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0299U -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0299U
CN217590299U CN202220795806.4U CN202220795806U CN217590299U CN 217590299 U CN217590299 U CN 217590299U CN 202220795806 U CN202220795806 U CN 202220795806U CN 217590299 U CN217590299 U CN 217590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
force
slow charging
pressure sensing
sen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58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刘伟治
李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Degr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Degr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Degr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Degr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58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0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0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0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压力感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能够实现快慢充切换,充电器包括外壳、施力面板、压力感应模组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施加于施力面板上的外力通过传力件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压力感应模组感应此外力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通过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控制充电器实现快慢充切换。本申请的充电器即支持快充模式,也支持慢充模式,通过压力感应可实现快慢充切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按压施力面板即可选择快充或者慢充模式,给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充电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压力感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作为能够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的工具,已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器各式各样,根据充电的快慢,可将充电器分为快充充电器和慢充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可以快速地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一些需要紧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然而,快充充电器通常会对电子产品的电池产生一定的损伤,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慢充充电器能够在确保电池不受损伤的情况下为电子产品充电,然而,由于慢充充电效率低,与快充相比,充相同的电量需要更长的时间,在需要紧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慢充充电器难以快速地提供足够的使用电量。快充充电器和慢充充电器各有利弊,且都难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适配选择,因此,现有充电器的应用场景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器功能单一,难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适配选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包括外壳、施力面板、压力感应模组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
所述施力面板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施力面板的外侧面为施力面,所述压力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且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连接,所述施力面板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之间设有用于传递压力的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面,所述传力件的另外一端抵接所述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承载基板和与所述承载基板连接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承载基板与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反面,所述承载基板与所述传力件抵接;
或,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正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传力件为弹性件,所述传力件包括与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相对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凸出设置。
可选地,所述传力件还包括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抵接的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三抵接部呈环状。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径向向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延伸,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接头,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接头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头匹配连接的第一卡接孔,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接头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匹配连接的第二卡接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均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头之间形成一夹角。
可选地,所述施力面板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处;
或,所述施力面板和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施力面板与所述传力件一体成型。
本申请提供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充电器能够实现快慢充切换,充电器包括外壳、施力面板、压力感应模组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施加于施力面板上的外力通过传力件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压力感应模组感应此外力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通过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控制充电器实现快慢充切换。本申请的充电器即支持快充模式,也支持慢充模式,通过压力感应可实现快慢充切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按压施力面板即可选择快充或者慢充模式,给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充电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沿纵向的剖面图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中的(a)、(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力件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外壳;11、连接部;111、第一连接端;1111、第一卡接头;112、第二连接端;1121、第二卡接头;20、施力面板;21、施力面;211、按键区域;22、内侧面;30、压力感应模组;31、承载基板;311、第一卡接孔;312、第二卡接孔;32、压力传感器;40、传力件;41、第一抵接部;42、第二抵接部;43、第三抵接部;44、端面;50、连接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进行说明,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要么是慢充,要么是快充,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提供充电模式的切换,由此导致现有的充电器产品应用场景受到限制。基于此,本申请设计能够进行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用户可根据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需要快充或者慢充的需求进行对应的快充模式和慢充模式的切换选择,极大地拓展了充电器产品的应用场合。本申请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实现快慢充切换的原理可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充电器产品,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充电器的规格型号、类型等均不作具体限制。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有关充电器的其它核心结构部件,如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单片机等可结合相关的现有技术进行理解。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包括外壳10、施力面板20、压力感应模组30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
结合图2,施力面板20连接于外壳10上,施力面板20的外侧面为施力面21,压力感应模组30设置于施力面板20的内侧且与外壳10的连接部11连接,施力面板20与压力感应模组30之间设有用于传递压力的传力件40,传力件40的一端抵接施力面板20的内侧面22,传力件40的另外一端抵接压力感应模组30。
