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3177U -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3177U
CN217653177U CN202221130842.5U CN202221130842U CN217653177U CN 217653177 U CN217653177 U CN 217653177U CN 202221130842 U CN202221130842 U CN 202221130842U CN 217653177 U CN217653177 U CN 217653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ower transmission
hole
adapt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308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黄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308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3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3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3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该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件、转接件、转动轴、驱动部件和传动机构,连接件与换电平台连接;连接件与转接件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至少与转接件、连接件中的一个间隙配合;传动机构分别与驱动部件、转接件相连接,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接件沿平行于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依次通过转接件、转动轴和连接件实现传动机构与换电平台之间的连接,从而当换电设备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进行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降低了对换电设备的安装加工精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换式,固定式的电池包一般固定在汽车上,充电时直接以汽车作为充电对象。而可换式的电池包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包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
目前,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更换,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方式。在自动更换方式中,需要考虑如何将电池包由电动汽车上拆卸下来,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电池包准确地安装到电动汽车上。因此,在更换电池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换电设备。换电设备用于将电池包在电动汽车与电池仓之间搬运,还具有将旧的电池包从电动汽车上解锁,以及将新的电池包装入电动汽车上并实现锁止的功能。
在电池包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为了保证换电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电池包安装前,电池包需要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汽车上的快换支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电池包能够顺利相对于快换支架加锁或解锁。常见的电池包的调整方式,是将换电设备的用于托举电池包的换电平台进行水平方向的调整。
为了实现换电平台的水平调整,通常会在换电平台与换电底座之间安装水平设置的动力传动机构和多个导轨。而当安装于换电设备上时,目前使用的动力传动机构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否则换电平台很容易出现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换电平台与换电底座之间安装动力传动机构时容易出现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换电设备的换电底座上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换电设备的换电平台连接以引导所述换电平台沿着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运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电平台连接;
转接件和转动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至少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件中的一个间隙配合;
驱动部件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件、转接件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转接件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述连接方式,依次通过转接件、转动轴和连接件实现传动机构与换电平台之间的连接,由于转动轴至少与转接件或连接件中的一个间隙配合,从而当换电设备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进行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
较佳地,所述转接件在所述连接件、转动轴的限制下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轴限制转接件的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换电平台水平移动。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件间隙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转动轴分别与转接件、连接件间隙配合时,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传动机构在安装时的调节余量,进一步降低了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且连接件与转接件的连接更加灵活,减少动力传动机构在工作状态下时,转接件与连接件在转动轴的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转接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转接件与第二连接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转接件的两侧,减少了转接件在水平方向上晃动的可能性,从而使换电平台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较佳地,所述转动轴包括插销、轴主体及设置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抵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所述轴主体的第二端开设有插孔,所述轴主体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转接件与第二连接部,所述插孔内插设有所述插销。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头部与插销共同限制轴主体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位移,在保证转动轴不会脱离第一连接部、转接件与第二连接部的同时还可以沿轴向有一定的活动裕度,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接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依次被所述轴主体贯穿,所述轴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连接部、转接件、第二连接部与轴主体之间的间隙配合,从而实现了连接件、转接件与转动轴之间的间隙配合。