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0624U -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0624U
CN211200624U CN201922198929.0U CN201922198929U CN211200624U CN 211200624 U CN211200624 U CN 211200624U CN 201922198929 U CN201922198929 U CN 201922198929U CN 211200624 U CN211200624 U CN 211200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pipe
overflow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8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延召
余太平
汪齐
蔡洪
魏燕
李鹏
吴立
姚朝翌
苏勇
单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8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0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0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0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智能分流井、调蓄池、雨水净化处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及PLC控制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包含有雨水收集管网及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用于收集公园内屋面雨水、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智能分流井位于雨水收集管网的末端,分别与调蓄池及市政雨水管网或附近水体连通;雨水净化处理系统上游与调蓄池连通,下游与雨水回用系统连通;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中雨水的智能分流、水质的监测、调蓄池的溢流/放空、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的运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能有效降低城市市政雨水管网的负荷,以及减少市政自来水用量,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适用于城市公园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尤其适用于河流、湖泊等滨水公园雨水收集回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导致大量降雨不能渗入地下土壤,雨水被快速排往地下管网,不但不能涵养地下水,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城市看海”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降雨过程可以被形象理解为“先洗天、再洗地”。空气中和地面上的油污、灰尘等在降雨时被冲刷随雨水进入管网,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污染;此外,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偏低,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雨水的排放追求“一排了之”,很少考虑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具有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维系城市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效应,被称为“城市之肺”。水作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和生态之道,既是城市公园的灵魂和中心,也是城市公园环境的载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鉴于城市水安全、初期雨水污染及雨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解决公园雨水的收集、净化及回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很好解决公园雨水的收集、净化及回用问题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智能分流井、调蓄池、雨水净化处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及PLC控制系统;
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含有雨水收集管网及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用于收集公园内屋面雨水、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其中,屋面雨水通过屋面雨落管汇入雨水收集管网;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收集,对于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的超标部分则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溢流雨水口汇入雨水收集管网;
所述智能分流井位于雨水收集管网的末端,主要用于将雨水收集管网收集的雨水分流汇入所述调蓄池和将其内部汇入的超标部分雨水分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或附近水体;
所述调蓄池位于智能分流井的下游,主要用于收集由智能分流井分流汇入的雨水,并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位于调蓄池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调蓄池输送而来的雨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再传输至雨水回用系统;
所述雨水回用系统位于雨水净化处理系统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净化消毒处理后的雨水,输送至公园内部各用水点;
所述PLC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整个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中雨水的智能分流、水质的监测、调蓄池的溢流/放空、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的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影响开发设施按雨水流经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植草沟、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及溢流雨水口;所述植草沟位于公园内广场、道路边侧,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位于所述植草沟下部,所述溢流雨水口布设在所述植草沟中,且溢流雨水口的顶部高于植草沟底部100mm;
