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2060U -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2060U
CN217642060U CN202221397120.6U CN202221397120U CN217642060U CN 217642060 U CN217642060 U CN 217642060U CN 202221397120 U CN202221397120 U CN 202221397120U CN 217642060 U CN217642060 U CN 217642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ssembly
cable
mat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71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昱辰
周啸
李子薇
姜开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71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2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2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2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和连接部件。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用于与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第二端部,用于与对配端子电连接;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连接部件接合到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用于与螺纹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件连接到线缆的端部上并和线缆一起插装到连接器的外壳中,使用时非常安全和方便。

Description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组件,包括该端子组件的线缆组件,包括该线缆组件的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压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连接端子和连接组件。连接端子设置在壳体中。连接组件用于将连接端子固定连接至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以实现连接端子和对配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连接端子包括从壳体中伸出的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与汇流条电连接并经由汇流条与线缆电连接。由于连接端子的连接端伸出到壳体的外部,因此,使用时不安全,还需要在连接端上套装绝缘防护套。此外,连接端子还需要通过汇流条与线缆电连接,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和连接部件。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用于与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第二端部,用于与对配端子电连接;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连接部件接合到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用于与螺纹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端部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前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端部呈扁平状,且扁平状的第二端部具有用于焊接到所述第一线缆导体上的焊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柱状部,沿轴向穿过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内孔并形成有适于与所述螺纹连接件连接的螺纹连接部;和定位部,连接到所述柱状部并定位在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后端的外部,用于防止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螺纹连接部为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上的螺纹孔或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将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到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部包括径向定位面,所述径向定位面沿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径向延伸并抵靠在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后端面上,以防止所述连接部件被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中朝前拔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部包括轴向定位面,所述轴向定位面沿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轴向延伸并抵靠在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以防止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的前端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中伸出,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柱状部的前端上的绝缘端帽,用于防止手指触碰到所述柱状部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具有第一线缆导体;和前述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到所述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线缆导体焊接到扁平状的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绝缘壳,所述端子组件被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屏蔽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连接器的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连接件包括:筒状压接端,压接到所述第一线缆的屏蔽层上;和筒状安装端,套装在所述绝缘壳的一端上,在所述筒状安装端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内表面电接触的接触弹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筒状安装端上形成有多个接触弹片,且所述多个接触弹片围绕所述筒状安装端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端盖,适于套装并锁扣在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的一端的外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线缆固定到所述连接器的外壳上,在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线缆通孔,所述第一线缆穿过所述线缆通孔并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表面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第一线缆上并容纳在所述端盖中,所述第一密封套适于被插入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口中并被径向挤压在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外壳的一端的内表面之间,以密封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绝缘壳上并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所述绝缘壳的外周面之间,以密封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套包括:第一密封部,被挤压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所述绝缘壳的外周面之间;和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轴向相连且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以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允许对配外壳插入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部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对配外壳和所述绝缘壳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对配外壳的对配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前述线缆组件,插装到所述外壳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端子;和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对配端子并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部件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配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对配筒部,连接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上,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对配筒部的端面压力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呈扁平状并形成有允许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的通孔;并且所述对配筒部被焊接或铆接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上,所述螺纹连接件沿轴向穿过所述对配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配连接器还包括:对配外壳,与所述外壳对配;和对配绝缘壳,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中并与所述绝缘壳对配;和第二线缆,伸入所述对配外壳中并具有第二线缆导体。所述对配端子安装在所述对配绝缘壳中,所述对配端子的端子主体与所述第二线缆导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配外壳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安装端口和用于与所述外壳对配的对配端口。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屏蔽端盖,封盖在所述安装端口上并与所述对配外壳电接触;绝缘体,与所述屏蔽端盖和所述螺纹连接件接合并使两者电隔离;和绝缘帽,套装在所述螺纹连接件的端部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端子组件连接到线缆的端部上并和线缆一起插装到连接器的外壳中,使用时非常安全和方便。