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793U - 一种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793U
CN217611793U CN202221695221.1U CN202221695221U CN217611793U CN 217611793 U CN217611793 U CN 217611793U CN 202221695221 U CN202221695221 U CN 202221695221U CN 217611793 U CN217611793 U CN 217611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d
support frame
sideslip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52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守雄
王忠胜
尹玉勤
黄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ah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52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置有背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腿部支撑架、起背架以及通过驱动起背架带动背部支撑架上下翻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背部支撑架包括主背框以及转动铰接在主背框左右两侧的防侧滑框,所述起背架对应防侧滑框设置有高出其主背框顶推面的推动凸部,通过推动凸部和起背架先后推动防侧滑框和主背框向上翻转并分别悬停在主背框和床架上;该结构的护理床在起背架推动背部支撑架向上翻转时,通过推动凸部先将防侧滑框顶起翻转至预定位置,使防侧滑框两侧形成防侧滑保护后,再通过起背架顶推主背框向上翻转,确保人体不会在背部支撑架翻转过程中,由于防侧滑框未到位而造成人体从两侧滑出等安全事故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特别是一种带防侧滑框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用于辅助特护级病人起卧及排便的一款产品,主要针对人群包括行动不灵活、术后护理、肌肉无力、中重度失能、长期卧床、高位瘫痪等特护级病人,这些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因此会造成肌肉退化等问题。
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现有的护理床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折叠,比如背部靠板可以向上抬起,便于病人倚靠,调整卧床姿态,以更加舒服姿势卧床,而目前常见的护理床在背部抬起过程中,因重心不稳,背部两边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当需要抬起高位瘫痪的病人时可能会出现向两边侧滑,造成身体移位,需要多次重新扶正,一旦扶正不及时造成人体摔出床外时,甚至可能造成病人骨裂、骨折等伤害。而部分市面上的护理床针对此类问题通过背部靠板两侧设置侧防板实现防侧滑功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848644.1)公开的一种护理床起背防侧滑结构,其侧防板的翻转角度与背部靠板的翻转角度成正比,该结构会出现背部靠板翻转的初段,侧防板的翻转角度较小,未能形成防侧滑效果,病人仍然有可能从背部靠板的侧边滑出,而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机械故障率高。
因此,申请人通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同时结合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护理床,其主要作用是在主背框在向上翻转前,确保主背框两侧的防侧滑框向上翻转到位,使主背框在整个上下翻转过程中,防侧滑框均能够起到最佳的防侧滑效果。
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设置有背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腿部支撑架、起背架以及通过驱动起背架带动背部支撑架上下翻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背部支撑架包括主背框以及转动铰接在主背框左右两侧的防侧滑框,所述起背架对应防侧滑框设置有高出其主背框顶推面的推动凸部,通过推动凸部和起背架先后推动防侧滑框和主背框向上翻转并分别悬停在主背框和床架上或者起背架和推动凸部先后带动主背框和防侧滑框恢复到与床架铺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主背框包括相互转动铰接的左背框和右背框;所述腰部支撑架对应左背框和右背框包括有相互转动铰接的左中框和右中框,左中框和右中框分别与左背框和右背框转动铰接;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翻身转动架和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翻身转动架带动左中框和左背框或者右中框和右背框沿对称线同步翻转。