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407U -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407U
CN217589407U CN202221839979.8U CN202221839979U CN217589407U CN 217589407 U CN217589407 U CN 217589407U CN 202221839979 U CN202221839979 U CN 202221839979U CN 217589407 U CN217589407 U CN 217589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device
rod
assembl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99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东霖
田聪
吕政辉
戴鹏
柯腾辉
杨翊
刘祖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99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天线装置包括天线组件、支撑架和外罩组件。支撑架包括主受力杆、支撑组件和辅受力杆。两个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主受力杆连接两个支撑组件的中间区域。辅受力杆连接两个支撑组件的边缘区域。天线组件设置于主受力杆上。外罩组件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天线组件位于外罩组件的内部。本申请的天线装置可以解决天线装置维护时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有效。随着5G网络的进一步建设,天线装置作为移动网络的基础设施,其数量对网络的覆盖与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对天线装置的合理建设与高效维护是运营商未来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天线装置一般建设在楼顶天台,以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减少由于楼宇遮挡导致的信号损耗。然而,由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不同通信制式(如3G/4G/5G)之间可能需要建设多面天线装置,并且适合建设天线装置的楼宇有限,因此,容易出现三家运营商不同制式之间的天线装置建设在同一个楼顶天台,导致楼顶天台杂乱无章的现象。
此外,现有技术的天线装置包括天线组件和水泥立柱。天线组件位于水泥立柱的内部。对天线组件进行调节或者维护时,需要拆除水泥立柱。因此,容易导致天线装置后续维护时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可以解决天线装置维护时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其包括:
天线组件;
支撑架,包括主受力杆、支撑组件和辅受力杆,两个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主受力杆连接两个支撑组件的中间区域,辅受力杆连接两个支撑组件的边缘区域,天线组件设置于主受力杆上;
外罩组件,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天线组件位于外罩组件的内部。
本申请提供的外罩组件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天线的角度或者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将外罩组件从支撑组件上拆卸下来,以方便天线的日常维护,从而可以降低天线装置后续维护时耗费较大人力、物力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水平受力杆,多个水平受力杆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封闭的多边形结构,辅受力杆与多边形结构的交点连接,外罩组件包括多个外罩,外罩的数量与水平受力杆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外罩与水平受力杆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外罩包括罩盖和罩体,沿竖直方向,两个罩盖分别位于罩体的两端,罩盖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卡扣,水平受力杆包括第一卡合孔,第一卡扣卡接于第一卡合孔,以使罩盖与水平受力杆连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罩盖包括圆弧部,圆弧部与连接部对应设置,罩体包括多个竖梁,竖梁的端部连接于圆弧部,多个竖梁沿圆弧部的间隔设置。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罩盖包括顶板,顶板设置于连接部和圆弧部限定的空间内,连接部和圆弧部均与顶板相连。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罩体包括加强杆,沿竖直方向,加强杆与罩盖间隔设置,加强杆包括第二卡扣,辅受力杆设置有第二卡合孔,第二卡扣卡接于第二卡合孔,以使加强杆与辅受力杆连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三个水平受力杆,外罩组件包括三个外罩,天线组件位于三个外罩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支撑杆连接水平受力杆与主受力杆。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天线装置还包括吊装部件,吊装部件设置于主受力杆的一端,吊装部件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设置于吊装部件面向支撑架的表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系统,包括如上述可实现方式中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外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系统;
10、天线装置;
100、天线组件;
110、天线;
120、调节组件;121、第一调节件;122、第二调节件;123、调节螺栓;
130、天线卡件;131、连接件;132、卡合件;1321、凸部;133、长螺栓;
140、天线背板;
200、支撑架;
210、主受力杆;210a、环形凹槽;
220、支撑组件;
221、水平受力杆;221a、第一卡合孔;
222、支撑杆;
230、辅受力杆;230a、第二卡合孔;
310、外罩;
311、罩盖;3111、连接部;3111a、第一卡扣;3112、圆弧部;3113、顶板;
312、罩体;3121、竖梁;3122、加强杆;3122a、第二卡扣;
400、吊装部件;
