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2371U - 锁具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锁具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2371U
CN217602371U CN202221362646.0U CN202221362646U CN217602371U CN 217602371 U CN217602371 U CN 217602371U CN 202221362646 U CN202221362646 U CN 202221362646U CN 217602371 U CN217602371 U CN 217602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ontact
locking
locking arm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26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国宾
梁荣健
农先林
覃士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 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26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2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2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2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锁具和车辆,锁具包括锁舌、半锁件、锁止臂、半锁臂、全锁检测件和半锁检测件,锁舌绕第一转轴转动;半锁件设置在锁舌上;锁止臂绕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锁舌抵持;半锁臂绕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半锁件抵持;全锁检测件用于与锁止臂接触,以感测锁止臂的位置;半锁检测件用于与半锁臂接触,以感测半锁臂的位置。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与锁止臂接触以感测锁止臂的位置,半锁检测件与半锁臂接触以感测半锁臂的位置,可确定锁舌、锁止臂和半锁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可确定锁具的状态,由于是直接通过锁止臂和半锁臂对检测件进行触发,不需要额外的结构,锁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锁具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具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设置有锁具,以进行锁定和解锁操作。例如,车门锁用于车门的锁定和解锁,以实现打开车门和关闭车门。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车辆上的锁具的锁舌和锁止臂的位置需要进行检测,以使车辆随时能够获取锁具的状态,供驾驶人员随时了解车辆的状况。目前的锁具的位置检测需要依赖于锁舌和锁止臂之外的结构进行触发,导致锁具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具和车辆,解决锁具需要额外的结构进行触发,锁具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锁具,包括:锁舌,绕第一转轴转动;半锁件,设置在所述锁舌上;锁止臂,绕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所述锁舌抵持;半锁臂,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所述半锁件抵持;全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锁止臂接触,以感测所述锁止臂的位置;以及半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半锁臂接触,以感测所述半锁臂的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锁臂、所述全锁检测件和所述半锁检测件位于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的同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全锁检测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一触头,所述第一触头的伸缩方向朝向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所述锁止臂转动且未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时,所述第一触头处于伸出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后,所述第一触头从所述伸出状态切换为缩回状态,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全锁检测件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或作出不同的动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臂包括相连的第一斜面和第一接触面,所述锁止臂转动且使得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未接触时,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头自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头逐渐缩回,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后,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缩回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全锁检测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弯曲延伸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所述弹片自所述第一斜面滑动至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过程中,所述弹片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所述第一触头从伸出到逐渐缩回。