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5017U -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5017U
CN217585017U CN202221194684.XU CN202221194684U CN217585017U CN 217585017 U CN217585017 U CN 217585017U CN 202221194684 U CN202221194684 U CN 202221194684U CN 217585017 U CN217585017 U CN 217585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trip
sealing
door seal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46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程鹏
吴明国
邓子杨
梁富菲
谢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1946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5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5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5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封条及制冷设备。门封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有至少两个空腔,所有所述空腔阵列分布,且一个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吸附机构,至少一个所述空腔上设置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封条及制冷设备,设置多个空腔及在空腔内设置吸附机构,利用吸附机构对密闭柜箱体产生的吸附力增加玻璃门与密闭柜箱体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利用该吸附力对门封条产生挤压力,空腔内的部分气体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空腔,从而在空腔内部产生负压,该负压会使门封条更好的吸附在玻璃门门框上,更好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门封条内部。

Description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市面上各种迭代的制冷装置也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商店和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玻璃门密闭柜。玻璃门密闭柜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玻璃门,玻璃门中的门封条是保证柜内温度的关键。现有技术中的门封条,一般是直接在玻璃门和密闭柜箱体之间的缝隙内设置保温材料,利用保温材料的保温特性来避免密闭柜箱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热量传递,达到保温密封效果,然而门封条即便与密闭柜箱体贴合紧凑,但仍然会有冷空气从贴合面跑出,必不可免的漏冷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门封条的密封隔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磁吸和空腔增加密封保温效果的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一种门封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有至少两个空腔,一个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吸附机构,且至少一个所述空腔上设置有排气孔。
所有所述空腔构成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设置于位于中部的所述空腔列中,在每一所述空腔列中,至少一个所述空腔设置有所述排气孔。
所述空腔列内包括两个所述空腔,在同一所述空腔列中,两个所述空腔之间设置有连通孔。
所述连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连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00mm至400mm;和/或,所述连通孔的截面为长圆形。
所述空腔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腔列、第二空腔列、第三空腔列和第四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列中,所述第一空腔列、所述第二空腔列和所述第四空腔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保温材料。
所有所述空腔的横截面积相同。
所述本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空腔列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空腔,所述吸附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条。
同一所述空腔上的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400mm至600mm。
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延伸形成第一搭接边,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本体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延伸形成第三搭接边。
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门封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封条及制冷设备,设置多个空腔及在空腔内设置吸附机构,利用吸附机构对密闭柜箱体产生的吸附力增加玻璃门与密闭柜箱体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利用该吸附力对门封条产生挤压力,空腔内的部分气体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空腔,从而在空腔内部产生负压,该负压会使门封条更好的吸附在玻璃门门框上,更好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门封条内部,同时,第一搭接边、第二搭接边和第三搭接边能够进一步的增加门封条与玻璃门和密闭柜箱体之间的贴合程度,从而进一步阻止外界热空气从门封条与玻璃门及密闭柜箱体之间的贴合面进入密闭柜箱体,有效的增加保温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门封条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连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门封条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
1、本体;2、空腔;3、吸附机构;21、连通孔;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卡接条;4、第一搭接边;5、第二搭接边;6、第三搭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门封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形成有至少两个空腔2,一个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吸附机构3,且至少一个所述空腔2上设置有排气孔(图中未示出)。设置多个空腔2及在空腔2内设置吸附机构3,利用吸附机构3对密闭柜箱体产生的吸附力增加玻璃门与密闭柜箱体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利用该吸附力对门封条产生挤压力,空腔2内的部分气体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空腔2,从而在空腔2内部产生负压,该负压会使门封条更好的吸附在玻璃门门框上,更好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门封条内部,有效的增加保温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吸附机构3为磁条。门封条通过磁条吸附在密闭柜箱体上,从而保证门封条与密闭柜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端部。
优选的,所有所述空腔2阵列分布。
所有所述空腔2构成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位于中部的所述空腔列中,在每一所述空腔列中,至少一个所述空腔2设置有所述排气孔。利用位于端部的空腔列对密闭柜箱体内部与外界空气产生隔绝,同时利用位于中部的所述空腔列来放置吸附机构3,使得玻璃门与密闭柜箱体之间产生的挤压力能够以门封条本体1的中部为中心进行分布,从而使得位于端部的空腔列处的空腔2也能够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进行排气,保证所有空腔列均能够产生负压,更好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门封条内部,有效的增加保温密封效果。
所述空腔列内包括两个所述空腔2,在同一所述空腔列中,两个所述空腔2之间设置有连通孔21。通过设置连通孔21,使得同一空腔列中的所有空腔2均能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进行排气,从而进一步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门封条内部,有效的增加保温密封效果。