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排便口,所述排便口下方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翻转连接在床架上的臀部支撑架以及用于放置便盆的便盆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臀部支撑架连接并为臀部支撑架提供翻转动力,所述臀部支撑架与便盆架之间通过一对斜拉杆转动铰接,所述便盆架与床架之间通过两对连杆组转动铰接,所述臀部支撑架在上下翻转以关闭或打开排便口的同时、推拉便盆架相对排便口的正下方横向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每对连杆组包括两条设置在便盆架左右两侧的横向摆动连杆,同侧的两横向摆动连杆沿摆动方向呈前后、并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便盆架上设置有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分别与前后设置的横向摆动连杆的活动端转动铰接,所述斜拉杆的一端转动铰接在前固定轴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腿部支撑架包括前腿框和后腿框,所述前腿框的前侧与床架转动铰接,前腿框的后侧与后腿框转动铰接;所述床架上还设置有腿框转动架以及第四驱动装置,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腿框转动架带动后腿框翻转,使前腿框和后腿框之间形成倒V形的折起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沿床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手摇丝杆,第一手摇丝杆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一手摇柄,所述第一手摇柄使用时伸出床尾外侧;所述起背架包括与床架转动连接的起背架转动轴,起背架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摆臂,所述第一手摇丝杆的动力输出端与翻转摆臂转动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沿床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手摇丝杆,第二手摇丝杆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二手摇柄,第二手摇柄使用时伸出床边外侧;所述翻身转动架包括有摆动翘杆和转动连接在床架上的翻身转动主轴,翻身转动主轴固定连接在摆动翘杆的中间部,所述翻身转动主轴上还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连接板组的活动端与第二手摇丝杆的动力输出端转动铰接,通过摆动翘杆左端或者右端向上摆动顶推左中框或右中框沿对称线翻转。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凸部包括固定连接在起背架上的顶推连接座以及设置在顶推连接座上、且高出起背架的主背框顶推面的顶推块;所述顶推块为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软质材料制成的垫圈,垫圈转动或不可转动地连接在顶推连接座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背部床垫、腰部床垫以及腿部床垫,所述腰部床垫对应排便口开设有床垫开口,所述臀部支撑架的顶面设置有可活动填补所述床垫开口的臀部床垫块。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架包括有床体框架,床体框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床头挡板和床尾挡板;
所述床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只床脚,所述床脚底部设有万向脚轮,万向脚轮上设置有制动结构;
所述床体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可上下折叠收纳在床体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理床,该结构的护理床在起背架推动背部支撑架向上翻转时,通过推动凸部先将防侧滑框顶起翻转至预定位置,使防侧滑框两侧形成防侧滑保护后,再通过起背架顶推主背框向上翻转,确保人体不会在背部支撑架翻转过程中,由于防侧滑框未到位而造成人体从两侧滑出等安全事故出现,使背部支撑架在整个上下翻转或者悬停过程中,两侧的防侧滑框均能够起到最佳的防侧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背框顶推面与推动凸部的高度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排便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排便口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腿部支撑架、腿框转动架以及第四驱动装置与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驱动装置与起背架和翻身转动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与床垫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左翻身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右翻身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便口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便口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上设置有背部支撑架2、腰部支撑架3、腿部支撑架4、起背架5以及通过驱动起背架5带动背部支撑架2上下翻转的第一驱动装置6,所述背部支撑架2包括主背框21以及转动铰接在主背框21左右两侧的防侧滑框22,所述起背架5对应防侧滑框22设置有高出其主背框顶推面5a的推动凸部7,通过推动凸部7和起背架5先后推动防侧滑框22和主背框21向上翻转并分别悬停在主背框21和床架1上或者起背架5和推动凸部7先后带动主背框21和防侧滑框22恢复到与床架1铺平。