X、竖直方向。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的天线装置10可以向周围空间发送电磁波。在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的范围内,天线装置10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电磁波。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相应地,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天线装置10发射的电磁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终端设备的类型和个数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被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安防设备、智能网关、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天线装置10包括天线组件100。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天线组件100外露,天线组件100的外部设置有水泥立柱。然而,对天线组件100进行调节或者维护时,需要拆除水泥立柱。因此,容易导致天线装置10后续维护时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对天线装置10的结构进行改进,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包括天线组件100、支撑架200和外罩组件。支撑架200包括主受力杆210、支撑组件220和辅受力杆230。两个支撑组件220在竖直方向X上间隔设置。主受力杆210的轴线和辅受力杆230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X设置。沿水平方向,主受力杆210和辅受力杆230间隔设置。主受力杆210连接两个支撑组件220的中间区域,并且辅受力杆230连接两个支撑组件220的边缘区域,以使两个支撑组件220可以通过主受力杆210和辅受力杆230连接为一体。天线组件100设置于主受力杆210上。
外罩组件与支撑组件220可拆卸连接。天线组件100位于外罩组件的内部。天线组件100包括天线110。当需要对天线110的角度或者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将外罩组件从支撑组件220上拆卸下来,以方便天线110的日常维护,从而可以降低天线装置10后续维护时耗费较大人力、物力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组件220包括多个水平受力杆221。多个水平受力杆221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封闭的多边形结构。辅受力杆230与多边形结构的交点连接。交点的数量与水平受力杆221的数量相同。外罩组件包括多个外罩310。外罩310的数量与水平受力杆221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外罩310与水平受力杆221可拆卸连接。
由于两个支撑组件220沿竖直方向X间隔设置,因此辅受力杆230的一端与位于顶部的支撑组件220的交点连接,另一端与位于底部的支撑组件220的交点连接。辅受力杆230可以支撑两个支撑组件220的边缘区域,以使支撑架200更加稳固。
在一些示例中,辅受力杆230的数量与支撑组件220的交点的数量相同,从而每个辅受力杆230可以为其对应的支撑组件220的边缘区域提供支撑力,从而提高支撑架200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罩310包括罩盖311和罩体312。沿竖直方向X,两个罩盖311分别位于罩体312的两端。两个支撑组件220的水平受力杆221分别与外罩310可拆卸连接。罩盖311包括连接部3111。连接部3111包括第一卡扣3111a。水平受力杆221包括第一卡合孔221a。第一卡扣3111a卡接于第一卡合孔221a,以使罩盖311与水平受力杆22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罩310通过第一卡扣3111a与水平受力杆221的第一卡合孔221a卡接,以便于外罩310与水平受力杆221的连接和拆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卡扣3111a设置于连接部3111面向水平受力杆221的表面。第一卡扣3111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3111a沿连接部3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卡合孔221a设置于水平受力杆221面向外罩310的外表面。第一卡合孔221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合孔221a沿水平受力杆221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卡扣3111a与第一卡合孔221a一一对应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卡扣3111a可以为柱状结构。第一卡扣3111a的形状与第一卡合孔221a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卡合孔221a可以为通孔或者凹槽。第一卡扣3111a与第一卡合孔221a可以为过盈配合,以使罩盖311不易从水平受力杆221上脱出。当需要对天线110进行调整维护时,可以对外罩310盖施加一个背向主受力杆210的力以实现外罩310的拆卸,从而有利于降低外罩310拆卸困难导致天线装置10后续维护时耗费较大人力、物力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罩盖311包括圆弧部3112。圆弧部3112与连接部3111对应设置。圆弧部311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3111相连。罩体312包括多个竖梁3121。竖梁3121的端部连接于圆弧部3112。多个竖梁3121沿圆弧部3112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天线组件100包括天线110、调节组件120和天线卡件130。调节组件120连接天线110和天线卡件130。天线卡件130套设于主受力杆210。天线卡件130包括间隔设置的连接件131和卡合件132。连接件131与卡合件132之间可以通过长螺栓133连接。卡合件132包括凸部1321。凸部1321设置于卡合件132面向主受力杆210的表面。沿竖直方向X,主受力杆210上间隔设置有环形凹槽210a。卡合件132可以抵接于环形凹槽210a的内壁,同时长螺栓133锁紧,以使天线卡件130固定连接于主受力杆210。示例性地,天线卡件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天线卡件130沿天线1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天线卡件130靠近天线110的两个边缘。
天线组件100可以绕主受力杆210旋转以调节朝向,以使天线110可以实现最佳的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覆盖效果。由于罩盖311包括圆弧部3112,并且竖梁3121沿圆弧部3112间隔设置,因此罩盖311与罩体312围设形成柱状空间,从而天线组件100可以在容纳空间内调节其绕主受力杆210的旋转角度而不易与外罩310的内壁产生干涉。
