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1832U - 隐扇内开双窗 - Google Patents
隐扇内开双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1832U CN217581832U CN202221380990.2U CN202221380990U CN217581832U CN 217581832 U CN217581832 U CN 217581832U CN 202221380990 U CN202221380990 U CN 202221380990U CN 217581832 U CN217581832 U CN 217581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pressing
- heat insulation
- arm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隐扇内开双窗,包括活动窗、固定窗和纱窗;活动窗通过摩擦铰链与顶部和底部的窗内框相连;活动窗包括玻璃、外压线、内压线和注胶角码;外压线与玻璃之间设密封条一;外压线采用单臂型材;固定窗包括玻璃和快拆压线;玻璃通过中梃外延伸出的压臂一和窗外框延伸的压臂二与玻璃接触处设密封条二;快拆压线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三;纱窗一侧与窗外框铰接相连,另一侧与中梃外通过锁体固定相连;纱窗与压臂一和压臂二接触处设有密封条四;窗外框与窗内框之间及中梃外和中梃内之间设有隔热条和隔热棉;与活动窗相邻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一;与固定窗相连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二。解决了密封防水差、隔热差及玻璃更换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扇内开双窗。
背景技术
市场上目前常见的窗户类型有两大类:一、推拉结构的窗户;二、平开窗结构的窗户。推拉结构的窗户打开面积虽然可以调节,但最大也只能开到窗扇面积的一半,而且纱窗安装在窗槽上,靠左右移动来控制,经常滑动摩擦会造成窗槽的磨损,影响窗户的使用寿命。而平开窗具有活动面积大、通风好、不占面积等优点,目前正在逐渐成为用户的主流选择方案。
平开窗又分为外平开窗和内平开窗两种,外平开窗活动时不占面积且活动面积大。内平开窗最突出的优点是益于保养窗户。现有技术的内开双窗存在如下缺陷:1、密封防水差;2、隔热差。3、玻璃安装与更换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扇内开双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扇内开双窗,包括活动窗、固定窗和纱窗;活动窗通过摩擦铰链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窗内框相连;活动窗包括玻璃、外压线、内压线、注胶角码;玻璃被内压线和外压线固定;外压线与玻璃之间设有密封条一;外压线采用单臂型材;外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内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固定窗包括玻璃和快拆压线;玻璃通过中梃外延伸出的压臂一、窗外框延伸的压臂二和快拆压线固定;压臂一和压臂二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二;快拆压线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三;快拆压线分别与中梃内和窗内框卡接固定相连;纱窗设置在活动窗的外侧;纱窗一侧与窗外框铰接相连,另一侧与中梃外通过锁体固定相连;纱窗与压臂一和压臂二接触处设有密封条四;窗外框与窗内框之间及中梃外和中梃内之间设有隔热条和隔热棉;与活动窗相邻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一;与固定窗相连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窗与窗内框通过摩擦铰链相连;使得活动窗能够向内侧开窗。外压线采用单臂型材的方式,充分体现了隐窗的隐的特点,由于是隐扇设计,玻璃外侧单臂型材很小,本申请采用了注胶角码,从而保证了此小扇的强度。活动窗处的外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通过卡接固定相连的方式,同时固定窗处采用的快拆压线也是采用与窗内框卡接固定的方式,使得外压线合快拆压线均能够非常方便地拆卸和安装,能够实现快速更换活动窗和固定窗玻璃的目的。在密封条一、密封条二、密封条三、密封条四、隔热条、隔热棉、冷桥棉一和冷桥棉二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活动窗、固定窗和纱窗密封防尘、放水、隔热的作用。隔热条以及填充隔热棉与冷桥棉填充,使用外平开窗纱一体窗的隔热性能能够达到K值:1.6,隔音系数:41分贝。此数据达到国家节能环保门窗的性能指标。
