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2298U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42298U CN212642298U CN201922282052.3U CN201922282052U CN212642298U CN 212642298 U CN212642298 U CN 212642298U CN 201922282052 U CN201922282052 U CN 201922282052U CN 212642298 U CN212642298 U CN 212642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 water inlet
- splayed
- concrete
- wal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位于混凝土体的顶面上,在第二进水塔下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着左、右八字形墙体,其中左、右八字形墙体的顶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连接着第二进水塔的塔体,左、右八字形墙体的开口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连接着第一、第三进水塔塔体,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与相连的第一或第三进水塔塔体面分别呈30°‑60°的夹角,八字形墙体的厚度为2‑4m,高度为回填混凝土体的上进水塔高度的1/2‑1/3,在其中部设置着贯通墙体的水平进人孔,在墙体的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着钢筋网。其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可以用于已建进水塔群或类似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提高进水塔墙体刚度,削减地震作用下联合进水塔群回填混凝土顶面竖向应力,施工简便,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库进水塔群抗震结构的新型设计,特别是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高地震区高耸进水塔的抗震稳定,通常会采用在相邻的几座进水塔下部回填混凝土的抗震措施,并通过基础与塔体、塔体与回填混凝土之间设连接锚杆,以此来形成联合进水塔共用基础。由于联合进水塔群回填混凝土以下的共同基础坚实庞大,可确实有效地保障进水塔“大震不倒”。但也因此形成回填混凝土顶面附近的刚度突变,下部大上部小刚度差距过大,造成此处竖向应力过于集中。对新建的进水塔群,可通过加强此处的竖向配筋来解决,但对已建成的进水塔群,尤其是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原设计值时,此处的配筋复核往往不满足要求,但这时塔体已建好,再增加配筋只能放在已建成混凝土外侧多贴一层,这样易形成“两层皮”,影响受力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可以用于已建进水塔群或类似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提高进水塔墙体刚度,形成刚度渐变,改善刚度突变,削减地震作用下联合进水塔群回填混凝土顶面竖向应力,施工简便,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包括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塔的联合进水塔群,在进水塔群之间的下部设置着回填混凝土体,位于混凝土体的顶面上,在第二进水塔下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着左、右八字形墙体,其中左、右八字形墙体的顶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连接着第二进水塔的塔体,左、右八字形墙体的开口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连接着第一、第三进水塔塔体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与相连的第一或第三进水塔塔体面分别呈30°-60°的夹角,八字形墙体的厚度为2-4m,高度为回填混凝土体的上进水塔高度的1/2-1/3,在其中部设置着贯通墙体的水平进人孔,在墙体的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着钢筋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震墙体结构,通过在回填混凝土顶面增加墙体刚度,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渐变加强过渡,从而起到消减地震作用下联合进水塔群回填混凝土顶面竖向应力的作用。即利用塔体之间的空隙,在塔体之间设置斜墙体,角度可在30至60度之间,以抵抗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震;墙体需有一定刚度和厚度,能足以将地震荷载传至塔体,一般可采用与塔体同标号的混凝土结果,厚度设置为2至4米。为保障墙体与塔体的连接,接触面处设置连接锚杆,墙体表面设置抗裂钢筋,墙体中央设有排水减压进人孔。
本实用新型利用塔体之间的空隙,在塔体之间设置斜墙体,“八”字墙体用于消弱左右塔体刚度突变,其一端连接左侧塔体,另一端连接右侧塔体。由于地震方向可能来自任意方向,故墙体宜做成斜的,使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震均可通过塔体传至墙体,故墙体与塔体的夹角最好是45度,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择在30至60度之间的角度。墙体结构在左、右侧的开口距离可设为1米,主要避免结构突变导致角缘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八”字墙体长度由塔体和塔体之间的距离确定,角度可在30至60度之间,以抵抗来自不同方向的地震;墙体需有一定的刚度和厚度,能足以将地震荷载传至塔体,一般墙体厚度设置范围2~4米,混凝土标号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选用与进水塔同标号的混凝土或采用C25及以上混凝土。为保障墙体与塔体的连接,接触面处设置连接锚杆。连接锚杆用于有效连接塔体与墙体,其一端深入塔体一定锚固长度,另一端深入墙体一定锚固长度,保障相互传力,共同受力。墙体内与塔体、回填混凝土相连的连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的锚杆,深入塔体和回填混凝土长度不小于锚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间排距不大于2m。钢筋网3用于保障墙体表面抗裂及墙体的整体受力,布置在混凝土临空面。为避免裂缝影响混凝土传力,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面积不小于500mm2,钢筋网直径不小于8mm,间排距不小于200mm。进人孔4用于检修查看墙体内外情况,兼做排水平压孔,保证墙体内外水压平衡,从而避免墙体承受内外水压差导致的不均匀受力。用于检修的进人孔尺寸需满足施工人员检修要求。一般设置在回填混凝土顶面,可放在墙体中部,受力小且对称均匀。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实现了用于已建进水塔群或类似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提高了进水塔墙体刚度,形成刚度渐变,改善刚度突变,削减了地震作用下联合进水塔群回填混凝土顶面竖向应力,施工简便,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塔1、2、3的联合进水塔群,在进水塔群之间的下部设置着回填混凝土体9,其特征是:位于混凝土体9的顶面上,在第二进水塔2下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着左、右八字形墙体4、5,其中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顶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第二进水塔2的塔体,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开口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第一、第三进水塔1、3塔体,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4、5,与相连的第一或第三进水塔1、3塔体面分别呈30°-60°的夹角,八字形墙体的厚度为2-4m,高度为回填混凝土体9的上进水塔高度的1/2-1/3,在其中部设置着贯通墙体的水平进入孔8,在墙体的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着钢筋网7。