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221U - 腔管调节器械 - Google Patents

腔管调节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221U
CN217611221U CN202220249117.3U CN202220249117U CN217611221U CN 217611221 U CN217611221 U CN 217611221U CN 202220249117 U CN202220249117 U CN 202220249117U CN 217611221 U CN217611221 U CN 217611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rounding
surround
cross
section
l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91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辉
张金旻
张健东
肖亮
高瑞林
鲍涛
邹明浩
倪凯
王珂男
董旻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2491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包括本体和活动连接本体的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可相对于本体同步往复移动,以调节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据此,本申请可方便且精准地调控目标腔管内的液体流速,并具有操作行程短的优点。

Description

腔管调节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管调节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普查开展,越来越多的肿瘤可以被及时诊断,而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针对血管比较丰富、血流量大的实质性脏器,例如对全身血流每25秒循环一次的肝脏进行手术时,术中出血控制往往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代肝脏外科一直以腹腔镜等微创化操作为发展方向,但既往总结肝脏的血管阻断技术,直接应用在腹腔镜环境下,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合适的出血控制技术,使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技术门槛增高,不易普及;2容易大出血的肝切除手术无法安全的在腹腔镜环境下实施,反而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损害; 3现有的肝门血管阻断技术,需要多人多次特定的程序进行阻断,复杂的过程增加手术的时长和风险。
因此,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手术过程对出血控制技术提出较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包括:本体;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其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所述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所述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可选地,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远端;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同步移动,以使所述本体内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外露于所述本体,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同步移动,以使外露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进入所述本体内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至少包括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第一环绕件与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横截面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锁定部;穿设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环绕件与所述第二环绕件中的一个上;其中,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所述锁定部可固定结合穿设于穿设部中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环件上,并抵顶于所述穿设部的至少一侧,以供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环件相互定位结合。
可选地,所述穿设部包括分布于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上的至少一个穿设孔。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一字型截面中的一个;所述穿设孔包括齿形孔壁或光滑孔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的端部还包括穿刺结构,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穿过目标组织间隙以抵达预设组织位置。
可选地,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还包括邻接所述穿设部的操作部,可借由所述操作部定位所述穿设部,以供结合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
可选地,所述锁定部包括压合管或医用夹;其中,所述医用夹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形截面、V形截面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或所述第二环绕件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
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中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的连接件;且其中,所述器械还包括驱动结构,其位于所述本体的近端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移动。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包括:本体;第三环绕件;闭合件,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中,并连接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以使所述第三环绕件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其中,所述闭合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所述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所述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可选地,所述闭合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连接所述闭合件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可由所述本体内部向所述本体的外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
可选地,所述闭合件可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连接所述闭合件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同步由所述本体的外部向所述本体的内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三环绕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至少包括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中的一个;所述第三环绕件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横截面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环绕件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环绕件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