所述连通孔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连通孔2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00mm至400mm。优选的,两个所述连通孔2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300mm,避免连通孔21过大造成该空腔列内无法形成可靠的负压而影响密封效果,也避免连通孔21过小无法实现两个空腔2之间的连通,而造成密封条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排气过少而影响密封效果。
连通孔21的形状根据门封条的加工模具进行设计。优选的,所述连通孔21的截面为长圆形。
所述空腔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腔列、第二空腔列、第三空腔列和第四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列中,所述第一空腔列、所述第二空腔列和所述第四空腔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保温材料。其中,保温材料不是把整个空腔2全部挤满的,与空腔2内部之间是有空隙的(1mm左右),且保温材料是可压缩、可透气的,不会阻碍空气排出。
实施例
空腔2的数量为八个,第一空腔列靠近外界空气,第四空腔列靠近密闭柜箱体的内部:
其中第一空腔列中包括空腔a和空腔b,第二空腔列中包括空腔c和空腔d,第三空腔列中包括空腔e和空腔f,第四空腔列中包括空腔g和空腔h,吸附机构3设置在空腔e内;
空腔a、空腔b、空腔g和空腔h内设置有保温效果好且压缩性能较好的保温材料(如海绵);空腔c、空腔d、空腔f内设置有保温效果较好的保温材料或者不进行填充(仅利用空气进行隔热保温)。
所有所述空腔的横截面积相同。保证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每个空腔的排气效果相差不大,从而保证门封条内产生的负压效果均匀,避免局部负压较大而局部负压较小而造成门封条的形变不均匀而影响密封效果。
所述本体1具有第一侧面11,所述空腔列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1的第一空腔,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尽可能的减少门封条的厚度对吸附机构3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吸附机构3所能够引起的挤压力,进而保证负压的产生而保证密封效果。
所述本体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所述第二侧面12上设置有卡接条13。利用卡接条13方便将门封条设置在预设结构上。如在密闭柜箱体上设置有与卡接条13相配合的凹槽,利用卡接槽与凹槽的固定而将门封条固定在密闭柜箱体上。
同一所述空腔2上的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400mm至600mm。优选的,相邻两个排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00mm。
所述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延伸形成第一搭接边4,第一搭接边4能够与密闭柜箱体的表面更加良好的贴合,所述第二侧面12向所述本体1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搭接边5,所述第二侧面12向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延伸形成第三搭接边6,第二搭接边5和第三搭接边6均能够与玻璃门门框更好的贴合。通过设置第一搭接边4、第二搭接边5和第三搭接边6能够进一步的增加门封条与玻璃门和密闭柜箱体之间的贴合程度,从而进一步阻止外界热空气从门封条与玻璃门及密闭柜箱体之间的贴合面进入密闭柜箱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实施例,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门封条。制冷设备可以是玻璃门密闭柜。门封条设置于玻璃门密闭柜的玻璃门和密闭柜箱体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门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形成有至少两个空腔(2),一个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吸附机构(3),且至少一个所述空腔(2)上设置有排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空腔(2)构成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位于中部的所述空腔列中,在每一所述空腔列中,至少一个所述空腔(2)设置有所述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列内包括两个所述空腔(2),在同一所述空腔列中,两个所述空腔(2)之间设置有连通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连通孔(21)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00mm至400mm;和/或,所述连通孔(21)的截面为长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空腔列、第二空腔列、第三空腔列和第四空腔列,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列中,所述第一空腔列、所述第二空腔列和所述第四空腔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保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空腔(2)的横截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具有第一侧面(11),所述空腔列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1)的第一空腔,所述吸附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1)相对的第二侧面(12),所述第二侧面(12)上设置有卡接条(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空腔(2)上的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400mm至6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延伸形成第一搭接边(4),所述第二侧面(12)向所述本体(1)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二搭接边(5),所述第二侧面(12)向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延伸形成第三搭接边(6)。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封条。
CN202221194684.XU 2022-05-18 2022-05-18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585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4684.XU CN217585017U (zh) 2022-05-18 2022-05-18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4684.XU CN217585017U (zh) 2022-05-18 2022-05-18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5017U true CN21758501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4684.XU Active CN217585017U (zh) 2022-05-18 2022-05-18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5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828150Y2 (ja) 断熱遮音硝子装置
US4065894A (en) Replaceable double glazed window defogging appliance and window structure therefor
US2877515A (en) Insulated metal-framed window sash
KR960021511A (ko) 진공단열체
CN108278826A (zh) 冰箱
CN217585017U (zh) 门封条及制冷设备
JPH03181695A (ja) 断熱装置
FR2717565B1 (fr) Elément à double fonction de transfert thermique pour enceintes isothermes; enceinte isothermique équipée d'un tel élément.
US8083306B2 (en) Housing for a refrigeration device
JP2007132637A (ja) 断熱パネル構造
CN206656527U (zh) 冷柜
CN216011381U (zh) 一种带金属外框边的复合玻璃酒柜或冷柜门体
US20230026473A1 (en) Thermal insulation backpack,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7351034U (zh) 低温冷柜
JPH05113079A (ja) 複層ガラスの構造
JPH08215001A (ja) 冷蔵ショーケースのフロントガラス
CN215360229U (zh) 一种隔凉隔热的中空玻璃
CN207035652U (zh) 一种用于冷藏设备的门封组件及冷藏设备
JPS5938486A (ja) 透視構造体
CN208768495U (zh) 一种用于粮仓的保温隔热气囊
CN214408355U (zh) 甲状腺判读切片干燥盒
CN217865555U (zh) 一种肿瘤血液运输用存储箱
CN217509229U (zh) 一种防护箱
CN207905142U (zh) 一种真空绝热保温板
JP2659646B2 (ja) 真空断熱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