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全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锁止臂的第一端部处之朝向所述半锁臂一侧的表面接触,所述半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半锁臂的第二端部处之背向所述锁止臂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同侧,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锁臂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背向所述锁止臂的一侧凸出,所述半锁检测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二触头,所述第二触头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触头用于与所述突出部接触,以感测所述半锁臂的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止臂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半锁件与所述半锁臂位于同一平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开设有锁定槽,所述锁止臂与所述锁舌抵持时,所述锁定槽的出口被所述锁止臂阻挡,所述半锁臂与所述半锁件抵持时,所述锁定槽的出口部分被所述半锁臂阻挡,部分外露。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具。
通过设置锁舌、锁止臂、半锁件和半锁臂,能够实现对待锁件的锁定、半锁和解锁的操作,丰富了锁具的功能;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与锁止臂接触以感测锁止臂的位置,半锁检测件与半锁臂接触以感测半锁臂的位置,可确定锁舌、锁止臂和半锁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可确定锁具的状态,由于是直接通过锁止臂和半锁臂对检测件进行触发,不需要额外的结构,锁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锁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锁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锁具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的锁具处于半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锁具处于全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全锁检测件与锁止臂未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例的全锁检测件与锁止臂接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实施例的半锁检测件与半锁臂刚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实施例的半锁检测件与半锁臂接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另一种实施例的锁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锁舌,11-第一连接孔,12-锁定槽,13-第一抵持面,14-第一限位面,15-第一侧面;
20-半锁件,21-第二抵持面,22-第二侧面;
30-锁止臂,31-第二连接孔,32-第一端面,33-第三侧面,34-第一端部,35-第一斜面,36-第一接触面;
40-半锁臂,41-第三连接孔,42-第二端面,43-第四侧面,44-第二端部,45-第二斜面,46-第二接触面,47-突出部,48-第三斜面,49-第三接触面;
50-全锁检测件,51-第一触头,52-弹片;
60-半锁检测件,61-第二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包括锁舌10、半锁件20、锁止臂30、半锁臂40、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
锁舌10大致呈板状,其上开设有贯穿两板面的第一连接孔11,该第一连接孔11用于与第一转轴配合连接,以使锁舌10绕第一转轴转动。锁舌10上包括连接该两板面的侧面,锁舌10还开设有自侧面向内延伸的锁定槽12,锁定槽12大致呈“U”形,该锁定槽12用于与锁止臂30和/或半锁臂40配合,实现对待锁件(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或解锁。锁止臂30与锁舌10抵持时,锁定槽12的出口被锁止臂30阻挡,半锁臂40与半锁件20抵持时,锁定槽12的出口部分被半锁臂40阻挡,部分外露。以锁具为车门锁为例,第一转轴可设置在锁具的外壳(图中未示出)内,锁具整体设置在车门的外壳内,待锁件例如为门框上的锁勾、锁柱、锁杆等结构,具体不做限制。当待锁件容置在锁定槽12中,锁定槽12的开口被锁止臂30或半锁臂40阻挡时,待锁件被锁具锁定而不能从锁定槽12中退出,当锁舌10转动,锁定槽12的开口外露而未被锁止臂30或半锁臂40阻挡时,待锁件能够从锁定槽12中退出,从而可实现解锁。
半锁件20设置在锁舌10的其中一板面上,即半锁件20与锁舌10的板状结构并不在同一平面,而是突出于锁舌10的板状结构所在平面。半锁件20可使用焊接、螺接、卡接等任意可行的方式固定在锁舌10上,也可与锁舌10为一体式结构。
锁止臂30也大致呈板状,其上开设有贯穿两板面的第二连接孔31,该第二连接孔31用于与第二转轴配合连接,以使锁止臂30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和前述的第一转轴大致互相平行,锁止臂30可与锁舌10大致在同一平面内转动,锁止臂30转动时与锁舌10抵持。在某些位置时锁止臂30阻挡锁定槽12的开口,以实现锁定;在另外的某些位置时锁止臂30偏离锁定槽12的开口,以实现解锁。
