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3736U - 穿戴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3736U
CN217603736U CN202221611033.6U CN202221611033U CN217603736U CN 217603736 U CN217603736 U CN 217603736U CN 202221611033 U CN202221611033 U CN 202221611033U CN 217603736 U CN217603736 U CN 217603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uckling
display device
fastening
weara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10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10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3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3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3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穿戴结构、显示模组和按键结构,显示模组和穿戴结构中的一个设有插接槽,另一个设有插接部,插接槽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卡扣部,插接槽的槽壁设有贯通的通孔,按键结构包括第二卡扣部、按压部件和弹性部件,第二卡扣部连接于插接部,弹性部件连接于第二卡扣部,按压部件活动穿设于通孔,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内时,第二卡扣部扣合于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抵接于按压部件,按压部件被按压带动第二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相对分离并压缩弹性部件。采用本技术方案,穿戴结构和显示模组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提高了便携性;同时还可以任意组装或拆分,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穿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其中,穿戴式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显示设备或穿戴式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显示设备等穿戴式显示设备更是佼佼者,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穿戴式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穿戴结构和显示模组,但是,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将显示模组与穿戴结构固定做成一体的,二者不能随意拆分组装,不利于使用者随身携带,而且随着各种使用场景的变化,对穿戴式显示设备的使用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若使用场景发生变化时,则需要将显示模组连同穿戴结构一起进行更换,导致穿戴式显示设备的适用性不强、使用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穿戴结构和显示模组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提高了便携性;同时还可以任意组装或拆分,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的适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包括:
穿戴结构;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穿戴结构中的一个设有插接槽,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穿戴结构中的另一个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槽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卡扣部,且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以及
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包括第二卡扣部、按压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卡扣部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扣部,所述按压部件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
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卡扣部抵接于所述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分离并压缩所述弹性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将所述插接槽分为插接空间和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一卡扣部设有卡扣通槽,所述卡扣通槽连通于所述插接空间和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空间,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于所述卡扣通槽,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按压复位件,所述按压部件的周侧面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按压复位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之间,所述按压复位件用于提供使所述连接部发生运动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具有容置腔,所述插接部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弹性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外与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开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另一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另一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
所述第二卡扣部为两个,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扣部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外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另一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外与另一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的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底面的一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封盖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缓冲部件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底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设于所述插接部的端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缓冲部件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一面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导向部件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一面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部件设于所述导向槽的底面,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夹设在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面和所述导向部件的外周面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所述第二卡扣部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底面的端面沿远离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并密封于所述插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式显示设备,穿戴式显示设备该包括穿戴结构和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和穿戴结构中的一个设有插接槽,另一个设有插接部,且该插接部插入插接槽内时,插接部上的第二扣合部能够与插接槽内的第一卡扣部扣合,以实现显示模组和穿戴结构的连接。