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1482U -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01482U CN217601482U CN202220867292.9U CN202220867292U CN217601482U CN 217601482 U CN217601482 U CN 217601482U CN 202220867292 U CN202220867292 U CN 202220867292U CN 217601482 U CN217601482 U CN 2176014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oundation pit
- filtering
- slag
- purif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涉及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技术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引水结构、截流结构、过滤结构、提渣结构、沉淀结构、输送结构以及储存结构,引水结构包括基坑本体以及过滤水渠,基坑本体与过滤水渠之间设有施工便道,截流结构包括U型槽架、截流板以及适配板。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滤结构和提渣结构,清理渣块时,可关闭上游的截流板,待清渣单元内的水流尽后,通过电机将集渣槽提升上来,其中在集渣槽下表面设有泄水孔,继而可较为便捷地提出落在集渣槽中的泥沙渣块,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回收再利用,补给建设用水和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等,则不仅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由于基坑水含有大量泥沙以及渣块等,现有的用于处理基坑过程降水通常将水利用泵机排出坑外,并不对基坑水加以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回收再利用,补给建设用水和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等,则不仅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减小市政供水系统压力,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解决现有的无法对基坑降水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以及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包括引水结构、截流结构、过滤结构、提渣结构、沉淀结构、输送结构以及储存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基坑本体以及过滤水渠,所述基坑本体与过滤水渠之间设有施工便道,所述截流结构包括U型槽架、截流板以及适配板,所述U型槽架下表面与过滤水渠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U型槽架一侧表面设有方形槽口,所述截流板一侧表面穿过方形槽口与方形槽口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适配板下表面与U型槽架上表面连接,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板、集渣槽、拉结绳以及扣环,所述过滤板设置于过滤水渠截面处,若干所述拉结绳一端均与集渣槽上表面连接,所述扣环外表面与拉结绳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水渠内部下表面设有存放槽口,所述集渣槽放置于存放槽口内,所述集渣槽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泄水的小孔,所述提渣结构包括提拉架、电机、线辊、提拉绳以及挂钩,所述电机外表面与提拉架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电机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线辊一端与连接轴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安装于线辊外表面,所述挂钩一端与提拉绳一端连接,所述沉淀结构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置于过滤水渠一端,所述沉淀池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过滤水渠排水的进水通口,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安装块、水泵以及第二管道,所述安装块一侧表面与沉淀池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水泵外表面与安装块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水泵一端连接,所述储存结构包括支撑块以及压力罐体,若干所述支撑块一侧表面均与压力罐体外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泵站,所述泵站下表面与施工便道上表面连接,其中泵站起到将基坑本体中的水输送到过滤水渠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截流结构还包括螺纹杆以及旋转柄,所述适配板上表面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通口旋转配合,所述螺纹杆下表面与截流板上表面连接,所述旋转柄下表面与螺纹杆上表面连接,其中,通过旋转旋转柄带动螺纹杆旋转继而带动截流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过滤结构还包括侧门以及把手,所述集渣槽一侧表面设有排渣通口,所述排渣通口一侧设有侧门,所述把手一侧表面与侧门一侧表面连接,其中工作人员利用把手打开侧门便于将集渣槽中的渣块快速清理。
优选地,所述提渣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导向轮以及第二导向轮上表面与提拉架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控制器一侧表面与提拉架一侧表面连接,其中第一导向轮以及第二导向轮均起到改变提拉绳受力方向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沉淀结构还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一侧表面与沉淀池内部一侧表面连接,其中,水位传感器起到监测沉淀池内部水位的作用,便于及时地排出沉淀池中的水。
优选地,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两端分别与水泵另一端以及沉淀池一侧连接,其中第一管道起到引流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储存结构还包括外设管,所述外设管一端与压力罐体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设管另一端与第二管道一端连接,其中外设管起到将第二管道中的水输送至压力罐体中,便于进行储存。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过滤水渠的长度方向间隔可设置多个过滤板和截流板,在过滤水渠各个拐角处设沉淀池,这样经过多重过滤可快捷有效地将基坑中的水做净化处理。