可选地,所述闭合件包括压合管或医用夹;其中,所述医用夹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形截面、V形截面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器械还包括驱动结构,其分别连接所述闭合件并位于所述本体的近端,用于控制所述闭合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本体内部还设有弹性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或所述闭合件可受所述驱动结构的作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弹性结构弹性变形;或者所述连接件或所述闭合件可受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可精准且快速地调节目标腔管的横截面,从而达到控制目标腔管内的液体流速的目的。
再者,在本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中,借由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同步相对于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的周长变化为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相对于本体的移动行程的两倍,因此,具有操作行程短,闭合效率高,且器械体积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的不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1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的不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的应用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腔管调节器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腔管调节器械;
2:目标腔管;
10:本体;
12:远端;
14:近端;
20:第一环绕件;
30:第二环绕件;
40:环绕部;
50:穿设部;
52:穿设孔;
60:锁定部;
62:压合管;
64:医用夹;
70:穿刺结构;
72:操作部;
74:弯控部;
76:连接件;
78:驱动结构;
80:第三环绕件;
82:闭合件;
84:弹性结构;
90:标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随着医学普查开展,越来越多的肿瘤可以被及时诊断,而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针对血管比较丰富、血流量大的实质性脏器,例如对全身血流每25秒循环一次的肝脏进行手术时,术中出血控制往往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代肝脏外科一直以腹腔镜等微创化操作为发展方向,但既往总结肝脏的血管阻断技术,直接应用在腹腔镜环境下,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合适的出血控制技术,使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技术门槛增高,不易普及;2.容易大出血的肝切除手术无法安全的在腹腔镜环境下实施,反而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损害;3.现有的肝门血管阻断技术,需要多人多次特定的程序进行阻断,复杂的过程增加手术的时长和风险。
因此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手术过程对出血控制技术提出较高要求。
针对现有目标血管进行血流控制的操作技术,需可以环绕目标血管并对血管进行施压的装置,特别是符合腔镜操作条件限制的手术辅助装置。血管包绕就成为了最接近临床操作常规、出血控制最有效的方案。但是现有包绕法也存在以下弊端:1、腔镜下为达到线包绕目标血管需要进行多步骤的操作,增加的操作难度和风险,限制了该操作在腔镜下的应用范围。2.现有包绕法往往采用一根包绕带对血管进行捆扎、血管钳固定等操作,阻断较粗血管时,收紧行程较大,器械体积较大,缺少行程减半,占用空间小更适合腹腔镜手术使用的阻断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12939836U号提出一种采用钳夹法阻断血管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技术方案对于腹腔内较粗血管,钳夹控制血管血流的操作可能难以覆盖血管的周长,可能达不到有效控制血流的目的;此外,钳夹头部没有足够的曲度,无法对特别的目标血管进行钳夹,而曲度过大,又无法通过腔镜操作孔,限制其在腔镜下的应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10631257U号提出一种采用单根包绕带包绕血管进行阻断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收紧后行程较大,器械体积较大,占用腹腔镜手术的空间,并且包绕后形成的闭环节点不变,医生不能通过调整闭合点解决血管包绕不足或者过紧的问题,给手术操作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血流控制技术,能够将传统的“先阻断再手术”的方式改变为“先手术再根据需要阻断”,能够将“长时间、难以及时调整血管阻断”改变为“能够实时控释血管血流阻断”,将“多人配合完成阻断操作”改变为“单人即可操作完成”,从而降低人力成本,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降低手术的风险,降低术者手术的技术要求,易于术者在腹腔镜环境下进行阻断操作等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1主要包括本体10以及活动连接本体10的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
其中,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参考图3和图4)。
可选地,目标腔管2可为具有内部腔道且可产生变形的腔管,包括但不限于血管、胆管、淋巴管、气管、输尿管、消化系统管腔等各类生物组织腔管。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可相对于本体10同步往复移动,以调节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并使目标腔管2的横截面根据环绕部40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具体地,当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越大时,目标管腔2受到的环绕部40的作用力越小,则目标管腔2变形的程度也越小,目标管腔2内的流体流速也越快;反之,当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 的截面面积越小时,目标管腔2受到的环绕部40的作用力越大,则目标管腔 2变形的程度也越大,目标管腔2内的流体流速也越慢。
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可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远端12(例如远端开口),以供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由本体10的内部延伸至本体10的外部。
具体地,参考图2,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可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F1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同步移动,以使本体10内部的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各自的一部分经由远端12外露于本体10,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第一环绕件20 和第二环绕件30可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F2方向) 相对于本体10轴向同步移动,以使外露于本体10的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各自的一部分经由远端12进入本体10内部,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 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减小。
