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2422U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2422U
CN207032422U CN201720692049.7U CN201720692049U CN207032422U CN 207032422 U CN207032422 U CN 207032422U CN 201720692049 U CN201720692049 U CN 201720692049U CN 207032422 U CN207032422 U CN 20703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port
filter
water
rainwater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20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宇
张军伟
郑化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AILI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AIL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AILI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AILI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20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弃流控制器井、雨水蓄水池、净化装置、过滤装置、消毒加料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入水口与集水管连通,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连通,所述雨水蓄水池出水口与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净水装置出水口的出水口与消毒加料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消毒加料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水池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经变频泵与雨水回用网络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过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城市中有50%缺水甚至严重缺水,利用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是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对雨水资源重新利用,首先需要对雨水资源采集及储蓄,雨水储蓄工程能够有效对雨水的再利用,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目前雨水储蓄的系统多采用在城市绿化是建立下凹式绿地,地面高于绿地,在绿地内设计雨水滞留设施。通过城市规划内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绿地、防护绿地、成产绿地、风林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从而通过城市绿地、草坪消纳雨水。但是,在这些规划均为对城市雨水储蓄的解决,导致的是雨水储蓄后对雨水进行再次排放,没有体现雨水回收再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球水资源的紧张,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对城市绿地雨污水进行有效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并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对雨水进行利用的完整系统。当大量降雨时采用水泵方式进行排水或各种传统的方式导致排水不及时,而且只是排水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处理,使收集处理后的雨水能够用于灌溉、冲洗厕所、冲洗车辆、消防用水以及用于充景观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集水管、弃流控制器井、雨水蓄水池、净化装置、过滤装置、消毒加药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入水口与集水管连通,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连通,所述雨水蓄水池出水口与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消毒加药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消毒加药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水池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经变频泵与雨水回用网络连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雨水蓄水池进行雨水的收集,然后通过净化装置、过滤装置、消毒加药装置对雨水进行处理,最后在通过清水池对处理后的雨水进行汇集,清水池连接市政回用水网络,从而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全过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还包括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集水管连通,安全分流井的出水口与弃流控制器井的入水口连通。本技术方案的安全分流井在设置有雨水流出口,这样在雨水收集的很多,整个系统来不及处理时,雨水可以通过这个雨水流出口流入周围环境中,防止因雨水太多来不及处理时,给整个系统造成损害,提高了雨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还包括复合流过滤器井,所述复合流过滤器井的入水口与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复合流过滤器井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的入水口连通。复合流过滤器井在雨水蓄水池之前对雨水进行物理过滤,对雨水中的污物进行初步的过滤,该过程不需要化学处理,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并且为后续的化学净化的过程,做好来了准备,提高了后续净化过程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雨水蓄水池还连接有蓄水池排污泵。雨水中的污物会在雨水蓄水池中进行沉淀,这时通过蓄水池排污泵将污物抽出,这样通过蓄水池不但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而且起到了沉淀污物的作用,提高了雨水的洁净度。
优选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加料桶、增压泵和搅拌机,所述加料桶内装有净化剂,所述加料桶的入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加料桶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和增压泵的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另一端与搅拌机的入水口连通。本技术方案中的净化装置通过加料桶进入进化剂,并通过搅拌机对加料后的雨水进行搅拌,使雨水和净化剂进行充分混合,进而使雨水中的污物得到充分的沉淀,提高了雨水的洁净度。
优选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排水沟和风机,所述过滤器的第一入水口经第一电磁阀与搅拌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二入水口经第二电磁阀与变频泵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一出水口经第三电磁阀与消毒加药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三出水口经第四电磁阀与排水沟相连,所述过滤器的第四出水口经第五电磁阀与排水沟相连;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过滤器相连通。通过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充分过滤,从而将雨水中的污物从雨水中分离出来。同时通过反冲洗的过程,实现对过滤器的清洁,提高了过滤器的洁净度,为每次过滤过程提供了洁净的设备空间。