半锁臂40亦可大致呈板状,其上开设有贯穿两板面的第三连接孔41,该第三连接孔41用于与第二转轴配合连接,以使半锁臂40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三连接孔41可与第三连接孔41同轴。半锁臂40叠放在锁止臂30的其中一板面上,且两者之间可产生相对滑动。也就是说,半锁臂40与锁定臂的板状结构并不在同一平面,而是突出于锁定臂的板状结构所在平面。半锁臂40相对锁定臂突出的方向与半锁件20相对于锁舌10突出的方向相同。半锁臂40和半锁件20可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半锁臂40转动时与半锁件20抵持。在某些位置时半锁臂40与半锁件20抵持,此时锁定槽12的开口部分被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阻挡,部分外露,使得待锁件处于半锁状态,或者,锁定槽12的开口全部未被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阻挡,而是全部外露,使得待锁件处于解锁状态;在某些位置时半锁臂40与半锁件20分离,此时锁舌10与锁止臂30抵持,待锁件被锁定。其中,半锁是指待锁件在锁定槽12内向外退出时,会受到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的部分阻挡,有一定的阻力,不会轻易的退出。
全锁检测件50可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例如,全锁检测件50与锁具的外壳连接固定。全锁检测件50用于与锁止臂30接触,在锁止臂30转动过程中的某些位置时,全锁检测件50与锁止臂30接触,全锁检测件50被触发以发出第一信号或作出第一动作,在另外的某些位置时,全锁检测件50与锁止臂30分离而不接触,全锁检测件50未被触发而不发出信号或者不作出动作,或者发出第二信号或作出第二动作,第二信号和第一信号不同,第二动作和第一动作不同,根据全锁检测件50发出的信号或作出的动作,即可感测和确定锁止臂30的位置。
半锁检测件60亦可与支撑结构连接固定,例如,半锁检测件60与锁具的外壳连接固定。半锁检测件60用于与半锁臂40接触,在半锁臂40转动过程汇总的某些位置时,半锁检测件60与半锁臂40接触,半锁检测件60被触发以发出第三信号或作出第三动作,在另外的某些位置时,半锁检测件60与半锁臂40分离而不接触,半锁检测件60未被触发而不发出信号或不作出动作,或者发出第四信号或作出第四动作,第四信号和第三信号不同,第四动作和第三动作不同,根据半锁检测件60发出的信号或作出的动作,即可感测和确定半锁臂40的位置。
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可为任意可行的传感器、开关结构等,当为传感器时,发出电信号,即,前述的第一信号至第四信号可为电信号;当为开关结构时,作出动作,动作具体可为连通电路、断开电路等,即前述的第一动作至第四动作可为此动作。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为传感器时,可与车辆上的主控电路电连接,发出的电信号可传输至主控电路中,通过主控电路中的各种具体电路进行分析,便可确定锁止臂30或半锁臂40的位置。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为开关结构时,可连接到车辆上的主控电路中,通过开关结构的连通、断开等动作,使得主控电路具有不同的状态,也可确定锁止臂30或半锁臂40的位置。
由于锁具的锁舌10、锁止臂30、半锁件20和半锁臂4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运动关系是相关联的,具体是锁止臂30转动以与锁舌10抵持,半锁臂40转动以与半锁件20抵持,即只要知道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的位置,便可确定锁舌10的位置,即可确定待锁件的状态,是被锁定还是半锁或者全锁。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锁舌10、锁止臂30、半锁件20和半锁臂40,能够实现对待锁件的锁定、半锁和解锁的操作,丰富了锁具的功能;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50与锁止臂30接触以感测锁止臂30的位置,半锁检测件60与半锁臂40接触以感测半锁臂40的位置,可确定锁舌10、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可确定锁具的状态,由于是直接通过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对检测件进行触发,不需要额外的结构,锁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锁舌10的侧面包括第一抵持面13,锁止臂30也包括连接其自身板状结构的两板面的侧面,锁止臂30的侧面包括第一端面32,第一端面32用于与第一抵持面13抵持。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5,当锁舌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锁止臂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端面32与第一抵持面13接触时,第一端面32对第一抵持面13形成阻挡,锁舌10就不能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端面32和第一抵持面13保持接触的状态,即为两个面抵持。此时锁具处于全锁状态,即锁定槽12的出口被锁止臂30阻挡。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和图2,锁舌10的侧面包括第一限位面14,第一限位面14与第一抵持面13连接,并形成凹进的台阶结构。锁止臂30的侧面包括第三侧面33,第三侧面33与第一端面32连接,并形成锁止臂30的尖角结构。在第一抵持面13与第一端面32接触而使得锁具处于锁定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面14用于阻挡第三侧面33继续沿原方向转动。请参考图1和图5,由于设有第一限位面14,锁止臂30在沿顺时针转动时,第三侧面33与第一限位面14接触,即第一限位面14对第三侧面33形成阻挡,锁止臂30不能继续沿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端面32对第一抵持面13的阻挡,以及第一限位面14对第三侧面33的阻挡,使得锁舌10不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同时锁止臂30也不能继续顺时针转动,提升了锁具在全锁状态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和图4,半锁件20包括第二抵持面21,半锁臂40包括第二端面42,第二抵持面21与第一抵持面13对应,第二端面42与第一端面32对应,第二抵持面21用于与第二端面42抵持。具体的,当锁舌10逆时针转动,半锁臂40顺时针转动,至第二抵持面21与第二端面42接触时,第二端面42对第二抵持面21形成阻挡,锁舌10就不能继续逆时针转动,半锁臂40也不能继续顺时针转动。此时锁具处于半锁状态,锁定槽12部分被半锁臂40阻挡,部分外露。