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0393U - 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10393U CN217610393U CN202221768280.7U CN202221768280U CN217610393U CN 217610393 U CN217610393 U CN 217610393U CN 202221768280 U CN202221768280 U CN 202221768280U CN 217610393 U CN217610393 U CN 2176103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pillow
- air
- support
- contro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上下堆叠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升降机构相关联的行程控制机构,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有电器控制盒。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通过使用者不同睡姿对枕头造成压力的不同,气囊、行程控制机构及电器控制盒相互配合,调整枕头的高度,使使用者的颈椎始终保持在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曲度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普及,青少年“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针对颈椎病的防治,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范涛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纠正头颈部不良姿势及不良睡眠体位,经常改变头颈部体位,避免在单一姿势下持续时间过久,改变颈椎负荷力线。以上方法不仅可以纠正颈椎病的病理状态,也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措施,对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也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人的—生有近三分之—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中保持头颈部处于人体正常生理曲度位置,防止头颈部不良姿势,对提高睡眠质量、预防颈椎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达到在睡眠中纠正头颈部不良姿势的目的,自然离不开拥有—个舒适的好枕头,因此各种以改善睡眠为目的的枕头应需而生,其中以弹性良好的乳胶枕和仿造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形状的药枕、磁疗枕最为普及。但仔细分析,所有这些枕头都存在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人体在仰卧和侧卧时对枕头高度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而乳胶枕、药枕和磁疗枕都是按照人体仰卧时的头颈高度设计制造的,不能随使用者在唾眠中转换睡姿自动调整高低,因此不能达到纠正头颈部不良姿势、保护颈椎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上下堆叠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升降机构相关联的行程控制机构,所述行程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有电器控制盒。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海绵块,所述电器控制盒内设有气泵,所述气泵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四角设有导杆,所述底板的四角设有与所述导杆相适配的导杆套。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器控制盒内集成有电路板、气泵、常闭式电磁排气阀、单向排气阀,所述电器控制盒外接有电源适配器和电缆,所述电器控制盒上设有启动开关。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程控制机构包括与底板和顶板相连的排气开关组件、与底板和顶板相连的充气开关组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开关组件包括在所述顶板底部设有的第一支架和在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的排气开关、在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的第二支架和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所述排气开关相适配的第一弹片,所述排气开关与所述电器控制盒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两侧的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轴销座,所述第一轴销座上设有第一轴销,所述第一弹片套接在所述第一轴销上,所述第一轴销上设有第一扭簧。