该结构的护理床相比背景技术,在起背架5推动背部支撑架2向上翻转时,通过推动凸部7先将防侧滑框22顶起翻转至预定位置,使防侧滑框两侧形成防侧滑保护后,再通过起背架5顶推主背框21向上翻转,确保人体不会在背部支撑架2翻转过程中,由于防侧滑框22未到位而造成人体从两侧滑出等安全事故出现,使背部支撑架2在整个上下翻转或者悬停过程中,两侧的防侧滑框22均能够起到最佳的防侧滑效果。
所述主背框21的两外侧均设置有让位空腔211,所述防侧滑框22活动置于让位空腔211内,使防侧滑框22恢复到位后,防侧滑框22能够与主背框21齐平。
所述主背框21包括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之间通过一对第一铰接座C1相互转动铰接;
所述腰部支撑架3对应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包括有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之间通过一对第二铰接座C2相互转动铰接;
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分别通过一对第三铰接座C3与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转动铰接;所述床架1上还设置有翻身转动架8和第二驱动装置9,通过第二驱动装置9驱动翻身转动架8带动左中框3a和左背框21a或者右中框3b和右背框21b沿对称线同步翻转;在病人进行侧翻时,能够通过左中框3a带动左背框21a同时翻转支撑病人身体向右侧靠,或者通过右中框3b带动右背框21b同时翻转支撑病人身体向左侧靠,能够增加侧靠面积,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所述腰部支撑架3上设置有排便口301,所述排便口301下方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10、翻转连接在床架1上的臀部支撑架11以及用于放置便盆A的便盆架1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0与臀部支撑架11连接并为臀部支撑架11提供翻转动力,所述臀部支撑架11与便盆架12之间通过一对斜拉杆13转动铰接,所述便盆架12与床架1之间通过两对连杆组转动铰接,所述臀部支撑架11在上下翻转以关闭或打开排便口301的同时、推拉便盆架12相对排便口301的正下方横向移动;
该排便口开关结构能够使臀部支撑架11与便盆架12之间构成联动关系,在通过操作第三驱动装置10将臀部支撑架11从排便口301完全移离的同时,能够使便盆架A横移至排便口301的正下方,在手动操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动化程度,使两者实现快速撤换、无缝衔接,并且结构简单,机械连接稳定、故障率极低、在无电状态下或者即使出现停电情况下均能够正常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卫生,既能够实现长期卧床病人的排泄,又能减轻医护人员或者陪护家属的劳动强度。
每对连杆组包括两条设置在便盆架12左右两侧的横向摆动连杆14,同侧的两横向摆动连杆14沿摆动方向呈前后、并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便盆架12上设置有前固定轴121和后固定轴122,前固定轴121和后固定轴122分别与前后设置的横向摆动连杆14的活动端转动铰接,所述斜拉杆13的一端转动铰接在前固定轴121上;该结构在便盆架12前后横移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移,避免便盆摆动或者侧倾。
所述便盆架12呈网架状,网架状由若干条纵横设置的框条123相互连接组成,其中两条横向设置的框条123构成前固定轴401和后固定轴402、并且至少部分框条123形成架壁与便盆A限位配合;网架状的便盆架12能够降低成本,并且当出现便盆内的粪便或尿意溢出便盆时,能够直接转移到地面,方便清洁,避免积存在便盆架12上。
所述腿部支撑架4包括前腿框4a和后腿框4b,所述前腿框4a的前侧与床架1转动铰接,前腿框4a的后侧与后腿框4b转动铰接;所述床架1上还设置有腿框转动架15以及第四驱动装置16,通过第四驱动装置16驱动腿框转动架15带动后腿框4b翻转,使前腿框4a和后腿框4b之间形成倒V形的折起结构;所述腿框转动架15的活动端倾斜固定设置有腿框连接板1603,后腿框4b底部设置有与腿框连接板1603转动铰接的腿框铰接座1604,该结构的腿部支撑架4使病人腿部能够弯曲,避免长时间绷直,造成肌肉退化问题,使护理床能够实现多位置调节功能。