具体地,施力面板20材质可为塑胶等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玻璃、金属、玻纤板、木材等各种材质,施力面板20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
具体地,外壳10的形状、材质等也不作限制,可结合常用的充电器进行选择。
压力感应模组30具有感应压力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功能。
传力件40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传力结构,传力件40能够将来自施力面板20上的压力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30。
压力感应模组30与外壳10的连接部11之间可选择用各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如可以是采用背胶、胶水、热熔、焊接、表面贴装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连接,或者也可以采用除以上方式之外的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
同样的,施力面板20也可以采用各种连接方式与外壳10的一端开口进行连接,如可以采用连接胶50,如背胶、胶水,也可以采用卡接、螺接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除以上方式之外的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
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设置于外壳10的内腔中,压力感应模组30与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可与充电器的其它电路集成于电路板上,电路板设置于外壳10的内腔中。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可包括控制单元、充电开关电路、快充电路、慢充电路等,由压力感应模组30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压力感应模组30传递的电信号,由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开关电路与快充电路或慢充电路的连通,从而实现快充和慢充的切换。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的具体设计可结合相关的现有技术进行理解。
本申请提供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充电器能够实现快慢充切换,充电器包括外壳10、施力面板20、压力感应模组30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施加于施力面板20上的外力通过传力件40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30,压力感应模组30感应此外力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通过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控制充电器实现快慢充切换。本申请的充电器即支持快充模式,也支持慢充模式,通过压力感应可实现快慢充切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按压施力面板20即可选择快充或者慢充模式,给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充电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压力感应模组30包括承载基板31和与承载基板31连接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32,压力传感器32与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承载基板31与外壳10的连接部11连接。
具体地,压力感应模组30通过压力传感器32实现压力信号的收集和转化,压力传感器32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可以选择压阻油墨、应变片、压容式的压力传感器、半导体的压力传感器、柔性压力传感器等各种形式的压力传感器。通常,可选择采用压阻油墨印刷、表面贴装、光刻、胶粘等技术中的一种在承载基板31上形成具有压力传感功能的功能片作为压力传感器32,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形成能够感知压力变化的压力传感器32。所选择的压力传感器32需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感应到来自施力面板20表面的微小的压力。
具体地,承载基板31的材质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五金、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高分子材料等,也可以是各种材质组合形成。承载基板31一方面作为压力传感器32的支撑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应力的放大结构,以提高压力传感器32的感应能力。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32可设置于承载基板31的正面,也可以设置于承载基板31的反面,在一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32设置于承载基板31的反面,即承载基板31与传力件40抵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压力传感器32设置于承载基板31的正面,即压力传感器32与传力件40抵接。
具体地,压力传感器3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当需要响应的区域大的时候,或者需要响应的区域多的时候,都可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32。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以及图3中的(a)和(b),传力件40为弹性件,传力件40包括与施力面板20的内侧面22抵接的第一抵接部41以及与压力感应模组30抵接的第二抵接部42,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均相对于传力件40的端面44凸出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传力件4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形式的弹性材质,如可以为硅胶、塑胶、五金或者其它的材质。传力件40具有弹性,在一定的外力作用力,传力件40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当外力撤除后,传力件40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其形状、功能即其它相关特性均不会受弹性变形而发生变化。传力件40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同厚度提供和保持最大的形变程度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计传力件40的厚度、大小形状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力件40包括端面44、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其中,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设置于端面44的相对两侧。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的形状以及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相应的区域大小进行设计。
具体地,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均具有用于抵接的平面,第一抵接部41依靠平面与施力面板20的内侧面22抵接,第二抵接部42依靠平面与压力感应模组30抵接。
传力件40通过设置第一抵接部41和第二抵接部42,可有利于提高压力传递的精准度,提高压力感应模组30感应压力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以及图3中的(a)和(b),传力件40还包括与压力感应模组30抵接的第三抵接部43,第三抵接部43凸出设置于传力件40的端面44边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抵接部42的基础上,设置第三抵接部43与压力感应模组30抵接,第一抵接部41、第二抵接部42以及第三抵接部43均设置于传力件40的端面44上,第三抵接部43可以与压力感应模组30抵接的各种形式的凸出结构,如可以是设置于传力件40的端面44边缘相对两侧的两个凸出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于传力件40的端面44边缘的多个凸出结构。通过设置第三抵接部43可有利于压力的均匀传递,同时也可以扩大压力的感应范围。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中的(b),第三抵接部43呈环状设置,第二抵接部42位于第三抵接部43的环形中心位置,通过设置环状的第三抵接部43一方面可扩大感应区域,使得在施力面板20上对应于第三抵接部43所围设的区域内施加外力,均能够被压力感应模组30所感应到;另一方面,整个传力件40的横截面呈圆形,且第三抵接部43设计为环状更符合用户使用手指在施力面板20上进行点击以实际压力。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外壳10的连接部11沿外壳10的横截面的径向向外壳10的内腔中延伸,连接部11与传力件40的端面44平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外壳10上的连接部11主要用于固定压力感应模组30,连接部11整体位于外壳10的内腔中,连接部11由外壳10的壳壁向外壳10的中心轴方向延伸,为确保压力感应模组30所在平面与传力件40的端面44相平行,而将连接部11设置与传力件40的端面44相平行,以此确保压力传递的准确性。外壳10上的连接部11可以是单独连接于外壳10的壳壁上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与外壳10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外壳10的连接部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12,第一连接端111的端面44上设有第一卡接头1111,第二连接端112的端面44上设有第二卡接头1121,压力感应模组30上对应于第一卡接头1111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卡接头1111匹配连接的第一卡接孔311,压力感应模组30上对应于第二卡接头1121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二卡接头1121匹配连接的第二卡接孔31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压力感应模组30与外壳10的连接部11之间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连接,卡扣结构包括了两个卡接头以及与之匹配的两个卡接孔,卡扣的连接方式可以方便地进行安装,且能够实现精准地定位。
具体地,第一卡接头1111与第二卡接头1121均呈长条状,且第一卡接头1111与第二卡接头1121之间形成一夹角,即第一卡接头1111与第二卡接头1121之间不相互平行。