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滑动块,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与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换电平台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滑动块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连接板与滑动块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接件、连接件移动,连接件通过连接板带动滑动块在导轨上移动,从而使与连接板相固定的移动框架可以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滑动块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板、换电平台与滑动块依次通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换电平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螺栓相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安装换电平台时,将连接板、换电平台与滑动块相连接,通过使用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螺栓,将连接板和滑动块相连接,安装方便。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中至少一个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条形孔,降低了动力传动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安装精度要求。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圆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条形孔的第一连接孔,可以适应性地调整连接板、换电平台、滑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能降低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转动轴、转接件、传动机构及驱动部件均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该动力传动机构的各部件之间的布置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使换电设备整体的结构更小,更灵活。
较佳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丝杠,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
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套在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所述转接件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
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丝杠绕自身轴线转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丝杠、丝杠螺母的方式组成滚珠丝杠副,驱动转接件沿着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直线运动,驱动部件与传动机构共同实现的直线驱动功能。
较佳地,所述丝杠螺母的一端的外侧周向设有呈环状的固定边,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边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接件通过固定边可拆卸连接于丝杠螺母上,方便了丝杠螺母与转接件的拆装。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和第一轴承,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支撑孔,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丝杠远离驱动部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从而减小丝杠在转动时丝杠与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丝杠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较佳地,所述丝杠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光杆段,所述第一光杆段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杠的螺纹段的外圈直径,所述第一光杆段与所述丝杠的螺纹段的连接处形成凸台;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抵设在所述凸台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凸台,可以限制第一轴承的内圈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晃动或窜动。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与限位部,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第一支撑孔内并抵住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台对所述第一轴承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限位部与凸台从两个方向限制第一轴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晃动或窜动。
较佳地,所述限位部为环形体,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环形的限位部,可实现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较大面积地接触,从而使限位部的限制效果更佳。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架对应所述丝杠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支撑孔,所述丝杠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孔内,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同轴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丝杠转动时,丝杠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限制丝杠晃动,进一步提高丝杠转动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丝杠旋转时与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丝杠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联轴器可防止被驱动部件与丝杠的连接处承受过大的载荷而损坏,同时即使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抖动,也可以在联轴器处化解,弯曲应力不会传递到驱动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底座和设置于所述换电底座上的换电平台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驱动,可实现换电平台的移动,从而实现换电设备对电池包的位置的精准调整。其中,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依次通过转接件、转动轴和连接件实现传动机构与换电平台之间的连接,由于转动轴至少与转接件或连接件中的一个间隙配合,从而当换电设备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进行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换电平台的侧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换电底座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换电平台的侧边的动力传动机构的驱动,可实现换电平台的移动。
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支撑组件,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支撑导轨和支撑滑块,所述支撑导轨、支撑滑块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电底座、换电平台上,所述支撑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的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