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包括沿床架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手摇丝杆601,第一手摇丝杆601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一手摇柄602,所述第一手摇柄602使用时伸出床尾外侧;所述起背架5包括与床架1转动连接的起背架转动轴51,起背架转动轴51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摆臂52,所述第一手摇丝杆601的动力输出端与翻转摆臂52转动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包括沿床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手摇丝杆91,第二手摇丝杆91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二手摇柄92,第二手摇柄92使用时伸出床边外侧;所述翻身转动架8包括有摆动翘杆801和转动连接在床架1上的翻身转动主轴802,翻身转动主轴802固定连接在摆动翘杆801的中间部,所述翻身转动主轴802上还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连接板组的活动端与第二手摇丝杆91的动力输出端转动铰接,通过摆动翘杆801左端或者右端向上摆动顶推左中框3a或右中框3b沿对称线翻转。
所述连接板组包括大连接板18和小连接板19,大连接板18和小连接板19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翻身转动主轴802上,大连接板18的活动端与第二手摇丝杆91的动力输出端转动铰接,小连接板19的活动端与大连接板18同向固定连接;通过大连接板18和小连接板19组成连接板组能够提高其强度,避免压力过大容易变形等问题。
另外,所述摆动翘杆801的左右两端对应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均设置有中框顶推块20,摆动翘杆801通过中框顶推块20抵触左中框3a或右中框3b底面。
第三驱动装置10和第四驱动装置16均包括手摇丝杆1001、1601,手摇丝杆1001、1601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手摇柄1002、1602,第三驱动装置10的手摇丝杆1001沿床架1宽度方向设置,第三驱动装置10的手摇柄1002使用时伸出床边外侧,而第四驱动装置16的手摇丝杆1601沿床架1长度方向设置,四驱动装置16的手摇柄1602使用时伸出床位外侧,而臀部支撑架11和腿框转动架15分别包括与床架1转动连接的支撑架转动轴1101和转动架转动轴1601,支撑架转动轴1101和转动架转动轴1601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架连接板1102和转动架连接板1602,支撑架连接板1102和转动架连接板1602的活动端分别与手摇丝杆1001、1601的动力输出端活动铰接。
另外,在第一手摇丝杆601、第二手摇丝杆91以及第三驱动装置10和第四驱动装置16中的手摇丝杆1001、1601其结构均包括倾斜设置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配合的传动轴,通过丝杆转动带动传动轴前后活动从而推动对应转动轴实现转动(丝杆和传动轴在护理床上为常见驱动结构,附图中并未具体标示)。
所述推动凸部7包括固定连接在起背架5上的顶推连接座701以及设置在顶推连接座701上、且高出起背架5的主背框顶推面5a的顶推块;所述顶推块为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软质材料制成的垫圈702,垫圈702转动或不可转动地连接在顶推连接座701上;通过垫圈702接触防侧滑框22底面,能够减少推动凸部7与防侧滑框22的摩擦,避免推动凸部7硬接触防侧滑框22造成凹陷情况,并且在顶推过程中,避免产生噪音。
所述背部支撑架2、腰部支撑架3和腿部支撑架4上分别设置有背部床垫171、腰部床垫172以及腿部床垫173,所述腰部床垫172对应排便口301开设有床垫开口174,所述臀部支撑架11的顶面设置有可活动填补所述床垫开口174的臀部床垫块175;床垫能够提高病人的平躺舒适性,而在臀部支撑架11向下翻转打开排便口301时,臀部支撑架11能够同时带动臀部床垫块175转移至床架1下方离开排便口301,避免臀部床垫块175受到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床架1包括有床体框架111,床体框架1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床头挡板112和床尾挡板113;
所述床体框架11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只床脚114,所述床脚114底部设有万向脚轮115,万向脚轮115上设置有制动结构116;
所述床体框架1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117,所述护栏117可上下折叠收纳在床体框架111上;上述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详细阐述。
结合上述结构,所述背部支撑架2、起背架5以及第一驱动装置6的工作原理是:
以正方向摇动第一手摇柄602,通过第一手摇柄602驱动第一手摇丝杆601向床头方向前进,带动起背架5翻转,在起背架5向上翻转时,最先推动凸部7接触防侧滑框22底面,使防侧滑框22沿主背框21的侧边向上翻转,直至起背架5上的主背框顶推面5a抵于主背框21底面后,连同主背框21和防侧滑框22同时以第三铰接座C3的转动轴线向上翻转,在翻转过程中,推动凸部7相对主背框一直顶起防侧滑框22,因此起到防侧滑效果。
当病人需要平躺时,以反方向摇动第一手摇柄602,其余结构作相反运动,在主背框21与床架1铺平后,起背架5最先离开主背框21的底面,然后起背架5继续向下翻转,直至推动凸部7离开防侧滑框22的底面,使防侧滑框22与主背框21齐平以及与床架1铺平。