具体地,第一卡接头1111与第二卡接头1121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可灵活设置,结合图4,如设置夹角为90°,即第一卡接头1111与第二卡接头1121相互垂直设置,对应地,第一卡接孔311与第二卡接孔312也相互垂直设置。两个卡接头之间形成夹角,一方面起到安装时候的防呆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压力感应模组30相对于连接部11的水平位移,确保压力感应模组30稳固地与连接部11相连接。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增强压力感应模组30与连接部1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可在卡扣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再增加胶粘的连接方式,以进一步确保压力感应模组30不会从连接部11上松脱。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施力面板20通过连接胶50连接于外壳10的一端开口处。连接胶50可以是背胶、胶水或者其他粘结剂。采用连接胶50可方便且牢固地实现施力面板20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施力面板20盖设于外壳10的一端开口处;
在充电器的实际装配过程中,可通过外壳10一端的开口进行压力感应模组30等部件的安装,最后将施力面板20盖设于外壳10的开口处,可实现充电器的快速装配。
在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施力面板20和外壳1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的实际装配过程中,压力感应模组30等部件从外壳10的内部进行安装,一体成型的外壳10和施力面板20可有利于提高充电器产品壳体的密封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施力面板20与传力件40一体成型。在实际设计时,施力面板20与传力件40可采用相同的材质制作而成,结合具体的生产加工效率,可将施力面板20与传力件40一体成型,如可通过注塑、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施力面板20的施力面21上对应于传力件40的位置形成按键区域211,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与按键区域211配合实现单击切换、双击切换以及长按切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施力面板20的按键区域211进行单击、双击或者长按等形式施加外力,可以控制充电器切换到不同的功能模式。如通过单击施力切换至快充充电电路、通过双击切换至慢充充电电路,通过长按关闭充电模式或者开启充电模式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施力方式下所切换的不同的控制电路。切换功能主要由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单元实现,控制单元接受来自压力感应模组30传递的电信号,通过判断后控制充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此处,单击、双击以及长按等分级切换功能可结合相关的现有技术进行理解,如在控制单元(如单片机)中对压力值进行压力分级,在不同的压力分级内,启动或停止不同的功能模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施力面板、压力感应模组以及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
所述施力面板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施力面板的外侧面为施力面,所述压力感应模组设置于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且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连接,所述施力面板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之间设有用于传递压力的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面,所述传力件的另外一端抵接所述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承载基板和与所述承载基板连接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快慢充切换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承载基板与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反面,所述承载基板与所述传力件抵接;
或,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的正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件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为弹性件,所述传力件包括与所述施力面板的内侧面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相对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凸出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还包括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抵接的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边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接部呈环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径向向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延伸,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力件的端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接头,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接头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头匹配连接的第一卡接孔,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接头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匹配连接的第二卡接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头均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卡接头与所述第二卡接头之间形成一夹角。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面板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开口处;
或,所述施力面板和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面板与所述传力件一体成型。
CN202220795806.4U 2022-04-07 2022-04-07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Active CN217590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5806.4U CN21759029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5806.4U CN21759029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0299U true CN217590299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5806.4U Active CN217590299U (zh) 2022-04-07 2022-04-07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0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931A (zh) * 2022-11-28 2023-03-14 深圳市华联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Type c连接器及充电连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931A (zh) * 2022-11-28 2023-03-14 深圳市华联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Type c连接器及充电连接方法
CN115799931B (zh) * 2022-11-28 2023-11-14 深圳市华联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Type c连接器及充电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90299U (zh) 快慢充切换的充电器
CN112151703B (zh) 电池模组
CN206349981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07433U (zh) 电池模组和车辆
CN102044364A (zh) 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2044363A (zh) 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CN212365814U (zh) 一种防水防爆金属键盘
CN209297307U (zh) 指纹按键及电子设备
CN112216545A (zh) 电子设备
CN208316813U (zh) 一种压力感应侧键
CN216116452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621565U (zh) 压力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131439A1 (en) Transduction unit of non-contact human body sleep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detection sensor
CN205846286U (zh) 电子设备
CN210775582U (zh) 一种检测手机用的治具
CN209708145U (zh) 防水指纹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06178875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2098570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手机主板
CN214753471U (zh) 一种带led灯的轻触式开关
CN213659183U (zh) 一种表芯的装配结构和手表表芯
CN106401331A (zh) 一种压电式门把手传感器结构
CN207265144U (zh) 扩增电流传导面积的导电片结构
CN220474703U (zh) 温度采集组件、锂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220234500U (zh) 压电转换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9861256U (zh) 一种防水键盘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