而且通过按压部件与第二卡扣部的联动,当按压该按压部件时,能够解除第二卡扣部和第一卡扣部的扣合连接,以使插接部与插接槽可以拆分开,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与穿戴结构之间的快速拆卸,操作简单、便捷。拆分开的穿戴结构和显示模组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提高了便携性;而且还可以任意组装或拆分,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的适用性,例如,穿戴式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功能以及对应不同外观颜色的穿戴结构供使用者自行选择,且显示模组采用可拆卸安装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用不同的穿戴结构,以便于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的适用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穿戴式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沿N-N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沿N-N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分解剖视图;
图7是图2中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和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连接器和按键结构沿P-P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连接器和按键结构的分解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穿戴式显示设备;1、穿戴结构;1a、穿戴部件;1b、连接器;11、插接部;111、容置腔;112、第一开口;113、安装槽;1131、第二开口;2、显示模组;21、插接槽;211、插接空间;212、安装空间;22、第一卡扣部;221、卡扣通槽;23、通孔;3、按键结构;31、第二卡扣部;311、导向面;312、导向部件;313、导向槽;32、按压部件;321、连接部;33、弹性部件;4、密封圈;5、按压复位件;6、缓冲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该穿戴式显示设备100可以为穿戴式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显示设备或穿戴式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显示设备等。该穿戴式显示设备100包括穿戴结构1、显示模组2和按键结构3,该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中的一个设有插接槽21,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中的另一个设有插接部11,即,当显示模组2设有插接槽21时,穿戴结构1设有插接部11,而当显示模组2设有插接部11时,穿戴结构1设有插接槽21,该插接部11可以插接于插接槽21。示例性地,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图4示出了第二卡扣部扣合于第一卡扣部时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第二卡扣部和第一卡扣部分离时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插接部从插接槽中拔出后的连接器和显示模组的分解剖视图,佩戴结构设有插接部11,显示模组2设有插接槽21,该插接槽21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卡扣部22,且该插接槽21的槽壁设有贯通的通孔23,该按键结构3包括第二卡扣部31、按压部件32和弹性部件33,其中,第二卡扣部31连接于插接部11,弹性部件33连接于第二卡扣部31,按压部件32活动穿设于通孔23,在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内时,第二卡扣部31扣合于第一卡扣部22,以使插接部11可以稳固地连接于插接槽21,以实现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的连接,且第二卡扣部31抵接于按压部件32,从而该按压部件32被按压时可以带动第二卡扣部31与第一卡扣部22相对分离并压缩弹性部件33,进而可以将插接部11从插接槽21中拔出来,以将显示模组2从穿戴结构1上拆卸下来。
换言之,通过按压部件32与第二卡扣部31的联动,当按压该按压部件32时,能够解除第二卡扣部31和第一卡扣部22的扣合连接,以使插接部11与插接槽21可以拆分开,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2与穿戴结构1之间的快速拆卸,操作简单、便捷。拆分开的穿戴结构1和显示模组2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提高了便携性;而且还可以任意组装或拆分,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100的适用性,例如,穿戴式显示设备10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功能以及对应不同外观颜色的穿戴结构1供使用者自行选择,且显示模组2采用可拆卸安装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用不同的穿戴结构1,以便于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穿戴式显示设备100的适用性和趣味性。示例性地,该穿戴结构1可为工业头盔、安全帽、骑行帽、旅游太阳帽、警帽、军用钢盔等,穿戴结构1可以用于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显示模组2可为AR显示模组或VR显示模组等,且该显示模组2可以包括镜片(例如AR眼睛镜片或VR眼睛镜片等)和光机模组等。如果使用者正在现场巡检,需要穿戴安全帽,则可将显示模组2拆卸下来安装在安全帽上;或者,如果使用者正在骑行,需要穿戴骑行帽,则可将显示模组2拆卸下来安装在骑行帽上,适用性更广。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通过插接部11和插接槽21的插接,以及还通过第一卡扣部22和第二卡扣部31的卡扣连接,双重连接,使得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不易松脱。同时,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之间采用上述的拆装方式,拆装操作过程比较简易,方便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的拆装与更换,尤其在显示模组2或穿戴结构1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便于用户快速拆装更换新的显示模组2或穿戴结构1,而无需更换整个穿戴式显示设备100,这样,既能保证穿戴式显示设备100能够正常使用,又有利于降低穿戴式显示设备100的更换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结构1包括穿戴部件1a和连接器1b,穿戴部件1a可以用于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该穿戴部件1a可为工业头盔、安全帽、骑行帽、旅游太阳帽、警帽、军用钢盔等,插接部11设于连接器1b,且该连接器1b可转动连接于穿戴部件1a,从而可以通过转动连接器1b以调整显示模组2的相对使用者的眼部位置,以确保显示模组2可以正对使用者的眼部,便于显示模组2的使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该第二卡扣部31具有导向面311,该导向面311可为导向弧面或导向倾斜面,且该导向面311自第二卡扣部31朝向插接槽21的底面的端面沿远离插接部11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利用该导向面311在将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便于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中,进而方便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之间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穿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密封圈4,该密封圈4套设在插接部11的外周并密封于插接槽21,即,在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时,密封圈4过盈配合连接在插接部11的外周面和插接槽21的内壁面之间,以避免外界的液体(例如水)从插接槽21渗入到显示模组2的内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2的密封防水性能。