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2415U -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2415U
CN217652415U CN202221262440.0U CN202221262440U CN217652415U CN 217652415 U CN217652415 U CN 217652415U CN 202221262440 U CN202221262440 U CN 202221262440U CN 217652415 U CN217652415 U CN 217652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upporting platform
spacing
nu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24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涛
卫海
丁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ji Energy Savi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24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2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2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2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涉及建筑顶升增层领域,其包括支撑平台和安装架,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和楼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用于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安装架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楼柱平行,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到所述底座之间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楼柱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抬升的抬升组件。本申请具有对楼板提供支撑和抬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顶升增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壮大,在现代社会里建筑物的增层设计理念已经成为行业人士较为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房屋增层具有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可迅速解决缺房问题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旧房增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技术中,在对建筑物进行增层改造时一般采用在原结构的顶层进行加盖,顶层加盖的建筑受原建筑物的结构承载力限制;另一种增层方式是采用开挖的方式构建地下空间形成地下室,这种增层方式仅限于向下增层,所增地下室受到土的压力和地下水等诸多因素限制,增层数量有限。
在实际生活中,楼板设置在底座上方,楼板和底座之间设有楼柱,楼柱的一端和楼板固定连接,楼柱的另一端和底座固定连接,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当楼柱和底座断开时的拖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楼板提供支撑和抬升,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安装架,所述支撑平台用于和楼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用于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安装架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楼柱平行,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到所述底座之间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楼柱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抬升的抬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利用限位组件将支撑平台到底座之间的距离限制住,然后断开支撑平台到底座之间的楼柱,此时,利用抬升组件将支撑平台向远离底座的方向拉动,使得支撑平台和楼柱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进而增大了楼板和底座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对楼板的抬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横梁、螺杆、第一螺帽以及第二螺帽,所述连接横梁通过安装件和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横梁设置在楼板和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横梁和所述支撑平台并从所述支撑平台远离所述楼板的底壁穿出,所述第一螺帽和所述第二螺帽均和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帽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梁和所述楼板之间,所述第二螺帽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底座之间且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之间的距离,当将楼柱打断时,支撑平台、楼柱以及楼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靠近底座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利用第二螺帽的顶面对支撑平台进行承托,第二螺帽和螺杆螺纹连接,第一螺帽对螺杆的位置进行限位,实现了对支撑平台到底座之间位置的限位,进而便于安装抬升组件,简单易得。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件包括角撑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角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和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角撑的顶壁和所述安装架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横梁的容纳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横梁在重力作用下有向靠近底座方向运动的趋势,通过将连接横梁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实现了对连接横梁的定位;利用连接螺栓和连接板将角撑安装在安装架上,便于操作,简单易得。