优选的,所述清水池还设置有自来水入水口,所述自来水入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网络相连。清水池设置有自来水入水口,这样在处理的雨水不足的时候,启用自来水进行补充,保证了市政用水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雨水蓄水池进行雨水的收集,然后通过净化装置、过滤装置、消毒加药装置对雨水进行处理,最后在通过清水池对处理后的雨水进行汇集,清水池连接市政回用水网络,从而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过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子站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
1.安全分流井, 2.弃流控制器井, 3.复合流过滤器井, 4.雨水蓄水池、5.雨水蓄水池排污泵、6.净化装置、7.增压水泵、8.搅拌机、9.过滤装置, 91.罗茨风机,92.浮动床过滤器,93.排水沟消毒加药装置,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第四电磁阀,14.第五电磁阀,15.第六电磁阀,16.第七电磁阀,17.消毒加药装置, 18.清水池,19.变频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安全分流井1、弃流控制器井2、复合流过滤器井3、雨水蓄水池4、雨水蓄水池排污泵5、净化装置6、增压水泵7、搅拌机8、过滤装置9、消毒加药装置17和清水池18以及变频泵19。
安全分流井1,一端与雨水收集管道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弃流控制器井连接。安全分流井内雨水收集管距井底有一定高度,作为沉淀泥浆等杂志的空间,这样雨水进入安全分流井后通过沉淀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的分离。当安全分流井中的水位达到出水口所在的位置时,收集的雨水从安全分流井中流出,进入弃流控制井。安全分流井在第一电磁阀没有开启进行雨水收集时,对雨水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
弃流控制器井2,其入水口通过水管与安全分流井的出水口连接,出水口与复合流过滤器井连接;弃流控制器内设置有雨量传感器,该雨量传感器与子系统控制器连接,子系统控制器与弃流控制器连接。雨量传感器将检测的弃流控制器井内的雨量信息发送给子系统控制器,子系统控制器在检测到弃流控制器内的雨量达到预设值时,向弃流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使弃流控制器控制电动阀开启,从而使雨水弃流控制器井中流出进入复合过滤器井中。本实施例中预设了雨量值,这样给予进入弃流控制中的雨水进行沉淀的时间,有利于雨水中的污物的沉淀。
复合流过滤器井3,其入水口通过水管与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连接,其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的入水口连通。用于采用折流、逆向流的符合流原理,不间断的对雨水进行分离过滤。从根本上克服了过滤器的前期过滤堵塞问题及反洗结淤的弊端,保证在降雨过程中,无人操作状态下,雨水不堵塞、不结淤、过滤顺畅。
雨水蓄水池4,其入水口通过水管与复合流过滤器井的出水口连接,其出水口与混凝加药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用于收集从复合流过滤井流入的雨水,以便于回收再利用。该雨水蓄水池内设置有雨水蓄水池液位检测装置,该雨水蓄水池液位检测装置与子系统控制器,用于检测雨水蓄水池的液位,并将检测水位达到极限值时,子系统控制器控制混凝加药装置(净化装置)、增压水泵(增压泵)同时打开,混凝加药装置中的净化剂流出与雨水进行混合,对雨水进行净化。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多个水位,中、高、低水位等,并在达到最高极限水位的时候,进行报警。
雨水蓄水池排污泵5,其与雨水蓄水池连接,该排污泵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用于排出蓄水池底部的沉淀垃圾。
净化装置(混凝加药装置)6,其一端与市政自来水连接,一端与雨水蓄水池连接。净化装置内装有净化药物,经过与自来水混合后从出水口流出与雨水进行混合。
增压水泵7,其一端与雨水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机的进入口连接。为雨水从雨水蓄水池中流出提供动力。
搅拌机(反应器)8,其一端与增压泵7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浮动床过滤器连接;用于将雨水和加进去的净化剂充分均匀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以便到下一步的过滤器去物理震荡过滤悬浮物。
过滤装置9,包括罗茨风机91、浮动床过滤器92以及排水沟93。搅拌机(反应器)8中形成的絮状物质经过浮动床过滤器过滤后与雨水进行分离,在罗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排水沟排出。其中浮动床过滤器92具有过滤和反冲洗两个功能过程。过滤时,第二电磁阀11和第三电磁阀12打开;雨水中的絮状污物浮动床过滤器过滤下来,然后,关闭第二电磁阀11和第三电磁阀12,开启第四电磁阀13、第五电磁阀14、第六电磁阀15和第七电磁阀16,这样清水池通过变频泵加压,然后经过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进入浮动床过滤器中,进行反冲洗,经过反冲洗,过滤下来的絮状物通过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所在的管道进入排水沟。
消毒加药装置17,其出液口与浮动床过滤器72的出液口连接。用于对处理后的回用水采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以保证回用水的细菌指标达到要求,是雨水成为可以回流利用的回用水。
清水池18,其入水口经过阀门与浮动床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存储进化消毒后的回用水。
变频泵19,用于为回用水提供输送压力,供市政网络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在雨水蓄水池前端分别设置有安全分流井,控制是否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弃流控制器井,以及对雨水进行前期粗略过滤的过滤器井,从而使雨水进入蓄水池之前就进行了粗略的物理过滤。并且在雨水蓄水池之后设置净化、过滤和消毒的设备,从而使最终进入清水池的雨水能够满足市政的要求。试验证明经过这样处理过的雨水的洁净度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满足了使用回流水的要求。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系统,参考图2,该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控制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控制系统包括:主站控制装置100和子站控制系统200,子站控制系统有多个,每个子站系统部署在不同的地点,通过主站控制器可以查看子站系统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状态。子站控制系统200包括:子站控制器201、弃流控制器202、弃流控制器井液位检测装置203、第一电磁阀204、雨水蓄水池液位检测装置205、清水池液位检测装置206、第二电磁阀207、第三电磁阀208、第四电磁阀209、第五电磁阀210、第六电磁阀211、第七电磁阀212以及过滤器控制器213。
其中,弃流控制器和弃流控制器井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弃流控制器井内,第一电磁阀设置与所述弃流控制器井入口端;雨水蓄水池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雨水蓄水池内;清水池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与清水池中;第二电磁阀设置于过滤装置入水口和增压泵连接的管路上,第三电磁阀设置于过滤装置出水口与消毒加药装置入水口连接的管道上,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设置于过滤器与清水池出水口连接的管道上,第七电磁阀、第六电磁阀设置于过滤器连通排水沟之间的管路上。
主站控制装置与子站控制器连接;第一电磁阀与弃流控制器连接,弃流控制器与子站控制器连接,子站控制器与弃流控制器连接;雨水蓄水池液位检测装置、清水池液位检测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分别与子站控制器连接。另外与子站控制器连接的还有过滤器控制器,该过滤器控制器设置与过滤器中。