进一步的改进,外压线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连接部包括连接臂和限位臂;连接臂与限位臂和按压部一体成型;连接臂与注胶角码对应处设有第一限位台;限位臂与连接臂的夹角为锐角;注胶角码与第一限位台对应处设有第一平面;注胶角码与限位臂对应处设有活动槽和限位槽;限位臂的端头处设有限位凸起;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相互配合的限位卡块;限位槽的侧壁在限位卡块的上方设有引导斜面;按压部的另一端设有倾斜的缓冲凸头一和固定密封条一的连接头。
采用上述设计,连接部和按压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保证连接强度的,降低了安装难度。在按压部与玻璃接触的一端向外位移时,根据杠杆原理,第一限位台回向着第一平面发生相对位移,由于第一平面时固定不动的,在第一限位台与第一平面接触后,能够优先阻断按压部与玻璃接触断的持续移动。另外连接臂与限位臂的夹角为锐角,相当于限位臂在按压部未发生外移时就已经向着限位槽的侧壁靠近了。当按压部发生外移时,限位臂能够在最小距离内即可抵触到限位槽的侧壁上。另外,限位臂和限位槽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合限位卡块,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增强了限位槽对限位臂的作用力。通过上下两部分的限位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外压线的连接稳定性,即对玻璃固定的稳定性。滑动槽的设计,使得外压线向内侧按压(此处密封条一发生形变),根据杠杆原理,此时,上下两部分的限位均回被接触,外压线能够非常方便地由注胶角码内取出,进而实现快速更换玻璃的目的。
进一步的改进,冷桥棉一的一侧设有连接插头和隔热挡块;隔热挡块设置在两端头处分别与中梃外和中梃内抵触;隔热条与连接插头对应处设有插座;冷桥棉一的另一侧在靠近端头处设有倾斜面延伸出的隔热头;注胶角码与隔热头对应处设有第二平面。
采用上述设计,冷桥棉一和隔热条通过插头和插座的配合能够实现快速连接固定的目的,另外,隔热挡块的设计,起到阻止室内和室外温度因为温差原因形成的热传递的目的。通过隔热头与第二平面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阻断活动窗的热传递达到隔热的效果。加以隔热头特殊结构形成的保温围合,减少了热量的传递,以达到冬季减少热量散失或夏季减少热量进入室内的目的。
进一步的改进,隔热头呈U型;隔热头与第二平面接触的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
隔热头采用U型结构,相当于起到二次缓冲的目的,当活动窗向外推动(即关闭时)时,注胶角码的第二平面会预先与隔热头的一个侧壁接触,随着活动窗的持续关闭,与第二平面接触的侧壁回向着另一侧壁的方向收缩,通过收缩缓冲掉活动窗对隔热头的冲击力。另外,隔热头与第二平面接触的侧壁采用中间大两端小的方式,在活动窗完全关闭时,隔热头能够与第二平面充分接触,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的起到充分隔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压线装饰盖;压线装饰盖采用45度组角连接;压线装饰盖内设有固定槽;快拆压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件和倾斜的缓冲凸头二;第一固定件与中梃内或窗内框插接固定相连;第二固定件插接后固定在固定槽内;密封条三固定在第三固定件上。
采用上述设计,压线装饰盖,连接快拆压线,使得产品内侧简洁、美观,此处与窗内框平齐也是为了美观大气。此压线装饰盖采用45度组角连接,增加了装饰盖的强度与平整度,使其产品的美观与规则。快拆压线采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双固定方式,保证了连接的强度,同时还能够起到方便拆卸更换玻璃的目的。第三固定件的设计使得密封条三能够快速安装固定在快拆压线上,从另一个侧面也辅助起到方便更换玻璃的目的。缓冲凸头二起到阻止密封条三过渡形变,起到快拆压线与玻璃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玻璃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的改进,纱窗包括金属网和窗框;金属网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窗框上;窗框的外侧设有导光斜面;窗外框和中梃外上分别设有带磁性的助升块;窗框与助升块对应处设有磁铁。透光斜面的设计节省材料的同时,也增加透光量与美观度。
采用上述设计,借助于助升块和磁铁的相互配合保证纱扇不掉角,同时在纱窗没有锁闭的能正常开关,如果没有此磁吸功能纱窗在未锁闭时会晃动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隐扇内开双窗的主视图。
