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4166U -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4166U
CN217624166U CN202222051463.3U CN202222051463U CN217624166U CN 217624166 U CN217624166 U CN 217624166U CN 202222051463 U CN202222051463 U CN 202222051463U CN 217624166 U CN217624166 U CN 217624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erial vehicle
platform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14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玉坤
宗辉
陈闻涛
张丽丽
邓茳树
高寒
鄢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Great Wall Mo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14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4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4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4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停机坪台、夹持驱动机构,以及四条挡杆;停机坪台水平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夹持驱动机构设于停机坪台上,具有沿X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以及沿Y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二输出端;四条挡杆包括成井字形分布于停机坪台上方的两条横杆和两条纵杆,两条横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输出端对应连接,两条纵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在两条横杆和两条纵杆同步靠近时,四条挡杆用于配合顶推无人机至停机坪台的中心并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能够降低车载无人机的回收难度,提高车载无人机的起降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汽车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同时国内外无人机爱好者也越来越多,手持操控无人机的方式也因其局限性而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许多主机厂为了迎合市场的期望和需求,开始投入开发车载无人机技术,智能化车载无人机技术在部分汽车公司也已有概念宣传,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关于车载无人机的量产化应用。
制约当前车载无人机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无人机起降稳定性无法保证,尤其是无人机向车辆上降落回收的难度系数高,由于无法保证其降落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会造成无人机回收失败,甚至有可能造成无人机的丢失、损坏等问题,考虑到智能化车载无人机技术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提升汽车产品的整体科技感及技术实力,彰显公司的技术实力及品牌形象,因此,当前亟需稳定的起降平台以尽快实现车载无人机技术的量产化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旨在降低车载无人机的回收难度,提高车载无人机的起降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安装在具有无人机舱的车辆上,包括升降驱动机构、停机坪台、夹持驱动架构,以及四条挡杆;升降驱动机构设于无人机舱内;停机坪台水平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下降至无人机舱内,还能够上升至无人机舱之外;夹持驱动机构设于停机坪台上,具有沿X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以及沿Y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二输出端;四条挡杆包括成井字形分布于停机坪台上方的两条横杆和两条纵杆,两条横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输出端对应连接,两条纵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其中,四条挡杆在夹持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步动作,且在两条横杆和两条纵杆同步靠近时,四条挡杆用于配合将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的中心位置,并配合夹紧无人机的起落架。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停机坪台上设有两条第一穿孔和两条第二穿孔,其中,两条第一穿孔均上下贯穿停机坪台并沿X向延伸,两条第二穿孔均上下贯穿停机坪台并沿Y向延伸;夹持驱动机构与停机坪台的下台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第一穿孔,两个第二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第二穿孔。
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两个第一齿条及两个第二齿条;其中,第一旋转驱动件固定连接于停机坪台下方,输出端设有齿轮;两个第一齿条分别沿X向滑动连接于停机坪台的下方,两个第一齿条的齿面相对且均与齿轮啮合连接,两个第一齿条与齿轮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一连接臂,两个第一连接臂分别对应两个第一输出端;两个第二齿条分别沿Y向滑动连接于停机坪台的下方,且与两个第一齿条上下交错,两个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对且均与齿轮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条与齿轮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二连接臂,两个第二连接臂分别对应两个第二输出端。
示例性的,停机坪台的下台面上设有四个滑座,四个滑座分别对应滑动连接两个第一齿条和两个第二齿条。