在本技术方案中,动力传动机构、滑动支撑组件共同将换电平台支撑在换电底座上,使得换电平台更加稳定地连接在换电底座上,并可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换电平台沿支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多个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电平台的边角处。
在本技术方案中,换电平台为多边形时,动力传动机构、滑动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换电平台的转角处,通过引导换电平台转角处的运动轨迹,使换电平台在移动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上述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依次通过转接件、转动轴和连接件实现传动机构与换电平台之间的连接,从而当换电设备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进行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降低了对换电设备的安装加工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换电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换电设备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3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的连接板、滑动块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平台100,电池托盘101,升降机构102,移动框架103,框架主体104,框架连接板105;
换电底座200;
动力传动机构300,导向机构301,连接件302,转接件303,转动轴304,驱动部件305,传动机构306,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插销309,轴主体310,头部311,插孔312,第一通孔313,第二通孔314,第三通孔315,导轨316,滑动块317,连接板318,第一连接孔319,第二连接孔320,丝杠321,丝杠螺母322,固定边323,支撑架324,第一轴承325,第一支撑孔326,第一光杆段327,螺纹段328,凸台329,轴承端盖330,盖体331,限位部332,第二轴承333,第二支撑孔334,第二光杆段335,联轴器336,第一支撑板337,第二支撑板338,第三支撑板339,第三支撑孔340,减速器341;
滑动支撑组件400,支撑导轨401,支撑滑块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电设备。该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平台100和换电底座200。换电平台100包括用于托举电池包的电池托盘101、位于电池托盘101下方的升降机构102和与升降机构102相连接的移动框架103,其中,电池托盘101在升降机构102的带动下相对于移动框架103升降。移动框架103与换电底座200之间通过动力传动机构300、若干滑动支撑组件400连接,动力传动机构300驱动移动框架103在换电底座200上水平移动,滑动支撑组件400起到对移动框架103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
图1所示的换电设备的换电平台100,仅为一种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换电平台100也可以是其它任何结构,比如可以是单层板,也可以是双层板,也可以是任何可以托举电池包的结构,换电平台10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基于图1所示的换电平台100,动力传动机构300与移动框架103相连接;若换电平台100为其它结构,动力传动机构300只需与换电平台100的其中一个部件连接,即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所限定的功能。
为了降低安装在移动框架103与换电底座200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300的装配难度,本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300如图3至图5所示。
该动力传动机构300包括设置于换电底座200上的导向机构301,导向机构301与移动框架103连接以引导移动框架103沿着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运动。该动力传动机构300还包括连接件302、转接件303、转动轴304、驱动部件305和传动机构306,连接件302与移动框架103连接,连接件302与转接件303通过转动轴304转动连接,转动轴304与转接件303、连接件302均为间隙配合,传动机构306分别与驱动部件305、转接件303相连接,驱动部件305通过传动机构306带动转接件303沿平行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移动。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04也可以只与转接件303、连接件302中一个间隙配合。
上述连接方式,依次通过转接件303、转动轴304和连接件302实现传动机构306与移动框架103之间的连接,由于转动轴304至少与转接件303或连接件302中的一个间隙配合,从而当换电设备用上述动力传动机构300进行安装时,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一定的调节余量。且,相较于采用整板连接传动机构306、移动框架103,使用连接件302、连接轴304和转接件303,可以使连接结构的内部应力更加分散,增加动力传动机构300的使用寿命。
当转动轴304分别与转接件303、连接件302间隙配合时,进一步增加了该动力传动机构300在安装时的调节余量,进一步降低了在竖直方向上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且连接件302与转接件303的连接更加灵活,减少动力传动机构300在工作状态下,转接件303与连接件302在转动轴304的位置处的应力集中。
其中,转接件303在连接件302、转动轴304的限制下沿平行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移动。通过转动轴304限制转接件303的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机构306在驱动机构305的驱动下带动移动框架103移动。
为了保证该动力传动机构300能顺利驱动移动框架103沿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移动,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需要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保持水平。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安装加工误差,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并不能保证完全处于水平状态。若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的相对位置的精度较差,容易出现装配难度,或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卡死的现象。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动轴304与转接件303、连接件302间隙配合,使转动轴304与转接件303之间、转动轴304与连接件302之间均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可降低在安装过程中对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的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也可以减低移动框架103和换电底座2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特别是在位置精度控制难度较大的竖直方向上,可以有效降低移动框架103和换电底座200的加工和安装精度要求。