因此,罩盖311与罩体312共同形成顶部和底部呈半圆形的柱状结构,可以在保证内部天线组件100调节空间的同时,节省天线装置10的外部空间。同时也可以增加天线装置10的美观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天线组件100还包括天线背板140。天线背板140设置于天线110面向主受力杆210的表面。天线背板1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沿竖直方向X,位于下端的天线背板140与天线卡件130连接。调节组件120包括第一调节件121和第二调节件122。第一调节件121和第二调节件122可转动连接。第一调节件121的另一端与位于上端的天线背板140连接。第二调节件122的另一端与天线卡件130可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调节件121和第二调节件122均设置有螺纹孔。调节组件120还包括调节螺栓123。调节螺栓123穿过第一调节件121的螺纹孔和第二调节件122的螺纹孔,以固定连接第一调节件121和第二调节件122。调节螺栓123用于调节第一调节件121和第二调节件122之间的夹角,以调整天线110的下倾角,从而调节天线110的覆盖范围。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竖梁3121可以均匀分布。两个竖梁3121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罩体31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非金属贴纸。非金属贴纸可以遮挡位于其内部的天线组件100,从而可以可以增强外罩组件的美观性。示例性地,非金属贴纸可以为透波材料。透波材料对不同角度入射的电磁波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能,并且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对天线组件100的有害影响。
在另一些示例中,罩体312的竖梁3121可以设置非金属油漆装饰层,以使外罩组件的外观可以与外部环境相融合,从而增强外罩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些示例中,本申请的天线110可以为板状天线。板状天线属于定向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一种。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罩盖311包括顶板3113。顶板3113设置于连接部3111和圆弧部3112限定的空间内。连接部3111和圆弧部3112均与顶板3113相连。
顶板3113可以增强罩盖311的强度,从而可以降低罩盖311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卡扣3111a与第一卡合孔221a无法对应,影响外罩组件的拆装的可能性。
此外,顶部可以将外罩组件的顶部以及底部遮蔽,有利于降低外界物体通过外罩组件的顶部或者底部进入外罩组件内而导致天线组件100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罩体312包括加强杆3122。沿竖直方向X,加强杆3122与罩盖311间隔设置。加强杆3122包括第二卡扣3122a。辅受力杆230设置有第二卡合孔230a。第二卡扣3122a卡接于第二卡合孔230a,以使加强杆3122与辅受力杆230连接。
当竖梁3121尺寸较高时,靠近竖梁3121中间区域的位置受力容易产生形变,因此加强杆3122设置于两个罩盖311之间,可以增强外罩310的整体强度,降低竖梁3121发生形变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杆3122可以是圆弧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杆312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扣3122a。辅受力杆230上的第二卡合孔230a与第二卡扣3122a相对应。
示例性地,第二卡扣3122a可以为柱状结构。第二卡扣3122a与第二卡合孔230a相匹配。第二卡合孔230a可以为通孔或者凹槽。第二卡扣3122a与第二卡合孔230a可以为过盈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杆31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沿竖直方向X,两个加强杆3122可以间隔设置,或者,两个加强杆3122可以相连接。加强杆3122的数量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沿竖直方向X,加强杆3122两侧的多个竖梁312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罩体312和罩盖311可以为一体结构,以提高外罩310的整体强度,降低外罩310受力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7所示,支撑组件220包括三个水平受力杆221。外罩组件包括三个外罩310。天线组件100位于三个外罩310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三个外罩310分别与两个支撑组件220的水平受力杆221连接。
三个水平受力杆221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封闭的三角形结构的支撑组件220。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支撑组件220包括多个支撑杆222。支撑杆222连接水平受力杆221与主受力杆210。
支撑杆222可以将水平受力杆221和主受力杆210连接为一个整体,以增强支撑架200的整体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杆222位于多个水平受力杆221形成的多边形的内部区域。当水平受力杆221的数量为三个时,支撑杆222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每个水平受力杆221对应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22。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杆222与水平受力杆221以及支撑杆222与主受力杆21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天线装置10还包括吊装部件400。吊装部件400设置于主受力杆210的一端。吊装部件400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设置于吊装部件400面向支撑架200的表面。
对于密集的建筑群或者低层建筑的场景下,楼宇之间距离较近。天线装置10设置于楼顶天台容易出现信号遮挡、覆盖死角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可以通过吊装部件400连接于楼宇间距较小的楼道的顶部,以降低出现信号遮挡、覆盖死角的可能性。
此外,天线装置10设置于楼道顶部,可以减少楼顶天台的占用空间,降低安装或者维护天线装置10对天台造成的破坏。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孔设置于吊装部件400面向支撑架200的表面。吊装部件400可以通过转接件固定于楼道的顶部。或者,安装孔可以为通孔,吊装部件400可以通过紧固件直接固定于楼道的顶部。示例性地,紧固件可以为膨胀螺栓。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安装孔沿主受力杆210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申请的天线装置10可以设置于楼顶天台,也可以吊装于楼道顶部。
以天线装置10吊装于楼道顶部为示例,天线装置10的安装过程可以如下:
首先,将支撑架200通过吊装部件400固定于楼道顶部。
其次,将天线组件100通过天线卡件130固定于支撑架200的主受力杆210。天线组件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示例性地,天线组件100的数量为三个。沿竖直方向X,三个天线组件100间隔设置。