所述腰部支撑架3、翻身转动架8以及第二驱动装置9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0所示,以正方向摇动第二手摇柄92,通过第二手摇柄92驱动第二手摇丝杆91向床架1的左侧方向前进,带动翻身转动架8中摆动翘杆801的左端向上摆动,而右端向下摆动,在摆动翘杆801的左端向上摆动时,顶推左中框3a,使左中框3a沿第二铰接座C2的转动轴线(即系对称线)向内侧翻转,左中框3a在翻转时通过第二铰接座C2带动左背框21a和对应的防侧滑框22同步翻转,使病人向右侧翻;
相反地,如图11所示,以反方向摇动第二手摇柄92,通过第二手摇柄92驱动第二手摇丝杆91向床架1的右侧方向后腿,带动翻身转动架8中摆动翘杆801的右端向上摆动,而左端向下摆动,在摆动翘杆801的右端向上摆动时,顶推右中框3b,使右中框3b沿第二铰接座C2的转动轴线(即系对称线)向内侧翻转,右中框3b在翻转时通过第二铰接座C2带动右背框21b和对应的防侧滑框22同步翻转,使病人向左侧翻。
所述排便口开关相关结构的工作原理:
打开排便口301的操作初始状态如图12所示,以正方向摇动手摇柄1001,通过手摇柄1001驱动手摇丝杆1002向附图7中的右侧前进,带动支撑架转动轴1101转动,使臀部支撑架11沿M1方向翻转运动,在臀部支撑架11翻转过程中,拉动斜拉杆13的第一外端跟随臀部支撑架11向右侧前进,同时通过斜拉杆13的第二外端拉动便盆架12,使便盆A沿M1方向横向倾斜运动,此时带动横向摆动连杆14下部摆动,直至便盆A移至排便口301正下方(如图13所示),由于手摇丝杆1002中的丝杆与传动轴采用螺纹配合,因此停止手摇柄1001摇动后,螺纹之间能够起到止位作用,即使便盆A承载有排泄物增加重量后,仍然使便盆A能够保持图13所示位置。
关闭排便口301的操作初始状态如图13所示,其操作和动作与打开排便口301的操作和动作相反,以反方向摇动手摇柄1001,使臀部支撑架11和便盆A分别沿M3 和M4方向运动,直至臀部支撑架11再次关闭排便口301,恢复图7所示位置。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护理床,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上设置有背部支撑架(2)、腰部支撑架(3)、腿部支撑架(4)、起背架(5)以及通过驱动起背架(5)带动背部支撑架(2)上下翻转的第一驱动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架(2)包括主背框(21)以及转动铰接在主背框(21)左右两侧的防侧滑框(22),所述起背架(5)对应防侧滑框(22)设置有高出其主背框(21)顶推面的推动凸部(7),通过推动凸部(7)和起背架(5)先后推动防侧滑框(22)和主背框(21)向上翻转并分别悬停在主背框(21)和床架(1)上或者起背架(5)和推动凸部(7)先后带动主背框(21)和防侧滑框(22)恢复到与床架(1)铺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背框(21)包括相互转动铰接的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所述腰部支撑架(3)对应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包括有相互转动铰接的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左中框(3a)和右中框(3b)分别与左背框(21a)和右背框(21b)转动铰接;所述床架(1)上还设置有翻身转动架(8)和第二驱动装置(9),通过第二驱动装置(9)驱动翻身转动架(8)带动左中框(3a)和左背框(21a)或者右中框(3b)和右背框(21b)沿对称线同步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支撑架(3)上设置有排便口(301),所述排便口(301)下方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10)、翻转连接在床架(1)上的臀部支撑架(11)以及用于放置便盆的便盆架(1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0)与臀部支撑架(11)连接并为臀部支撑架(11)提供翻转动力,所述臀部支撑架(11)与便盆架(12)之间通过一对斜拉杆(13)转动铰接,所述便盆架(12)与床架(1)之间通过两对连杆组转动铰接,所述臀部支撑架(11)在上下翻转以关闭或打开排便口(301)的同时、推拉便盆架(12)相对排便口(301)的正下方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 每对连杆组包括两条设置在便盆架(12)左右两侧的横向摆动连杆(14),同侧的两横向摆动连杆(14)沿摆动方向呈前后、并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便盆架(12)上设置有前固定轴(121)和后固定轴(122),前固定轴(121)和后固定轴(122)分别与前后设置的横向摆动连杆(14)的活动端转动铰接,所述斜拉杆(13)的一端转动铰接在前固定轴(1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部支撑架(4)包括前腿框(4a)和后腿框(4b),所述前腿框(4a)的前侧与床架(1)转动铰接,前腿框(4a)的后侧与后腿框(4b)转动铰接;所述床架(1)上还设置有腿框转动架(15)以及第四驱动装置(16),通过第四驱动装置(16)驱动腿框转动架(15)带动后腿框(4b)翻转,使前腿框(4a)和后腿框(4b)之间形成倒V形的折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包括沿床架(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手摇丝杆(601),第一手摇丝杆(601)