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角撑朝向所述楼板的顶面设有撑块,所述撑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角撑朝向所述楼板的顶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块用于增大连接横梁和角撑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连接横梁的支撑效果,提高连接横梁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另一组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组件对支撑平台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支撑平台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楼板的提升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抬升组件包括移动平台和第一千斤顶,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底座之间,两个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连接横梁的一端均和所述移动平台滑移连接,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两个所述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螺帽,所述移动螺帽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千斤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和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所述第一千斤顶的顶杆和所述支撑平台朝向所述移动平台的底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楼板进行提升时,首先将移动平台和第一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平台和底座之间,移动螺帽远离底座的侧壁和移动平台的底面抵贴,利用移动螺帽对移动平台进行承托,此时,启动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带动支撑平台、楼柱以及楼板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的提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水平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平仪使得移动平台的顶面保持水平,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第一千斤顶的安装效果,便于利用第一千斤顶对支撑平台进行顶推。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抬升组件包括限位平台、手轮、第二千斤顶和移动链轮,所述限位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底座之间,两个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连接横梁的一端均和所述限位平台滑移连接,所述限位平台沿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两个所述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两个所述限位螺帽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链轮,所述移动链轮和所述限位平台转动连接,两个限位链轮和所述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二千斤顶设置在所述限位平台和所述支撑平台之间,所述第二千斤顶的顶杆和所述支撑平台朝向所述限位平台的底壁抵接,所述手轮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链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楼板进行提升时,首先将限位平台和第二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平台和底座之间,限位螺帽远离底座的侧壁和限位平台的底面抵贴,利用限位螺帽对限位平台进行承托,通过转动手轮使得移动链轮转动,两个限位链轮均通过链条和移动链轮同步运动,两个限位螺帽在螺杆上转动相同的圈数,便于使得移动平台沿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当限位平台移动至相对位置时,启动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带动支撑平台、楼柱以及楼板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首先利用限位组件将支撑平台到底座之间的距离限制住,然后断开楼柱,此时,利用抬升组件将支撑平台向远离底座的方向拉动,使得支撑平台和楼柱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进而增大了楼板和底座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对楼板的抬升;
2.在对楼板进行提升时,首先将限位平台和第二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平台和底座之间,限位螺帽远离底座的侧壁和限位平台的底面抵贴,利用限位螺帽对限位平台进行承托,通过转动手轮使得移动链轮转动,两个限位链轮均通过链条和移动链轮同步运动,两个限位螺帽在螺杆上转动相同的圈数,便于使得移动平台沿螺杆的轴线方向滑移,当限位平台移动至相对位置时,启动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带动支撑平台、楼柱以及楼板向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体现抬升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平台;2、安装架;3、撑杆组;31、立杆;32、横杆;4、限位组件;41、连接横梁;42、螺杆;43、第一螺帽;44、第二螺帽;5、抬升组件;51、移动平台;52、第一千斤顶;53、限位平台;54、手轮;55、第二千斤顶;56、移动链轮;6、抬升空间;7、安装件;71、角撑;72、连接板;8、连接螺栓;9、容纳空间;10、撑块;11、穿孔;12、移动螺帽;13、水平仪;14、通孔;15、限位螺帽;16、限位链轮;17、链条;18、楼板;19、楼柱;2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和安装架2,安装架2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撑杆组3,每组撑杆组3包括两根立杆31和三根横杆32,立杆31和横杆32均为H型钢,两根立杆31的一端均用于和底座20固定连接,立杆31的长度方向和楼柱19的长度方向平行,三根横杆32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杆31之间,三根横杆32沿立杆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两组撑杆组3用于将楼柱19限位在两组立杆31的相对侧壁之间。
支撑平台1为一个长方体混凝土块,支撑平台1通过混凝土和楼柱19一体浇筑成型,每一组撑杆组3上均设有用于对支撑平台1到底座20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4,其中一组限位组件4设置在两个立杆31垂直于横杆32的侧壁上,另一组限位组件4设置另外两个立杆31垂直于横杆32的侧壁上,安装架2上设有用于对支撑平台1进行抬升的抬升组件5。利用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组件4对支撑平台1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支撑平台1支撑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楼板18的提升效果。
