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480U -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480U
CN217611480U CN202221280659.3U CN202221280659U CN217611480U CN 217611480 U CN217611480 U CN 217611480U CN 202221280659 U CN202221280659 U CN 202221280659U CN 217611480 U CN217611480 U CN 217611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rod
pole
main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06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筠
李河钢
刘楚峰
陈一文
黄梓濡
王曼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2806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4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尖牙矫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包括放置于口腔上颌的树脂基托,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装置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第一牵引装置能对高位且远中的尖牙进行牵引,从而对所述尖牙进行矫治,第二牵引装置能对高位的尖牙进行牵引,从而对所述尖牙进行矫治;该正畸装置可以根据阻生尖牙的具体位置,从而决定使用第一牵引装置或使用第二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同时可以避免牵引时,皮圈对牙龈的压迫,从而引发粘膜溃疡和疼痛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尖牙矫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背景技术
尖牙阻生好发于替牙列期的儿童,在口腔正畸科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机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口颌系统的功能异常、替牙障碍和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尖牙阻生妨碍了儿童全身,以及牙、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形成牙颌面发育畸形。错牙合畸形将对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颜面美观、全身机体、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通过牙诱导、牙合诱导、生长诱导,对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阻生尖牙,进行及时和正确的处理与矫治,预防畸形发生,阻断已发生的畸形进一步发展,是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目前,对阻生尖牙的治疗有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两种主要方式。其中,拔牙矫治主要是采用序列拔牙矫治。即:约在儿童9岁左右,拔除乳尖牙,让侧切牙利用乳尖牙的间隙调整到正常的位置;在9到10岁时,拔除第一乳磨牙,让第一前磨牙尽早萌出;最终,拔除第一前磨牙,让尖牙萌出到第一前磨牙的位置上。但该方法存在许多弊端:
(1)需要长期的临床监控;
(2)需要儿童的长期配合;
(3)过早拔牙对儿童造成心理恐惧;
(4)过早拔牙对儿童牙槽骨发育产生影响。
因此,临床主要倾向于早期采用较为保守的非拔牙矫治。即:阻生尖牙的牵引。但由于儿童口腔存在刷牙困难,配合性差等特点,对牵引装置的设计要求较高。若牵引装置设计较为复杂,则儿童难以配合操作;若牵引装置设计较为简单,则装置的固位会较差,易发生脱落等风险,对儿童安全造成隐患。
目前,临床对于阻生尖牙的牵引设计常见有以下两种:
一是主要是采用Nance托的方式:由磨牙带环、腭侧基托和牵引钩组成。在防止后牙前移,控制后牙支抗的同时,利用牵引皮圈,将尖牙直接牵引到牵引钩上。但是,这样的直接牵引会导致牵引皮圈对牙龈的压迫,从而引发粘膜溃疡和疼痛,导致儿童无法配合,使治疗存在一定失败率。
二是直接采用固定矫治的方式:对所有已萌恒牙粘结托槽,将阻生尖牙牵引至正畸矫治弓丝上。但是,由于大部分恒牙未萌出,弓丝不足以抵抗牵引力,从而引发局部牙齿开牙合,邻牙扭转,及邻牙倾斜等问题,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包括放置于口腔上颌的树脂基托,还包括:
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设于口腔内一侧的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之间,所述第一牵引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装置通过皮圈牵引口腔内同侧的高位且远中所述尖牙;
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设于口腔内另一侧的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之间,所述第二牵引装置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装置通过皮圈牵引口腔内同侧的高位所述尖牙。
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牵引装置能对高位且远中的尖牙进行牵引,从而对所述尖牙进行矫治,第二牵引装置能对高位的尖牙进行牵引,从而对所述尖牙进行矫治;该正畸装置可以根据阻生尖牙的具体位置,从而决定使用第一牵引装置或使用第二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同时可以避免牵引时,皮圈对牙龈的压迫,从而引发粘膜溃疡和疼痛的情况。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
第一牵引主体杆,所述第一牵引主体杆呈一直形,且第一牵引主体杆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