更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开关组件包括在所述底板顶部设有的第三支架和在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的充气开关、在所述顶板底部设有的第四支架和在所述第四支架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所述充气开关相适配的第二弹片,所述充气开关与所述电器控制盒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片两侧的第四支架上设有第二轴销座,所述第二轴销座上设有第二轴销,所述第二弹片套接在所述第二轴销上,所述第二轴销上设有第二扭簧。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软垫,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外面设有枕套。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在枕头内安装了行程控制机构和气囊,在行程控制机构内安装了弹片和按钮开关;此外还配置了一个电器控制盒,在电器控制盒内安装了气泵、电磁排气阀和单向排气阀;气泵供气口用气管与枕头内气囊连接,气泵接线端口和电磁排气阀分别用电缆与行程控制机构内按钮开关连接。利用人体仰卧、侧卧转换时头部位置改变所产生对枕头压力和海绵块、气囊形状的变化,控制按钮开关的通断;以此控制气泵启动对气囊充气或控制电磁排气阀接通让气囊排气,最终实现调整枕头高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充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轴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的气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正常仰睡时枕头的受力分析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仰睡角度过高时枕头的受力分析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侧睡角度过低时枕头的受力分析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正常侧睡时枕头的受力分析图。
图中:1、枕套;2、底板;3、顶板;4、气囊;5、升降机构;6、行程控制机构;7、电器控制盒;8、气泵;9、气管;10、排气开关组件;11、充气开关组件;12、第一支架;13、排气开关;14、第二支架;15、第一弹片;16、第一轴销座;17、第一轴销;18、第一扭簧;19、第三支架;20、充气开关;21、第四支架;22、第二弹片;23、第二轴销座;24、第二轴销;25、第二扭簧;26、导杆;27、导杆套;28、海绵块;29、常闭式电磁排气阀;30、单向排气阀;31、电源适配器;32、电缆;33、启动开关;34、软垫;35、排气PCB板;36、充气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15所示,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包括底板2和顶板3,底板2与顶板3上下堆叠设置,底板2与顶板3之间设有升降机构5,底板2与顶板3之间设有与升降机构5相关联的行程控制机构6,行程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有电器控制盒7;升降机构5设置在底板2和顶板3之间,赋予顶板3上升下降的能力,行程控制机构6控制升降机构5的动作,控制顶板3上升下降的的动作,电器控制盒7通过电源适配器31接入外部电网,为电器控制盒7提供12V直流安全电源,并对升降机构5和行程控制机构6实施控制。
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5包括在底板2与顶板3之间设有的气囊4,气囊4的底部设有与底板2连接的海绵块28,电器控制盒7内设有气泵8,气泵8连接有气管9,气管9与气囊4连通;气囊4是一个形状为除去四个角的长方体,气囊4是只能向上下两个方向移动的手封琴式气囊,气囊4的下方选用有弹性的支撑体海绵块28,减少气囊所需要发生的形变量,提高稳定性,气囊4内的气体由内置于电器控制盒7的气泵8提供。
参看图1-3,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的四角设有导杆26,底板2的四角设有与导杆26相适配的导杆套27;导杆26及导杆套27布置在底板2与顶板3之间的四个角,以此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器控制盒7内集成有电路板、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单向排气阀30,电器控制盒7外接有电源适配器31及电缆32,电器控制盒7上设有启动开关33;电器控制盒7内安装了电路板、气泵8、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单向排气阀30、气管9及电缆32,电器控制盒7通过电缆32与行程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同时电器控制盒7外接有220V交流电源的l2V直流电源适配器31。
参看图2-3,在本实施例中,行程控制机构6包括与底板2和顶板3相连的排气开关组件10、与底板2和顶板3相连的充气开关组件11;排气开关组件10与充气开关组件11均为可随底板2与顶板3之间的空间改变而动作的机械构件。
参看图4-5,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开关组件10包括在顶板3底部设有的第一支架12和在第一支架12上设有的排气开关13、在底板2顶部设有的第二支架14和在第二支架14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排气开关13相适配的第一弹片15,排气开关13与电器控制盒7电性连接;排气开关13为闭锁式按钮开关,焊接在排气PCB板35上,然后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架12上,而第一支架12也是通过螺钉固定在顶板3的底部,第二支架14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2上,两个第一弹片15竖直设置在第二支架14上,顶板3下降时,两个第一弹片15先后两次触发排气开关13。
参看图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片15两侧的第二支架14上设有第一轴销座16,第一轴销座16上设有第一轴销17,第一弹片15套接在第一轴销17上,第一轴销17上设有第一扭簧18;第一扭簧18和第一弹片15都套接在第一轴销17上,第一扭簧18安装在第一弹片15的中间,第二支架14上冲出两个小孔,两个第一弹片15的尾部抵住第二支架14的小孔上,使排气开关13下降触碰到第一弹片15时,第一弹片15不会绕着销轴旋转,但是排气开关13上升时却可以压迫第一扭簧18和第一弹片15,排气开关13离开第一弹片15后,受压迫第一扭簧18使第一弹片15复原。