可选地,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可由柔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柔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等。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绕件22或第二环绕件32可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
较佳地,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的表面可涂覆抗菌层或润滑涂层。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的横截面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于本实施例中,腔管调节器械1还包括穿设部50和锁定部60。
其中,穿设部50可设于第一环绕件20与第二环绕件30中的一个上,未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可穿设于穿设部50中,锁定部60可固定结合穿设于穿设部50中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环件 30上,并抵顶于穿设部50的至少一侧,以供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环件 30相互定位结合。
例如,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穿设部50可设于第二环绕件30 上,第一环绕件20可穿设于穿设部50中,锁定部60可进一步固定结合穿设于穿设部60中的第一环绕件20上,并抵顶于穿设部50的至少一侧,使得第一环绕件20与第二环绕件30相互定位结合。
于本实施例中,穿设部50可包括分布于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 30上的至少一个穿设孔52(参考图3至图5)。
其中,当穿设部50包含有多个穿设孔52的情况下,各穿设孔52可为间隔分布在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上。
可选地,穿设孔52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一字型截面等。
可选地,穿设孔52可包括光滑孔壁(参考图5)或齿形孔壁(参考图 6)。
可选地,锁定部60可包括压合管62(参考图3)。
于本实施例中,压合管62的材质可为易于变形的金属管,未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可依次穿过穿设部50和压合管62,并利用手术工具将压合管62挤压变形,使其抵接于穿设部50的一侧,使得第一环绕件20与第二环绕件30相互定位结合。
可选地,锁定部60也可包括医用夹64(参考图7、图8)。
于本实施例中,医用夹64可至少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 U形截面(参考图7)、V形截面(参考图8)等。
于本实施例中,锁定部60的大小可小于本体10的内径,以供锁定部 60在本体10内部移动。
可选地,第一环绕件20和/或第二环绕件30的端部还可包括穿刺结构 70(参考图9),用于提供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穿过目标组织间隙以抵达预设组织位置。
较佳地,穿刺结构70可设置在未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的端部。
可选地,穿刺结构70可呈锥形或扁圆形,穿刺结构70的构成材料可稍硬于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的构成材料。
可选地,穿刺结构70可以与第一环绕件20和/或第二环绕件30一体成型,或者,穿刺结构70也可以是定位于第一环绕件20和/或第二环绕件 30的端部的独立组件。
可选地,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还包括邻接穿设部50的操作部72(参考图3、图4),可借由操作部72定位穿设部50,以供结合未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
于本实施例中,可经由操作部72带动穿设部50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供未设有穿设部50的第一环绕件20或第二环绕件30穿设于其中。
可选地,操作部72可具有1至2厘米的段长。
于本实施例中,操作部72可供结合操作工具(例如手术钳等,未示出),且操作部72上还可设置防滑单元722(参考图10),用于提供操作工具相对于操作部72定位,例如,可提供手术钳稳固的夹持操作部72以执行相关操作。
请参考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腔管调节器械1也可仅包括锁定部60,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的端部可同时固定穿设在锁定部60中,使得第一环绕件20与第二环绕件30相互定位结合。
于图11所示实施例中,锁定部60可包括但不限于压合管62或医用夹 64。
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可包括与第一环绕件20和/或第二环绕件 30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74(参考图12),用于控制第一环绕件20 和/或第二环绕件30可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借以提供第一环绕件20和/或第二环绕件30可方便地穿插目标管腔的周围组织间隙,以完成周向包绕目标腔管的手术操作
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包括位于本体10中且分别连接第一环绕件 20和第二环绕件30的连接件76(参考图2),以及位于本体10的近端14,并与连接件76连接的驱动结构78(参考图13),用于控制连接件76相对于本体10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一环绕件20和第二环绕件30相对于本体10的轴向同步往复移动,借以调节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腔管调节器械1,主要包括本体10、第三环绕件80、闭合件82。
其中,闭合件82可活动设于本体10中,并连接第三环绕件80的相对两端,以使第三环绕件80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
于本实施例中,闭合件82可相对于本体10往复移动,以调节环绕部 40的截面面积,并使目标腔管2的横截面可根据环绕部40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具体地,闭合件82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以使连接闭合件82的第三环绕件80的相对两端可由本体10内部向本体10的外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闭合件 82可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以使连接闭合件82的第三环绕件80的相对两端同步由本体10的外部向本体10的内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2的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减小。
可选地,第三环绕件80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其中,柔性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等。
可选地,第三环绕件80可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
可选地,第三环绕件80的横截面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等。
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可包括与第三环绕件80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74(参考图12),用于控制第三环绕件80可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
可选地,闭合件82包括压合管或医用夹。
可选地,医用夹可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 形截面、V形截面等。