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锁止臂30的长度大于半锁臂40的长度,即第一端面32比第二端面42更远离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位置可参考第二连接孔31和第三连接孔41的位置)。自图5所示的全锁状态时变为图4所示的半锁状态时,锁舌10逆时针转动了一些角度,半锁臂40顺时针转动了一些角度。设置锁止臂30的长度比半锁臂40更长,可简化结构,同时避免产生结构上的干涉。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3,锁舌10的侧面还包括第一侧面15,第一侧面15与第一抵持面13远离第一限位面14的一端连接,第一侧面15可为微凸的曲面。半锁件20还包括第二侧面22,第二侧面22与第一侧面15对应,亦可为微凸的曲面。请参考图4,当锁具处于半锁状态时,第一侧面15可与第三侧面33抵持,第一侧面15阻挡锁止臂30顺时针转动。请参考图3,半锁臂40包括第四侧面43,第四侧面43与锁止臂30的第三侧面33对应,第三侧面33和第四侧面43可为微凹的曲面。第一侧面15与第三侧面33抵持,同时第二侧面22与第四侧面43抵持时,锁具处于解锁状态。此时锁定槽12的出口未被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阻挡,完全外露。
锁具的解锁状态、半锁状态和全锁状态之间是可以切换的,可通过锁舌10转动、锁止臂30、半锁臂40之间的转动,通过各结构上设置的各个面之间产生抵持实现,具体的各状态之间的切换可结合图3至图5所示出的结构即可知,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锁具的锁定和解锁功能,锁舌10、半锁件20、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等结构上还可设各种各样功能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均不做限制。
下面对本申请的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位于锁止臂30转动所在平面的同侧。具体的,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位于锁止臂30设置有半锁臂40的一侧,即半锁臂40、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三者位于锁止臂30转动所在平面的同侧。设置在同一侧的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一方面,便于对其自身安装固定,例如,将两者都安装固定至锁具的外壳上;二方面,也便于布置与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连接的线路,例如,只需要将连接两个检测件的线路沿同样的路线布置在锁具的外壳的内壁,线路与两个检测件的连接位置间隔不远,布线方便;三方面,在同一侧对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的位置进行感测,不容易受到其他结构的干扰,感测结果更精确,例如,假设将半锁检测件60设置在锁止臂30背向半锁臂40的一侧,则锁止臂30转动会干扰半锁检测件60,可能造成感测结果不准。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全锁检测件50包括可伸缩的第一触头51,第一触头51的伸缩方向朝向锁止臂30转动所在平面。锁止臂30转动且未与第一触头51接触时,第一触头51处于伸出状态;锁止臂30与第一触头51接触后,第一触头51从伸出状态切换为缩回状态;第一触头51处于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时全锁检测件50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或作出不同的动作。
具体的,当全锁检测件50为传感器时,第一触头51在伸出状态时,全锁检测件50例如输出低电平的电信号,在缩回状态时,全锁检测件50例如输出高电平的电信号,两种电信号经分析后可判断锁止臂30的位置。由于全锁检测件50是固定在例如锁具的外壳上的,第一触头51是处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仅依靠锁止臂30的转动,而锁止臂30转动至何位置,锁具处于何种状态是确定的,即可根据此电信号判断锁具是何状态。
当全锁检测件50为开关结构时,第一触头51在伸出状态时,全锁检测件50例如作出断开电路的动作,第一触头51在缩回状态时,全锁检测件50例如作出连通电路的动作。通过主控电路的状态即可判断第一触头51的状态,进而确定锁止臂30的位置,进一步可确定锁具的状态。
也就是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50设置第一触头51,第一触头51用于与锁止臂30接触,并在伸缩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即可实现对锁止臂30的位置的感测的功能,进一步可实现锁具的状态的确定的功能,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图6和图7,锁止臂30包括相连的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位于第二连接孔31背向第一端面32的一端,两者的具体位置和朝向不做限定。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可大致为平面,两者连接处可圆滑过渡。
锁止臂30转动且使得第一斜面35与第一触头51未接触时,第一触头51处于伸出状态;第一斜面35与第一触头51接触且第一触头51自第一斜面35朝向第一接触面36滑动的过程中,第一触头51逐渐缩回,第一接触面36与第一触头51接触后,第一触头51处于缩回状态。
通过设置第一接触面36和第一斜面35,在锁止臂30转动过程中,第一斜面35先与第一触头51接触,随着锁止臂30的继续转动,第一斜面35和第一触头51产生相对滑动,第一斜面35挤压第一触头51,使得第一触头51逐渐从伸出状态变为缩回状态,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请参考图8和图9,并结合图6和图7,半锁检测件60的结构与全锁检测件50可相同,即半锁检测件60包括与全锁检测件50类似的第二触头61。半锁臂40上设置有第二斜面45和第二接触面46,第二斜面45与第二接触面46的具体型式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类似,具体参考前述关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的说明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全锁检测件50还包括弹片52,弹片52弯曲延伸并用于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接触,弹片52自第一斜面35滑动至第一接触面36的过程中,弹片52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第一触头51从伸出到逐渐缩回。