参看图7,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开关组件11包括在底板2顶部设有的第三支架19和在第三支架19上设有的充气开关20、在顶板3底部设有的第四支架21和在第四支架21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充气开关20相适配的第二弹片22,充气开关20与电器控制盒7电性连接;充气开关20为闭锁式按钮开关,焊接在充气PCB板36上,然后在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支架19上,而第三支架19也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2的顶部,第四支架21通过螺钉固定在顶板3上,两个第二弹片22竖直设置在第四支架21上,顶板3上升时,两个第二弹片22先后两次触发充气开关20。
参看图8-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片22两侧的第四支架21上设有第二轴销座23,第二轴销座23上设有第二轴销24,第二弹片22套接在第二轴销24上,第二轴销24上设有第二扭簧25;第二扭簧25和第二弹片22都套接在第二轴销24上,第二扭簧25安装在第二弹片22的中间,第四支架21上冲出两个小孔,两个第二弹片22的尾部抵住第四支架21的小孔上,使第二弹片22上升触碰到充气开关20时,第二弹片22不会绕着销轴旋转,但是第二弹片22下降时却可以借着充气开关20压迫第二扭簧25,第二弹片22离开充气开关20后,受压迫第二扭簧25使第二弹片22复原。
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的顶部设有软垫34,顶板3和底板2的外面设有枕套1;软垫34选取中间低两侧高的垫子,顶板3和底板2在枕套1的内部上下堆叠设置。
电路和气路连接原理
电路连接参见图10:气泵8、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排气开关13、充气开关20、启动开关33分别按图连接后,用支架、螺钉把气泵8、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和启动开关33分别固定在电器控制盒7内,电器控制盒7上盖对应启动开关33按柄的位置设有按键,电器控制盒7底部设有百叶窗用于散热和通气。工作电源由外接220V交流电源的12V直流电源适配器31提供。
气路连接参见图11:电器控制盒7内气泵8供气端口用气管9连接,气管9另一端连接四通管接头,四通管接头,—端用气管9连接枕头内气襄4,另两端分别与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单向排气阀30连接。单向排气阀30用支架、螺钉固定在电器控制盒7内,作用是当气压超过工作气压时将空气排出气路外。
工作原理
1、护颈枕头的初始状态设置
护颈枕头在组装后,用平板下压把气囊4内空气从单向排气阀30排出,直到导杆26顶到底板2不动为止。再拉开枕头底部枕头套中间的拉链,用螺丝批从底板2上窗口伸进把两个闭锁式按钮开关置于断开状态,然后重新拉好拉链(该步骤只需第一次使用时设置,以后不用)。使用者每次使用前,首先要按住电器控制盒7上的启动开关33不放,直至枕头气囊4完全充满气才松开,然后护颈枕头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2、使用者仰卧时护颈枕头的工作原理(由侧卧转为仰卧时与此相同)
接上一步骤,气囊4初始状态为充满气状态。当使用者采取仰卧睡姿时,参见图13,由于枕头高度高于人体仰卧时正常的头部位置,造成头部前曲,此时人体背部对头颈部产生—个垂直向下的牵拉力F6,此时枕头所受压力为头部自重F5+F6,枕头内海绵块28和气囊4受力压缩降低,顶板3在导杆26导套27的导引下下降,同时带动第一支架12及排气开关13下降,此时安装在第二支架14上边的第一弹片15将排气开关13的按柄压下,触发电器控制盒7内的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通电开启排气,枕头高度因气囊4排气随之降低。当排气开关13高度下降到预设高度时,第二支架14下边的第一弹片15再次将排气开关13的按柄压下,触发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断电关闭,气囊4停止排气。在此同时,随着枕头高度及使用者头部位置的降低,头部前屈逐渐消除,牵拉力F6随之下降为零,此时头部自重与枕头海绵支承力达到平衡(见图12),使枕头保持在此合适高度不变。
第一弹片15的复位:参见图4,回程时(即使用者由仰卧转为侧卧时),排气开关13随第一支架12上升先后触碰上下两个第一弹片15,使两个第一弹片15绕第一轴销17逆时针旋转避开排气开关13后,两个第一弹片15在第一扭簧18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复位。
3、使用者由仰卧转为侧卧时护颈枕头的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由仰卧转为侧卧时,参见图14,由于使用者颈部随着身体侧转抬高,造成头部下垂,此时肩部对头颈部产生—个向垂直上的牵拉力F6,此时枕头所受压力为头部自重F5-F6,枕头内海绵块28和气囊4因压力下降而膨胀升高,顶板3在导杆26导套27的导引下上升,同时带动第四支架21及两个第二弹片22上升。此时安装在第四支架21上边的第二弹片22将充气开关20的按柄压下,触发电器控制盒7内的气泵8通电启动对气囊4充气,枕头高度因气囊4充气逐渐升高。当第四支架21上升到预设高度时,第四支架21下边的第二弹片22再次将充气开关20的按柄压下,气泵8断电停止运行,气囊4停止充气。在此同时,随着枕头高度及使用者头部位置的上升,头部下垂逐渐消除,牵拉力F6随之下降为零,此时头部自重与枕头海绵支承力再次达到平衡(见图15),使枕头保持在此合适高度不变。
第二弹片22的复位:参见图7,回程时(即使用者由侧卧转为仰卧时),上下两个第二弹片22随第四支架21下降先后触碰充气开关20,使两个第二弹片22绕轴销顺时针旋转避开充气开关20后,两个第二弹片22在第二扭簧25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复位。