举例说明,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底盘、两组叉臂和驱动组件;其中,底盘用于固定连接在无人机舱的底壁上;两组叉臂平行间隔分布,每组叉臂包括中部交叉铰接的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底盘和停机坪台连接;驱动组件设于底盘上,输出端与两组叉臂连接,用于同时带动两组叉臂的交叉角度变化,进而带动停机坪台升降。
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座,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座,其中,每组叉臂的两个第一连接座分别与底盘和停机坪台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座分别与底盘和停机坪台滑动连接。
示例性的,底盘和停机坪台的下台面上均间隔分布有两条滑道,四条滑道分别与各个第二连接座对应并滑动连接。
举例说明,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丝杠及同步连杆;其中,第二旋转驱动件固定连接于底盘上;丝杠与第二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并沿第二连接座的滑动方向延伸,且延伸端与底盘转动连接;同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于底盘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座连接,中部设有螺套,螺套套装于丝杠上并与丝杠旋接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还包括多个用于阵列分布于起落架上的缓冲套,在四条挡杆配合夹紧起落架时,两条横杆或两条纵杆抵压在相应位置的缓冲套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在放飞无人机时,升降驱动机构带动停机坪台升高至无人机舱之外,然后夹持驱动机构同时带动两条横杆和两条纵杆同步远离,从而解除对起落架的夹持状态,无人机即可自由起飞;回收无人机时,无人机只需降落至停机坪台上于四条挡杆包围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在夹持驱动机构带动四条挡杆同步靠近的过程中,将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的中心位置并夹紧,夹紧后升降驱动机构带动停机坪台下降,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隐藏收纳;起降过程均能够保证无人机处于停机坪台的中心位置,能够避免无人机进出无人机舱的过程中发生磕碰损伤,由于能够通过四个挡杆的同步动作将降落的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的中心,因此在回收时对无人机的降落位置精度要求较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容易实现并保证其稳定性,从而促进车载无人机技术的量产化实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由于采用了上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因此能够保证无人机起飞和降落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无人机起飞或降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无人机夹持固定并回收至无人机舱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拆除停机坪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停机坪台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适用的车载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升降驱动机构;11、底盘;111、滑道;12、叉臂;121、支撑杆;1211、第一连接座;1212、第二连接座;13、驱动组件;131、第二旋转驱动件;132、丝杠;133、同步连杆;20、停机坪台;21、第一穿孔;22、第二穿孔;23、滑座;30、夹持驱动机构;31、第一旋转驱动件;311、齿轮;32、第一齿条;321、第一连接臂;33、第二齿条;331、第二连接臂;40、挡杆;41、横杆;42、纵杆;50、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进行说明。所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安装在具有无人机舱的车辆上,包括升降驱动机构10、停机坪台20、夹持驱动架构,以及四条挡杆40;升降驱动机构10设于无人机舱内;停机坪台20水平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在升降驱动机构10的带动下能够下降至无人机舱内,还能够上升至无人机舱之外;夹持驱动机构30设于停机坪台20上,具有沿X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以及沿Y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二输出端;四条挡杆40包括成井字形分布于停机坪台20上方的两条横杆41和两条纵杆42,两条横杆41分别与两个第一输出端对应连接,两条纵杆42分别与两个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其中,四条挡杆40在夹持驱动机构30的带动下同步动作,且在两条横杆41和两条纵杆42同步靠近时,四条挡杆40用于配合将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并配合夹紧无人机的起落架50。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车辆带有无人机舱可以是于车体顶部而设置的专用用于容纳无人机的舱室,具体可以是车体顶壁设置向下凹陷的腔室,腔室的顶口位置设置舱门,舱门可以采用类似车辆天窗的开关方式,从而满足无人机的隐藏停放需求;另外,参见图5,无人机具有用于在停机时支撑停放面的起落架50,当然,为尽可能减重,起落架50通常为杆架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四个挡杆40在同步运动过程中均为作用于起落架50上,以实现顶推和最终的夹持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放飞无人机时,升降驱动机构10带动停机坪台20升高至无人机舱之外,然后夹持驱动机构30同时带动两条横杆41和两条纵杆42同步远离,从而解除对起落架50的夹持状态,无人机即可自由起飞;回收无人机时,无人机只需降落至停机坪台20上于四条挡杆40包围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在夹持驱动机构30带动四条挡杆40同步靠近的过程中,将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并夹紧,夹紧后升降驱动机构10带动停机坪台20下降,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隐藏收纳;起降过程均能够保证无人机处于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能够避免无人机进出无人机舱的过程中发生磕碰损伤,由于能够通过四个挡杆40的同步动作将降落的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因此在回收时对无人机的降落位置精度要求较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容易实现并保证其稳定性,从而促进车载无人机技术的量产化实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停机坪台20上设有两条第一穿孔21和两条第二穿孔22,其中,两条第一穿孔21均上下贯穿停机坪台20并沿X向延伸,两条第二穿孔22均上下贯穿停机坪台20并沿Y向延伸;夹持驱动机构30与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第一穿孔21,两个第二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第二穿孔22。