在对楼板18进行抬升时,首先利用限位组件4限制支撑平台1到底座30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支撑平台1到底座30之间的楼柱19断开,此时,楼柱19和底座20之间的空隙为抬升空间6,利用抬升组件5将支撑平台1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拉动,使得支撑平台1和楼柱19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运动,进而增大了楼板18和底座20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对楼板18的抬升。
参照图1和图2,每组限位组件4均包括连接横梁41、两根螺杆42、两个第一螺帽43以及两个第二螺帽44,连接横梁41通过安装件7和安装架2固定连接,连接横梁41设置在楼板18和支撑平台1的相对侧壁之间,安装件7包括两个角撑71和两个连接板72,角撑71和立杆31垂直于横杆32的侧壁一一对应,角撑71和连接板72一一对应,角撑71的其中一个直角边和连接板72固定连接,连接板72通过连接螺栓8和立杆31固定连接,角撑71的另一个直角边和楼板18平行设置,角撑71的顶壁和立杆31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放置连接横梁41的容纳空间9,连接横梁41架设在两个角撑71朝向楼板18的顶壁上,连接横梁41的长度大于两个角撑71之间的距离,连接横梁41在重力作用下有向靠近底座20方向运动的趋势,通过将连接横梁41放置在容纳空间9内,实现了对连接横梁41的定位;角撑71和两个连接横梁41之间均设有撑块10,撑块10和角撑71朝向楼板18的直角边固定连接,撑块10的横截面积大于角撑71朝向楼板18的面积,撑块10用于增大连接横梁41和角撑7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连接横梁41的支撑效果,提高连接横梁41的安装稳定性;利用连接螺栓8和连接板72将角撑71安装在安装架2上,便于操作,简单易得。
第一螺帽43和第二螺帽44均和螺杆42螺纹连接,螺杆4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横梁41和支撑平台1并从支撑平台1朝向底座20的侧壁穿出,第一螺帽43的底壁和连接横梁41的顶壁抵贴,第二螺帽44设置在抬升空间6内,第二螺母用于对支撑平台1进行限位。
通过调节第一螺帽43和第二螺帽44之间的距离,当将楼柱19打断时,支撑平台1、楼柱19以及楼板18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靠近底座20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第二螺帽44的顶面和支撑平台1的底面抵贴,利用第二螺帽44对支撑平台1进行承托,第二螺帽44和螺杆42螺纹连接,第一螺帽43对螺杆42的位置进行限位,实现了对支撑平台1到底座20之间位置的限位,进而便于安装抬升组件5,简单易得。
参照图1,抬升组件5包括移动平台51和第一千斤顶52,移动平台51为混凝土长方体块,移动平台51在抬升空间6内沿立杆31的长度方向滑移,移动平台51上开设有供四个螺杆42穿过的穿孔11,四个螺杆42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螺帽12,移动螺帽12设置在移动平台51和底座20之间,移动螺帽12的顶壁和移动平台51的底壁抵贴。第一千斤顶52固定连接在移动平台51朝向支撑平台1的侧壁上,第一千斤顶52的顶杆和支撑平台1的底壁抵贴,移动平台5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仪13,利用水平仪13使得移动平台51保持水平,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对第一千斤顶52的安装效果,便于利用第一千斤顶52对支撑平台1进行顶推。
在对楼板18进行提升时,首先将移动平台51和第一千斤顶52安装在抬升空间6内,移动螺帽12远离底座20的侧壁和移动平台51的底面抵贴,利用移动螺帽12对移动平台51进行承托,此时,启动第一千斤顶52,第一千斤顶52带动支撑平台1、楼柱19以及楼板18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18的提升。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楼板18进行抬升时,通过调节第一螺帽43和第二螺帽44之间的距离,当将楼柱19打断时,支撑平台1、楼柱19以及楼板18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靠近底座20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第二螺帽44的顶面和支撑平台1的底面抵贴,利用第二螺帽44对支撑平台1进行承托,然后将移动平台51和第一千斤顶52安装在抬升空间6内,移动螺帽12的顶壁对移动平台51进行承托,最后,启动第一千斤顶52,第一千斤顶52带动支撑平台1、楼柱19以及楼板18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18的提升。
将第二螺帽44拧动至第二螺帽44的顶壁和支撑平台1的底壁贴合,此时,将第一千斤顶52的顶杆和支撑平台1的底壁脱离,再将移动平台51向靠近支撑平台1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千斤顶52的顶杆和支撑平台1的底壁再次贴合,与此同时,拧动移动螺帽12使得移动螺帽12的顶壁和移动平台51的底壁贴合,同理,启动第一千斤顶52,实现对支撑平台1的进一步顶升,便于实现良好的顶升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抬升组件5。
参照图3、图4和图5,抬升组件5包括限位平台53、手轮54、第二千斤顶55和移动链轮56,限位平台53设置在抬升空间6内,限位平台53在抬升空间6内沿立杆31的长度方向运动,限位平台53上开设有供螺杆42穿过的通孔14,四个螺杆42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15,四个限位螺帽15远离限位平台53的侧壁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链轮16,移动链轮56和限位平台53朝向底座20的底壁转动连接,四个限位链轮16和一个移动链轮56通过链条17传动连接,通过四个限位链轮16和一个移动链轮56同步转动,使得四个限位螺帽15的转动圈数相等,进而使得移动平台51沿螺杆42的轴线方向竖直滑移,省时省力,第二千斤顶55设置在限位平台53远离底座20的顶壁上,第二千斤顶55的顶杆和支撑平台1朝向限位平台53底壁抵接,手轮54和移动链轮56靠近底座20的底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楼板18进行提升时,首先将限位平台53和第二千斤顶55安装在抬升空间6内,限位螺帽15远离底座20的顶壁和限位平台53的底面抵贴,利用限位螺帽15对限位平台53进行承托,然后转动手轮54使得移动链轮56转动,四个限位链轮16均通过链条17和移动链轮56同步转动,四个限位螺帽15在螺杆42上转动相同的圈数,便于使得移动平台51沿螺杆42的轴线方向滑移,省时省力,当限位平台53移动至相对位置时,启动第二千斤顶55,第二千斤顶55带动支撑平台1、楼柱19以及楼板18向远离底座20的方向运动,实现了对楼板18的提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1)和安装架(2),所述支撑平台(1)用于和楼柱(19)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2)用于设置在底座(20)上,所述安装架(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楼柱(19)平行,所述安装架(