护颈枕头如上述过程不断循环,利用人体仰卧、侧卧转换时头部位置改变所产生对枕头压力和气囊形状的变化,控制按钮开关的通断,以此控制气泵启动对气囊充气或控制电磁排气阀接通让气囊排气,最终实现调整枕头高度的目的,使使用者的颈椎始终保持在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曲度的位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应用于市场上常见的竹枕、藤枕等,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包括底板(2)和顶板(3),所述底板(2)与所述顶板(3)上下堆叠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设有升降机构(5),所述底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设有与所述升降机构(5)相关联的行程控制机构(6),所述行程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有电器控制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在所述底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设有的气囊(4),所述气囊(4)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底板(2)连接的海绵块(28),所述电器控制盒(7)内设有气泵(8),所述气泵(8)连接有气管(9),所述气管(9)与所述气囊(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四角设有导杆(26),所述底板(2)的四角设有与所述导杆(26)相适配的导杆套(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控制盒(7)内集成有电路板、常闭式电磁排气阀(29)、单向排气阀(30),所述电器控制盒(7)外接有电源适配器(31)和电缆(32),所述电器控制盒(7)上设有启动开关(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机构(6)包括与底板(2)和顶板(3)相连的排气开关组件(10)、与底板(2)和顶板(3)相连的充气开关组件(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开关组件(10)包括在所述顶板(3)底部设有的第一支架(12)和在所述第一支架(12)上设有的排气开关(13)、在所述底板(2)顶部设有的第二支架(14)和在所述第二支架(14)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所述排气开关(13)相适配的第一弹片(15),所述排气开关(13)与所述电器控制盒(7)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15)两侧的第二支架(14)上设有第一轴销座(16),所述第一轴销座(16)上设有第一轴销(17),所述第一弹片(15)套接在所述第一轴销(17)上,所述第一轴销(17)上设有第一扭簧(1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开关组件(11)包括在所述底板(2)顶部设有的第三支架(19)和在所述第三支架(19)上设有的充气开关(20)、在所述顶板(3)底部设有的第四支架(21)和在所述第四支架(21)上竖直设有的两个与所述充气开关(20)相适配的第二弹片(22),所述充气开关(20)与所述电器控制盒(7)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22)两侧的第四支架(21)上设有第二轴销座(23),所述第二轴销座(23)上设有第二轴销(24),所述第二弹片(22)套接在所述第二轴销(24)上,所述第二轴销(24)上设有第二扭簧(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顶部设有软垫(34),所述顶板(3)和所述底板(2)的外面设有枕套(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05054 | 2022-02-28 | ||
CN2022204050546 | 2022-02-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10393U true CN217610393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3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68280.7U Active CN217610393U (zh) | 2022-02-28 | 2022-07-07 | 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10393U (zh)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21768280.7U patent/CN2176103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07645A (zh) | 一种座椅及座椅智能腰枕系统 | |
CN106820830A (zh) | 一种智能识别卧姿并智能调节高度的枕头 | |
CN113749492A (zh)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及其调节高度方法 | |
CN203016460U (zh) | 自动调整的气囊枕装置 | |
CN217610393U (zh) | 一种跟随睡姿自动调整高低的护颈枕头 | |
CN216602357U (zh) | 颈椎牵引式功能枕头 | |
CN201026028Y (zh) | 辅助座垫 | |
CN211883060U (zh) | 三段调节式座椅靠背及座椅 | |
CN213251088U (zh) | 改进型气动腰椎按摩器 | |
CN210407745U (zh) | 一种用于辅助起立的多功能座椅 | |
CN209898863U (zh) | 座椅垫 | |
CN217066999U (zh) | 一种腰椎理疗按摩装置 | |
CN217743646U (zh) | 一种一体化坐卧两用电竞椅 | |
CN221060284U (zh) | 一种多功能头枕 | |
CN219537966U (zh) | 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 | |
CN221044692U (zh) | 可调型颈椎保健枕 | |
CN220631621U (zh) | 带有气垫式靠背的椅子 | |
CN220089906U (zh) | 一种可调控按摩的软体沙发 | |
CN221205965U (zh) | 一种腰椎护理辅助支架 | |
CN220236475U (zh) | 一种电动床 | |
CN219090015U (zh) | 一种可塑性支气管镜检查用枕 | |
CN217409200U (zh) | 一种用于术后手臂放置的垫枕 | |
CN212879873U (zh) | 一种站立行走电动轮椅 | |
CN220734913U (zh) | 一种非睡姿伺服睡眠系统 | |
CN213550763U (zh) | 一种产后坐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