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线缆组件还没有插装到外壳中;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包括:连接端子和连接部件。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用于与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第二端部,用于与对配端子电连接;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连接部件接合到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用于与螺纹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具有第一线缆导体;和前述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到所述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前述线缆组件,插装到所述外壳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端子;和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对配端子并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部件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连接器1、对配连接器2和连接组件3。连接器1包括连接端子10和接合到连接端子10上的连接部件13。对配连接器2包括对配端子20。连接组件3包括螺纹连接件30。螺纹连接件30穿过对配端子20并与连接部件13螺纹连接,用于将连接端子10紧固到对配端子20上。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剖视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线缆组件还没有插装到外壳100中;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端子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的端子组件主要包括:连接端子10和连接部件13。连接端子10包括:第一端部10a、第二端部10b和连接部10d。连接端子10的第一端部10a用于与第一线缆导体11a电连接。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b用于与对配端子20电连接。连接部10d连接在第一端部10a和第二端部10b之间。连接部件13接合到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b上,用于与螺纹连接件30连接,以将连接端子10紧固到对配端子20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b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10b具有用于与对配端子20电接触的前端面10c。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b呈扁平状,且扁平状的第二端部10b具有用于焊接到第一线缆导体11a上的焊接面。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3包括:柱状部131和定位部132。柱状部131沿轴向穿过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内孔并形成有适于与螺纹连接件30连接的螺纹连接部13a。定位部132连接到柱状部131并定位在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后端的外部,用于防止连接部件13相对于连接端子10转动。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螺纹连接部13a为形成在连接部件13的柱状部131上的螺纹孔,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螺纹连接部13a也可以为形成在连接部件13的柱状部131上的外螺纹。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3的柱状部131与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将连接部件13固定到筒状的第二端部10b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32包括径向定位面132e,该径向定位面132e沿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径向延伸并抵靠在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后端面10e上,以防止连接部件13被从筒状的第二端部10b中朝前拔出。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部132包括轴向定位面132d,轴向定位面132d沿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轴向延伸并抵靠在连接部10d的侧面上,以防止连接部件13相对于连接端子10转动。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3的柱状部131的前端从筒状的第二端部10b中伸出,端子组件20还包括套装在柱状部131的前端上的绝缘端帽14,用于防止手指触碰到柱状部131的前端。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线缆组件。该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11和端子组件。第一线缆11具有第一线缆导体11a。第一线缆导体11a电连接到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a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a呈扁平状,第一线缆导体11a焊接到扁平状的第二端部10a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绝缘壳110。端子组件被安装在绝缘壳110中,绝缘壳110用于保持端子组件和使端子组件与连接器1的外壳100电隔离开。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屏蔽连接件12,屏蔽连接件12用于将第一线缆11的屏蔽层11b电连接至连接器1的外壳100。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2包括:筒状压接端12a和筒状安装端12b。筒状压接端12a压接到第一线缆11的屏蔽层11b上。筒状安装端12b套装在绝缘壳110的一端上。在筒状安装端12b上形成有适于与连接器1的外壳100的内表面电接触的接触弹片12c。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筒状安装端12b上形成有多个接触弹片12c,且多个接触弹片12c围绕筒状安装端12b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端盖15。端盖15适于套装并锁扣在连接器1的外壳100的一端的外周面上,用于将第一线缆11固定到连接器1的外壳100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盖15的一端形成有线缆通孔,第一线缆11穿过线缆通孔并与线缆通孔的内表面过盈配合。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套16。第一密封套16套装在第一线缆11上并容纳在端盖15中。第一密封套16适于被插入外壳100的一端的端口中并被径向挤压在第一线缆11和外壳100的一端的内表面之间,以密封外壳100的一端的端口。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套17。第二密封套17套装在绝缘壳110上并适于被径向挤压在外壳100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绝缘壳110的外周面之间,以密封外壳100的另一端的端口。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套17包括:第一密封部17a和第二密封部17b。第一密封部17a被挤压在外壳100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绝缘壳110的外周面之间。第二密封部17b与第一密封部17a轴向相连且其外径小于第一密封部17a,以在第二密封部17b和外壳100之间形成允许对配外壳200插入的间隙100a。第二密封部17b适于被径向挤压在对配外壳200和绝缘壳110之间,用于密封对配外壳200的对配端口202。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1。该连接器1包括:外壳100和前述线缆组件。线缆组件被插装到外壳100中。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配连接器2的对配端子20包括:端子主体20a和对配筒部20b。对配筒部20b连接到端子主体20a的一端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主体20a沿第一方向延伸,对配筒部20b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端子主体20a的一端呈扁平状,对配筒部20b可以焊接或铆接到端子主体20a的一端上。螺纹连接件30沿轴向穿过对配筒部20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螺纹连接件30为螺栓,该螺栓螺纹连接到连接部件13的螺纹孔中。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0的第二端部10b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10b的前端面10c与对配筒部20b的端面压力接触。这样,就可以实现连接端子10和对配端子20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配连接器2还包括:对配外壳200、对配绝缘壳210和第二线缆21。对配外壳200与外壳100对配。对配绝缘壳210安装在对配外壳200中并与绝缘壳110对配。第二线缆21伸入对配外壳200中并具有第二线缆导体21a。对配端子20安装在对配绝缘壳210中,对配端子20的端子主体20a的另一端与第二线缆导体21a电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主体20a的另一端呈筒状并压接在第二线缆导体21a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配外壳200具有用于安装连接组件3的安装端口201和用于与外壳100对配的对配端口202。连接组件3包括:屏蔽端盖31、绝缘体32和绝缘帽34。屏蔽端盖31封盖在安装端口201上并与对配外壳200电接触。绝缘体32与屏蔽端盖31和螺纹连接件30接合并使两者电隔离。绝缘帽34套装在螺纹连接件30的端部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端子,包括:
第一端部,用于与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
第二端部,用于与对配端子电连接;和
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和
连接部件,接合到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用于与螺纹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前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呈扁平状,且扁平状的第二端部具有用于焊接到所述第一线缆导体上的焊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柱状部,沿轴向穿过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内孔并形成有适于与所述螺纹连接件连接的螺纹连接部;和