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一手摇柄(602),所述第一手摇柄(602)使用时伸出床尾外侧;所述起背架(5)包括与床架(1)转动连接的起背架转动轴(51),起背架转动轴(51)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摆臂(52),所述第一手摇丝杆(601)的动力输出端与翻转摆臂(52)转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包括沿床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手摇丝杆(91),第二手摇丝杆(91)的动力输入端活动铰接有第二手摇柄(92),第二手摇柄(92)使用时伸出床边外侧;所述翻身转动架(8)包括有摆动翘杆(801)和转动连接在床架(1)上的翻身转动主轴(802),翻身转动主轴(802)固定连接在摆动翘杆(801)的中间部,所述翻身转动主轴(802)上还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组,连接板组的活动端与第二手摇丝杆(91)的动力输出端转动铰接,通过摆动翘杆(801)左端或者右端向上摆动顶推左中框(3a)或右中框(3b)沿对称线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凸部(7)包括固定连接在起背架(5)上的顶推连接座(701)以及设置在顶推连接座(701)上、且高出起背架(5)的主背框(21)顶推面的顶推块;所述顶推块为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软质材料制成的垫圈(702),垫圈(702)转动或不可转动地连接在顶推连接座(7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支撑架(2)、腰部支撑架(3)和腿部支撑架(4)上分别设置有背部床垫(171)、腰部床垫(172)以及腿部床垫(173),所述腰部床垫(172)对应排便口(301)开设有床垫开口(174),所述臀部支撑架(11)的顶面设置有可活动填补所述床垫开口(174)的臀部床垫块(1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包括有床体框架(111),床体框架(1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床头挡板(112)和床尾挡板(113);
所述床体框架(11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四只床脚(114),所述床脚(114)底部设有万向脚轮(115),万向脚轮(115)上设置有制动结构(116);
所述床体框架(1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117),所述护栏(117)可上下折叠收纳在床体框架(111)上。
CN202221695221.1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护理床 Active CN217611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5221.1U CN21761179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5221.1U CN21761179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793U true CN217611793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5221.1U Active CN217611793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42565B1 (ko) 환자용 침대의 배변 처리장치
KR20200138824A (ko) 다기능 휠체어
CN103519950A (zh) 一种医用智能护理床
CN203234935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17611793U (zh) 一种护理床
CN206342630U (zh) 一种辅助床上排便护理床
CN205964343U (zh) 护理休闲床
CN116370219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KR101822751B1 (ko) 의료용 침대
CN2362476Y (zh) 多功能自动护理床
CN112190411A (zh) 一种辅助老人起居生活的新型机械结构助老电动床
CN114469568B (zh) 一种具有坐便辅助功能的护理床
WO2013185260A1 (zh) 多功能全自动护理床
CN217611798U (zh) 护理床的排便口开关结构
CN214909373U (zh) 一种多位体调整康复治疗医疗用老年病人椅
CN107874954A (zh) 可折叠式医用便盆
CN114344011A (zh) 一种带有可折叠坐便装置的电动护理床
CN112618181A (zh) 一种升降式护理轮椅
CN216091144U (zh) 一种起坐翻身护理床垫
CN215226232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助老床
CN211658575U (zh) 一种便于护理排便的医用床
CN214910046U (zh) 一种骨折病人便携式护理支架
CN214967886U (zh) 一种移位机
CN218529120U (zh) 一种便于患者翻身的多功能病床
CN215915414U (zh) 一种移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