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0884U -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0884U
CN213030884U CN202020612637.7U CN202020612637U CN213030884U CN 213030884 U CN213030884 U CN 213030884U CN 202020612637 U CN202020612637 U CN 202020612637U CN 213030884 U CN213030884 U CN 213030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haped body
traction
tooth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26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永杰
赵清
王秉乐
刘格冰
魏俊婷
景迪
董婷婷
白娜
王星星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26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0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0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0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该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牵引件及连接件;所述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所述连接件用于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所述牵引件用于分别连接在所述牵引部和所述连接件上,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该牙齿矫治套组中,牙齿矫治器用于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由分别连接在牙齿矫治器和位于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的牵引件提供,通过调整牵引件的牵引力大小,能够使牙齿矫治器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矫治力的大小更容易调整,压低表达更加充分,有利于缩短矫治周期。

Description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矫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有很高的患病率。多数错颌畸形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畸形现象,错颌畸形对口腔局部甚至全身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影响颌面的发育、影响口腔健康、影响口腔功能、影响容貌外观等。错颌矫治是牙齿、牙颌、颌面的一个综合调整矫治过程,兼顾牙齿与牙弓,以期达到平衡、稳定和美观的目的。
针对患病率较高的前牙深覆盖、深覆颌等病例,在矫治过程中需要压低上前牙以协调前牙关系;针对反覆盖、反覆颌等病例,在矫治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压低下前牙以调整spee曲线,进而达到矫治目的。
传统的固定式矫治方式通过采用托槽与弓丝,以及在外加支抗的作用下,对前牙区进行矫治,美观性、舒适性较差。近年来,隐形牙齿矫治器由于其佩戴舒适、可摘戴,并且美观,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隐形矫治技术可通过隐形矫治器与牙齿上的附件相互作用,对牙齿施加作用力来实现前牙压低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牙齿附件一般黏贴于牙齿表面,与隐形矫治器之间的作用力较小,且隐形矫治器一般采用高分子膜片制成,材料的应力松弛也会导致作用力较小,压低表达不充分,导致拉长整个矫治周期。
因此,研究一种兼顾美观、舒适与高效的调整前牙垂直向关系的矫治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解决了现有的隐形矫治器在压低前牙时作用力较小,压低表达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牵引件及连接件;所述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所述连接件用于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所述牵引件用于分别连接在所述牵引部和所述连接件上,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至少两个凹部。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或者,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两个连接件,所述牵引部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一个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所述连接件上,另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两个连接件,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供钩挂在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上的牵引件经第二容纳部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牵引件从第二容纳部穿过或钩挂在第二容纳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的龈缘端。
优选地,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牙齿的切缘上,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牵引件用于连接在第一容纳部上并从舌侧经所述牵引部引导后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前牙区相邻两颗牙齿的牙根之间。
优选地,所述牵引件是能够伸缩的弹性件。
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至少两个牵引部,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牵引部并钩挂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凹部。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为两个,一个所述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另一个所述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优选地,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优选地,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时,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供钩挂在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上的牵引件经第二容纳部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的龈缘端,并具有钩挂结构。
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位于左侧前牙区,所述第二牵引部位于中切牙之间,所述第三牵引部位于右侧前牙区,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并连接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系带左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左侧前牙的矫治力,另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并连接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系带右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右侧前牙的矫治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三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凹部。
优选地,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引导牵引件的一个或多个牵引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牵引件用于连接在第一容纳部上并从舌侧经所述牵引部引导后连接在设置在唇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优选地,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牙齿的切缘上的一个或多个凹部。
