的摇杆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沿插接方向对接,并通过可转动的摇杆操作进行锁固以保持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电性连接状态,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容易因误触而导致转动件的旋转而松脱进而造成电性接触不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8478723U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转动件4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绝缘本体,一锁扣件42''与所述转动件41''一体连接,所述转动件41''具有一对相对设置并与绝缘本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臂以及将一对转动臂相连的握持臂412'',所述锁扣件42''与所述握持臂412''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于所述握持臂412''的内侧面,所述锁扣件4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为一锁勾部,另一端为一操作部,所述锁勾部和所述操作部均向外伸出所述握持臂412'',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外壳一侧凸设一卡扣部,当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锁勾部在所述握持臂412''的推压作用下抵压所述卡扣部,所述锁扣件42''在所述卡扣部的反推力推动下转动,直至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卡扣,实现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锁定,以达到对所述转动体41''进行锁定。
然而,由于所述握持臂与所述锁扣件一体成型,所述锁扣件相对于所述握持臂垂直延伸,故所述锁扣件与所述握持臂的连接部位的长度小于所述锁扣件的整体长度,故所述连接部位的强度较薄弱,当所述锁扣件受所述卡扣部的反推力转动时,所述锁扣件与所述握持臂的连接部位因受力较集中而容易断裂,造成所述锁扣件与所述转动件断开而无法限制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导致所述转动件不能保持锁定状态进而导致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不稳定,且所述锁扣件的锁勾部仅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外壳一侧的所述卡扣部配合,所述锁扣件仅设有一个所述操作部并且还外露于所述转动件外未被所述绝缘本体遮蔽,容易导致误碰所述操作部而使所述锁勾部与所述卡扣部脱扣,进而导致无法锁定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转动件容易在误触的情况下解除锁定状态,更加容易使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不稳定,故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松脱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摇杆上凸设锁定部,固定件沿插接方向组装于第二壳体,固定件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凸设的锁定配合部,固定件沿插接方向平移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锁扣,使得摇杆能够保持稳固的锁定状态,且锁定部无需相对于摇杆转动,从而达到锁定效果好且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和一第二连接器沿一插接方向相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壳体,至少一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一摇杆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旋转,所述摇杆具有两个臂部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臂部的一连接部,两个所述臂部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臂部分别凹设一滑槽,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设一锁定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面向外凸设一安装部邻近所述对接端,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面共同围设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两侧内壁相对凸设一挡止部,所述安装部开设一开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凸设一凸轮,至少一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一固定件从所述对接端沿插接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固定件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的两侧均沿插接方向延伸设有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两个所述第一弹臂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一凸部,两个所述第二弹臂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相较所述第一凸部更远离所述对接端,所述基部于两个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凸设一锁定配合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未插接时,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凸轮进入所述滑槽并随着所述摇杆的转动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直至位移至所述滑槽的末端,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固定件从预锁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部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配合部与所述锁定部进行锁定以限制所述摇杆转动,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一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
进一步,所述锁定部包括一主体部及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锁扣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一体相连并平行于所述臂部,所述锁定配合部为自所述基部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锁定块,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主体部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块沿插接方向插入所述锁扣孔,以限制所述摇杆旋转。
进一步,所述锁定部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锁扣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一体相连并平行于所述臂部,所述锁定配合部为自所述基部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平直延伸的一锁定块,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锁扣板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块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挡止所述锁扣板以限制所述摇杆旋转。
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弹臂的末端均设有一操作部,两个所述操作部并列设置且可相互靠近以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每一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沿第一方向按压两个所述操作部,两个所述第一弹臂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移以脱离对应的所述挡止部,使得所述固定件可平移至预锁位置,所述锁定配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分开。
进一步,沿插接方向所述第一弹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弹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厚度,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挡止部配合的挡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挡止部配合的挡止面积,所述操作部相较于所述第二弹臂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对接端。