当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蓄满水后,所述植草沟内超标的雨水则通过所述溢流雨水口汇入雨水收集管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植草沟自上而下依次为种植土层、上土工布、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下土工布及素土夯实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的中部横向布设有穿孔收集管,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通过穿孔收集管与所述溢流雨水口相衔接。,所述溢流雨水口与所述雨水收集管网相衔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分流井包含有井体,在所述井体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井体的内腔分成两个容腔,其中一个为雨水收集腔,另一个为雨水溢流排放腔;所述雨水收集腔一端通过第一进水管与雨水收集管网的末端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调蓄池的上游连通,所述调蓄池的下游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中稳流池的上游连通;所述雨水溢流排放腔一端通过溢流排放管分别与所述调蓄池的溢流/放空口以及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中稳流池和清水池的溢流/放空口连通,所述雨水溢流排放腔另一端通过雨水超标溢流排放管与市政雨水管网或附近水体连通;
所述智能分流井还包含有液位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探测水位的水位探头和、水位控制器、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所述水位探头设置在调蓄池内,用于探测调蓄池内的水位信息,所述水位控制器设置在智能分流井的井体外,是PLC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根据水位探头反馈的数据控制智能分流井和调蓄池之间第二进水管上的第一进液阀和位于调蓄池的溢流/放空口处的溢流/放空阀开启和关闭,以实现雨水的智能分流;所述水位探头、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均与所述水位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位控制器与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包含稳流池纳米气浮系统、压力过滤系统、消毒组件和清水池;所述稳流池的上游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调蓄池的下游连通,所述稳流池的下游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所述纳米气浮系统连通,所述纳米气浮系统通过第五进水管与所述压力过滤系统连通,所述压力过滤系统通过第六进水管与所述消毒组件连通,所述消毒组件通过第七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连通,所述清水池通过第八进水管与所述雨水回用系统中的变频恒压供水单元连通。;所述纳米气浮系统、压力过滤系统及消毒组件均与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含浮渣水池及浮渣脱水单元,所述浮渣水池的上游通过第一排渣管与纳米气浮系统连通,下游通过第二排渣管与所述浮渣脱水单元连通,所述浮渣脱水单元的上清液通过滤清管与稳流池连通,所述浮渣脱水单元内的浮渣通过污泥车外运。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稳流池与所述第五进水管之间还连接有一条超越管,在所述超越管上还设有一个超越管电磁阀,在所述第四进水管上还设有一个第二进液阀,在所述调蓄池、稳流池及清水池内均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水质监测传感器;
所述超越管电磁阀、第二进液阀及每个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中的水质监测控制器电连接;
当所述稳流池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好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开启、第四进水管上的第二进液阀关闭,使稳流池内的雨水直接通过超越管超越至压力过滤系统中过滤,;
当所述稳流池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差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关闭、第四进水管上的第二进液阀开启,使稳流池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四进水管、纳米气浮系统及第五进水管后,再进入到压力过滤系统中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清水池上还设有自来水补水口,所述自来水补水口通过补水管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通;
在所述调蓄池、稳流池及清水池上均还分别设有一个溢流/放空口,所述调蓄池、稳流池及清水池的溢流/放空口均通过溢流排放管与智能分流井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雨水回用系统包含变频恒压供水单元、中水回用管网和浇洒补水单元;所述变频恒压供水单元的上游通过第八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的下游连通,所述变频恒压供水单元的下游与所述中水回用管网的上游连通,所述中水回用管网的下游与所述浇洒补水单元连通;
所述浇洒补水单元包括用于公园内绿化浇洒的自动喷头、用于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监测的自动探头以及景观水体补水系统;
所述自动探头按一定距离埋设在公园绿化场地内,用于将探测到的绿化场地土壤水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土壤水分测试仪,再由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根据土壤水分测试仪反馈的信息,控制自动喷头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景观水体补水系统包括景观水体液位探头、景观水体补水管及位于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所述景观水体液位探头设置在景观水体内,用于监测景观水体内的液位变化,并将监测到的景观水体内的水位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再由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根据景观水体液位探头反馈的液位信息控制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启动和停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先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公园内屋面雨水、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收集,然后再通过智能分流井将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分流汇入到调蓄池,对于其中超标部分雨水则根据需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或附近水体中,接着再通过调蓄池将雨水输送至雨水净化处理系统中经稳流池、纳米气浮系统及压力过滤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净化处理后,再经过消毒组件消毒后进入到清水池中,最后再将将经雨水净化处理系统净化、消毒处理后的雨水通过清水池输送至雨水回用系统中,再由雨水回用系统根据用水需要,将处理后的雨水输送至公园内部各用水点;