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1)到所述底座(20)之间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4),所述楼柱(19)和所述底座(20)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1)进行抬升的抬升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连接横梁(41)、螺杆(42)、第一螺帽(43)以及第二螺帽(44),所述连接横梁(41)通过安装件(7)和所述安装架(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横梁(41)设置在楼板(18)和所述支撑平台(1)之间,所述螺杆(4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横梁(41)和所述支撑平台(1)并从所述支撑平台(1)远离所述楼板(18)的底壁穿出,所述第一螺帽(43)和所述第二螺帽(44)均和所述螺杆(4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帽(43)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梁(41)和所述楼板(18)之间,所述第二螺帽(44)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和所述底座(20)之间且用于对所述支撑平台(1)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7)包括角撑(71)和连接板(72),所述连接板(72)和所述角撑(7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72)通过连接螺栓(8)和所述安装架(2)固定连接,所述角撑(71)的顶壁和所述安装架(2)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横梁(41)的容纳空间(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71)朝向所述楼板(18)的顶面设有撑块(10),所述撑块(1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角撑(71)朝向所述楼板(18)的顶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限位组件(4)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的一侧,另一组所述限位组件(4)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组件(5)包括移动平台(51)和第一千斤顶(52),所述移动平台(51)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和所述底座(20)之间,两个所述螺杆(42)远离所述连接横梁(41)的一端均和所述移动平台(51)滑移连接,所述移动平台(51)沿所述螺杆(42)的轴线方向滑移,两个所述螺杆(42)上均螺纹连接有移动螺帽(12),所述移动螺帽(12)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51)和所述底座(20)之间,所述第一千斤顶(52)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51)和所述支撑平台(1)之间,所述第一千斤顶(52)的顶杆和所述支撑平台(1)朝向所述移动平台(51)的底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51)上设有水平仪(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组件(5)包括限位平台(53)、手轮(54)、第二千斤顶(55)和移动链轮(56),所述限位平台(53)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和所述底座(20)之间,两个所述螺杆(42)远离所述连接横梁(41)的一端均和所述限位平台(53)滑移连接,所述限位平台(53)沿所述螺杆(42)的轴线方向滑移,两个所述螺杆(42)上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15),两个所述限位螺帽(15)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链轮(16),所述移动链轮(56)和所述限位平台(53)转动连接,两个限位链轮(16)和所述移动链轮(56)通过链条(17)传动,所述第二千斤顶(55)设置在所述限位平台(53)和所述支撑平台(1)之间,所述第二千斤顶(55)的顶杆和所述支撑平台(1)朝向所述限位平台(53)的底壁抵接,所述手轮(54)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链轮(56)转动。
CN202221262440.0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Active CN217652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2440.0U CN2176524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2440.0U CN2176524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2415U true CN217652415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2440.0U Active CN21765241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2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52415U (zh) 一种建筑物增层托换装置
CN101508067B (zh) 大型液压机机架原位液压顶升翻转安装方法
CN206189894U (zh) 一种稳定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116892303A (zh) 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装置以及固定方法
CN216865911U (zh) 一种单排脚手架
CN110304593A (zh) 一种pc柱直立起吊辅助装置
CN110630020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化装配平台
CN201411693Y (zh) 高效打桩机架
CN213356779U (zh) 超重钢柱平移运输安装装置
CN117146160A (zh) 机电设备用便捷移动的安装架
CN210460064U (zh)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支撑装置
CN212027099U (zh) 一种格构式滑模提升架
CN220202656U (zh) 一种预制方桩桩顶连接装置
CN220666221U (zh) 一种预制桩施工设备
CN215756040U (zh) 一种机械起升式工程机械转移装置
CN220814773U (zh) 一种带有前伸稳定结构的立板机
CN221001911U (zh) 一种屋面型钢悬挑架安装装置
CN218757028U (zh) 一种临时支墩结构及引桥
CN216076499U (zh) 可拆卸式房屋维修用临时承重支柱
CN219880110U (zh) 一种大型矿用球磨机加强连接构件
CN220128771U (zh) 一种可拆卸直条钢筋分层堆放支架
CN214026235U (zh) 一种扭王字块预制钢模板
CN217121350U (zh) 一种钢结构柱梁用校直装置
CN215592405U (zh) 工具式门架提升设备
CN220080704U (zh) 一种光伏设备铺设用可升降施工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