第二牵引主体杆,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呈一弧形,且第二牵引主体杆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端部相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件为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一调节杆通过皮圈与设置在同侧尖牙上的舌侧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为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第三牵引主体杆和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的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呈一弧形,且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调节件为第三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三调节杆通过皮圈与设置在同侧尖牙上的舌侧扣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牵引主体杆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端部连接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三牵引主体杆的中部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远离第一牵引主体杆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贴合适配,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两端的接触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侧切牙贴合适配。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套设于口腔内一侧第一磨牙上的第一带环和套设于口腔内另一侧第一磨牙上的第二带环,所述第一带环与第二带环之间连接有横腭杆。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树脂基托与横腭杆之间设置有稳固件,所述稳固件用于限制两侧第一磨牙的位置。
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稳固件为稳固杆,所述稳固杆至少设置有两根,所述稳固杆呈一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矫治装置能对高位且远中或高位的尖牙进行牵引,避免了牵引时,皮圈对牙龈的压迫,从而引发粘膜溃疡和疼痛的情况。
(2)通过设置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第一牵引装置对高位且远中的尖牙进行矫治,第二牵引装置对高位的尖牙进行矫治,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尖牙是高位且远中或高位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提高了矫治装置的适配性。
(3)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在对高位且远中的尖牙进行牵引时,先经第一调节杆牵引,再经第二调节杆牵引,达到矫治的效果;在对高位的尖牙进行牵引时,采用第三调节杆牵引,达到矫治的效果;皮圈挂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数量的第一调节杆或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能达到牵引力度和牵引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牵引装置牵引高位且远中的尖牙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牵引装置牵引高位的尖牙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矫治装置牵引高位且近中的尖牙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6为第一牵引装置牵引高位且近中的尖牙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脂基托;11、侧切牙;12、第一前磨牙;13、尖牙;14、第一磨牙;2、第一牵引装置;21、第一牵引主体杆;22、第一调节杆;23、第二牵引主体杆;24、第二调节杆;25、第一支撑件;3、第二牵引装置;31、第三牵引主体杆;32、第三调节杆;33、第二支撑件;4、皮圈;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一带环;8、第二带环;9、横腭杆;10、稳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包括树脂基托1、第一牵引装置2、第二牵引装置3、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一带环7、第二带环8、横腭杆9和稳固件10;树脂基托1放置于口腔上颌,第一牵引装置2用于高位且远中的尖牙13进行牵引,第二牵引装置3用于高位的尖牙13进行牵引;其中,第一牵引装置2通过皮圈4牵引同侧高位且远中的尖牙13进行矫治,第二牵引装置3通过皮圈4牵引同侧高位的尖牙13进行矫治;所述第一牵引装置2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树脂基托1 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装置3通过第二连接件6与所述树脂基托1侧面连接,第一带环7 和第二带环8均通过横腭杆9与树脂基托1上的稳固件10连接;其中,第一带环7、第二带环8、横腭杆9和稳固件10均对整个矫治装置起到固位的效果,避免了矫治装置脱落的情况。
其中,树脂基托1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自凝或热凝树脂制作。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装置2包括第一牵引主体杆21和第二牵引主体杆23;所述第一牵引主体杆21设于远离第一前磨牙12的一侧,呈一直形,且第一牵引主体杆21远离尖牙13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4;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23呈一弧形,且第二牵引主体杆23远离尖牙13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4;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23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21端部相连接,其中,第一牵引主体杆21为竖向放置,第二牵引主体杆23为水平放置,两者均由弯制的钢丝制成,并且第一牵引主体杆21离开牙龈颊侧粘膜表面1mm,既能最大程度减少口腔异物感,又能避免压迫牙龈,造成局部粘膜溃疡和疼痛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丝为截面直径是0.8mm的圆形。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为第一调节杆22,所述第一调节杆 22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一调节杆22通过皮圈4与设置在同侧尖牙13上的舌侧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为第二调节杆24,所述第二调节杆24等距设置有三根;每根第一调节杆22 和第二调节杆24的长度均为1.5mm,将皮圈4挂于第一调节杆22上完成水平向牵引后,再将皮圈4挂于第二调节杆24,完成垂直向牵引,高位且远中的尖牙13的位置从远中移向近中,从高位移向低位,最终止于尖牙13的目标位置,从而实现矫治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杆22和第二调节杆24,便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阻生尖牙13的牵引。