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包括驱动结构78(参考图13和图14),驱动结构78可连接闭合件82和并定位于本体10的近端14,用于控制闭合件82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借以调节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
可选地,腔管调节器械1还可包括设于本体10上的标识单元90(参考图13),用于标识连接件76或闭合件82相对于本体10的移动距离。
可选地,本体10也可由透明材质构成,以供观察连接件76或闭合件 82相对于本体10的移动距离,从而达到精确控制环绕部的截面面积的目的。
可选地,本体10内部还设有弹性结构84。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6或闭合件82可受驱动结构78的作用,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5所示的F2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以使弹性结构 84弹性变形;或者,连接件76或闭合件82可受弹性结构8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例如图15所示的F1方向)相对于本体10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当连接件76或闭合件82受驱动结构78的作用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5所示的F2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时,可使环绕部 40的截面面积减小,当连接件76或闭合件82受弹性结构8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沿第二方向(例如图15所示的F1方向)相对于本体10轴向移动时,可使环绕部40的截面面积增大,借以使得目标腔管2的释放作业更为顺畅。
利用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执行相关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的实验结果如下:
在现实腹腔镜肝脏手术中,医生用导尿管穿过穿刺器,用手术钳包绕并扎紧肝门血管,整个操作过程,用时10分钟左右,而且扎紧后不能反复闭合、松开血管,想要松开血管一段时间,只能剪断原来导尿管,重新再包绕。在自主设计的模拟人体腹腔镜肝脏手术实验中,使用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进行实验,从开始到完成包绕模拟的肝门血管用时5分钟,然后操作驱动结构(手柄) 迅速闭合血管,模拟肝门血管直径从原来3cm,挤压缩减直径为2.08cm(由平均行程2.9cm推出))。流过模拟血管流体(实验中用的水)流速从2000ml/min(正常人体肝血流量为1000-1800ml/min)逐渐减少到0,控制驱动结构松开包绕的模拟血管,模拟血管直径恢复原状,血管内的流体(水)继续循环流动起来,说明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在模拟实验中可快速的实现间歇性闭合、松开模拟血管,达到控制模拟血管里水流流速目的,且效果良好。
在动物实验中心,在实验猪上使用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进行肝脏腹腔镜下肝门血管扎紧手术。在建立好腹腔镜气腹通道后,从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开始进穿刺器到完成包绕猪的肝门血管用时4.5分钟,并观察到猪肝脏的颜色发生变化,从原来的鲜红色,变为缺血的黑红色。用手术刀剪开肝门血管下游猪肝脏组织,只发现出现少量血点后,后续剪开组织里的血管不在出血,说明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的闭合血管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腔管调节器械借由活动连接本体的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可构成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通过控制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相对于本体移动,以调节环绕部的周长,使得目标腔管可根据环绕部的周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并形成不同的横截面,借以达到精确控制目标腔管内的液体流速的目的,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小巧,操作方便的优点。
再者,借由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同步相对于本体的轴向往复移动,可使得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的周长变化为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相对于本体的移动行程的两倍,因此,具有操作行程短,闭合效率高,且器械体积小的优点
此外,利用设置在第一环绕件和/或第二环绕件端部的穿刺部,可用于穿刺肝门周边组织间隙,借以方便实现目标腔管的包绕定位,从而利于手术的顺利执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其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相互结合,以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
其中,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所述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所述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中空结构并具有远端;
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同步移动,以使所述本体内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外露于所述本体,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
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可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同步移动,以使外露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一部分经由所述远端进入所述本体内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至少包括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第一环绕件与所述第二环绕件各自的横截面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还包括:
锁定部;
穿设部,其设于所述第一环绕件与所述第二环绕件中的一个上;
其中,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可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所述锁定部可固定结合穿设于穿设部中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环件上,并抵顶于所述穿设部的至少一侧,以供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环件相互定位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包括分布于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上的至少一个穿设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设孔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一字型截面中的一个;
所述穿设孔包括齿形孔壁或光滑孔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的端部还包括穿刺结构,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穿过目标组织间隙以抵达预设组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还包括邻接所述穿设部的操作部,可借由所述操作部定位所述穿设部,以供结合未设有所述穿设部的所述第一环绕件或所述第二环绕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压合管或医用夹;其中,