2、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滤结构和提渣结构,清理渣块时,可关闭上游的截流板,待清渣单元内的水流尽后,通过电机将集渣槽提升上来,其中在集渣槽下表面设有泄水孔,继而可较为便捷地提出落在集渣槽中的泥沙渣块。
3、本发明沉淀池中设有水位传感器以及与现场压力罐、市政管网连通的泵送装置,在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泵送至压力罐内储存,用于现场车辆清洗、喷淋、养护及施工用水,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地下水回收再利用,补给建设用水和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等,则不仅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减小市政供水系统压力,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提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截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的储存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引水结构;110、基坑本体;120、过滤水渠;130、泵站;200、截流结构;210、U型槽架;220、截流板;230、适配板;240、螺纹杆;250、旋转柄;300、过滤结构;310、过滤板;320、集渣槽;330、拉结绳;340、扣环;350、侧门;360、把手;400、提渣结构;410、提拉架;420、电机;430、线辊;440、提拉绳;450、挂钩;460、第一导向轮;470、第二导向轮;480、控制器;500、沉淀结构;510、沉淀池;520、水位传感器;600、输送结构;610、安装块;620、水泵;630、第二管道;640、第一管道;700、储存结构;710、支撑块;720、压力罐体;730、外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包括引水结构100、截流结构200、过滤结构300、提渣结构400、沉淀结构500、输送结构600以及储存结构700,引水结构100包括基坑本体110以及过滤水渠120,基坑本体110与过滤水渠120之间设有施工便道,截流结构200包括U型槽架210、截流板220以及适配板230,U型槽架210下表面与过滤水渠120内部下表面连接,U型槽架210一侧表面设有方形槽口,截流板220一侧表面穿过方形槽口与方形槽口上下滑动配合,适配板230下表面与U型槽架210上表面连接,过滤结构300包括过滤板310、集渣槽320、拉结绳330以及扣环340,过滤板310设置于过滤水渠120截面处,若干拉结绳330一端均与集渣槽320上表面连接,扣环340外表面与拉结绳330另一端连接,过滤水渠120内部下表面设有存放槽口,集渣槽320放置于存放槽口内,集渣槽320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泄水的小孔,提渣结构400包括提拉架410、电机420、线辊430、提拉绳440以及挂钩450,电机420外表面与提拉架410内部下表面连接,电机420一端设有连接轴,线辊430一端与连接轴一端连接,提拉绳440安装于线辊430外表面,挂钩450一端与提拉绳440一端连接,沉淀结构500包括沉淀池510,沉淀池510设置于过滤水渠120一端,沉淀池510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过滤水渠120排水的进水通口,输送结构600包括安装块610、水泵620以及第二管道630,安装块610一侧表面与沉淀池510一侧表面连接,水泵620外表面与安装块610上表面连接,第二管道630一端与水泵620一端连接,储存结构700包括支撑块710以及压力罐体720,若干支撑块710一侧表面均与压力罐体720外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引水结构100还包括泵站130,泵站130下表面与施工便道上表面连接,其中泵站130起到将基坑本体110中的水输送到过滤水渠120的作用。
进一步地,截流结构200还包括螺纹杆240以及旋转柄250,适配板230上表面设有螺纹通孔,螺纹杆240与螺纹通口旋转配合,螺纹杆240下表面与截流板220上表面连接,旋转柄250下表面与螺纹杆240上表面连接,其中,通过旋转旋转柄250带动螺纹杆240旋转继而带动截流板220移动。
进一步地,过滤结构300还包括侧门350以及把手360,集渣槽320一侧表面设有排渣通口,排渣通口一侧设有侧门350,把手360一侧表面与侧门350一侧表面连接,其中工作人员利用把手360打开侧门350便于将集渣槽320中的渣块快速清理。
进一步地,提渣结构400还包括第一导向轮460、第二导向轮470以及控制器480,第一导向轮460以及第二导向轮470上表面与提拉架410内部下表面连接,控制器480一侧表面与提拉架410一侧表面连接,其中第一导向轮460以及第二导向轮470均起到改变提拉绳440受力方向的作用。
进一步地,沉淀结构500还包括水位传感器520,水位传感器520一侧表面与沉淀池510内部一侧表面连接,其中,水位传感器520起到监测沉淀池510内部水位的作用,便于及时地排出沉淀池510中的水。
进一步地,输送结构600还包括第一管道640,第一管道640两端分别与水泵620另一端以及沉淀池510一侧连接,其中第一管道640起到引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储存结构700还包括外设管730,外设管730一端与压力罐体720外表面连接,外设管730另一端与第二管道630一端连接,其中外设管730起到将第二管道630中的水输送至压力罐体720中,便于进行储存。
下面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使用方法为:首先通过泵站130作用将基坑本体110中水输送至过滤水渠120中,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旋转柄250带动螺纹杆240旋转,利用螺纹杆240与螺纹通口旋转配合的特性以及截流板220一侧表面穿过方形槽口与方形槽口上下滑动配合的特性继而带动截流板220上下移动,其中,过滤水渠120的水经过过滤板310中,水中的渣块会被过滤板310过滤,继而沉淀在集渣槽320中,清渣时,操作人员可关闭上游的截流板220,然后通过控制器480驱动电机420继而带动线辊430旋转,继而通过提拉绳440的作用,将集渣槽320提拉上来,其中集渣槽320下表面设有小孔,在将集渣槽320拉出水面时,渣块存留在集渣槽320中,水通过小孔排出去,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打开把手360打开侧门350,继而较为便捷地将集渣槽320中渣块清理出来,其中,过滤后的水流至沉淀池510中,通过水位传感器520监测沉淀池510中的内部水位,当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通过水泵620将沉淀池510的水输送至压力罐体720中储存,继而对基坑水进行回收利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结构(100)、截流结构(200)、过滤结构(300)、提渣结构(400)、沉淀结构(500)、输送结构(600)以及储存结构(700),所述引水结构(100)包括基坑本体(110)以及过滤水渠(120),所述基坑本体(110)与过滤水渠(120)之间设有施工便道,所述截流结构(200)包括U型槽架(210)、截流板(220)以及适配板(230),所述U型槽架(210)下表面与过滤水渠(120)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U型槽架(210)一侧表面设有方形槽口,所述截流板(220)一侧表面穿过方形槽口与方形槽口上下滑动配合,所述适配板(230)下表面与U型槽架(210)上表面连接,所述过滤结构(300)包括过滤板(310)、