在此通过在停机坪台20上设置适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运动的穿孔结构,能够将夹持驱动机构30连接在停机坪台20的下方,从而避免占用停机坪台20上方的空间,能够为无人机提供更充分的降落空间,降低无人机回收难度。
作为上述夹持驱动机构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4,夹持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31、两个第一齿条32及两个第二齿条33;其中,第一旋转驱动件31固定连接于停机坪台20下方,输出端设有齿轮311;两个第一齿条32分别沿X向滑动连接于停机坪台20的下方,两个第一齿条32的齿面相对且均与齿轮311啮合连接,两个第一齿条32与齿轮311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一连接臂321,两个第一连接臂321分别对应两个第一输出端;两个第二齿条33分别沿Y向滑动连接于停机坪台20的下方,且与两个第一齿条32上下交错,两个第二齿条33的齿面相对且均与齿轮311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条33与齿轮311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二连接臂331,两个第二连接臂331分别对应两个第二输出端。
第一旋转驱动件31(具体可以是电机)带动齿轮311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两个齿面相对的第一齿条32沿X向反向运动、并同时带动两个齿面相对的第二齿条33沿Y向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四个挡杆40向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聚拢或分散运动,对于聚拢运动而言,能够将降落偏离停机坪台20中心位置的无人机推动调整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从而降低无人机的降落位置精度要求,当然,由于两个第一齿条32和两个第二齿条33均与同一个齿轮311啮合配合,不仅驱动结构方式简单新颖,而且能够保证两个第一连接臂321和两个第二连接臂331的绝对同步动作,从而确保无人机最终的夹持固定位置处于停机坪台20的中心,进而提升无人机起降稳定性。
具体的,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上设有四个滑座23,四个滑座23分别对应滑动连接两个第一齿条32和两个第二齿条33。利用滑座23实现与齿条进行滑动配合,从而提高各个齿条的滑动稳定性和顺畅性。
作为上述升降驱动机构1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3,升降驱动机构10包括底盘11、两组叉臂12和驱动组件13;其中,底盘11用于固定连接在无人机舱的底壁上;两组叉臂12平行间隔分布,每组叉臂12包括中部交叉铰接的两个支撑杆121,支撑杆121的两端分别与底盘11和停机坪台20连接;驱动组件13设于底盘11上,输出端与两组叉臂12连接,用于同时带动两组叉臂12的交叉角度变化,进而带动停机坪台20升降。
应当说明,两组叉臂12可沿任意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但考虑到布局条理性,可优选采用沿X向或Y向间隔分布的方式,同时为了提供夹持驱动机构30充足的安装空间,以及升降驱动机构10对停机坪台20的支撑稳定性,两组叉臂12优选设置在底盘11的两相对侧靠近边沿的位置。叉臂12作为一种常见的可实现升降的结构,结构稳定可靠,而在此由于对升降幅度的需求较低,因此采用两个交叉的支撑杆121作为一组叉臂12即可,其中,两个支撑杆121的铰接位置宜选择在支撑杆121的中间位置,当驱动组件13带动两个支撑杆121的交叉角变化时,支撑杆121两端之间的垂向距离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停机坪台20的升降。
具体的,支撑杆12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座1211,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座1212,其中,每组叉臂12的两个第一连接座1211分别与底盘11和停机坪台20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座1212分别与底盘11和停机坪台20滑动连接。两个交叉的支撑杆121之间的交叉角发生变化时,必然伴随着支撑杆121的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化,因此支撑杆121的两端均需要铰接连接座,以适应支撑杆121与底盘11、停机坪台20之间的角度变化,同时,至少一端的连接座需要具有适应支撑杆121两端间水平间距变化的滑动自由度,而为了提高升降稳定性,在此选择将支撑杆121的一端(即第一连接座1211)固定连接,另一端(及第二连接座1212)滑动连接,当然,应当理解,驱动组件13的输出端应当对具有滑动自由度的第二连接座1212进行驱动,从而通过带动支撑杆121的两端水平间距变化而实现其两端垂向间距的变化,从而完成升降动力的输出。
可选地,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底盘11和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上均间隔分布有两条滑道111,四条滑道111分别与各个第二连接座1212对应并滑动连接。滑道111具体可以是滑动穿过第二连接座1212的杆式结构,也可以是工型或燕尾槽型等其它轨道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与第二连接座1212的滑动配合即可,不必局限于特定的结构形式。
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驱动组件13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131、丝杠132及同步连杆133;其中,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固定连接于底盘11上;丝杠132与第二旋转驱动件131的输出端连接,并沿第二连接座1212的滑动方向延伸,且延伸端与底盘11转动连接;同步连杆13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于底盘11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座1212连接,同步连杆133的中部设有螺套,螺套套装于丝杠132上并与丝杠132旋接配合。