最后,将外罩310逐个卡接于支撑架200的水平受力杆221。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系统1,其包括两个以上的天线装置10。沿竖直方向X,两个以上的天线装置10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当楼道顶部已安装有一个天线装置10,并需要再加装一个天线装置10时,沿竖直方向X,两个天线装置10的主受力杆210相互叠加。此时可以将加装的天线装置10的吊装部件400去除,并将剩余的部分与已有的天线装置10的主受力杆210连接。示例性地,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组件;
支撑架,包括主受力杆、支撑组件和辅受力杆,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主受力杆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中间区域,所述辅受力杆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边缘区域,所述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受力杆上;
外罩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天线组件位于所述外罩组件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水平受力杆,多个所述水平受力杆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封闭的多边形结构,所述辅受力杆与所述多边形结构的交点连接,所述外罩组件包括多个外罩,所述外罩的数量与所述水平受力杆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罩与所述水平受力杆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罩盖和罩体,沿所述竖直方向,两个所述罩盖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两端,所述罩盖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卡扣,所述水平受力杆包括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卡合孔,以使所述罩盖与所述水平受力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罩体包括多个竖梁,所述竖梁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圆弧部,多个所述竖梁沿所述圆弧部的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圆弧部限定的空间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圆弧部均与所述顶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加强杆,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罩盖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杆包括第二卡扣,所述辅受力杆设置有第二卡合孔,所述第二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卡合孔,以使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辅受力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个所述水平受力杆,所述外罩组件包括三个所述外罩,所述天线组件位于三个所述外罩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水平受力杆与所述主受力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吊装部件,所述吊装部件设置于所述主受力杆的一端,所述吊装部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吊装部件面向所述支撑架的表面。
10.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2221839979.8U 2022-07-18 2022-07-18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Active CN217589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979.8U CN21758940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979.8U CN21758940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407U true CN21758940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6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9979.8U Active CN217589407U (zh) 2022-07-18 2022-07-18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89407U (zh) 天线装置以及天线系统
KR20170046206A (ko) 태양광 모듈형 안테나
JP4163858B2 (ja) 移動電話システム内の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ユニット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809160B2 (ja) 屋内無線通信用の壁体埋め込み型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09346816A (zh) 墙上基站及其实施方法
KR200429199Y1 (ko) 이동 통신 기지국용 안테나 시설 장치
CN201383539Y (zh) 天线连接结构及通信基站
CN212011264U (zh) 一种5g天线
CN113258263A (zh) 基站设备
CN212114013U (zh) 天线外罩及天线组件
KR20100060321A (ko) 친환경 안테나 조립체
JP2000049518A (ja) 電波反射性壁面へのphs基地局アンテナ設置方法及び装置
CN202227733U (zh) 一体化通信基站
KR200325061Y1 (ko) 안테나 고정장치
GB2579888A (en) Floor panel
JPH0482330A (ja) 建屋内無線通信用電波中継器
CN215644959U (zh) 一种路灯型天线装置
CN219717247U (zh) 一种拉索式通信天线支架
CN216850305U (zh) 一种应用于道路综合杆的5g基站连接件及道路综合杆
CN213340730U (zh) 一种太阳能微站天线
CN215869795U (zh) 天线系统
CN217387509U (zh) 一种金属背盖手机的天线结构
JP2518139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の収容箱
CN210326101U (zh) 一种全向天线系统的防潮安装支架
CN211776191U (zh) 基站部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