其中,对于公园内的屋面雨水主要通过雨水收集系统中的雨水收集管网进行收集后再汇入智能分流井,而对于公园内的广场雨水和道路沿线雨水先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植草沟及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进行吸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而对于超标部位的雨水则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溢流雨水口汇入到雨水收集管网后,再汇入智能分流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的运用,将公园内的雨水就地调蓄净化回用,实现雨水的原位收集、处理、回用、排放,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
(2)通过对公园内雨水的收集回用,降低了城市市政雨水管网的负荷。
(3)通过植草沟、多孔纤维棉模块模块收集降雨前期雨水,降低了后续处理负担。
(4)通过智能分流井实现超标雨水的智能分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5)通过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可实时反应进出水水质、水位等信息。
(6)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降低人力成本。
(7)通过对公园内雨水的收集回用,可减少市政自来水用量,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型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种植沟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溢流雨水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智能分流井的平面布置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雨水;2、广场雨水;3、道路沿线雨水;4、雨水收集系统;4.1、雨水收集管网;4.2、低影响开发设施;4.21、植草沟;4.21a、种植土层;4.21b、上土工布;4.22、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1c、下土工布;4.21d、素土夯实层;4.22、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3、溢流雨水口;4.24、穿孔收集管;5、智能分流井;5.1、井体;5.2、分隔板;5.3、雨水收集腔;5.4、雨水溢流排放腔;6、调蓄池;7、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1、稳流池;7.2、纳米气浮系统;7.3、压力过滤系统;7.4、消毒组件;7.5、清水池;7.6、浮渣水池;7.7、浮渣脱水单元;8、雨水回用系统;8.1、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2、中水回用管网;8.3、浇洒补水单元;9、市政雨水管网;10、附近水体;11、第一进水管;12、第二进水管;13、第三进水管;14、第四进水管;15、第五进水管;16、第六进水管;17、第七进水管;18、第八进水管;19、超越管;20、补水管;21、市政自来水管网;22、第一排渣管;23、第二排渣管;24、滤清管;25、溢流排放管;26、雨水超标溢流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4、智能分流井5、调蓄池6、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雨水回用系统8及PLC控制系统;
其中,雨水收集系统4包含有雨水收集管网4.1及低影响开发设施4.2,主要用于收集公园内屋面雨水1、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具体的说,对于公园内的屋面雨水1主要是通过屋面雨落管(图中未示出)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对于公园内的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则主要是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4.2收集渗入地下,用于补充地下水,对于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超标部分则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4.2中的溢流雨水口4.23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
其中,智能分流井5位于雨水收集管网4.1的末端,主要用于将雨水收集管网4.1收集的雨水分流汇入调蓄池6以及将其内部汇入的超标部分雨水根据需要分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9或附近水体10;
其中,调蓄池6位于智能分流井5的下游,主要用于收集由智能分流井5分流汇入的雨水,并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
其中,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位于调蓄池6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调蓄池6输送而来的雨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再传输至雨水回用系统8;
其中,雨水回用系统8位于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净化、消毒处理后的雨水,输送至公园内部各用水点;
其中,PLC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整个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中雨水的智能分流、水质的监测、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和雨水回用系统8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低影响开发设施4.2按雨水流经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植草沟4.21、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及溢流雨水口4.23;其中,植草沟4.21位于公园内广场、道路边侧,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位于植草沟4.21下部,如图3所示,溢流雨水口4.23布设在植草沟4.21中,且溢流雨水口4.23的顶部高于植草沟4.21底部100mm。