进一步,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面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凹设一第一限位槽以及一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相较所述第二限位槽更靠近所述对接端,所述基部的底壁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所述第三凸部相较所述第二凸部更远离所述对接端,当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所述第三凸部卡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固定件沿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位移,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第三凸部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固定件沿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位移。
进一步,所述基部沿插接方向一体设有一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的一端朝内凸设形成所述第三凸部,另一端朝外翘曲形成一受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受压部之间的一支点部,所述支点部与所述基部相连,所述受压部显露于所述开口。
进一步,所述基部面对所述开口的一侧表面凹设一开槽,所述开槽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基部的一端以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锁定配合部和所述第三弹性臂均位于所述开槽且沿所述开槽的凹设方向间隔开,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部穿过所述开口并位于所述开槽与所述锁定配合部相锁扣。
进一步,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凸设两个凸肋,两个所述凸肋沿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凸肋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两个所述凸肋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滑动接触,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沿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之和,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凹设多个减胶槽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
进一步,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均自所述基部的一侧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沿第二方向凹设两个观察孔,两个所述观察孔分别位于所述开口两侧,两个所述观察孔均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沿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弹臂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
进一步,定义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对接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两个所述第二弹臂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两侧,所述基部的两侧均沿第一方向凸设一导轨部位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前方,每一所述导轨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自所述安装部的前端两侧沿插接方向向后凹设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均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当所述固定件向后插接于所述安装腔时,两个所述导向槽沿插接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对应相配合进行导引,当所述固定件从终锁位置向前平移至预锁位置时,两个所述导向槽沿插接方向对应与两个所述导轨部相配合进行导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组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摇杆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使得能够合理利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空间,避免所述摇杆和所述固定件设置于同一壳体而导致必须增加壳体的体积的问题,所述固定件沿插接方向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未插接时,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所述第二弹臂收容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挡止所述第二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固定件难以在预锁位置脱离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凸设所述第二锁定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第二锁定部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固定件沿插接方向自预锁位置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第二锁定部无需相对于所述摇杆转动即可与所述第二锁定配合部进行锁定,使得所述第二锁定部不易与所述摇杆断裂,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挡止所述第一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弹臂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凸部,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所述第一弹臂才能使所述固定件从终锁位置移动到预锁位置,进而所述第二锁定部与第二锁定配合部才能脱扣,所述摇杆才能解除锁定状态,故能够有效的避免误触而引起所述摇杆松动,使得所述摇杆能够保持稳固的锁定状态,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有效紧锁,从而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且摇杆自初始状态朝向最终状态转动过程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且摇杆位于最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且摇杆位于最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固定件于第二壳体中分别位于预锁位置、终锁位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中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中固定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二实施例中摇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且摇杆位于最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现有技术的摇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连接器100 第一壳体1 第一端子2 摇杆3
臂部31 滑槽311 连接部32 锁定部33
主体部331 锁扣板332
第二连接器400 第二壳体4 对接端41 安装部42
安装腔421 挡止部422 开口423 第一限位槽424
第二限位槽425 观察孔426 导向槽427 凸轮43
第二端子5 固定件6 基部61 锁定配合部611
第三弹臂612 第三凸部6121 支点部6122 受压部6123
开槽613 凸肋614 减胶槽615 第一弹臂62
第一凸部621 操作部622 第二弹臂63 第二凸部631
导轨部64
第二实施例
