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4250U -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4250U
CN217604250U CN202220872012.3U CN202220872012U CN217604250U CN 217604250 U CN217604250 U CN 217604250U CN 202220872012 U CN202220872012 U CN 202220872012U CN 217604250 U CN217604250 U CN 217604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exhaust
channel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20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茂勇
杨廷旭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uol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isneyland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isneyland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isneyland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20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4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4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4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该新风除湿机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新风通道设有与排风通道连通的旁通通道,旁通通道上安装有旁通控制阀。上述新风除湿机由于新风除湿机必须优先满足冷凝器散热要求,排风风机被冷凝器散热温度传感器控制,当冷凝器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排风风机会自动增加转速,增大排风风量,这时室内可能出现微负压,此时旁通通道的旁通控制阀会自动调节其开度,将一部分新风与室内排风混合,不仅满足冷凝器的散热要求,还降低了排风风量,始终让室内保持微正压的效果,由于室内为微正压,可以防止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等进入室内,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Description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办公室、家庭住宅新风、除湿的设备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在舒适的家居环境中,空气的温湿度非常重要,提供新风,保持空气的合理湿度是目前空气净化的一个新趋向。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部分由电磁阀控制通室外新风管道,其除湿部分是由压缩机、两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扇水箱(直排水管)、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除湿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吸入机内,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将蒸发器表面降到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此时潮湿的空气经过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分解出来开附在蒸发器的表面,水会顺着蒸发器上的亲水铂流到积水槽再流到水箱或排水管排除,除湿过的干燥冷空气经过冷凝器热回收的热量加热后将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潮湿房间达到干燥的效果。
传统的除湿机是直接从室内抽取空气来冷却冷凝器。工作时,变频风机通过风量的变化调节,来保持冷凝器表面温度在设定范围。在除湿模式下,新风风机的频率受送入室内的新风的湿度控制,蒸发器表面温度上升,新风湿度上升,新风风机频率降低,新风量减少,排风风机工作频率受冷凝器表面温度控制,冷凝器表面温度上升,排风风机的风量增大。当风机抽取了更多的室内空气,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会造成送入室内的新风量小于从室内空气抽取的空气量,对比室外的压力,在室内形成一个负压区,从而造成室外空气从缝隙渗透,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能够有机分配室外空气量,有效增加冷却冷凝器的空气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室内环境为微正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上安装有旁通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端设有第一旁通通道和/或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后端设有第二旁通通道。
优选地,所述新风通道沿风向依次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初效过滤器、热交换器、新风风机、高效过滤器、恒湿设备及新风出口,所述排风通道沿风向依次设有排风入口、排风初效过滤器、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排风风机及排风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旁通通道设于所述新风入口的均压消音腔的侧面;所述第二旁通通道设于所述新风风机的入口端或出口端。
优选地,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排风出口设于所述机体的同一侧,所述排风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机体的相对两端且为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机体的边角上且在所述新风入口的垂直风向与所述新风出口的垂直风向的交汇处。
优选地,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新风风机的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所述新风风机的出口安装有导风栅,所述导风栅包括第一栅板、第二栅板及第三栅板,所述第一栅板为横向设置,所述第二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所述第三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且向远离所述第二栅板的方向偏离。
优选地,所述恒湿设备包括沿风向依次设置的水预冷盘管、蒸发盘管及补温盘管,所述压缩机、并联的冷凝器和补温盘管、蒸发盘管首尾串联形成除湿冷媒循环;