其中,该密封圈4可以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例如密封圈4可以为硅胶圈、橡胶圈、塑胶圈或泡棉圈等。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卡扣部22可以将插接槽21分为插接空间211和安装空间212,且第一卡扣部22设有卡扣通槽221,该卡扣通槽221连通于插接空间211和安装空间212,插接部11可以插接于插接空间211,第二卡扣部31可以扣合于卡扣通槽221,以实现插接部11和插接槽21的连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的连接。而该通孔23连通于安装空间212,该穿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可包括按压复位件5,按压部件32的周侧面设有连接部321,连接部321位于安装空间212内,按压复位件5位于安装空间212内并连接于连接部321和第一卡扣部22之间,从而该按压复位件5可以用于提供使连接部321发生运动的作用力。当按压该按压部件32时,按压部件32能够相对通孔23活动,以带动第二卡扣部31与第一卡扣部22分离并作用于按压复位件5,从而可以将插接部11从插接槽21中拔出来,以将显示模组2从连接器1b上拆卸下来。此时松开按压状态的按压部件32,按压复位件5恢复形变,以推动连接部321发生运动,以使连接部321抵接于安装空间212的内表面,实现按压部件32的复位,而无需手动复位按压部件32,操作简单、便捷,而且这样能够在将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时,避免按压部件32与第二卡扣部31抵接,以对第二卡扣部31造成干涉,从而避免按压部件32对插接部11的插入干涉,从而确保插接部11可以插入插接槽21中。
进一步地,按压复位件5可为弹簧、弹片(例如钢片)、塑胶件、橡胶件或硅胶件等,按压复位件5可以和按压部件32间隔设置,也可以套设在按压部件32外。在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按压复位件5为钢片,按压复位件5套设在按压部件32外。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插接部11具有容置腔111,且插接部11设有连通于容置腔111的第一开口112,该第一开口112对应第一卡扣部22设置,第二卡扣部31和弹性部件33设于容置腔111,且该第二卡扣部31穿设于第一开口112,以使第二卡扣部3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开口112外与第一卡扣部22扣合连接,以使插接部11可以稳固地连接于插接槽21,以实现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的连接。在需要拆分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时,按压该按压部件32推动第二卡扣部31活动至第一开口112内,以使第二卡扣部31和第一卡扣部22分离开来并压缩弹性部件33,从而可以将插接部11从插接槽21中拔出来,以将显示模组2从连接器1b上拆卸下来。通过将第二卡扣部31和弹性部件33设于插接部11的容置腔111,使得第二卡扣部31和弹性部件33占用的空间主要是插接部11的内部空间,使得插接部11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有利于实现穿戴式显示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22、第一开口112以及第二卡扣部31均可为两个,弹性部件33可一个,两个第一卡扣部22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开口112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第一开口112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卡扣部22设置,另一个第一开口112对应另一个第一卡扣部22设置,弹性部件33连接于两个第二卡扣部31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卡扣部31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112,以使其中一个第二卡扣部31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112外与其中一个第一卡扣部22扣合连接,另一个第二卡扣部31穿设于另一个第一开口112,以使另一个第二卡扣部31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112外与另一个第一卡扣部22扣合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卡扣部22和两个第二卡扣部31,能够使插接部11更加稳固地连接于插接槽21,以提高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两个弹性部件33共用一个弹性部件33,减少按键结构3的零部件数量,使得按键结构3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扣部31的背向第一卡扣部22的一面设有导向部件312,弹性部件33套设在导向部件312的外周,从而可以利用导向部件312在弹性部件33发生形变或恢复形变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便于在按压该按压部件32时,第二卡扣部31可以顺畅地与第一卡扣部22分离,以拆分显示模组2和穿戴结构1;以及在将插接部11拔出插接槽21后,第二卡扣部31可以在弹性部件33的作用下顺畅复位。其中,该导向部件312可为导向柱或导向条等。
进一步地,第二卡扣部31的背向第一卡扣部22的一面设有导向槽313,导向部件312设于导向槽313的底面,弹性部件33的一端设置于导向槽313内,且弹性部件33的一端夹设在导向槽313的槽壁面和导向部件312的外周面之间。这样,能够同时利用导向槽313和导向部件312在弹性部件33发生形变或恢复形变时起到导向的作用,起到双重导向作用,导向效果更好。
在图9和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扣部31为两个,弹性部件33为一个,弹性部件33连接于两个第二卡扣部31之间,两个第二卡扣部31相互朝向的一面设有导向槽313,各个导向槽313的底面设有导向部件312,弹性部件33的一端设置于其中一个导向槽313内,且弹性部件33的一端夹设在其中一个导向槽313的槽壁面和其中一个导向部件312的外周面之间,弹性部件33的另一端设置于另一个导向槽313内,且弹性部件33的另一端夹设在另一个导向槽313的槽壁面和另一个导向部件312的外周面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该穿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缓冲部件6,该缓冲部件6设于插接部11的端部,例如,缓冲部件6可以设置于插接部11的端面,也可以包裹在插接部11的端部外,在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内时,该缓冲部件6抵接于插接槽21的内壁面,以避免插接部11的端部直接与插接槽21的内壁面发生碰撞,从而避免插接部11、插接槽21发生磨损,起到缓冲、保护、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地,插接部11的朝向插接槽21的底面的一面设有安装槽113,该安装槽113的底面设有连通于容置腔111的第二开口1131,而该缓冲部件6可以安装于安装槽113并封盖于第二开口1131,从而在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内时,缓冲部件6抵接于插接槽21的底面。通过在插接部11上设置安装槽113,能够利用安装槽113限定出的缓冲部件6的安装位置,以便缓冲部件6的安装设置。
其中,该缓冲部件6可为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例如硅胶部件、橡胶部件、塑胶部件或泡棉部件等。
以下将结合图4、图5和图6对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拆卸过程和组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初始状态为插接部11插入插接槽21中且第二卡扣部31扣合于第一卡扣部22,如图4所示,在需要将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拆分开时,按压该按压部件32,两个第二卡扣部31会向中间运动以与第一卡扣部22分离,弹性部件33会向中间收缩,如图5所示,此时将插接部11向左拔出插接槽21,即可分开插接部11和插接槽21,从而实现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b的拆卸,如图6所示。而在将显示模组2安装至穿戴结构1时,向右推动插接部11,两个第二卡扣部31会碰到插接槽21的内壁面,此时,在导向面311的导向作用下,两个第二卡扣部31可以在向右运动的同时向中间运动,压缩弹性部件33,直至两个第二卡扣部31向右运动直至两个第二卡扣部31分别对应于对应的第一卡扣部22,此时两个第二卡扣部31在弹性部件33的作用下扣合于对应的第一卡扣部22,如图4所示,从而使得插接部11可以稳固地连接于插接槽21,以实现显示模组2和连接器1b的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结构;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穿戴结构中的一个设有插接槽,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穿戴结构中的另一个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槽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卡扣部,且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以及