锁定部33' 主体部331' 锁扣孔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宽度”、“垂直”、“相对”、“竖直”、“倾斜”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为具有制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00和一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至少一第一端子2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一摇杆3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器400包括一第二壳体4,至少一第二端子5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4,一固定件6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4,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所述摇杆3与所述固定件6锁扣配合,所述摇杆3有效紧锁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4以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5稳定的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所述第二端子5为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
为便于理解,定义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前后方向为图示坐标系中的X轴方向,沿插接方向向前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第一方向为图示坐标系中的Y轴方向,沿第一方向向右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为图示坐标系中的Z轴方向,沿第二方向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摇杆3具有两个臂部3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臂部31的一连接部32,两个所述臂部31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侧,两个所述臂部31分别沿第一方向凹设一滑槽311,所述连接部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凸设一锁定部33,所述锁定部33垂直所述连接部32。
如图1、图6、图8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具有一对接端41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配合,所述对接端4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的前端,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壁面向外凸设一安装部42邻近所述对接端41,所述安装部42位于所述对接端41的后方,所述安装部42与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壁面共同围设形成一安装腔421,所述安装腔421的两侧内壁相对凸设一挡止部422,自所述安装部42的前端两侧沿插接方向向后凹设两个导向槽427,两个所述导向槽427均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所述安装腔421的一侧内壁面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凹设一第一限位槽424以及一第二限位槽425,所述第一限位槽424相较所述第二限位槽425更靠近所述对接端41,所述第一限位槽424沿插接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的前方,所述安装部42沿第二方向开设一开口423第二方向,所述开口423和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所述安装部42沿第二方向凹设两个观察孔426,两个所述观察孔426分别位于所述开口423两侧,即所述安装部42的上壁面沿第二方向凹设两个所述观察孔426,两个所述观察孔426分别位于所述开口423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观察孔426均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4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凸轮43,两个所述凸轮43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42的两侧。
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固定件6从所述对接端41沿插接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腔421,所述固定件6具有一基部61及自所述基部61的两侧均沿插接方向延伸设有一第一弹臂62和一第二弹臂63,所述基部61的底壁凸设一第三凸部6121,两个所述导向槽427沿插接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对应相配合进行导引,所述基部61于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之间凸设一锁定配合部611,所述锁定配合部611为自所述基部61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平直延伸的一块状结构,所述基部61沿插接方向一体设有一第三弹臂612,所述第三弹臂612的一端朝内凸设形成所述第三凸部6121,另一端朝外翘曲形成一受压部61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部6121和所述受压部6123之间的一支点部6122,所述第三凸部6121相较于所述基部61的下壁面向下凸出,所述第三凸部61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所述第三凸部6121位于所述支点部6122的前方,所述支点部6122与所述基部61相连,所述支点部6122位于所述受压部6123的前方,所述受压部6123显露于所述开口423,且所述受压部6123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后方,所述基部61面对所述开口423的一侧表面凹设一开槽613,所述开槽613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基部61的一端以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和所述第三弹臂612均位于所述开槽613且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和所述第三弹臂612沿所述开槽613的凹设方向间隔开,所述基部61沿其厚度方向凸设两个凸肋614,两个所述凸肋614沿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凸肋61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两个所述凸肋614与所述安装腔421的内壁面滑动接触,所述基部61沿其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第二凸部631沿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之和,所述基部61沿其厚度方向凹设多个减胶槽615位于两个所述凸肋614之间,即自所述基部61的下壁面向上凹设多个减胶槽615,所述减胶槽615位于两个所述凸肋614之间,所述基部61的两侧均沿第一方向凸设一导轨部64位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前方,即两个所述导轨部64对应设于所述基部61的左右两侧,每一所述导轨部64与每一所述第二弹臂63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两个所述导向槽427依次导引所述第二弹臂63与所述导轨部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胶槽615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其他数量的多个。
如图8至图11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基部61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基部61的两侧,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的间距,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均自所述基部61的一侧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沿所述基部6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沿插接方向所述第一弹臂6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长度,沿垂直插接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弹臂6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厚度,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一凸部621,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的末端均设有一操作部622,两个所述操作部622并列设置且可相互靠近以带动所述第一凸部621,每一所述操作部622位于所述安装部42的外侧,所述操作部622相较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对接端41,即所述操作部622位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前方,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二凸部631,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凸部631相较所述第一凸部621更远离所述对接端41,即所述第二凸部631位于所述第一凸部621的后方,所述第三凸部6121相较所述第二凸部631更远离所述对接端41,即所述第二凸部631沿插接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凸部6121的前方。