一种牙齿矫治器,如上述的牙齿矫治套组中所述的矫治器,所述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牵引部;所述牵引件用于穿过所述牵引部并钩挂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牙齿矫治套组中,牵引件用于分别连接在壳状本体上的牵引部和佩戴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上,牙齿矫治器用于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由分别连接在牙齿矫治器和位于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的牵引件提供,通过调整牵引件的牵引力大小,能够使牙齿矫治器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矫治力的大小更容易调整,压低表达更加充分,有利于缩短矫治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牙齿矫治套组应用在牙齿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牙齿矫治套组应用在牙齿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牙齿矫治套组应用在牙齿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牙齿矫治套组应用在牙齿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牙齿矫治器;11、壳状本体;12、牵引部;121、第一凹部;122、第二凹部;13、第一容纳部;14、第二容纳部;20、牵引件;30、连接件;41、牙冠;42、牙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术语“前牙区”和“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前牙区包括切牙和尖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后牙区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
参照图1A和图1B,本发明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牵引件20及连接件30,下面以将牙齿矫治套组应用于上颌牙齿为例对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进行详细描述。
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并划分有前牙区和后牙区,壳状本体11可以是聚合物材质的透明的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牵引部12用于连接连接件3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牵引部12设置在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颌方邻间隙是指应用于上颌牙齿的壳状本体11邻近下颌的间隙,或应用于下颌牙齿的壳状本体11邻近上颌的间隙。
牵引部12可以是设置在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至少两个凹部。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牵引部12可以是经由数字化牙颌模型设计时,设计在其上的凹陷,再经热压膜成型,并与牙齿矫治器10一体制成,一体制成的带牵引部12的牙齿矫治器10中,牵引部12与牙齿矫治器10的表面光滑连接。在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牵引部12也可以是在普通的牙齿矫治器10制作完成后,再经过修整获得,此时牙齿矫治器10的部分结构可通过牵引部12非连续地连接。
实施例1中,牵引部12包括设置在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第一凹部121优选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优选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连接件30用于设置在佩戴壳状本体11的唇侧颌骨上,连接件30可通过植入方式设置在佩戴壳状本体11的唇侧颌骨上,连接件30优选设置在前牙区相邻两颗牙齿的牙根之间,连接件30可以是支抗钉或其他能够用于连接、牵引或钩挂牵引件20的零件。实施例1中,上颌唇侧颌骨上设置有一个连接件30。
牵引件20优选是能够伸缩的弹性件,例如是能够伸缩的弹性圈、弹性带、弹性线或弹性丝,牵引件2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或金属。牵引件20用于分别连接在牵引部12和连接件30上,使壳状本体11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实施例1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牵引件20从舌侧分别穿过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连接件30上,在牵引件20的作用下,牙齿矫治器10具有朝向上颌移动的趋势,并产生压低上颌前牙的矫治力。
与现有的隐形矫治器通过牙齿附件对牙齿施加作用力以压低前牙的方式相比,实施例1中,牙齿矫治器10用于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由分别连接在牙齿矫治器10和位于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30的牵引件20提供,通过调整牵引件20的牵引力大小,能够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矫治力的大小更容易调整,压低表达更加充分,有利于缩短矫治周期。
参照图2,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类似,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和牵引件20,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牵引部12包括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件30,至少两个连接件30可以同时设置在唇系带左侧、或同时设置在唇系带右侧、或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30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牵引件20从舌侧分别穿过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两个连接件30上,在牵引件20的作用下,牙齿矫治器10同样能够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参照图3,实施例3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类似,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牵引件20和连接件30,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牵引件20从舌侧分别穿过两个牵引部12并钩挂在连接件30上,在牵引件20的作用下,牙齿矫治器10具有朝向上颌移动的趋势,并产生压低上颌前牙的矫治力。
实施例3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的牙齿矫治器10中,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13,第一容纳部13可以是与牙齿矫治器10一体成型的或装载在牙齿矫治器10上的牵引扣、牵引钩或其他钩挂结构,第一容纳部13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20穿过或钩挂以使位于舌侧的牵引件20贴近壳状本体11的舌侧表面。通过第一容纳部13将位于舌侧的牵引件20固定于牙齿矫治器10上,在增强固定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牵引件20在口腔内悬空,提高佩戴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部13可以应用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器10中。
在人的牙床和嘴唇之间生长有用于控制嘴唇的唇系带,唇系带是上下唇内侧黏膜中线上的扇形或线状小皱襞,跨过前庭沟底,而连于两中切牙之间的牙龈乳头基底部附近,其中,上唇系带较下唇系带宽大,唇系带对于维系正常的口腔功能和容貌外观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由牵引件20牵引牙齿矫治器10以提供压低前牙的矫治力的治疗方案,如果牵引件20需要从颌骨唇侧横向跨过唇系带,则存在牵引件20损伤唇系带的风险,针对该问题,本发明提供如实施例4和实施例5所示的解决方案。
参照图4,实施例4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类似,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牵引件20和连接件30,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牵引部12包括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牵引件20从舌侧分别穿过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连接件30上,在牵引件20的作用下,牙齿矫治器10具有朝向上颌移动的趋势,并产生压低上颌前牙的矫治力。