在移动框架103移动过程中,由于转动轴304与转接件303之间、转动轴304与连接件302之间均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可以容忍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的一定的位置误差,使移动框架103、换电底座200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连接件302包括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转接件303部分伸入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之间,转动轴304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307、转接件303与第二连接部308,其中,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及转接件303均为直板。通过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设置于转接件303的两侧,减少了转接件303晃动的可能性,从而使换电平台100的移动框架103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其中,一种较优的布置方式,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相互平行设置,且与转动轴304的轴线垂直。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之间的活动空间不妨碍转接件303转动的同时,也可以使连接件302、转接件303和转动轴304的整体结构保持紧凑。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2、转接件303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任何可以实现连接件302、转接件303之间通过转动轴304连接的结构,都可适应于本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300。
如图7所示,转动轴304包括插销309、轴主体310及设置在轴主体310的第一端的头部311,头部311抵设在第一连接部307远离第二连接部308的端面上,轴主体310的第二端开设有插孔312,轴主体31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307、转接件303与第二连接部308,插孔312内插设有插销309。通过头部311与插销309共同限制轴主体310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位移,在保证转动轴304不会脱离第一连接部307、转接件303与第二连接部308的同时还可以沿轴向有一定的活动裕度,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
其中,第一连接部307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3,第二连接部308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4,转接件30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15;第一通孔313、第三通孔315与第二通孔314同轴设置且依次被轴主体310贯穿,轴主体310分别与第一通孔313、第三通孔315与第二通孔314间隙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连接部307、转接件303、第二连接部308与轴主体310之间的间隙配合,从而实现了连接件302、转接件303与转动轴304之间的间隙配合。上述间隙配合的较佳的范围为0~0.5mm。其中,第一通孔313、第三通孔315、第二通孔314同轴设置,减少转动轴304相对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倾斜角度过大导致连接件302与转接件303之间发生机械卡滞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插销309、头部311的转动轴304,与具有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的连接件302安装配合,为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设有插销309、头部311的转动轴304,也可以与其它形状的连接件302安装配合;具有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的连接件302,也可以与其它形状的转动轴304安装配合。本实施例的转动轴304的结构,与连接件302的结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均可与其它结构的连接件302或转动轴304安装配合。
如图3所示,连接件302与导向机构301连接,导向机构301包括导轨316、滑动块317,导轨31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传动机构306的传动方向,滑动块317与导轨316滑动连接;该动力传动机构300还包括连接板318,连接件302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18与滑动块317连接,换电平台100的移动框架103与滑动块317连接。具体的,移动框架103包括位于中间的框架主体104和设置于框架主体104的侧边的框架连接板105,框架连接板105位于连接板318与滑动块317之间,框架连接板105、连接板318与滑动块317相固定。
动力传动机构300的驱动部件305,通过传动机构306带动转接件303、连接件302移动,连接件302通过连接板318带动滑动块317在导轨316上移动,从而使与连接板318相固定的移动框架103可以沿导轨316的延伸方向移动。
如图8所示,连接板31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319,滑动块317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320,第一连接孔319与第二连接孔320一一对应设置,连接板318、框架连接板105与滑动块317依次通过贯穿第一连接孔319、框架连接板105、第二连接孔320的连接螺栓相连接。当需要安装换电平台时,将连接板318、框架连接板105与滑动块317相连接,通过使用贯穿第一连接孔319、框架连接板105、第二连接孔320的连接螺栓,安装方便。
其中,第一连接孔319与第二连接孔320中至少一个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导轨316的延伸方向。通过将第一连接孔319与第二连接孔3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条形孔,降低了动力传动机构300的在垂直于轨道316的延伸方向上的安装精度要求。
其中,第一连接孔319可以为条形孔,第二连接孔320可以为圆孔。圆孔形状的第二连接孔320,可以保证连接板318、框架连接板105与滑动块317之间的连接强度,而条形孔的第一连接孔319,可以适应性地调整连接板318、框架连接板105与滑动块317在垂直于轨道316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能降低对安装精度、加工精度的要求。最优地,第一连接孔319的宽度等于第二连接孔320的直径,第一连接孔319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孔320的直径,从而使连接螺栓也能与第一连接孔319的长边相配合,使连接板318、滑动块317之间的固定更加地稳定。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件302、转动轴304、转接件303、传动机构306及驱动部件305均位于连接板318的下方。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该动力传动机构300的各部件之间的布置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使换电设备整体的结构更小,更灵活。
如图3至图5所示,该传动机构306包括丝杠321和丝杠螺母322,丝杠321的轴线平行于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丝杠螺母322套在丝杠321上并与丝杠321螺纹配合,转接件303与丝杠螺母322连接;驱动部件305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321连接,驱动部件305驱动丝杠321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丝杠321、丝杠螺母322构成滚珠丝杠副,驱动转接件303沿着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直线运动,驱动部件305与传动机构306共同实现的直线驱动功能。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05为电机。为了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电机通过减速器341与丝杠321连接。
如图7所示,丝杠螺母322的一端的外侧周向设有呈环状的固定边323,转接件303的第一端套设在丝杠螺母322上,转接件303与固定边323可拆卸连接,转接件303的第二端通过转动轴304与连接件302转动连接。转接件303通过固定边323连接于丝杠螺母322上,方便了丝杠螺母322与转接件303的拆装。