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有微排水铜管及用于容置所述微排水铜管的冷凝水集水盘,所述微排水铜管由冷凝器的冷凝盘管引出,所述冷凝水集水盘与所述蒸发盘管底部的排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风入口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所述新风初效过滤器、排风初效过滤器均为G4初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为H11高效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高效过滤器与所述新风风机之间设有紫外线灯;所述恒湿设备的后端设有加湿膜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除湿机通过在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之间增设旁通通道,由于新风除湿机必须优先满足冷凝器散热要求,排风风机被冷凝器散热温度传感器控制,当冷凝器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排风风机会自动增加转速,增大排风风量,这时室内可能出现微负压,此时旁通通道的旁通控制阀会自动调节其开度,将一部分新风与室内排风混合,不仅满足冷凝器的散热要求,还降低了排风风量,始终让室内保持微正压的效果,由于室内为微正压,可以防止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等进入室内,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2、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除湿机通过将旁通通道设于新风通道的入口或新风风机的入口端,提高排风风机的频率,吸取室内空气和部分新风空气,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或者将旁通通道设于新风风机的出口端,通过提高新风风机的频率,将部分的新风引入排风通道中,配合排风空气量,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实现以多种方式从新风通道中引入部分空气到排风通道,提高对冷凝器的降温效果,并且能够保证室内环境为微正压。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器中引出微排水铜管,并将蒸发盘管中冷凝水收集在冷凝水集水盘中,用冷凝水对微排水铜管进行浸没,回收冷凝水的冷量对高温冷媒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排风通道的风量将蒸发后的冷凝水排出室外,使产品能够达到微排水效果,避免了冷凝水排水管意外堵塞而浸泡室内和积水盘蚊蝇滋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除湿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冷凝器与微排水铜管、冷凝水集水盘的安装方式,其中冷凝器与微排水铜管的连接管未示;
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除湿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体;11、导风板;20、新风通道;21、新风入口;22、新风初效过滤器;23、热交换器;24、新风风机;240、导风栅;25、高效过滤器;250、紫外线灯;26、恒湿设备;260、水预冷盘管;261、蒸发盘管;262、补温盘管;27、新风出口;28、加湿膜块;30、排风通道;31、排风入口;32、排风初效过滤器;33、冷凝器;330、微排水铜管;331、冷凝水集水盘;34、压缩机;35、排风风机;36、排风出口;40、第一旁通通道;41、第二旁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用于安装在一新风除湿系统中,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同时对空气进行除湿净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且能够保持室内环境微正压,避免室外空间从缝隙内进入室内。该新风除湿机包括吊装在室内顶棚上的机体10,该机体10内设有新风通道20和排风通道30,新风通道20设有与排风通道30连通的旁通通道,该旁通通道上安装有旁通控制阀。通过控制旁通控制阀的开度,来调整新风通道20的新风进入排风通道30的风量。
上述新风除湿机通过在新风通道20与排风通道30之间增设旁通通道,由于新风除湿机必须优先满足冷凝器33散热要求,排风风机35被冷凝器33散热温度传感器控制,当冷凝器33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排风风机35会自动增加转速,增大排风风量,这时室内可能出现微负压,此时旁通通道的旁通控制阀会自动调节其开度,将一部分新风与室内排风混合,不仅满足冷凝器33的散热要求,还降低了排风风量,始终让室内保持微正压的效果,由于室内为微正压,可以防止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等进入室内,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机体10大致呈方状如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设置,机体10的外部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设置的吊顶安装块,用于将设备固定安装在室内天花板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新风通道20沿风向依次设有新风入口21、新风初效过滤器22、热交换器23、新风风机24、高效过滤器25、恒湿设备26及新风出口27,排风通道30沿风向依次设有排风入口31、排风初效过滤器32、热交换器23、冷凝器33、压缩机34、排风风机35及排风出口36。即新风通道20与排风通道30的交汇处设有热交换器23,为了更好地通入新风,为冷凝器33降温,新风通道20位于热交换器23的前端设有第一旁通通道40,新风通道20位于热交换器23的后端设有第二旁通通道41,第一旁通通道40、第二旁通通道41可以同时设置,以便于通过调整各旁通通路上的旁通控制阀的开度,调整风量。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旁通通道40设于新风入口21的均压消音腔的侧面,第二旁通通道41设于新风风机24的入口端,通过排风风机35抽取新风通道20内的新风;又如图4所示,第二旁通通道41设于新风风机24的出口端,通过将新风风机24抽取的部分风量输入排风通道30内,对冷凝器33降温。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使设备更加紧凑及美观,新风入口21与排风出口36设于机体10的同一侧,排风入口31与新风出口27分别设于机体10的相对两端且为错开设置。其中,新风风机24设于机体10的边角上且在新风入口21的垂直风向与新风出口27的垂直风向的交汇处。可理解的,新风从新风入口21方向吸入,在机体10的边角上通过新风风机24向新风出口27方向吹出。新风风机24与热交换器23、高效过滤器25之间均具有间隙,相比于风机设于出风口的结构,可降低新风流动噪音,且能降低风机的工作频率。
机体10内还设有导风板11,导风板11包括用于安装新风风机24的第一导风板11及第二导风板11,第一导风板11与第二导风板11所形成的角度为钝角,即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进风口和一个从大到小的出风口;新风风机24的出口安装有导风栅240,导风栅240包括第一栅板、第二栅板及第三栅板,第一栅板为横向设置,第二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第三栅板与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且向远离第二栅板的方向偏离。通过导风栅240和导风板11,使新风在高效过滤器25或恒湿设备26上均匀布风,从而确保恒湿设备26的盘管换热均匀,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恒湿设备26包括沿风向依次设置的水预冷盘管260、蒸发盘管261及补温盘管262,水预冷盘管260由热泵提供的冷源,水预冷盘管260与热泵系统循环相连接,压缩机34、并联的冷凝器33和补温盘管262(冷凝段)、蒸发盘管261首尾串联形成除湿冷媒循环,即冷凝器33和补温盘管262以并联的形式与其他设备串联连接,如图3所示,冷凝器33的一侧设有微排水铜管330及用于容置微排水铜管330的冷凝水集水盘331,微排水铜管330由冷凝器33的冷凝盘管引出,冷凝水集水盘331与蒸发盘管261底部的排水管连通。通过在冷凝器33中引出微排水铜管330,并将蒸发盘管261中冷凝水收集在冷凝水集水盘331中,用冷凝水对微排水铜管330进行浸没,回收冷凝水的冷量对高温冷媒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排风通道30的风量将蒸发后的冷凝水排出室外,使产品能够达到微排水效果。
