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0054U - 桩承台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桩承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0054U
CN217630054U CN202221797804.5U CN202221797804U CN217630054U CN 217630054 U CN217630054 U CN 217630054U CN 202221797804 U CN202221797804 U CN 202221797804U CN 217630054 U CN217630054 U CN 217630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connecting anchor
foundation
anchor rod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78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兆强
孙衍法
刘志侠
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78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0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0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0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承台结构,其涉及建筑承重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承台,所述承台的上端面用于建造建筑结构体;多个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与所述承台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埋设在地基内,以使所述支撑柱体能支撑所述承台及所述建筑结构体;第一连接锚杆,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另一端埋设在所述地基内。本实用新型的桩承台结构能良好承载建筑水平方向受力,且成本较低易建造。

Description

桩承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承重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承台结构。
背景技术
桩承台是工程领域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桩承台是指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将单桩或群桩的桩顶用钢筋混凝土平台或者平板连成整体基础,以承受其上荷载的结构。高大的厂房或是跨度很大的网架结构,在自重、风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通长会产生很大的水平力。在具有软土层的地区,单桩竖向抗压和抗拔承载力很高,而单桩水平承载力通常都很低。在桩数满足上部竖向承载的情况下,如因满足上部的水平荷载而增加桩的数量,在工程造价上难以接受。在不增加桩数的情况下,一般是将临近的承台通过联系梁互相拉结,从而将承台的外部荷载转换为联系梁的拉压力。这种方法在跨度不大的结构且内部无特别实用需求时可以实现,当跨度达到12米以上时或是车间地下布置很多设备基础时,业主从以后的生产维护或是改建扩建考虑,都不会同意采用这样的方案。在能够采用管桩的工程,也可以将管桩打成倾斜的用来承担上部结构的水平荷载,对施工的水平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除了河工和海工以外的工程极少采用。斜桩在同时承受压力和水平拉力,单桩承载力会降低,给工程带来一定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良好承载建筑水平方向受力的,且成本较低易建造的桩承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承台结构,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的上端面用于建造建筑结构体;
多个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与所述承台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埋设在地基内,以使所述支撑柱体能支撑所述承台及所述建筑结构体;
第一连接锚杆,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另一端埋设在所述地基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连接锚杆,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另一端埋设在所述地基内;
其中,所述承台的一侧端面的中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锚孔和第二连接锚孔,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锚孔,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承台内,所述第一连接锚杆自所述第一连接锚孔处向下并向所述承台的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地基内,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锚孔,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承台内,所述第二连接锚杆自所述第二连接锚孔处向下并向所述承台的另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地基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锚杆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锚杆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锚杆在所述地基内的部分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锚杆在所述地基内的部分的长度是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长度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直径均小于200mm。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上均具有预设拉应力,所述预设拉应力大于1000N。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通过在承台内一体浇筑连接第一连接锚杆和第二连接锚杆,并将第一连接锚杆和第二连接锚杆埋设入地基内,当承台及建筑结构体受到风振等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时,承台能有效地将水平力通过第一连接锚杆和第二连接锚杆直接传递至地基内,而不会直接作用于支撑柱体上,有效提高了桩承台整体的水平方向受力承载性能;支撑柱体仅需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支撑柱体的结构稳定,进而能适当减小支撑柱体的结构尺寸,节省建造成本,且通过一体化浇筑和埋设第一连接锚杆和第二连接锚杆的施工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建造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承台结构,包括:承台1,承台1的上端面用于建造建筑结构体S;多个支撑柱体2,支撑柱体2的上端与承台1的下端面相连接,支撑柱体2的下端埋设在地基F内,以使支撑柱体2能支撑承台1及建筑结构体S;第一连接锚杆31,第一连接锚杆31的一端连接在承台1上,第一连接锚杆31的另一端埋设在地基F内。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承台结构的具体构造,以下对其连接关系与尺寸限制等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承台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锚杆32,第二连接锚杆32的一端设置在承台1上,第二连接锚杆32的另一端埋设在地基F内;承台1的一侧端面的中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锚孔11和第二连接锚孔12,第一连接锚杆31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锚孔11,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承台1内,第一连接锚杆31自第一连接锚孔11处向下并向承台1的一侧倾斜延伸至地基F内,第二连接锚杆32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锚孔12,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承台1内,第二连接锚杆32自第二连接锚孔12处向下并向承台1的另一侧倾斜延伸至地基F内;