如图2、图8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未插接时,所述摇杆3位于初始状态,所述固定件6位于预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426,如图9所示,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二凸部631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631沿脱离所述安装腔421的方向位移,即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二凸部631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631向前位移,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沿远离所述对接端41的方向位移,即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所述第一限位槽424的后壁挡止所述第三凸部6121的后壁以限制所述第三凸部6121向后位移,故使得所述固定件6能够锁定在预锁位置,避免误触。
如图5至图9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时,所述第一壳体1插入所述第二壳体4,所述凸轮43于所述摇杆3为初始状态时进入所述滑槽311,并随着所述摇杆3的转动在所述滑槽311中滑动直至位移至所述滑槽311的末端,此时所述摇杆3转动至最终状态,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5电性连接,所述锁定部33伸入所述开口423并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所述锁定部33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后方,如图4至图7所示,当所述摇杆3从初始状态转动至最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定部33能进入所述开槽613并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后方,所述锁定部33的下表面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的上表面,所述受压部6123受抵压而向下位移,进而带动所述第三凸部6121向上翘起,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脱扣,从而所述固定件6能从预锁位置向后平移到终锁位置,此时所述受压部6123位移至所述锁定部33的后方,所述锁定部33不再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能顺利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所述锁定配合部611位于所述开槽613并与所述锁定部33进行锁定以限制所述摇杆3转动,两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426,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一凸部621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621沿脱离所述安装腔421的方向位移,即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一凸部621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621向前位移,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沿远离所述对接端41的方向位移,即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所述第二限位槽425的后壁挡止所述第三凸部6121的后壁以限制所述第三凸部6121向后位移,故能够保证所述固定件6不会沿插接方向前后位移,使得所述固定件6能够稳定的位于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挡止部422配合的挡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部631与所述挡止部422配合的挡止面积。
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沿第一方向按压两个所述操作部622,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移以脱离对应的所述挡止部422,两个所述导向槽427沿插接方向对应与两个所述导轨部64相配合进行导引,从而所述固定件6从终锁位置向前平移至预锁位置,所述锁定配合部611与所述锁定部33沿插接方向解除锁定配合并分开,所述摇杆3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旋转,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4可以解除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可以分开。
所述锁定部33包括一主体部331及自所述主体部331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锁扣板332,所述主体部331与所述连接部32的内侧一体相连并平行于所述臂部31,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时,所述主体部331与所述锁扣板332伸入所述开口423并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所述锁扣板332的下表面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所述受压部6123受抵压而向下位移,进而带动所述第三凸部6121向上翘起,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分开,从而所述固定件6从预锁位置向后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锁扣板332进入所述开槽613,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下表面挡止所述锁扣板332的上表面以限制所述摇杆3旋转。
如图12、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凸设所述锁定部33',所述锁定部33'包括所述主体部331'及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331'的一锁扣孔332',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时,所述主体部331'伸入所述开口423并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所述主体部331'的下壁面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使所述固定件6从预锁位置向后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配合部611沿插接方向插入所述锁扣孔332'以限制所述摇杆3旋转,所述锁扣孔332'的四周边缘挡止所述锁定配合部611,使得所述锁定部33'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锁扣效果更好,所述摇杆3更能有效锁紧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并且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摇杆3仅需通过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对准所述锁扣孔332'即可完成锁扣配合,故容易对准,方便锁定所述摇杆3,且所述主体部331'与所述锁扣孔332'结构简单,方便所述摇杆3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摇杆3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固定件6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4,使得能够合理利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部空间,避免所述摇杆3和所述固定件6设置于同一壳体而导致必须增加壳体的体积的问题,所述固定件6沿插接方向安装于所述安装腔421,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未插接时,所述固定件6位于预锁位置,所述第二弹臂63收容于所述安装腔421,所述第一限位槽424的侧壁挡止所述第二凸部631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631沿脱离所述安装腔421的方向位移,使得所述固定件6难以在预锁位置脱离所述第二壳体4,所述连接部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凸设所述第二锁定部33,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插接时,所述摇杆3通过所述滑槽311与所述凸轮43配合锁定所述第一壳体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4以形成一次锁定,所述锁定部33伸入所述开口423并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所述固定件6沿插接方向自预锁位置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部33无需相对于所述摇杆3转动即可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进行锁定,从而形成二次锁定,并且所述锁定部33不易与所述摇杆3断裂,所述挡止部422的侧壁挡止所述第一凸部621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621沿脱离所述安装腔421的方向位移,从而形成三次锁定,使得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400有效紧锁,从而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5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凸部621,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才能使所述固定件6从终锁位置移动到预锁位置,进而所述第二锁定部33与第二锁定配合部611才能脱扣,所述摇杆3才能解除锁定状态,故能够有效的避免误触而引起所述摇杆3松动,使得所述摇杆3能够保持稳固的锁定状态。