可选地,排风入口31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CO2含量、粉尘含量及TVOC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风机的功率。高效过滤器25与新风风机24之间设有紫外线灯250,对新风、盘管表面杀菌,防止病菌、病毒在盘管表面滋生或聚集,从而确保室内空气无菌无毒。在另一实施例中,恒湿设备26的后端设有加湿膜块28,当设备安装在北方,通过安装加湿膜块28,向新风中加入少量的水分,空气的湿度增加,温度下降,形成较好的加湿降温的理想效果,使新风温度和湿度适宜人体,该加湿膜块28可根据当地环境的需要添加或者拆除。其中,新风初效过滤器22、排风初效过滤器32均为G4初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25为H11高效过滤器2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有新风通道及排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上安装有旁通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端设有第一旁通通道和/或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后端设有第二旁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沿风向依次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初效过滤器、热交换器、新风风机、高效过滤器、恒湿设备及新风出口,所述排风通道沿风向依次设有排风入口、排风初效过滤器、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排风风机及排风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通道设于所述新风入口的均压消音腔的侧面;所述第二旁通通道设于所述新风风机的入口端或出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排风出口设于所述机体的同一侧,所述排风入口与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机体的相对两端且为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机体的边角上且在所述新风入口的垂直风向与所述新风出口的垂直风向的交汇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还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新风风机的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所述新风风机的出口安装有导风栅,所述导风栅包括第一栅板、第二栅板及第三栅板,所述第一栅板为横向设置,所述第二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所述第三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为垂直相连且向远离所述第二栅板的方向偏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湿设备包括沿风向依次设置的水预冷盘管、蒸发盘管及补温盘管,所述压缩机、并联的冷凝器和补温盘管、蒸发盘管首尾串联形成除湿冷媒循环;
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有微排水铜管及用于容置所述微排水铜管的冷凝水集水盘,所述微排水铜管由冷凝器的冷凝盘管引出,所述冷凝水集水盘与所述蒸发盘管底部的排水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入口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2传感器、粉尘传感器及TVOC传感器;所述新风初效过滤器、排风初效过滤器均为G4初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为H11高效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过滤器与所述新风风机之间设有紫外线灯;所述恒湿设备的后端设有加湿膜块。
CN202220872012.3U 2022-04-15 2022-04-15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Active CN217604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2012.3U CN21760425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2012.3U CN21760425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4250U true CN217604250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5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2012.3U Active CN217604250U (zh) 2022-04-15 2022-04-15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4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4438B (zh) 整体式新风除湿干衣机
KR101436754B1 (ko) 옷 건조시스템
CN107218688A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交换机
CN217604250U (zh) 可保持室内新风微正压的新风除湿机
CN209371399U (zh) 一种恒温恒湿新风净化机
JP2000506965A (ja) 換気装置及びその取付用窓
CN207849566U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除湿的多联式空调系统
CN107355920B (zh) 一种能量回收型智能全新风处理机组
CN201628319U (zh) 组合式新风综合处理机
CN217604251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新风除湿系统
WO2021189532A1 (zh) 文物展柜
KR100755831B1 (ko) 환기장치
CN1648532A (zh) 一种局部空调方法及装置
CN20906863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8781410U (zh) 一种落地式多功能新风机
JPH0225060Y2 (zh)
CN218972798U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213983795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除湿装置的风机机组
CN218784725U (zh) 一种配电柜用除湿装置
CN220229443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
CN116538623B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的新风机组
CN220083179U (zh) 风管式空调机
CN115751506B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高湿环境的新风除湿机
CN212777728U (zh)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装备
CN220269537U (zh) 一种抽拉式除湿模块及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 / F, No.2, Hongmi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6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Luol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 / F, No.2, Hongmi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6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Disneyland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