第一连接锚杆31与地基F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第二连接锚杆32与地基F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第一夹角的度数与第二夹角的度数相同;
第一连接锚杆31在地基F内的部分的长度是第一连接锚杆31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第二连接锚杆32在地基F内的部分的长度是第二连接锚杆32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第一连接锚杆31的长度与第二连接锚杆32的长度相同;
第一连接锚杆3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锚杆32的直径均小于200mm;
第一连接锚杆31与第二连接锚杆32上均具有预设拉应力,预设拉应力大于1000N。
基于以上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承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承台1内一体浇筑连接第一连接锚杆31和第二连接锚杆32,并将第一连接锚杆31和第二连接锚杆32埋设入地基F内,当承台1及建筑结构体S受到风振等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时,承台能有效地将水平力通过第一连接锚杆31和第二连接锚杆32直接传递至地基F内,而不会直接作用于支撑柱体2上,有效提高了桩承台整体的水平方向受力承载性能;
支撑柱体2仅需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支撑柱体2的结构稳定,进而能适当减小支撑柱体2的结构尺寸,节省建造成本,且通过一体化浇筑和埋设第一连接锚杆31和第二连接锚杆32的施工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建造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的上端面用于建造建筑结构体;
多个支撑柱体,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与所述承台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埋设在地基内,以使所述支撑柱体能支撑所述承台及所述建筑结构体;
第一连接锚杆,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另一端埋设在所述地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锚杆,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另一端埋设在所述地基内;
其中,所述承台的一侧端面的中部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锚孔和第二连接锚孔,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锚孔,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承台内,所述第一连接锚杆自所述第一连接锚孔处向下并向所述承台的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地基内,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锚孔,且通过一体化浇筑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承台内,所述第二连接锚杆自所述第二连接锚孔处向下并向所述承台的另一侧倾斜延伸至所述地基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锚杆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与所述地基的上表面间形成有呈锐角的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在30°至60°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度数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锚杆在所述地基内的部分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在所述地基内的部分的长度是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总长度的20%至30%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长度相同。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锚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的直径均小于200mm。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承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锚杆上均具有预设拉应力,所述预设拉应力大于1000N。
CN202221797804.5U 2022-07-13 2022-07-13 桩承台结构 Active CN217630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7804.5U CN217630054U (zh) 2022-07-13 2022-07-13 桩承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7804.5U CN217630054U (zh) 2022-07-13 2022-07-13 桩承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0054U true CN217630054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4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7804.5U Active CN217630054U (zh) 2022-07-13 2022-07-13 桩承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0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4068B (zh) 一种高桩码头的抗震复合型高度可调钢支座
CN102359118B (zh) 地下连续墙环形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CN101691760B (zh) 一种锚杆联合掏挖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7630054U (zh) 桩承台结构
CN104452798B (zh) 海上风机基础结构、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212001238U (zh)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
CN102409665A (zh) 梅花形管桩及其加工方法
CN111560974A (zh) 一种分离式减隔震群桩基础
CN201495554U (zh) 一种锚杆联合掏挖复合基础
CN210395415U (zh) 输电线路高悬臂基础
CN219862925U (zh) 一种应用于潮间带风电场软弱土基上的架空线路承台
CN216948238U (zh) 一种预应力抗拔桩
CN219411523U (zh) 一种筏板钢筋支撑辅助固定架
CN105201008B (zh) 销型抗弯纵向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42298U (zh)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CN212316973U (zh) 一种分离式减隔震群桩基础
CN217299049U (zh) 一种设自由段和锚固段锚固体的预应力压力型抗浮锚杆
CN214194626U (zh) 一种山区输电杆塔锚索装配式基础
CN212452722U (zh) 一种承台与混凝土桩的连接结构
CN216889868U (zh) 一种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结构
CN219195938U (zh) 一种抗压抗拔的塔式预应力混凝土桩
CN217001020U (zh) 一种混凝土加固柱新增纵筋的浅层锚固结构
CN215367376U (zh) 重力式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7438989U (zh) 一种水平抗侧基础
CN218373803U (zh) 一种基桩抗拔反力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