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的实施例设置多个子站系统,并通过主站控制装置与各个子站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因此从主站就可以查询各个子站的工作状态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因此可以在主站查询到各个子站的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子站控制系统中设置有存储器,该存储器与子站控制器相连,用于在子站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缓存子站控制器收到的状态数据信息;并在连接网路恢复时,子站控制器与主控制器通信,将所述存储器内存储的状态数据传输至主控制器。从而防止了数据的丢失,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管、弃流控制器井、雨水蓄水池、净化装置、过滤装置、消毒加药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入水口与集水管连通,所述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连通,所述雨水蓄水池出水口与净化装置连通,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口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消毒加药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消毒加药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水池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经变频泵与雨水回用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分流井,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入水口与集水管连通,安全分流井的出水口与弃流控制器井的入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合流过滤器井,所述复合流过滤器井的入水口与弃流控制器井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复合流过滤器井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的入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蓄水池还连接有蓄水池排污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加料桶、增压泵和搅拌机,所述加料桶内装有净化剂,所述加料桶的入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加料桶的出水口与雨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和增压泵的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另一端与搅拌机的入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排水沟和风机,所述过滤器的第一入水口经第一电磁阀与搅拌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二入水口经第二电磁阀与变频泵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一出水口经第三电磁阀与消毒加药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第三出水口经第四电磁阀与排水沟相连,所述过滤器的第四出水口经第五电磁阀与排水沟相连;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过滤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还设置有自来水入水口,所述自来水入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网络相连。
CN201720692049.7U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Active CN20703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049.7U CN207032422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2049.7U CN207032422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2422U true CN207032422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2049.7U Active CN207032422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24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152A (zh) * 2018-12-25 2019-03-1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变电站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CN111535420A (zh) * 2020-05-11 2020-08-14 深圳市绿粤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
CN112675614A (zh) * 2021-01-05 2021-04-20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净化系统
CN117266310A (zh) * 2023-09-19 2023-12-22 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车间雨水回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152A (zh) * 2018-12-25 2019-03-15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变电站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CN111535420A (zh) * 2020-05-11 2020-08-14 深圳市绿粤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
CN112675614A (zh) * 2021-01-05 2021-04-20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净化系统
CN117266310A (zh) * 2023-09-19 2023-12-22 江苏源一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车间雨水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32422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5130055B (zh) 雨水收集净化处理回用系统
CN107152053A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控制方法
CN107794971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其雨水收集处理方法
CN107386418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再利用方法和系统
CN103046632A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206233333U (zh)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CN206267270U (zh) 一种城市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装置
CN107447836A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净化回收立体绿化景观型建筑
CN206308779U (zh) 一种带助排功能的城市排水系统
CN208152231U (zh) 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大型一体化泵站
CN211200624U (zh)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20626726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7417054A (zh) 雨水生物海绵水体净化及收集回用系统
CN207582618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4032696B (zh) 一种道路冲洗方法和冲洗系统
CN108862945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115653065B (zh)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控制方法、集成控制箱
CN112796397A (zh) 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及雨水利用系统
CN210176577U (zh) 一种碎石填料床人工湿地清淤系统
CN105293749A (zh) 连栋大棚雨水收集和处理回用装置及方法
CN206368417U (zh) 一种电厂用的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
CN206706890U (zh) 一种海绵城市屋面雨水延时分流回收系统
CN107227784A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4497759U (zh) 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及雨水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