图2是隐扇内开双窗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隐扇内开双窗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5是提3的局部放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一种隐扇内开双窗,包括活动窗1、固定窗2和纱窗3;为了保障隔热和隔音效果,固定窗和活动窗均采用三层玻璃。三层玻璃之间设有垫块和密封条。活动窗通过摩擦铰链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窗内框相连;纱窗包括金属网46和窗框47;金属网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窗框上;窗框的外侧设有导光斜面48;窗外框和中梃外上分别设有带磁性的助升块49;窗框与助升块对应处设有磁铁50。纱窗的金属网采用金属高透网。纱窗通过合页与窗外框或中梃外固定相连。纱窗的可视面尺寸都属于窄边设计,相对市场都比较小其作用提高窗型美观度,更符合当下审美观。
活动窗包括玻璃4、外压线5、内压线6、注胶角码7;玻璃被内压线和外压线固定;外压线与玻璃之间设有密封条一8;外压线采用单臂型材;外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具体结构为,外压线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连接部包括连接臂24和限位臂25;连接臂与限位臂和按压部一体成型;连接臂与注胶角码对应处设有第一限位台26;限位臂与连接臂的夹角为锐角;注胶角码与第一限位台对应处设有第一平面27;注胶角码与限位臂对应处设有活动槽28和限位槽29;限位臂的端头处设有限位凸起30;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相互配合的限位卡块31;限位槽的侧壁在限位卡块的上方设有引导斜面32;按压部的另一端设有倾斜的缓冲凸头一33和固定密封条一的连接头34。
内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固定窗包括玻璃和快拆压线9;玻璃通过中梃外10延伸出的压臂一11、窗外框12延伸的压臂二13和快拆压线固定;压臂一和压臂二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二14;快拆压线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三15;快拆压线分别与中梃内16和窗内框17卡接固定相连;纱窗设置在活动窗的外侧;纱窗一侧与窗外框铰接相连,另一侧与中梃外通过锁体18固定相连;纱窗与压臂一和压臂二接触处设有密封条四19;窗外框与窗内框之间及中梃外和中梃内之间设有隔热条20和隔热棉21;与活动窗相邻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一22;与固定窗相连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二23。
冷桥棉一的一侧设有连接插头35和隔热挡块36;隔热挡块设置在两端头处分别与中梃外和中梃内抵触;隔热条与连接插头对应处设有插座37;冷桥棉一的另一侧在靠近端头处设有倾斜面延伸出的隔热头38;隔热头呈U型;隔热头与第二平面接触的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注胶角码与隔热头对应处设有第二平面39。
隐扇内开双窗还包括压线装饰盖40;压线装饰盖采用45度组角连接;压线装饰盖内设有固定槽41;快拆压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件44和倾斜的缓冲凸头二45;第一固定件与中梃内或窗内框插接固定相连;第二固定件插接后固定在固定槽内;密封条三固定在第三固定件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但本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所作出的改变、修饰、替换、组合、简化,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窗(1)、固定窗(2)和纱窗(3);活动窗通过摩擦铰链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窗内框相连;活动窗包括玻璃(4)、外压线(5)、内压线(6)和注胶角码(7);玻璃被内压线和外压线固定;外压线与玻璃之间设有密封条一(8);外压线采用单臂型材;外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内压线与注胶角码之间卡接固定相连;固定窗包括玻璃和快拆压线(9);玻璃通过中梃外(10)延伸出的压臂一(11)、窗外框(12)延伸的压臂二(13)和快拆压线固定;压臂一和压臂二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二(14);快拆压线与玻璃接触处设有密封条三(15);快拆压线分别与中梃内(16)和窗内框(17)卡接固定相连;纱窗设置在活动窗的外侧;纱窗一侧与窗外框铰接相连,另一侧与中梃外通过锁体(18)固定相连;纱窗与压臂一和压臂二接触处设有密封条四(19);窗外框与窗内框之间及中梃外和中梃内之间设有隔热条(20)和隔热棉(21);与活动窗相邻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一(22);与固定窗相连的隔热条上设有冷桥棉二(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外压线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连接部包括连接臂(24)和限位臂(25);连接臂与限位臂和按压部一体成型;连接臂与注胶角码对应处设有第一限位台(26);限位臂与