如图5、图6所示,动力传动机构300还包括支撑架324,支撑架324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为直板的第一支撑板337、第二支撑板338和第三支撑板339,第一支撑板337、第二支撑板338分别位于丝杠321的两端,第三支撑板339用于支撑减速器341。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板337设有第一支撑孔326,丝杠321的第一端与驱动部件30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丝杠32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轴承325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孔326,从而减小丝杠321与第一支撑孔326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丝杠321远离驱动部件305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325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24上,从而丝杠321在转动时,第一轴承325限制丝杠321的晃动,进而使丝杠321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其中,丝杠32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光杆段327,第一光杆段327的直径小于丝杠321的螺纹段328的外圈直径,第一光杆段327与丝杠321的螺纹段328的连接处形成凸台329;第一轴承325的内圈抵设在凸台329上。通过设置凸台329,可以限制第一轴承325在水平的面向丝杠321的方向发生晃动或窜动。
第一轴承325远离凸台329相对的一端还设有轴承端盖330。轴承端盖330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331与限位部332,盖体33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37上,限位部332伸入第一支撑孔326内并抵住第一轴承325的外圈,限位部332与凸台329对第一轴承325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限位部332与凸台329,从两个方向限制第一轴承325,避免第一轴承325在水平方向发生晃动或窜动。
进一步地,限位部332为环形体,盖体331为直板,限位部332设置于盖体331靠近第一轴承325的端面上,即限位部332的第一端(即图6的限位部332的左端)与盖体331连接,本实施例中,盖体331与限位部332一体成型,形成轴承端盖330,使得轴承端盖330具有更高的强度,安装更加方便。限位部332的第二端(即图6的限位部332的右端)与第一轴承325的外圈抵接。环形的限位部332,可实现与第一轴承325的外圈之间形成较大面积地接触,从而使限位部332对第一轴承325的外圈的限制效果更佳。进一步地,轴承端盖330盖住第一支撑孔326,可以起到保护第一轴承325、丝杠321的作用。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部332与盖体331也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可拆卸连接或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动力传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二轴承333,支撑架324的第二支撑板338开设有第二支撑孔334,丝杠321通过第二轴承333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孔334内,从而减小丝杠321与第二支撑孔334之间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且第一轴承325与第二轴承333同轴设置。在丝杠321转动时,丝杠3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325、第二轴承333限制丝杠321晃动,进一步提高丝杠321转动的稳定性。
其中,丝杠321与第二轴承333相配合的端部形成第二光杆段335,第二光杆段335插入第二支撑孔334中;第二轴承333的内圈与第二光杆段335相配合,第二轴承333的外圈与第二支撑孔334相配合。
如图4和图5所示,动力传动机构300还包括联轴器336,丝杠321通过联轴器336与减速器341相连接,减速器341与驱动部件30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设置联轴器336,可防止被驱动部件与丝杠321的连接处承受过大的载荷而损坏,同时即使丝杠321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抖动,也可以在联轴器336处化解,弯曲应力不会传递到驱动部件305。其中,第三支撑板339设有第三支撑孔340,减速器341与联轴器336连接的一端伸入第三支撑孔340并被第三支撑孔340所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将上述动力传动机构300应用于该换电设备时,动力传动机构300位于移动框架103的侧边,连接件302与导向机构301连接,驱动部件305、传动机构306均设置于换电底座200上。通过设置在移动框架103的侧边的动力传动机构300的驱动,可实现移动框架103的移动。而设置在移动框架103的侧边的滑动支撑组件400,可实现对移动框架103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
其中,滑动支撑组件400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支撑导轨401和支撑滑块402,支撑导轨401、支撑滑块402分别连接于换电底座200、换电平台100上,支撑导轨4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动力传动机构300的导向机构301的导向方向。动力传动机构300、滑动支撑组件400共同将移动框架103支撑在换电底座200上,通过动力传动机构300带动移动框架103沿支撑导轨401的延伸方向移动。
动力传动机构300、多个滑动支撑组件400分别设置于移动框架103的边角处。移动框架103为多边形时,动力传动机构300、滑动支撑组件400分别位于移动框架103的转角处,通过引导移动框架103的转角处的运动轨迹,使移动框架103在移动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动机构300、滑动支撑组件400与移动框架103相连接;若换电平台100为其它结构,动力传动机构300、滑动支撑组件400只需同时与换电平台100的其中一个部件连接,即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所限定的功能。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动力传动机构30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移动框架103的下方或上方等。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动机构300的数量为一个,滑动支撑组件400的数量为三个,移动框架103的框架主体104呈矩形,动力传动机构300、三个滑动支撑组件400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104的转角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动力传动机构30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移动框架103的中间位置等;滑动支撑组件400的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数量和位置。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换电设备的换电底座上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换电设备的换电平台连接以引导所述换电平台沿着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电平台连接;
转接件和转动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至少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件中的一个间隙配合;