(2)所述锁定部33包括所述主体部331及自所述主体部331沿插接方向延伸的所述锁扣板332,所述锁定配合部611为自所述基部61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平直延伸的一块状结构,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沿插接方向对接,所述主体部331与所述锁扣板332伸入所述开口423并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向后位移靠近所述锁扣板332,所述锁扣板332进入所述开槽613并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下方,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下表面挡止所述锁扣板332的上表面以阻止所述锁扣板332向上位移,因所述锁定部333与所述摇杆3一体成型,从而限制所述摇杆3旋转,使得所述摇杆3能够保持稳固的锁定状态。
(3)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的末端均设有所述操作部622,两个所述操作部622并列设置且可相互靠近,每一所述操作部622位于所述安装部42的外侧,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一凸部621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621向前位移,需沿第一方向同时按压两个所述操作部622,两个所述操作部622相互靠近以分别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621,设置两个所述操作部622使得所述固定件6方便解锁,更好的从终锁位置向前平移至预锁位置,且需同时操作两个所述操作部622才能解除所述摇杆3的锁定状态,故可有效避免误触,且所述固定件6设有预锁状态和终锁状态,便于确认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的对接是否到位,保证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400能够对接到位并且有效锁紧。
(4)所述安装腔421的两侧内壁相对凸设所述挡止部422,沿插接方向所述第一弹臂6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长度,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弹臂6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厚度,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挡止部422配合的挡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部631与所述挡止部422配合的挡止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挡止部422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二凸部631与所述挡止部422之间的作用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挡止部422挡止配合比所述第二凸部631与所述挡止部422挡止配合的更牢固,故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时与所述摇杆3锁定更牢固,所述摇杆3能够保持更稳固的锁定状态,又所述操作部622相较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对接端41,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脱离对应的所述挡止部422较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脱离对应的所述挡止部422需更大的外力介入,故两个所述操作部62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弹臂62上方便解锁第一凸部621与所述挡止部422,从而方便操作解除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摇杆3的锁定,进而方便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400的解锁。
(5)所述第二凸部631相较所述第一凸部621更远离所述对接端41,所述基部61的底壁凸设所述第三凸部6121,所述第三凸部61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所述第三凸部6121相较所述第二凸部631更远离所述对接端41,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预锁位置,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二凸部631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向前位移,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向后位移,所述固定件6能够保持稳定的预锁状态;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所述挡止部422挡止所述第一凸部621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向前位移,所述第三凸部6121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以限制所述固定件6向后位移,使得所述固定件6能够稳定的保持终锁状态,使得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摇杆3锁定更牢固。
(6)所述基部61沿插接方向一体设有所述第三弹臂612,所述第三弹臂612的一端朝内凸设形成所述第三凸部6121,另一端朝外翘曲形成所述受压部61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部6121和所述受压部6123之间的所述支点部6122,所述支点部6122与所述基部61相连,所述受压部6123显露于所述开口423,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预锁位置,所述锁定部33沿上下方向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使得所述受压部6123受所述锁扣部抵压向下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向上翘起,所述第三凸部61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分开,从而所述固定件6能从预锁位置向后平移至终锁位置。
(7)所述基部61面对所述开口423的一侧表面凹设所述开槽613,所述开槽613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基部61的一端以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和所述第三弹性臂均位于所述开槽613且沿所述开槽613的凹设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受压部6123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后方,使得所述锁定部33能进入所述开槽613并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后方,并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进而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翘起,使所述第三凸部6121能顺利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24分开,使得所述固定件6能从预锁位置顺利平移至终锁位置,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所述受压部6123位移至所述锁定部33的后方,所述锁定部33不再抵压所述受压部6123,使得所述第三凸部6121能顺利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所述锁定部33穿过所述开口423并位于所述开槽613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相锁扣,使得所述锁定部33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的锁扣面积更大,锁扣更牢固,从而所述摇杆3不易解除锁定状态。