通过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具体可以是电机)带动丝杠132旋转,从而使螺套沿丝杠132的轴向运动,进而在同步连杆133的带动下驱动两个连接在底盘11上的第二连接座1212进行滑动,同时在叉臂12自身结构的力传递作用下,两个连接在停机坪台20上的第二连接座1212会随之被动滑动,最终实现停机坪台20在叉臂12的支撑高度变化下完成升降动作,结构简单可靠。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提高丝杠132的连接可靠性和传动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丝杠132的延伸端与底盘11转动连接。具体可通过轴承座与丝杠132的延伸端连接,通过轴承座的支撑作用能够避免丝杠132的延伸端晃荡或跳动,提高升降动作平稳性。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及图5理解,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还包括多个用于阵列分布于起落架50上的缓冲套51,在四条挡杆40配合夹紧起落架50时,两条横杆41或两条纵杆42抵压在相应位置的缓冲套51上。
在起落架50上设置缓冲套51能够在无人机降落在停机坪台20时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起落架50刚性碰撞停机坪台20导致损伤或反弹,能够提高起落架50的使用寿命和无人机的降落稳定性,同时,利用缓冲套51与起落架50的套装位置上产生的台阶(即缓冲套51的端部),能够在四条挡杆40收拢并夹紧起落架50后,通过两条横杆41或者两条纵杆42抵压在缓冲套51上(应理解,收拢后横杆41和纵杆42会上下交叉,因此若横杆41位于纵杆42下方则通过两条横杆41抵压,反之通过两条纵杆42抵压),从而稳定限制无人机的上下运动自由度,能够提高无人机的固定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结合图1至图5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上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中,车辆本体的顶壁上设有向下凹陷的无人机舱,且无人机舱的口部设有舱门。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采用了上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无人机平时可隐藏在无人机舱内,起飞时只需打开舱门,升降驱动机构10带动停机坪台20升高至无人机舱之外,然后夹持驱动机构30同时带动两条横杆41和两条纵杆42同步远离,从而解除对起落架50的夹持状态,无人机即可自由起飞;回收无人机时,无人机只需降落至停机坪台20上于四条挡杆40包围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在夹持驱动机构30带动四条挡杆40同步靠近的过程中,将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并夹紧,夹紧后升降驱动机构10带动停机坪台20下降,直至无人机完全进入无人机舱内部后,关闭舱门即可实现无人机的隐藏收纳;起降过程均能够保证无人机处于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能够避免无人机进出无人机舱的过程中发生磕碰损伤,由于能够通过四个挡杆40的同步动作将降落的无人机顶推至停机坪台20的中心,因此在回收时对无人机的降落位置精度要求较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容易实现并保证其稳定性,从而促进车载无人机技术的量产化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用于安装在具有无人机舱的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
升降驱动机构(10),设于所述无人机舱内;
停机坪台(20),水平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0)的带动下能够下降至所述无人机舱内,还能够上升至所述无人机舱之外;
夹持驱动机构(30),设于所述停机坪台(20)上,具有沿X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一输出端,以及沿Y向同步靠近或远离的两个第二输出端;
四条挡杆(40),包括成井字形分布于所述停机坪台(20)上方的两条横杆(41)和两条纵杆(42),两条所述横杆(4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端对应连接,两条所述纵杆(42)分别与两个第二输出端对应连接;
其中,四条所述挡杆(40)在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0)的带动下同步动作,且在两条所述横杆(41)和两条所述纵杆(42)同步靠近时,四条所述挡杆(40)用于配合将无人机顶推至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中心位置,并配合夹紧所述无人机的起落架(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坪台(20)上设有两条第一穿孔(21)和两条第二穿孔(22),其中,两条所述第一穿孔(21)均上下贯穿所述停机坪台(20)并沿X向延伸,两条所述第二穿孔(22)均上下贯穿所述停机坪台(20)并沿Y向延伸;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0)与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所述第一穿孔(21),两个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向上穿过两条所述第二穿孔(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0)包括:
第一旋转驱动件(31),固定连接于所述停机坪台(20)下方,输出端设有齿轮(311);
两个第一齿条(32),分别沿X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齿条(32)的齿面相对且均与所述齿轮(311)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齿条(32)与所述齿轮(311)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一连接臂(32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2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端;