其中,第一调节杆22垂直于第一牵引主体杆21侧壁上,第二调节杆24垂直于第二牵引主体杆23侧壁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杆22和第二调节杆24均为截面直径是0.4mm的圆形钢丝。
其中,第一调节杆22连接在第一牵引主体杆21的方式与第二调节杆24连接在第二牵引主体杆23的方式均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23远离第一牵引主体杆21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件25,所述第一支撑件25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12贴合适配;第一支撑件25起到对矫治装置固位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5为截面直径是0.4mm的圆形钢丝。
其中,第一支撑件25连接在第二牵引主体杆23上的方式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其中,第一牵引主体杆21、第一调节杆22、第二牵引主体杆23、第二调节杆24和第一支撑件25均可选择3D打印式制作,能满足局部多角度沿牙龈颊侧粘膜表面走形。
如图1-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装置3包括第三牵引主体杆31和远离尖牙13的一侧端面的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31呈一弧形,且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4;第三牵引主体杆31为水平放置,由弯制的钢丝制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丝为截面直径是0.8mm的圆形。
如图1-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件为第三调节杆32,所述第三调节杆32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三调节杆32通过皮圈4与设置在同侧尖牙13上的舌侧扣连接,每根第三调节杆32的长度为1.5mm,将皮圈4挂于第三调节杆32上,高位的尖牙13的位置从高位移向低位,最终止于尖牙13的目标位置,从而实现矫治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三调节杆32,便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阻生尖牙13的牵引。
其中,第三调节杆32垂直于第三牵引主体杆31侧壁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调节杆32为截面直径是0.4mm的圆形钢丝。
其中,第三调节杆32连接在第三牵引主体杆31侧壁上的方式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31两端的接触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件3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3分别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12、侧切牙11贴合适配;第二支撑件33起到对矫治装置固位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33为截面直径是0.4mm的圆形钢丝。
其中,第二支撑件33连接在第三牵引主体杆31上的方式可采用焊接的方式。
其中,第三牵引主体杆31、第三调节杆32和第二支撑件33均可选择3D打印式制作,能满足局部多角度沿牙龈颊侧粘膜表面走形。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5为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牵引主体杆23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21端部连接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为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三牵引主体杆31的中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增强了第一牵引装置2和第二牵引装置3佩戴时,矫治装置固位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矫治装置还包括套设于一侧第一磨牙14上的第一带环7和套设于另一侧第一磨牙14上的第二带环8,所述第一带环7与第二带环8之间连接有横腭杆9,第一带环7与第二带环8均能根据牙齿模型铸造而成,从而使第一带环7与第二带环8的贴合性好,表面光滑,不易有细菌附着,便于维持口腔卫生健康,避免了传统带环可能存在的弊端:带环边缘对牙龈的刺激。
其中,横腭杆9可以加强矫治装置的稳固性,同时限制两侧第一磨牙14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托1与横腭杆9之间通过稳固件10连接,所述稳固件10用于进一步限制两侧第一磨牙14的位置,同时增强了佩戴矫治装置固位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固件10为稳固杆,所述稳固杆至少设置有两根,所述稳固件10呈一弧形,沿上颌腭部粘膜表面走形,减少不适感的同时,能增加矫治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5-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牵引主体杆21设于远离侧切牙11的一侧,并且,第二牵引主体杆23远离第一牵引主体杆21的一端部接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件25,所述第一支撑件25与同侧的侧切牙11贴合适配;高位且近中的阻生尖牙13上的舌侧扣通过皮圈4 牵引到第一牵引主体杆21、第二牵引主体杆23,根据高位且近中阻生尖牙13的具体位置,选择将皮圈4挂设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数量的第一调节杆22或第二调节杆24进行牵引,从而达到对高位且近中的阻生尖牙13的矫治。
本实用由树脂基托1、第一牵引装置2、第二牵引装置3、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一带环7、第二带环8、横腭杆9和稳固件10组成,其中,一侧高位且远中或高位且近中的阻生尖牙13上的舌侧扣通过皮圈4牵引到第一牵引主体杆21、第二牵引主体杆23,根据高位且远中或高位且近中阻生尖牙13的具体位置,选择将皮圈4挂设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数量的第一调节杆22或第二调节杆24进行牵引,从而达到对高位且远中或高位且近中的阻生尖牙13的矫治;另一侧高位的阻生尖牙13上的舌侧扣通过皮圈4牵引至第三牵引主体杆31,根据高位阻生尖牙13的具体位置,选择将皮圈4挂设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数量的第三调节杆 32进行牵引,从而达到对高位的阻生尖牙13的矫治;并且通过树脂基托1、第一支撑件25、第二支撑件33、第一带环7、第二带环8、横腭杆9和稳固件10,实现对矫治装置固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包括放置于口腔上颌的树脂基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设于口腔内一侧的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之间,所述第一牵引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装置通过皮圈牵引口腔内同侧的高位且远中所述尖牙;