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包括第二卡扣部、按压部件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卡扣部连接于所述插接部,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扣部,所述按压部件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
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且所述第二卡扣部抵接于所述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带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分离并压缩所述弹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将所述插接槽分为插接空间和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一卡扣部设有卡扣通槽,所述卡扣通槽连通于所述插接空间和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空间,所述第二卡扣部扣合于所述卡扣通槽,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按压复位件,所述按压部件的周侧面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按压复位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之间,所述按压复位件用于提供使所述连接部发生运动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具有容置腔,所述插接部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弹性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外与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开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其中一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另一所述第一开口对应另一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
所述第二卡扣部为两个,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扣部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外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另一所述第二卡扣部穿设于另一所述第一开口,并至少部分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开口外与另一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底面的一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封盖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缓冲部件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设于所述插接部的端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缓冲部件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一面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导向部件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一面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部件设于所述导向槽的底面,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夹设在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面和所述导向部件的外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自所述第二卡扣部的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底面的端面沿远离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穿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并密封于所述插接槽。
CN202221611033.6U 2022-06-23 2022-06-23 穿戴式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603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1033.6U CN217603736U (zh) 2022-06-23 2022-06-23 穿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1033.6U CN217603736U (zh) 2022-06-23 2022-06-23 穿戴式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3736U true CN217603736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1033.6U Active CN217603736U (zh) 2022-06-23 2022-06-23 穿戴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3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6963B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111449378A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0504979A (zh) 弹出式卡托、卡座组件、电子设备
US20010049292A1 (en) Radiotelephone
CN113907496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5202058A (zh) 头戴产品
CN217603736U (zh) 穿戴式显示设备
CN216119999U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217606183U (zh) 佩戴式显示设备
CN112839151A (zh) 可多角度转动的镜头模组以及执法记录仪
CN211375281U (zh) 智能运动型防水相机壳及相机
CN214067551U (zh) 一种潜水壳结构及拍摄装置
CN213878280U (zh) 可快速拆装的电池模块及电子产品
CN112684651B (zh) 一种附加镜头
CN110389450B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其显示镜片安装装置
CN210202247U (zh) 电器盒及楼宇控制系统
CN219871954U (zh) 具有多种佩戴方式的ar眼镜
CN220020078U (zh) 一种防护壳及拍摄组件
KR200473421Y1 (ko) 미러 부착형 휴대폰 케이스
CN219871957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7767049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15202051B (zh) 一种头戴设备的多场景应用方法
CN115469527A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5990954U (zh) 摄像组装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3817976U (zh) 可多角度转动的镜头模组以及执法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