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4.2进行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吸收时,其具体过程为:首先通过路缘与植草沟4.21的高程差将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自然流入到植草沟4.21中,然后再通过沟渠和植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传输以及净化处理,将雨水中的颗粒物截留住在植草沟4.21中,接着净化后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渗蓄积至植草沟4.21下部的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中,利用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进行雨水吸收并渗入地下,当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蓄满水后,植草沟4.21内超标的雨水则通过溢流雨水口4.23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埋设有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的地段,在后期使用中不出现下凹塌陷,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不同抗压能力的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在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中部横向布设穿孔收集管4.24,通过穿孔收集管4.24与溢流雨水口4.23相衔接,将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中的超标雨水汇入到溢流雨水口4.23,再由溢流雨水口4.23汇入到雨水收集管网4.1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智能分流井5包含有井体5.1,在井体5.1内部设有一块将其内腔分成两个左右容腔的分隔板5.2,其中,位于分隔板5.2左侧的容腔为雨水收集腔5.3,位于分隔板5.2右侧的容腔为雨水溢流排放腔5.4;
其中,雨水收集腔5.3一端通过第一进水管11与雨水收集管网4.1的末端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调蓄池6的上游连通,如图1所示,调蓄池6的下游通过第三进水管13与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中稳流池7.1的上游连通;
其中,雨水溢流排放腔5.4一端通过溢流排放管25分别与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口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中稳流池7.1和清水池7.5的溢流/放空口连通,另一端通过雨水超标溢流排放管26与市政雨水管网9或附近水体1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智能分流井5还包含有液位控制系统,该液位控制系统包括水位探头、水位控制器、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其中,水位探头设置在调蓄池6内,用于探测调蓄池6内的水位信息;水位控制器设置在智能分流井5的井体5.1外,是PLC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根据水位探头反馈的数据控制智能分流井5和调蓄池6之间第二进水管12上的第一进液阀和位于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口处的溢流/放空阀开启和关闭,以实现雨水的智能分流;水位探头、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均与水位控制器电连接,水位控制器与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包含稳流池7.1、纳米气浮系统7.2、压力过滤系统7.3、消毒组件7.4、清水池7.5、浮渣水池7.6及浮渣脱水单元7.7;其中,稳流池7.1的上游通过第三进水管13与调蓄池6的下游连通,稳流池7.1的下游通过第四进水管14与纳米气浮系统7.2的进水口连通,纳米气浮系统7.2的出水口通过第五进水管15与压力过滤系统7.3的进水口连通,压力过滤系统7.3的出水口通过第六进水管16与消毒组件7.4的进水口连通,消毒组件7.4的出水口通过第七进水管17与清水池7.5的进水口连通,清水池7.5的出水口通过第八进水管18与雨水回用系统8中的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连通,浮渣水池7.6的上游通过第一排渣管22与纳米气浮系统7.2的排渣口连通,下游通过第二排渣管23与浮渣脱水单元7.7连通,浮渣脱水单元7.7的上清液通过滤清管24与稳流池7.1连通,浮渣脱水单元7.7内的浮渣通过污泥车外运。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稳流池7.1与第五进水管15之间还连接有一条超越管19,在超越管19上还设有一个超越管电磁阀(图中未示出),在第四进水管14上还设有一个第二进液阀(图中未示出),在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内均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水质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超越管电磁阀、第二进液阀及每个水质监测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系统中的水质监测控制器电连接;
在实际工作中,当稳流池7.1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好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19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开启、第四进水管14上的第二进液阀关闭,使稳流池7.1内的雨水直接通过超越管19超越至压力过滤系统7.3中过滤;当稳流池7.1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差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19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关闭、第四进水管14上的第二进液阀开启,使稳流池7.1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四进水管14、纳米气浮系统7.2及第五进水管15后,再进入到压力过滤系统7.3中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雨水回用系统8包含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中水回用管网8.2和浇洒补水单元8.3,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上游通过第八进水管18与清水池7.5的下游出水口连通,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下游与中水回用管网8.2的上游进水口连通,中水回用管网8.2的下游出水口与浇洒补水单元8.3连通。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浇洒补水单元8.3包括用于公园内绿化浇洒的自动喷头、用于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监测的自动探头以及景观水体补水系统;其中,自动探头按一定距离埋设在公园绿化场地内,用于将探测到的绿化场地土壤水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土壤水分测试仪(图中未示出),再由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根据土壤水分测试仪反馈的信息,控制自动喷头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景观水体补水系统包括景观水体液位探头、景观水体补水管及位于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景观水体液位探头设置在景观水体内,用于监测景观水体内的液位变化,并将监测到的景观水体水位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再由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根据景观水体液位探头反馈的液位信息控制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启动和停止。