集渣槽(320)、拉结绳(330)以及扣环(340),所述过滤板(310)设置于过滤水渠(120)截面处,若干所述拉结绳(330)一端均与集渣槽(320)上表面连接,所述扣环(340)外表面与拉结绳(330)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水渠(120)内部下表面设有存放槽口,所述集渣槽(320)放置于存放槽口内,所述集渣槽(320)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泄水的小孔,所述提渣结构(400)包括提拉架(410)、电机(420)、线辊(430)、提拉绳(440)以及挂钩(450),所述电机(420)外表面与提拉架(410)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电机(420)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线辊(430)一端与连接轴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440)安装于线辊(430)外表面,所述挂钩(450)一端与提拉绳(440)一端连接,所述沉淀结构(500)包括沉淀池(510),所述沉淀池(510)设置于过滤水渠(120)一端,所述沉淀池(510)一侧表面设有用于过滤水渠(120)排水的进水通口,所述输送结构(600)包括安装块(610)、水泵(620)以及第二管道(630),所述安装块(610)一侧表面与沉淀池(51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水泵(620)外表面与安装块(610)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管道(630)一端与水泵(620)一端连接,所述储存结构(700)包括支撑块(710)以及压力罐体(720),若干所述支撑块(710)一侧表面均与压力罐体(720)外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100)还包括泵站(130),所述泵站(130)下表面与施工便道上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结构(200)还包括螺纹杆(240)以及旋转柄(250),所述适配板(230)上表面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杆(240)与螺纹通口旋转配合,所述螺纹杆(240)下表面与截流板(220)上表面连接,所述旋转柄(250)下表面与螺纹杆(240)上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300)还包括侧门(350)以及把手(360),所述集渣槽(320)一侧表面设有排渣通口,所述排渣通口一侧设有侧门(350),所述把手(360)一侧表面与侧门(350)一侧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渣结构(400)还包括第一导向轮(460)、第二导向轮(470)以及控制器(480),所述第一导向轮(460)以及第二导向轮(470)上表面与提拉架(410)内部下表面连接,所述控制器(480)一侧表面与提拉架(410)一侧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结构(500)还包括水位传感器(520),所述水位传感器(520)一侧表面与沉淀池(510)内部一侧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600)还包括第一管道(640),所述第一管道(640)两端分别与水泵(620)另一端以及沉淀池(510)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结构(700)还包括外设管(730),所述外设管(730)一端与压力罐体(720)外表面连接,所述外设管(730)另一端与第二管道(630)一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67292.9U CN217601482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67292.9U CN217601482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01482U true CN217601482U (zh) | 2022-10-18 |
Family
ID=8356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67292.9U Active CN217601482U (zh) | 2022-04-14 | 2022-04-14 |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01482U (zh) |
-
2022
- 2022-04-14 CN CN202220867292.9U patent/CN2176014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0143B (zh) | 一种反坡隧道施工排水系统 | |
CN105317103B (zh) |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557700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 |
CN104975648B (zh) |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 |
CN207032422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204753798U (zh) |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 |
CN205153113U (zh) | 一种清除排水管道内杂物的装置 | |
CN214245786U (zh) | 一种基坑稳定排水系统 | |
CN217601482U (zh) | 一种基坑过程水降水回收净化装置 | |
CN107354949B (zh) | 用于紧邻高边坡的地铁车站基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1571759U (zh) | 一种建筑基坑降水装置 | |
CN209339302U (zh) | 一种用于排水管道检查井的清淤疏通装置 | |
CN205894042U (zh) | 泥浆渗漏水的排放系统 | |
CN215907912U (zh) | 斜井集水井及斜井反坡排水系统 | |
CN206368417U (zh) | 一种电厂用的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 | |
CN212818612U (zh) | 超深基坑施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3538900U (zh) | 一种用于钢坝的清淤排沙装置 | |
CN113605976A (zh) | 斜井集水井及斜井反坡排水系统 | |
CN110080159B (zh) | 河道淤泥疏浚处理系统 | |
CN206861140U (zh) | 一种便于清理的渗滤液调节池出口管道 | |
CN20737639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 |
CN206252906U (zh) | 火力发电厂输煤冲洗集水坑拦污系统 | |
CN111648303A (zh) | 一种沟头回填措施用的综合护坡结构体系与方法 | |
CN212464369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 |
CN204981203U (zh) | 连轴转筛除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