弹片52的一端可固定在全锁检测件50上,且另一端自由延伸,弹片52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不做限制。与不设弹片52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通过弹片52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接触,弹片52产生弹性变形后再推动第一触头51进行伸缩运动,即第一触头51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不直接接触,而是具有间隔距离。
如此设置,一方面,是通过弹片52弹性变形推动第一触头51运动,第一触头51与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不相对滑动,可减少对第一触头51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触头51与锁止臂30不接触而具有间隔距离,可使得全锁检测件50能够安装在距离锁止臂30较远的位置,更便于安装。由于半锁检测件60和全锁检测件50均在锁止臂30之朝向半锁臂40的一侧,而半锁检测件60与半锁臂40接触,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50的弹片52的结构,可以使得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可大致安装在与半锁臂40相同距离的位置,例如锁具的外壳的内壁上。
可选的,半锁检测件60亦可通过弹片与半锁臂40接触。进一步的,当全锁检测件50和半锁检测件60大致安装在于半锁臂40相同距离的位置时,两个检测件的弹片的形状和结构不同,以使全锁检测件50的弹片52能够与距离较远的锁止臂30接触,半锁检测件60的弹片能够与距离较近的半锁臂40接触。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全锁检测件50用于与锁止臂30的第一端部34处之朝向半锁臂40一侧的表面接触,半锁检测件60用于与半锁臂40的第二端部44处之背向锁止臂30的表面接触。
第一端部34即为锁止臂30背向第一端面32一侧的端部,在设置第一斜面35和第一接触面36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36可与锁止臂30的板面平行,该板面即为第一端部34朝向半锁臂40的一侧的表面,第一接触面36可高于板面、低于板面或与板面齐平,第一斜面35的一端与第一接触面36连接,另一端朝向锁止臂30背向半锁臂40一侧的板面的方向延伸。
第二端部44即为半锁臂40背向第二端面42一侧的端部,在设置第二斜面45和第二接触面46的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46可与半锁臂40的板面平行,该板面即为第二端部44背向锁止臂30一侧的表面,第二接触面46可高于板面、低于板面或与板面齐平,第二斜面45的一端与第二接触面46连接,另一端朝向半锁臂40朝向锁止臂30一侧的板面的方向延伸。
第一端部34和第二端部44位于第二转轴的同侧,第一端部34与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端部44与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即锁止臂30比半锁臂40更长,使得在全锁检测件50与第一端部34接触时,半锁臂40不会干涉和阻挡,保证全锁检测件50能感测到锁止臂30的位置。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与图1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半锁臂40包括突出部47,突出部47朝背向锁止臂30的一侧凸出,半锁检测件60包括可伸缩的第二触头61,第二触头61的伸缩方向与锁止臂30转动所在平面平行,第二触头61用于与突出部47接触,以感测半锁臂40的位置。
进一步的,突出部47包括相连的第三斜面48和第三接触面49,第三斜面48和第三接触面49与半锁臂40的板面大致垂直。在半锁臂40转动过程中,第三斜面48先与第二触头61接触,第三斜面48与第二触头61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第二触头61缩回,第二触头61与第三接触面49接触时,第二触头61处于缩回状态。
设置突出部47并使半锁检测件60的第二触头61的伸缩方向与锁止臂30转动所在平面平行,可以使得锁具在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缩小,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在如车门等布置空间有限的场景中,能较好的进行安装,避免不可用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锁具。车辆例如为电动汽车,具体如小轿车、电动巴士、卡车等,具体不做限制。锁具可实现车辆的车门等部件的锁定和解锁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具,锁具通过设置锁舌10、锁止臂30、半锁件20和半锁臂40,能够实现对待锁件的锁定、半锁和解锁的操作,丰富了锁具的功能;通过设置全锁检测件50与锁止臂30接触以感测锁止臂30的位置,半锁检测件60与半锁臂40接触以感测半锁臂40的位置,可确定锁舌10、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便可确定锁具的状态,由于是直接通过锁止臂30和半锁臂40对检测件进行触发,不需要额外的结构,锁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绕第一转轴转动;
半锁件,设置在所述锁舌上;
锁止臂,绕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所述锁舌抵持;
半锁臂,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用于与所述半锁件抵持;
全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锁止臂接触,以感测所述锁止臂的位置;以及