工作时,雨水回用系统8中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上游接清水池7.5的出水口,并用于依据用水量及水压变化自动改变其水泵转速,以保持水压恒定,从而满足用水要求,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下游接中水回用管网8.2,中水回用管网8.2用于将处理后的水输送至浇洒补水单元8.3;
当浇洒补水单元8.3中用于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监测的自动探头监测到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含水量低于系统设定值时,则由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自动开启用于公园内绿化浇洒的自动喷头,给绿化场地土壤喷洒雨水;
当浇洒补水单元8.3中用于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监测的的自动探头监测到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含水量高于系统设定值时,则由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自动关闭用于公园内绿化浇洒的自动喷头,停止给绿化场地土壤喷洒雨水;
当浇洒补水单元8.3中景观水体液位探头监测到公园内景观水体水位低于系统预设的液位高度时,则由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自动开启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给景观水体补水;
当浇洒补水单元8.3中景观水体液位探头监测到公园内景观水体水位高于系统预设的液位高度时,则由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自动关闭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停止给景观水体补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纳米气浮系统7.2、压力过滤系统7.3、消毒组件7.4及浮渣脱水单元7.7均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具体的说,纳米气浮系统7.2主要由纳米气泡发生器、加药装置、絮凝反应区、分离区、刮渣机、清水区和排渣设备等组成;压力过滤系统7.3主要由压力罐及过滤材料组成;消毒组件7.4主要由消毒液发生器和消毒液投加管组成;浮渣脱水单元7.7主要由浮渣进料口、絮凝器、旋转压滤脱水机、絮凝剂溶解投加装置和泥饼输送机等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PLC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中央处理器、水位控制器、水质监测控制器、土壤水分测试仪及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等组成,其中,PLC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纳米气浮系统7.2、压力过滤系统7.3、消毒组件7.4、浮渣脱水单元7.7、水位控制器、水质监测控制器、土壤水分测试仪及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等电连接,用于控制整个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中雨水的智能分流、水质的监测、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和雨水回用系统8的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蓄池6的规模可依据公园汇水面积、综合径流系数、降雨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和公园日最大用水量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如图2所示,植草沟4.21自上而下依次为种植土层4.21a、上土工布4.21b、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下土工布4.21c及素土夯实层4.21d。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公园内雨水储存量不足,无法满足回用水量要求时,可以通过在清水池7.5的进水口处设有自来水补水口,自来水补水口通过补水管20与市政自来水管网21连通,用自来水来作为补充水源,供雨水回用系统8使用;当公园附近有水体时,也可以通过将公园附近水体的水引入到调蓄池6,经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净化处理后再输送至雨水回用系统8中供公园内绿化浇洒及景观水体补水使用。
为了与公园景观相协调,将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雨水回用系统8及PLC控制系统设置于地下。
为了防止雨水收集管网4.1被堵塞,可通过在屋面雨落管位于屋顶的雨水口处设置钢丝网槽,用来收集屋面垃圾和便于清理。
为了便于后续的清洗与维护,在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上均还分别设有一个溢流/放空口,且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的溢流/放空口均通过溢流排放管25与智能分流井5连通。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系统(4)、智能分流井(5)、调蓄池(6)、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雨水回用系统(8)及PLC控制系统;
所述雨水收集系统(4)包含有雨水收集管网(4.1)及低影响开发设施(4.2),主要用于收集公园内屋面雨水(1)、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其中,屋面雨水(1)通过屋面雨落管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4.2)收集,对于广场雨水(2)和道路沿线雨水(3)的超标部分则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4.2)中的溢流雨水口(4.23)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
所述智能分流井(5)位于雨水收集管网(4.1)的末端,主要用于将雨水收集管网(4.1)收集的雨水分流汇入所述调蓄池(6)和将其内部汇入的超标部分雨水分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9)或附近水体(10);
所述调蓄池(6)位于智能分流井(5)的下游,主要用于收集由智能分流井(5)分流汇入的雨水,并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