实施例4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两个连接件30,壳状本体11唇侧的中切牙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部14,本实施例的第二容纳部14设置在壳状本体11唇侧的中切牙之间的龈缘端,第二容纳部14用于供钩挂在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30上的牵引件20经第二容纳部14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30上,第二容纳部14可以具有钩挂结构,牵引件20可以从第二容纳部14穿过或钩挂在第二容纳部14上。牵引件20经第二容纳部14转向后分别钩挂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30上,使牵引件20巧妙避开牙床和嘴唇之间的唇系带,有效避免牵引件20损伤唇系带。
参照图5,实施例5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类似,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
实施例5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2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区别在于,实施例5的牙齿矫治套组包括两个连接件30和两个牵引件20,两个连接件30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牵引部12包括两个第一凹部121和一个第二凹部122,两个第一凹部121分别位于左侧前牙区和右侧前牙区,第二凹部122位于中切牙之间。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另一个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一个牵引件20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左侧的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30上,另一个牵引件20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右侧的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30上。
与实施例4的牵引件20通过第二容纳部14避开牙床和嘴唇之间的唇系带的方案不同,实施例5的牙齿矫治器10则是在壳状本体11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增设一个第二凹部122,并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牵引件20以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可以看出,壳状本体11的左侧和右侧的牵引件20均避开了牙床和嘴唇之间的唇系带,同样能够避免牵引件20损伤唇系带。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舌侧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如实施例3所示的第一容纳部13,第一容纳部13用于将位于舌侧的牵引件20固定于牙齿矫治器10上,在增强固定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牵引件20在口腔内悬空,提高佩戴舒适性。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牙齿矫治套组中,根据矫治需要,还可以仅保留壳状本体11左侧或右侧的牵引机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壳状本体11上,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牵引件20从舌侧分别穿过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30上,从而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主要集中在左侧前牙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壳状本体11上,第一凹部121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第二凹部122设置在壳状本体11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牵引件20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第一凹部121和第二凹部122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30上,从而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主要集中在右侧前牙区。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牙齿矫治套组中,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分别设置连接件30,在壳状本体11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或龈缘端、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或龈缘端、以及唇侧的中切牙之间分别设置具有钩挂结构的如图4所示的第二容纳部14,牵引件20依次钩挂在壳状本体11左侧的第二容纳部14上、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30上,并经位于中切牙之间的第二容纳部14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连接件30上和壳状本体11右侧的第二容纳部14上,使牵引件20巧妙避开牙床和嘴唇之间的唇系带,并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参照图6A和图6B,实施例6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类似,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牙齿矫治器10、牵引件20及连接件30,牙齿矫治器10包括壳状本体11,壳状本体11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12。
实施例6的牙齿矫治套组与实施例1的牙齿矫治套组的区别在于,实施例6的牙齿矫治器10中,牵引部12设置在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牙齿的切缘上,即位于牙齿的牙冠41的切缘,牵引部1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凹陷,壳状本体11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第一容纳部13,牵引件20用于连接在第一容纳部13上并从舌侧经牵引部12引导后连接在前牙区相邻两颗牙齿的牙根42之间的连接件30上,使壳状本体11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在牵引件20的作用下,牙齿矫治器10针对前牙区的单颗牙齿能够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实施例6的连接件30设置在带牵引部12的牙齿的牙根42的左侧,并位于相邻两颗牙齿的牙根42之间,根据矫治需要,如图7所示,连接件30还可以设置在带牵引部12的牙齿的牙根42的右侧,或者,如图8所示,在带牵引部12的牙齿的牙根4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连接件30,牵引件20跨过带牵引部12的牙齿的牙根42并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件30上,可以理解的是,图7和图8中的牵引件20针对前牙区的单颗牙齿同样能够使牙齿矫治器10产生预期或期望的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实施例主要以将牙齿矫治套组应用于上颌牙齿为例对牙齿矫治套组的结构、作用方式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在将以上实施例的牙齿矫治套组应用于下颌牙齿时,同样可以采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作用方式并产生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牙齿矫治器、牵引件及连接件;所述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牵引部;所述连接件用于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所述牵引件用于分别连接在所述牵引部和所述连接件上,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至少两个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所述连接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或者,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两个连接件,所述牵引部包括两个第一凹部,一个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远中到右侧中切牙远中范围内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的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左侧的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左侧的所述连接件上,另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右侧的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并钩挂在位于唇系带右侧的所述连接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齿矫治套组包括用于分别设置在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的两个连接件,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供钩挂在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上的牵引件经第二容纳部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从第二容纳部穿过或钩挂在第二容纳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的龈缘端。