两个第二齿条(33),分别沿Y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下方,且与两个所述第一齿条(32)上下交错,两个所述第二齿条(33)的齿面相对且均与所述齿轮(311)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条(33)与所述齿轮(311)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均设有第二连接臂(33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3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二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上设有四个滑座(23),四个所述滑座(23)分别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齿条(32)和两个所述第二齿条(3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0)包括:
底盘(11),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舱的底壁上;
两组叉臂(12),平行间隔分布,每组所述叉臂(12)包括中部交叉铰接的两个支撑杆(121),所述支撑杆(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11)和所述停机坪台(20)连接;
驱动组件(13),设于所述底盘(11)上,输出端与两组所述叉臂(12)连接,用于同时带动两组所述叉臂(12)的交叉角度变化,进而带动所述停机坪台(20)升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座(1211),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座(1212),其中,每组所述叉臂(12)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1211)分别与所述底盘(11)和所述停机坪台(2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1212)分别与所述底盘(11)和所述停机坪台(20)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和所述停机坪台(20)的下台面上均间隔分布有两条滑道(111),四条所述滑道(111)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二连接座(1212)对应并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3)包括:
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11)上;
丝杠(132),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131)的输出端连接,并沿所述第二连接座(1212)的滑动方向延伸,且延伸端与所述底盘(11)转动连接;
同步连杆(133),两端分别与连接于所述底盘(11)上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1212)连接,中部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套装于所述丝杠(132)上并与所述丝杠(132)旋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还包括多个用于阵列分布于所述起落架(50)上的缓冲套(51),在四条所述挡杆(40)配合夹紧所述起落架(50)时,两条所述横杆(41)或两条所述纵杆(42)抵压在相应位置的所述缓冲套(51)上。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
CN202222051463.3U 2022-08-04 2022-08-04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Active CN217624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1463.3U CN217624166U (zh) 2022-08-04 2022-08-04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1463.3U CN217624166U (zh) 2022-08-04 2022-08-04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4166U true CN217624166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1463.3U Active CN217624166U (zh) 2022-08-04 2022-08-04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4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3646A (zh) * 2022-10-25 2023-01-13 上海颢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停机坪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3646A (zh) * 2022-10-25 2023-01-13 上海颢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一种停机坪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24166U (zh) 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及车辆
CN103395490A (zh) 一种翻转式客机舱门提升打开联动结构
CN106006315A (zh) 一种自缓冲式弹性轿厢
CN103171998A (zh) 一种油桶抱取装置
CN217377178U (zh) 一种电动同步升降装置
CN112454245B (zh) 一种安装空间重合2级行程6自由度并联调姿平台
CN107269048B (zh) 微型自动立体单车库
CN203386884U (zh) 新型雷达天线垂直升降机构
CN211417644U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铁鸟试验台
CN101879848B (zh) 汽车直升机
CN211223191U (zh) 一种侧帘车顶部升降装置
CN211065752U (zh) 一种可翻转变形的桌面翻转机构
CN111980570A (zh) 一种二维平移门
CN209048499U (zh) 医疗床的桥式底座
CN218931588U (zh) 一种农业运输机器人底盘用升降平台
CN218085229U (zh) 升降杯托总成及汽车
CN205950180U (zh) 扣合装置
CN2468985Y (zh) 一种平台升降装置
CN112388608A (zh) 一种安装空间重合单级行程6自由度并联调姿平台
CN219524296U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机场
CN218368348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舱升降机构及无人机机舱
CN215190048U (zh) 一种联动升降机构
CN219931235U (zh) 一种流线型可拓展的露营厢体
CN212479044U (zh) 一种二维平移门
CN220281685U (zh) 一种固定翼飞机飞行模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