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位于调蓄池(6)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调蓄池(6)输送而来的雨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再传输至雨水回用系统(8);
所述雨水回用系统(8)位于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的下游,主要用于将由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净化消毒处理后的雨水,输送至公园内部各用水点;
所述PLC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整个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中雨水的智能分流、水质的监测、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以及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和雨水回用系统(8)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影响开发设施(4.2)按雨水流经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植草沟(4.21)、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及溢流雨水口(4.23);所述植草沟(4.21)位于公园内广场、道路边侧,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位于所述植草沟(4.21)下部,所述溢流雨水口(4.23)布设在所述植草沟(4.21)中,且溢流雨水口(4.23)的顶部高于植草沟(4.21)底部100mm;
当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蓄满水后,所述植草沟(4.21)内超标的雨水则通过所述溢流雨水口(4.23)汇入雨水收集管网(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4.21)自上而下依次为种植土层(4.21a)、上土工布(4.21b)、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下土工布(4.21c)及素土夯实层(4.21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的中部横向布设有穿孔收集管(4.24),所述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4.22)通过穿孔收集管(4.24)与所述溢流雨水口(4.23)相衔接,所述溢流雨水口(4.23)与所述雨水收集管网(4.1)相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流井(5)包含有井体(5.1),在所述井体(5.1)内部设有分隔板(5.2),所述分隔板(5.2)将所述井体(5.1)的内腔分成两个容腔,其中一个为雨水收集腔(5.3),另一个为雨水溢流排放腔(5.4);所述雨水收集腔(5.3)一端通过第一进水管(11)与雨水收集管网(4.1)的末端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所述调蓄池(6)的上游连通,所述调蓄池(6)的下游通过第三进水管(13)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中稳流池(7.1)的上游连通;所述雨水溢流排放腔(5.4)一端通过溢流排放管(25)分别与所述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口以及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中稳流池(7.1)和清水池(7.5)的溢流/放空口连通,所述雨水溢流排放腔(5.4)另一端通过雨水超标溢流排放管(26)与市政雨水管网(9)或附近水体(10)连通;
所述智能分流井(5)还包含有液位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水位探头、水位控制器、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所述水位探头设置在调蓄池(6)内,用于探测调蓄池(6)内的水位信息,所述水位控制器设置在智能分流井(5)的井体(5.1)外,是PLC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根据水位探头反馈的数据控制智能分流井(5)和调蓄池(6)之间第二进水管(12)上的第一进液阀和位于调蓄池(6)的溢流/放空口处的溢流/放空阀开启和关闭,以实现雨水的智能分流;所述水位探头、第一进液阀及溢流/放空阀均与所述水位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位控制器与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包含稳流池(7.1)、纳米气浮系统(7.2)、压力过滤系统(7.3)、消毒组件(7.4)和清水池(7.5);所述稳流池(7.1)的上游通过第三进水管(13)与所述调蓄池(6)的下游连通,所述稳流池(7.1)的下游通过第四进水管(14)与所述纳米气浮系统(7.2)连通,所述纳米气浮系统(7.2)通过第五进水管(15)与所述压力过滤系统(7.3)连通,所述压力过滤系统(7.3)通过第六进水管(16)与所述消毒组件(7.4)连通,所述消毒组件(7.4)通过第七进水管(17)与所述清水池(7.5)连通,所述清水池(7.5)通过第八进水管(18)与所述雨水回用系统(8)中的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连通;所述纳米气浮系统(7.2)、压力过滤系统(7.3)及消毒组件(7.4)均与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处理系统(7)还包含浮渣水池(7.6)及浮渣脱水单元(7.7),所述浮渣水池(7.6)的上游通过第一排渣管(22)与纳米气浮系统(7.2)连通,下游通过第二排渣管(23)与所述浮渣脱水单元(7.7)连通,所述浮渣脱水单元(7.7)的上清液通过滤清管(24)与稳流池(7.1)连通,所述浮渣脱水单元(7.7)内的浮渣通过污泥车外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稳流池(7.1)与所述第五进水管(15)之间还连接有一条超越管(19),在所述超越管(19)上还设有一个超越管电磁阀,在所述第四进水管(14)上还设有一个第二进液阀,在所述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内均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水质监测传感器;
所述超越管电磁阀、第二进液阀及每个所述水质监测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系统中的水质监测控制器电连接;
当所述稳流池(7.1)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好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19)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开启、第四进水管(14)上的第二进液阀关闭,使稳流池(7.1)内的雨水直接通过超越管(19)超越至压力过滤系统(7.3)中过滤;
当所述稳流池(7.1)内的水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其池内的水质较差时,水质监测控制器控制超越管(19)上的超越管电磁阀关闭、第四进水管(14)上的第二进液阀开启,使稳流池(7.1)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四进水管(14)、纳米气浮系统(7.2)及第五进水管(15)后,再进入到压力过滤系统(7.3)中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水池(7.5)上还设有自来水补水口,所述自来水补水口通过补水管(20)与市政自来水管网(21)连通;