(8)所述基部61的下壁面沿第二方向凸设两个所述凸肋614,两个所述凸肋614沿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凸肋61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两个所述凸肋614与所述安装腔421的内壁面滑动接触,所述凸肋614减小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安装腔421的内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所述固定件6与所述安装腔421的内壁面之间的磨损,所述基部61沿其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第二凸部631沿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之和,故所述基部61沿其厚度方向凹设多个减胶槽615位于两个所述凸肋614之间,避免出现不饱模的现象,使得所述固定件6成型美观。
(9)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61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均自所述基部61的一侧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沿所述基部6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因所述基部61沿左右方向挡止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63,避免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过度弹性形变导致断裂,故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均沿同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基部6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以减小,节约材料损耗,同时所述第一弹臂62与所述第二弹臂63沿上下方向位于不同高度可避免按压操作部622时所述第二弹臂63干扰所述第一弹臂62沿左右方向位移,从而所述第一弹臂62具有充足的操作空间进行操作,使得所述固定件6顺利沿向前位移从所述终锁位置平移到预锁位置
(10)所述安装部42沿上下方向上凹设两个所述观察孔426,两个所述观察孔426分别位于所述开口423两侧,两个所述观察孔426均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弹臂6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终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426,可以通过所述观察孔426观察所述第一凸部621与所述安装部42的配合状态,当所述固定件6位于预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426,可以通过所述观察孔426观察所述第二凸部631与所述安装部42的配合状态,同时当所述固定件6需要更换时也可通过工具穿过所述观察孔426进入所述安装腔421拨动第二凸块,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凸块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移以与所述安装部42分开不再挡止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6可向前平移至所述固定件6脱离所述第二壳体4。
(11)所述对接端4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的前端,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基部61的两侧,所述基部61的两侧均沿第一方向凸设所述导轨部64位于所述第二弹臂63的前方,每一所述导轨部64与每一所述第二弹臂63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自所述安装部42的前端两侧沿插接方向向后凹设两个所述导向槽427,两个所述导向槽427均与所述安装腔421相连通,当所述固定件6向后插接于所述安装腔421时,两个所述导向槽427沿插接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63对应相配合进行导引,当所述固定件6从终锁位置向前平移至预锁位置时,两个所述导向槽427沿插接方向对应与两个所述导轨部64相配合进行导引,使得所述固定件6能顺利的沿插接方向位移。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和一第二连接器沿一插接方向相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壳体,至少一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一摇杆组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旋转,所述摇杆具有两个臂部以及连接两个所述臂部的一连接部,两个所述臂部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两个所述臂部分别凹设一滑槽,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设一锁定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面向外凸设一安装部邻近所述对接端,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面共同围设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两侧内壁相对凸设一挡止部,所述安装部开设一开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凸设一凸轮,至少一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一固定件从所述对接端沿插接方向组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固定件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的两侧均沿插接方向延伸设有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两个所述第一弹臂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一凸部,两个所述第二弹臂分别背向凸设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相较所述第一凸部更远离所述对接端,所述基部于两个所述第一弹臂之间凸设一锁定配合部;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未插接时,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二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凸轮进入所述滑槽并随着所述摇杆的转动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直至位移至所述滑槽的末端,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固定件从预锁位置朝向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平移到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部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配合部与所述锁定部进行锁定以限制所述摇杆转动,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一凸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凸部沿脱离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一主体部及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一锁扣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一体相连并平行于所述臂部,所述锁定配合部为自所述基部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锁定块,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主体部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块沿插接方向插入所述锁扣孔,以限制所述摇杆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沿插接方向延伸的一锁扣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侧一体相连并平行于所述臂部,所述锁定配合部为自所述基部的中部沿插接方向平直延伸的一锁定块,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锁扣板伸入所述开口并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锁定块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挡止所述锁扣板以限制所述摇杆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弹臂的末端均设有一操作部,两个所述操作部并列设置且可相互靠近以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每一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沿第一方向按压两个所述操作部,两个所述第一弹臂均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偏移以脱离对应的所述挡止