驱动部件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部件、转接件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转接件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在所述连接件、转动轴的限制下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件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转接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转接件与第二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包括插销、轴主体及设置在所述轴主体的第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抵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所述轴主体的第二端开设有插孔,所述轴主体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转接件与第二连接部,所述插孔内插设有所述插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接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且依次被所述轴主体贯穿,所述轴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滑动块,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向,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与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换电平台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滑动块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连接板与滑动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滑动块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板、换电平台与滑动块依次通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换电平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螺栓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中至少一个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圆孔。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转动轴、转接件、传动机构及驱动部件均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丝杠,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
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套在所述丝杠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所述转接件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
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丝杠绕自身轴线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母的一端的外侧周向设有呈环状的固定边,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固定边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和第一轴承,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支撑孔,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光杆段,所述第一光杆段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杠的螺纹段的外圈直径,所述第一光杆段与所述丝杠的螺纹段的连接处形成凸台;
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抵设在所述凸台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包括相互连接的盖体与限位部,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第一支撑孔内并抵住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台对所述第一轴承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环形体,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架对应所述丝杠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支撑孔,所述丝杠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孔内,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同轴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丝杠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20.一种换电设备,包括换电底座和设置于所述换电底座上的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位于所述换电平台的侧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换电底座上。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支撑组件,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支撑导轨和支撑滑块,所述支撑导轨、支撑滑块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电底座、换电平台上,所述支撑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的导向机构的导向方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多个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换电平台的边角处。
CN202221130842.5U 2022-05-10 2022-05-10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Active CN217653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0842.5U CN217653177U (zh) 2022-05-10 2022-05-10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0842.5U CN217653177U (zh) 2022-05-10 2022-05-10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3177U true CN217653177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30842.5U Active CN217653177U (zh) 2022-05-10 2022-05-10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3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7140B (zh) 拧螺母装置
CN111099043B (zh) 一种具有导向凸块的载荷适配器
CN112454346A (zh) 桌面机械臂的驱动结构、桌面机械臂和机器人
CN217653177U (zh)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CN218461489U (zh) 一种倾斜角度可调的工作台
CN211249062U (zh) 拧螺母设备
CN209904755U (zh) 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快装快卸式承重导向机构
CN115419695A (zh) 换电设备用动力传动机构及包含其的换电设备
CN115283980A (zh) 套筒装置、扭矩枪及换电机器人
CN115283982A (zh) 换电电池包加解锁的扭矩枪动力装置、扭矩枪及换电机器人
CN217516055U (zh) 一种轻载悬挂输送升降机轨道对接锁紧机构
CN214025720U (zh) 桌面机械臂的驱动结构、桌面机械臂和机器人
CN115009790A (zh) 一种轻载悬挂输送升降机轨道对接锁紧机构、系统及方法
CN216758875U (zh) 套筒装置、扭矩枪及换电机器人
CN115283979A (zh) 用于施加扭矩的扭矩枪及包含其的换电机器人
CN221509315U (zh) 一种电缸模组
KR100872095B1 (ko) 자동화장비 탈부착용 장치
CN110125669B (zh) 自动盘缸机构
CN110846959B (zh) 轨道螺母检修设备及其自动调整位置的方法
CN218018199U (zh) 辅助拆装工具
CN213206476U (zh) 丝杆传动机构及钥匙机
CN219293394U (zh) 一种驱动装置和加工设备
CN213165376U (zh) 一种轻载的轨道机器人快拆式运动装置
CN219198065U (zh) 回转传动设备安装架
CN221736196U (zh) 一种机械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