在所述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上均还分别设有一个溢流/放空口,所述调蓄池(6)、稳流池(7.1)及清水池(7.5)的溢流/放空口均通过溢流排放管(25)与智能分流井(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用系统(8)包含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中水回用管网(8.2)和浇洒补水单元(8.3);所述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上游通过第八进水管(18)与所述清水池(7.5)的下游连通,所述变频恒压供水单元(8.1)的下游与所述中水回用管网(8.2)的上游连通,所述中水回用管网(8.2)的下游与所述浇洒补水单元(8.3)连通;
所述浇洒补水单元(8.3)包括用于公园内绿化浇洒的自动喷头、用于公园内绿化场地土壤水分监测的自动探头以及景观水体补水系统;
所述自动探头按一定距离埋设在公园绿化场地内,用于将探测到的绿化场地土壤水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土壤水分测试仪,再由PLC控制系统中的PLC中央处理器根据土壤水分测试仪反馈的信息,控制自动喷头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景观水体补水系统包括景观水体液位探头、景观水体补水管及位于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所述景观水体液位探头设置在景观水体内,用于监测景观水体内的液位变化,并将监测到的景观水体水位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中的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再由景观水体液位控制器根据景观水体液位探头反馈的液位信息控制景观水体补水管上的自动阀门启动和停止。
CN201922198929.0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Active CN211200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8929.0U CN21120062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8929.0U CN21120062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0624U true CN21120062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8929.0U Active CN21120062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06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2891A (zh) * 2021-07-16 2021-10-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及雨水处理方法
CN114088912A (zh) * 2022-01-24 2022-02-25 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固定式城市管网水源水质监测装置
CN114205383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智能雨污调蓄池监控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2891A (zh) * 2021-07-16 2021-10-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及雨水处理方法
CN114205383A (zh) * 2021-12-03 2022-03-18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智能雨污调蓄池监控系统
CN114088912A (zh) * 2022-01-24 2022-02-25 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固定式城市管网水源水质监测装置
CN114088912B (zh) * 2022-01-24 2022-04-22 深圳市水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固定式城市管网水源水质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0624U (zh) 一种城市公园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102359172B (zh) 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
CN106082536B (zh) 一种海绵城市地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80262U (zh) 防堵塞人工湿地系统
CN204456412U (zh) 一种智能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102531282B (zh)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207031191U (zh) 一种用于处理中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
KR101078773B1 (ko) 비점오염 저감 시스템
CN211472020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209907525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07117712A (zh) 一种净化含洗衣废水的屋顶雨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11321775A (zh) 一种绿色节能雨水回收处理系统
CN104532942B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系统
CN111285503A (zh) 室外庭院雨水资源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CN114892757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智慧化收集喷灌系统
CN108002639A (zh) 集成式一体化生态水厂
CN203095806U (zh) 多功能雨水收集处理回用装置
CN208121939U (zh) 用于道路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的装置
CN207468295U (zh) 串并联人工湿地运行系统及系统组合
CN111962630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能量波处理的装置
KR20120124583A (ko) 비점오염원 수처리시스템
CN104452941A (zh)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CN105293749A (zh) 连栋大棚雨水收集和处理回用装置及方法
CN207794187U (zh) 一种雨水生态蓄水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