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4、5与相连接的第一、第三进水塔1、3塔体面分别呈45°夹角。八字形墙体选用与进水塔同标号的混凝土或采用C25及以上标号的混凝土。八字形墙体的底面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回填混凝土体9。深入进水塔体和回填混凝土体9的连接锚杆6,其长度不小于锚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连接锚杆6的直径不小于22㎜,连接锚杆6的排间距不大于2m。八字形墙体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的钢筋网7,其抗裂钢筋面积不小于500mm²,钢筋直径不小于8㎜,钢筋排间距不小于200㎜。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开口端的开口距离为1m。
Claims (8)
1.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包括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进水塔(1、2、3)的联合进水塔群,在进水塔群之间的下部设置着回填混凝土体(9),其特征是:位于回填混凝土体(9)的顶面上,在第二进水塔(2)下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着左、右八字形墙体(4、5),其中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顶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第二进水塔(2)的塔体,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开口端分别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第一、第三进水塔(1、3)塔体,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4、5),与相连的第一或第三进水塔(1、3)塔体面分别呈30°-60°的夹角,八字形墙体的厚度为2-4m,高度为回填混凝土体(9)的上进水塔高度的1/2-1/3,在其中部设置着贯通墙体的水平进人孔(8),在墙体的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着钢筋网(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对称的左、右八字形墙体(4、5)与相连接的第一、第三进水塔(1、3)塔体面分别呈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八字形墙体选用与进水塔同标号的混凝土或采用C25及以上标号的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八字形墙体的底面通过连接锚杆(6)连接着回填混凝土体(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深入进水塔体和回填混凝土体(9)的连接锚杆(6),其长度不小于锚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连接锚杆(6)的直径不小于22㎜,连接锚杆(6)的排间距不大于2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八字形墙体混凝土表层内均布设置的钢筋网(7),其抗裂钢筋面积不小于500mm²,钢筋直径不小于8㎜,钢筋排间距不小于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其特征是:左、右八字形墙体(4、5)的开口端的开口距离为1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82052.3U CN212642298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82052.3U CN212642298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42298U true CN212642298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6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82052.3U Active CN212642298U (zh) | 2019-12-18 | 2019-12-18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42298U (zh) |
-
2019
- 2019-12-18 CN CN201922282052.3U patent/CN2126422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31402U (zh) | 一种内接圆管外套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
CN201857606U (zh) | 一种新型组合抗拔桩 | |
CN206941608U (zh) | 一种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0206038B (zh) | 一种凹型基坑阳角处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999204B (zh) | 一种裙式加隔板地下连续墙-桩复合式基础 | |
CN104652475A (zh) | 一种桁架式挡土墙 | |
CN212642298U (zh)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
CN203284795U (zh) | 一种带锚定板的扶壁式挡土墙 | |
CN108018825B (zh) | 一种护岸 | |
CN205822507U (zh) | 一种钢板组合剪力墙 | |
CN216041684U (zh) | 一种混凝土梁转换钢柱的刚接节点 | |
CN203034879U (zh) | 既有砌体结构外套避难仓结构 | |
CN112144949A (zh) | 一种提高进水塔群抗震能力的墙体结构 | |
CN113279423B (zh) | 一种预制柱墩及后浇条形基础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 |
CN205530324U (zh) | 冷弯薄壁型钢微型桩 | |
CN211816333U (zh) | 一种圆形并联抗滑桩 | |
CN214301763U (zh) | 一种临时基坑支护和永久边坡支护相结合的绿色支护结构 | |
CN204626698U (zh) | 一种空心砖墙体 | |
CN211873043U (zh) | 一种支挡结构 | |
CN201517210U (zh) | 一种带肋混凝土楔形桩 | |
CN104328794B (zh) | 一种窄基塔四腿联合沉井基础 | |
CN208545753U (zh) | 一种衡重式双排桩结合大跨度支撑组合支护体系 | |
CN103046554B (zh) | 一种提高基坑双排支护桩整体性和侧向刚度的施工方法 | |
CN106760047A (zh) | 一种钢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09665A (zh) | 梅花形管桩及其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