半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半锁臂接触,以感测所述半锁臂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锁臂、所述全锁检测件和所述半锁检测件位于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锁检测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一触头,所述第一触头的伸缩方向朝向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所述锁止臂转动且未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时,所述第一触头处于伸出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后,所述第一触头从所述伸出状态切换为缩回状态,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全锁检测件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或作出不同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包括相连的第一斜面和第一接触面,所述锁止臂转动且使得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未接触时,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且所述第一触头自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面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头逐渐缩回,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后,所述第一触头处于所述缩回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锁检测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弯曲延伸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接触,所述弹片自所述第一斜面滑动至所述第一接触面的过程中,所述弹片产生弹性变形并推动所述第一触头从伸出到逐渐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锁止臂的第一端部处之朝向所述半锁臂一侧的表面接触,所述半锁检测件用于与所述半锁臂的第二端部处之背向所述锁止臂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同侧,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锁臂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背向所述锁止臂的一侧凸出,所述半锁检测件包括可伸缩的第二触头,所述第二触头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锁止臂转动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触头用于与所述突出部接触,以感测所述半锁臂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止臂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半锁件与所述半锁臂位于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开设有锁定槽,所述锁止臂与所述锁舌抵持时,所述锁定槽的出口被所述锁止臂阻挡,所述半锁臂与所述半锁件抵持时,所述锁定槽的出口部分被所述半锁臂阻挡,部分外露。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锁具。
CN202221362646.0U 2022-05-31 2022-05-31 锁具和车辆 Active CN217602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646.0U CN217602371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锁具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2646.0U CN217602371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锁具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2371U true CN217602371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2646.0U Active CN217602371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锁具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2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59842C (en) Lever handle controller for mortise lock
US10458157B2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CN110728800A (zh) 一种电池仓模组及移动电源租借设备
CN217602371U (zh) 锁具和车辆
CN110593659A (zh) 门锁状态智能监控系统
CN110424832B (zh) 电子挂锁
CN210460255U (zh) 附接式锁具
CN212535364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体
CN213540008U (zh) 智能锁
CN216690646U (zh) 电子锁具
CN211874178U (zh) 一种平面锁锁芯及平面锁
CN213774902U (zh) 一种箱柜锁
CN111946159A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体
CN211524439U (zh) 一种电子挂锁
CN219754278U (zh) 一种含锁扣及触控感应的多用途把手
CN115522825A (zh) 汽车尾门电吸锁和汽车
CN221354730U (zh) 外壳及可插入用电模块
CN220828139U (zh) 一种锁具的锁止结构
CN212027460U (zh) 锁体
CN113700383B (zh) 门锁及洗衣机
CN220849205U (zh) 一种门锁检测机构及显示屏箱体
CN213742771U (zh) 具有唤醒功能的锁具
CN219012264U (zh) 汽车尾门电吸锁和汽车
CN117056271B (zh) 服务器安装结构及服务器系统
CN214691147U (zh) 一种机械锁安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