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7284U -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7284U
CN217577284U CN202221476141.7U CN202221476141U CN217577284U CN 217577284 U CN217577284 U CN 217577284U CN 202221476141 U CN202221476141 U CN 202221476141U CN 217577284 U CN217577284 U CN 217577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plate
delivery
boar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6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ongq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ongq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ongq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ongq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6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7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7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7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Filling Or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包括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三号输送板、拨袋机构、抱袋机构与移袋机构,所述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相连接,所述三号输送板上设置有拨袋机构,所述拨袋机构用于将三号输送板上的菌棒拨至一号输送板上或者二号输送板上,所述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所述抱袋机构用于抱夹菌棒,所述抱袋机构安装在移袋机构上,移袋机构安装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上,所述移袋机构通过抱袋机构带动菌棒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上移动。本设计不仅输送效率高,而且输送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主要适用于提高输送效率与输送稳定性。
背景技术
食用菌在种植前,需在菌袋上加装培养基料,菌袋为圆柱形塑料袋,装好培养基料后,需将菌袋封口。现有的菌棒封口采用扎绳装置进行绳封口,扎绳过程中,通过移袋机构将立起的菌棒移送至扎绳机构下方及将封口后的菌棒输出,移袋机构包括底板、抱袋气缸及两个移袋架,底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架,两个移袋架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移袋架上设置有抱板,移袋架与抱袋气缸相连接,抱袋气缸安装在连接架上;移袋机构工作时,先控制两个移袋架同步滑动至立袋机构处,再控制抱袋气缸带动抱板移动抱住菌棒,然后控制移袋架滑动,以将菌棒输送至扎绳机构下方,扎绳完成后,控制移动架滑动将菌棒输出。虽然现有移袋机构能很好的完成抱袋与移袋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移袋机构每次仅能完成一个菌棒的输送,使得菌棒输送效率低;其次,通过立袋机构与移袋机构配合完成菌棒的输送,使得输送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效率低、输送稳定性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输送效率高、输送稳定性好的双工位输送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包括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三号输送板、拨袋机构、抱袋机构与移袋机构,所述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相连接,所述三号输送板上设置有拨袋机构,所述拨袋机构用于将三号输送板上的菌棒拨至一号输送板上或者二号输送板上,所述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所述抱袋机构用于抱夹菌棒,所述抱袋机构安装在移袋机构上,移袋机构安装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上,所述移袋机构通过抱袋机构带动菌棒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上移动。
所述拨袋机构包括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与拨袋板,所述一号侧板与三号输送板的一侧垂直连接,三号输送板的另一侧与二号侧板垂直连接,所述拨袋板位于一号侧板与二号侧板之间,所述一号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拨袋气缸,拨袋气缸的输出端与拨袋板相连接。
所述一号侧板上设置有入料槽。
所述一号侧板的两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抱袋机构的上方,且挡板沿菌棒输送方向设置。
所述抱袋机构包括安装座及其上安装的抱夹单元、抱袋气缸,所述抱夹单元包括一号抱板、二号抱板、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与推块,所述一号抱板与二号抱板对称设置,且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均与安装座相铰接,所述抱袋气缸的输出端与推块相连接,所述一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相铰接,一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相铰接,一号固定块与一号抱板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相铰接,二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相铰接,二号固定块与二号抱板相连接。
所述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抱板、二号抱板的圆心角均大于90度。
所述一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的上端面相铰接,一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的上端面相铰接,所述二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的下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的下端面相铰接。
所述安装座包括竖板、一号横板与二号横板,所述竖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板、二号横板的一端相连接,一号横板的另一端与二号横板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分别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抱袋气缸安装在竖板上。
所述移袋机构包括移袋气缸与支架,所述抱袋机构与支架的上部相连接,支架的下部与移袋气缸滑动连接,移袋气缸安装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底面上。
所述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尾端均开设有出料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中,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与二号输送板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相连接,三号输送板上设置有拨袋机构,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抱袋机构安装在移袋机构上,移袋机构安装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上;使用时,将菌棒放置在三号输送板上,通过拨袋机构将菌棒拨至一号输送板上,同时,再次放置菌棒至三号输送板上,通过拨袋机构将菌棒拨至二号输送板;当菌棒输送至抱袋机构时,通过抱袋机构抱夹菌棒,并通过移袋机构将菌棒输送至指定工位;上述设计不仅提高了菌棒输送效率,而且提高了菌棒输送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输送效率高、输送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中,拨袋机构包括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与拨袋板,一号侧板与三号输送板的一侧垂直连接,三号输送板的另一侧与二号侧板垂直连接,拨袋板位于一号侧板与二号侧板之间,一号侧板的外侧面安装有拨袋气缸,拨袋气缸的输出端与拨袋板相连接,上述结构的拨袋机构,不仅使得拨袋时菌棒能稳定移动,而且拨袋效率高;一号侧板上设置有入料槽,使得入料简便;一号侧板的两端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抱袋机构的上方,且挡板沿菌棒输送方向设置,增设挡板,以使抱袋机构能很好的抱夹菌棒。