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牙齿的切缘上,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牵引件用于连接在第一容纳部上并从舌侧经所述牵引部引导后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前牙区相邻两颗牙齿的牙根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是能够伸缩的弹性件。
15.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至少两个牵引部,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牵引部并钩挂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凹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为两个,一个所述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另一个所述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唇系带左侧和唇系带右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时,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供钩挂在唇系带左侧的连接件上的牵引件经第二容纳部转向后钩挂在唇系带右侧的连接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唇侧的中切牙之间的龈缘端,并具有钩挂结构。
21.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位于左侧前牙区,所述第二牵引部位于中切牙之间,所述第三牵引部位于右侧前牙区,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并连接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系带左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左侧前牙的矫治力,另一个所述牵引件用于从舌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并连接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系带右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右侧前牙的矫治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左侧尖牙远中到左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所述第三牵引部设置在壳状本体的右侧尖牙到右侧中切牙之间的颌方邻间隙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和第三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颌方邻间隙处的凹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供位于舌侧的牵引件穿过或钩挂以使所述位于舌侧的牵引件贴近所述壳状本体的舌侧表面。
25.一种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引导牵引件的一个或多个牵引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舌侧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牵引件用于连接在第一容纳部上并从舌侧经所述牵引部引导后连接在设置在唇侧颌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牙齿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是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牙齿的切缘上的一个或多个凹部。
27.一种牙齿矫治器,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牙齿矫治套组中所述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设置有多个容纳牙齿的腔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设置有用于连接牵引件的牵引部;所述牵引件用于穿过所述牵引部并钩挂在设置在佩戴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颌骨上的连接件上,以使所述壳状本体产生压低前牙的矫治力。
CN202020612637.7U 2020-04-22 2020-04-22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Active CN213030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2637.7U CN213030884U (zh) 2020-04-22 2020-04-22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2637.7U CN213030884U (zh) 2020-04-22 2020-04-22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0884U true CN213030884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2637.7U Active CN213030884U (zh) 2020-04-22 2020-04-22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0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3802B (zh) 下颌前导隐形矫治器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210277375U (zh) 一种实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全牙弓整体内收的复合装置
CN217828109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CN111513877A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NZ585015A (en) A dental appliance elastically deformable to apply a correction force at a base of the crown
CN211512126U (zh)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21115636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3030884U (zh) 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器
CN215937742U (zh) 舌侧磨牙推后矫治器
CN215739548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213406360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和矫治系统
CN219397673U (zh) 一种正畸矫治器
CN213098437U (zh) 辅助矫治装置、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套组
CN213098438U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0170199U (zh) 一种唇舌侧联合隐形矫治牙套及系统
CN217244878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219846879U (zh) 一种舌侧推杆整体远移后牙列的装置
CN213047390U (zh) 一种护垫式前牙反牙合矫治器
CN210114518U (zh) 一种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
CN217660209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以及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