所述医用夹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形截面、V形截面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或所述第二环绕件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或所述第二环绕件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中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环绕件和所述第二环绕件的连接件;
且其中,所述器械还包括驱动结构,其位于所述本体的近端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环绕件和第二环绕件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移动。
12.一种腔管调节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第三环绕件;
闭合件,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中,并连接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以使所述第三环绕件构成可周向环绕目标腔管的环绕部;
其中,所述闭合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并使所述目标腔管的横截面根据所述环绕部的不同截面面积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连接所述闭合件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可由所述本体内部向所述本体的外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增加;或者,
所述闭合件可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连接所述闭合件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相对两端同步由所述本体的外部向所述本体的内部移动,使得周向环绕所述目标腔管的所述环绕部的截面面积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环绕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柔性材料至少包括纤维、硅胶、乳胶、橡胶、pvc、聚酯、聚氨酯中的一个;
所述第三环绕件包括中空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第三环绕件的横截面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中的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环绕件的至少一部分相结合的弯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环绕件根据预设弯曲方向以及预设弯曲弧度弯曲变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件包括压合管或医用夹;
其中,所述医用夹包括圆形截面、矩形截面、菱形截面、U形截面、V形截面中的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还包括驱动结构,其分别连接所述闭合件并位于所述本体的近端,用于控制所述闭合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还设有弹性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件可受所述驱动结构的作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弹性结构弹性变形;或者
所述连接件可受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部还设有弹性结构,其中,
所述闭合件可受所述驱动结构的作用,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弹性结构弹性变形;或者
所述闭合件可受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移动。
CN202220249117.3U 2022-01-30 2022-01-30 腔管调节器械 Active CN217611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117.3U CN217611221U (zh) 2022-01-30 2022-01-30 腔管调节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117.3U CN217611221U (zh) 2022-01-30 2022-01-30 腔管调节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221U true CN21761122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9117.3U Active CN217611221U (zh) 2022-01-30 2022-01-30 腔管调节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7279A (en)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adhesive for seal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EP0812571B1 (en) Device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US5997555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JP4967002B2 (ja) 血管等を縫合する縫合装置および縫合方法
US6451031B1 (en) Blood vessel suturing device with single guide-wire/needle receiving lumen
US5810849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JP2802244B2 (ja) 内視鏡用シース
EP0519590B1 (en) Grasping forceps for performing cholangiography
US5980539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US7341554B2 (en) Endoscopic treatment system
US5741234A (en) Anatomical cavity access sealing condit
US5439469A (en) Wound closure device
JPH1176403A (ja) 外科用処置具
US10537228B2 (en) Endoscopic surgical device and exterior tube
US20090216081A1 (en) Anastomosis system
US200600150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body cavity
JPH07506276A (ja) 腹腔鏡を用いる外科結紮、修復および電気外科凝固および切断装置
CA2711300A1 (en) Medical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doscopically suturing perforations
CN217611219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217611218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217611221U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114366217A (zh) 腔管调节器械
US2020028912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luding a body vessel
CN114431913A (zh) 腔管调节器械
CN114366216A (zh) 腔管调节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ghai kanglul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Oriental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9000068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Lumen regulating instru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705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