定位部,连接到所述柱状部并定位在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后端的外部,用于防止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连接部为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上的螺纹孔或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内孔过盈配合,以将所述连接部件固定到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包括径向定位面,所述径向定位面沿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径向延伸并抵靠在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后端面上,以防止所述连接部件被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中朝前拔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包括轴向定位面,所述轴向定位面沿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的轴向延伸并抵靠在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以防止所述连接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柱状部的前端从所述筒状的第二端部中伸出,所述端子组件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柱状部的前端上的绝缘端帽,用于防止手指触碰到所述柱状部的前端。
10.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缆,具有第一线缆导体;和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组件,
所述第一线缆导体电连接到所述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呈扁平状,所述第一线缆导体焊接到扁平状的第二端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壳,所述端子组件被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连接器的外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连接件包括:
筒状压接端,压接到所述第一线缆的屏蔽层上;和
筒状安装端,套装在所述绝缘壳的一端上,
在所述筒状安装端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壳的内表面电接触的接触弹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安装端上形成有多个接触弹片,且所述多个接触弹片围绕所述筒状安装端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盖,适于套装并锁扣在连接器的外壳的一端的外周面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线缆固定到所述连接器的外壳上,
在所述端盖的一端形成有线缆通孔,所述第一线缆穿过所述线缆通孔并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表面过盈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第一线缆上并容纳在所述端盖中,
所述第一密封套适于被插入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口中并被径向挤压在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外壳的一端的内表面之间,以密封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绝缘壳上并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所述绝缘壳的外周面之间,以密封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套包括:
第一密封部,被挤压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内表面和所述绝缘壳的外周面之间;和
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轴向相连且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以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允许对配外壳插入的间隙,
所述第二密封部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对配外壳和所述绝缘壳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对配外壳的对配端口。
2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
权利要求10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插装到所述外壳中。
2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
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端子;和
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件,
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对配端子并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部件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连接端子紧固到所述对配端子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端子包括:
端子主体;和
对配筒部,连接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上,
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二端部呈筒状,且筒状的第二端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对配筒部的端面压力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呈扁平状并形成有允许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的通孔;并且
所述对配筒部被焊接或铆接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上,所述螺纹连接件沿轴向穿过所述对配筒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连接器还包括:
对配外壳,与所述外壳对配;和
对配绝缘壳,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中并与所述绝缘壳对配;和
第二线缆,伸入所述对配外壳中并具有第二线缆导体,
所述对配端子安装在所述对配绝缘壳中,所述对配端子的端子主体与所述第二线缆导体电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外壳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组件的安装端口和用于与所述外壳对配的对配端口;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屏蔽端盖,封盖在所述安装端口上并与所述对配外壳电接触;
绝缘体,与所述屏蔽端盖和所述螺纹连接件接合并使两者电隔离;和
绝缘帽,套装在所述螺纹连接件的端部上。
CN202221397120.6U 2022-06-06 2022-06-06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7642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7120.6U CN217642060U (zh) 2022-06-06 2022-06-06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7120.6U CN217642060U (zh) 2022-06-06 2022-06-06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2060U true CN217642060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7120.6U Active CN217642060U (zh) 2022-06-06 2022-06-06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2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4975B1 (ko) 다극 커넥터
US877766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cable clamping portion
US356784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waterproof jacketed armored cable
US20140030921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98475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arrangement
JPS6318840B2 (zh)
CN107994383B (zh) 连接器
AU2020101289A4 (en) Quickly-demountable highly-reliabl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CN217642060U (zh) 端子组件、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10333247B2 (en) Wire harness
US7118415B2 (en) Conductive path
US20180054022A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having a backshell with a cable follower
JP3595132B2 (ja) 機器直付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CN217086924U (zh) 导电端子、端子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1435777A (zh) 电连接器
US11539155B2 (en) Contact assembly for a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as well as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odular connector set with such a connector housing
CN114267977A (zh) 具有最小扭转载荷传递的电连接器
CN109936003B (zh) 一种电缆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EP3734769B1 (en) Anti-loosing connector
CN216773709U (zh) 连接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WO2015039406A1 (zh)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组件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CN220122268U (zh) 屏蔽连接件、屏蔽组件和连接器
CN220272787U (zh) 多定位圆形插头
US201900278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5732269U (zh) 连接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