部,使得所述固定件可平移至预锁位置,所述锁定配合部与所述锁定部分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沿插接方向所述第一弹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弹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厚度,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挡止部配合的挡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挡止部配合的挡止面积,所述操作部相较于所述第二弹臂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对接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面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凹设一第一限位槽以及一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相较所述第二限位槽更靠近所述对接端,所述基部的底壁凸设一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所述第三凸部相较所述第二凸部更远离所述对接端,当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所述第三凸部卡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固定件沿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位移,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第三凸部卡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固定件沿远离所述对接端的方向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沿插接方向一体设有一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的一端朝内凸设形成所述第三凸部,另一端朝外翘曲形成一受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受压部之间的一支点部,所述支点部与所述基部相连,所述受压部显露于所述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面对所述开口的一侧表面凹设一开槽,所述开槽沿插接方向贯穿所述基部的一端以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所述锁定配合部和所述第三弹臂均位于所述开槽且沿所述开槽的凹设方向间隔开,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所述锁定部穿过所述开口并位于所述开槽与所述锁定配合部相锁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凸设两个凸肋,两个所述凸肋沿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凸肋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两个所述凸肋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滑动接触,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沿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之和,所述基部沿其厚度方向凹设多个减胶槽位于两个所述凸肋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锁定配合部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均自所述基部的一侧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第二方向凹设两个观察孔,两个所述观察孔分别位于所述开口两侧,两个所述观察孔均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沿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弹臂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固定件位于预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当所述固定件位于终锁位置,两个所述第一凸块分别显露于对应的所述观察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定义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对接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前端,两个所述第二弹臂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两侧,所述基部的两侧均沿第一方向凸设一导轨部位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前方,每一所述导轨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上,自所述安装部的前端两侧沿插接方向向后凹设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均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当所述固定件向后插接于所述安装腔时,两个所述导向槽沿插接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二弹臂对应相配合进行导引,当所述固定件从终锁位置向前平移至预锁位置时,两个所述导向槽沿插接方向对应与两个所述导轨部相配合进行导引。
CN202221013725.0U 2022-04-27 2022-04-27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17656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3725.0U CN217656150U (zh) 2022-04-27 2022-04-27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3725.0U CN217656150U (zh) 2022-04-27 2022-04-27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6150U true CN217656150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4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3725.0U Active CN217656150U (zh) 2022-04-27 2022-04-27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6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3113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US768663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latch mechanism
JP3567856B2 (ja) コネクタの支持構造
US2009024700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ow profile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US7108551B2 (en) Divided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02157852A (zh) 杠杆连接器
JPH08148221A (ja)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CN210007015U (zh) 电连接器
JP3986062B2 (ja) コネクタ
CN11475940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21765615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7059916B2 (en) Divided connector,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CN212725780U (zh) 电连接器及其cpa组件
US6976875B2 (en) Divi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disengaging an auxiliary connector housing therefrom
CN112003078B (zh) 电连接器
US20050142955A1 (en) Connector
US6638099B2 (en) Connector
EP117289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ing arrangement
CN109888558B (zh) 电连接器
CN219203638U (zh) 电连接器
CN219892487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12304083U (zh) 用于锁止对配连接器的锁止件、连接器端盖、连接器端盖组件及连接器
CN22079728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8525780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