连接臂的夹角为锐角;注胶角码与第一限位台对应处设有第一平面(27);注胶角码与限位臂对应处设有活动槽(28)和限位槽(29);限位臂的端头处设有限位凸起(30);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相互配合的限位卡块(31);限位槽的侧壁在限位卡块的上方设有引导斜面(32);按压部的另一端设有倾斜的缓冲凸头一(33)和固定密封条一的连接头(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冷桥棉一的一侧设有连接插头(35)和隔热挡块(36);隔热挡块设置在两端头处分别与中梃外和中梃内抵触;隔热条与连接插头对应处设有插座(37);冷桥棉一的另一侧在靠近端头处设有倾斜面延伸出的隔热头(38);注胶角码与隔热头对应处设有第二平面(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隔热头呈U型;隔热头与第二平面接触的侧壁为中间大两端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线装饰盖(40);压线装饰盖采用45度组角连接;压线装饰盖内设有固定槽(41);快拆压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另一端设有第三固定件(44)和倾斜的缓冲凸头二(45);第一固定件与中梃内或窗内框插接固定相连;第二固定件插接后固定在固定槽内;密封条三固定在第三固定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扇内开双窗,其特征在于,纱窗包括金属网(46)和窗框(47);金属网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窗框上;窗框的外侧设有导光斜面(48);窗外框和中梃外上分别设有带磁性的助升块(49);窗框与助升块对应处设有磁铁(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80990.2U CN217581832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隐扇内开双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80990.2U CN217581832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隐扇内开双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1832U true CN217581832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2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80990.2U Active CN217581832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隐扇内开双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1832U (zh) |
-
2022
- 2022-06-06 CN CN202221380990.2U patent/CN2175818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99937B (zh) | 一种铝合金提升推拉节能门系统 | |
WO2021179408A1 (zh) | 一种隐藏式铰链及淋浴房门窗结构 | |
KR20070024108A (ko) | 슬라이드창호의 방음구조 | |
CN217581832U (zh) | 隐扇内开双窗 | |
CN215804106U (zh) | 一种推拉门 | |
CN201802237U (zh) | 一种铝合金提升推拉节能门系统 | |
CN217300309U (zh) | 外平开窗纱一体窗 | |
CN221799556U (zh) | 一种窗纱一体外开节能窗 | |
CN2658345Y (zh) | 多功能组合窗 | |
CN221799552U (zh) | 一种新型玻璃窗 | |
CN217300308U (zh) | 双外平开窗纱一体窗 | |
CN216197532U (zh) | 一种扇面平齐式门窗 | |
CN219431656U (zh) | 一种高性能仿古窗 | |
CN220546208U (zh) | 推拉门窗框清理组件 | |
CN113958255B (zh) | 一种手自一体智能门窗密封结构 | |
CN221220303U (zh) | 一种门的密封结构 | |
CN215369411U (zh) | 一种普通平开窗 | |
CN218991323U (zh) | 推拉门外悬窗组合一体门联窗 | |
CN211397192U (zh) | 一种平开玻璃门结构 | |
CN212984990U (zh) | 一种单体式断桥铝合金内开窗 | |
CN219344410U (zh) | 一种滑撑铰链 | |
CN218862464U (zh) | 一种高效隔热保温门窗 | |
CN216446755U (zh) | 一种齐平铝合金窗 | |
CN220955316U (zh) | 一种全景门窗 | |
CN218438862U (zh) | 一种大角度隐形式纱窗铰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