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设于口腔内另一侧的第一前磨牙与侧切牙之间,所述第二牵引装置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基托侧面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装置通过皮圈牵引口腔内同侧的高位所述尖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
第一牵引主体杆,所述第一牵引主体杆呈一直形,且第一牵引主体杆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
第二牵引主体杆,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呈一弧形,且第二牵引主体杆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连接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端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为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一调节杆通过皮圈与设置在同侧尖牙上的舌侧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为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第三牵引主体杆和远离尖牙的一侧端面的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呈一弧形,且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挂设皮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件为第三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等距设置有三根,且所述第三调节杆通过皮圈与设置在同侧尖牙上的舌侧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牵引主体杆的端部与第一牵引主体杆端部连接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第三牵引主体杆的中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主体杆远离第一牵引主体杆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贴合适配,所述第三牵引主体杆两端的接触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同侧的第一前磨牙、侧切牙贴合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口腔内一侧第一磨牙上的第一带环和套设于口腔内另一侧第一磨牙上的第二带环,所述第一带环与第二带环之间连接有横腭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托与横腭杆之间设置有稳固件,所述稳固件用于限制两侧第一磨牙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件为稳固杆,所述稳固杆至少设置有两根,所述稳固杆呈一弧形。
CN202221280659.3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11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0659.3U CN21761148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0659.3U CN21761148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480U true CN217611480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065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1148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205286564U (zh) 上颌牙弓前移矫治器
KR200457198Y1 (ko) 가철식 치아 교정장치
Jahanimoghadam et al. Correction of severe tooth rotation by using two different orthodontic‎ appliances: Report of two cases
CN114145864A (zh)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CN113116566A (zh) 一种埋伏牙牵引装置
CN217611480U (zh) 一种高位阻生尖牙的矫治装置
CN215937742U (zh) 舌侧磨牙推后矫治器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12089800U (zh) 一种隐形舌位矫治器
CN110547885A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
RU152244U1 (ru) Аппарат для лечения глубокого прикуса
Roberts-Harry et al. A sectional approach to the alignment of ectopic maxillary canines
CN110151340B (zh) 竖直并近中移动下颌磨牙的正畸装置及矫治方法
CN210185733U (zh) 一种口内固定正畸联冠功能性矫治器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207041584U (zh) 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
CN217066631U (zh) 向远中直立和移动第一磨牙的活动矫治器
CN217593091U (zh) 一种可摘式上颌前牵引口内矫治装置
CN220193196U (zh) 用于阻生牙的牵引装置
RU22381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ррекции положения языка в полости рта
CN219184214U (zh) 一种矫治器
CN215019360U (zh) 一种埋伏牙牵引装置
CN213030884U (zh)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CN212679295U (zh) 可摘式三维调控横腭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