因此,本实用新型输送稳定性好、拨袋效率高、操作简便、抱夹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中,一号抱板与二号抱板对称设置,且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均与安装座相铰接,抱袋气缸的输出端与推块相连接,一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相铰接,一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相铰接,一号固定块与一号抱板相连接,二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相铰接,二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相铰接,二号固定块与二号抱板相连接;使用时,控制抱袋气缸工作,抱袋气缸通过推块、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一号固定块、二号固定块带动一号抱板与二号抱板闭合、张开,上述结构的抱袋机构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占用空间小;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抱板、二号抱板的圆心角均大于90度,上述结构的抱板,使得抱袋机构对菌棒的抱夹效果好;一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的上端面相铰接,一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的上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的一端与推块的下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的下端面相铰接,上述设计不仅安装与拆卸简便,而且可以使得抱袋机构呈现最大张开状态,以避免抱袋机构运动过程中与菌袋产生干涉,使得抱袋机构可靠性高;安装座包括竖板、一号横板与二号横板,竖板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板、二号横板的一端相连接,一号横板的另一端与二号横板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转轴,一号抱板、二号抱板分别与转轴转动连接,抱袋气缸安装在竖板上,上述结构的安装座,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便于各部件的布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抱夹效果好、安装与拆卸简便、可靠性高、结构强度高。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中,抱袋机构与支架的上部相连接,支架的下部与移袋气缸滑动连接,移袋气缸安装在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底面上,上述结构的移袋机构,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安装与拆卸简便。因此,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安装与拆卸简便。
5、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中,一号输送板、二号输送板的尾端均开设有出料槽,菌棒能沿出料槽输出,使得出料可靠性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抱袋机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抱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剖视图。
图中: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三号输送板3、拨袋机构4、一号侧板41、入料槽411、挡板412、二号侧板42、拨袋板43、拨袋气缸44、抱袋机构5、安装座51、竖板511、一号横板512、二号横板513、转轴514、抱袋气缸52、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一号连杆55、二号连杆56、推块57、一号固定块58、二号固定块59、移袋机构6、移袋气缸61、支架62、出料槽7、菌棒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包括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三号输送板3、拨袋机构4、抱袋机构5与移袋机构6,所述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3相连接,所述三号输送板3上设置有拨袋机构4,所述拨袋机构4用于将三号输送板3上的菌棒8拨至一号输送板1上或者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5,所述抱袋机构5用于抱夹菌棒8,所述抱袋机构5安装在移袋机构6上,移袋机构6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移袋机构6通过抱袋机构5带动菌棒8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移动。
所述拨袋机构4包括一号侧板41、二号侧板42与拨袋板43,所述一号侧板41与三号输送板3的一侧垂直连接,三号输送板3的另一侧与二号侧板42垂直连接,所述拨袋板43位于一号侧板41与二号侧板42之间,所述一号侧板41的外侧面安装有拨袋气缸44,拨袋气缸44的输出端与拨袋板43相连接。
所述一号侧板41上设置有入料槽411。
所述一号侧板41的两端连接有挡板412,所述挡板412位于抱袋机构5的上方,且挡板412沿菌棒8输送方向设置。
所述抱袋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及其上安装的抱夹单元、抱袋气缸52,所述抱夹单元包括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一号连杆55、二号连杆56与推块57,所述一号抱板53与二号抱板54对称设置,且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与安装座51相铰接,所述抱袋气缸52的输出端与推块57相连接,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相铰接,一号固定块58与一号抱板53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相铰接,二号固定块59与二号抱板54相连接。
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的圆心角均大于90度。
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上端面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的上端面相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下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的下端面相铰接。
所述安装座51包括竖板511、一号横板512与二号横板513,所述竖板51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板512、二号横板513的一端相连接,一号横板512的另一端与二号横板51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转轴514,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分别与转轴514转动连接,所述抱袋气缸52安装在竖板511上。
所述移袋机构6包括移袋气缸61与支架62,所述抱袋机构5与支架62的上部相连接,支架62的下部与移袋气缸61滑动连接,移袋气缸61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底面上。
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尾端均开设有出料槽7。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将本设计的双工位输送装置应用到扎绳机中,工作过程如下:将菌棒放置在三号输送板上,通过拨袋机构将菌棒拨至一号输送板上,同时,再次放置菌棒至三号输送板上,通过拨袋机构将菌棒拨至二号输送板;当菌棒输送至抱袋机构时,先控制抱袋气缸工作,抱袋气缸通过推块、一号连杆、一号固定块、二号连杆、二号固定块带动一号抱板与二号抱板闭合抱住菌棒,再控制移袋气缸工作,移袋气缸带动抱袋机构运动至扎绳机构的下方,扎绳机构完成菌棒扎绳后,然后控制抱袋气缸带动一号抱板与二号抱板分开,并控制移袋气缸带动抱袋机构复位。
一号连杆通过紧固件与推块、一号固定块相铰接,二号连杆通过紧固件与推块、二号固定块相铰接。一号横板、二号横板均包括矩形部与弧形部,矩形部与竖板相连接,弧形部与转轴的端部相连接。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包括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三号输送板3、拨袋机构4、抱袋机构5与移袋机构6,所述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3相连接,所述三号输送板3上设置有拨袋机构4,所述拨袋机构4用于将三号输送板3上的菌棒8拨至一号输送板1上或者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5,所述抱袋机构5用于抱夹菌棒8,所述抱袋机构5安装在移袋机构6上,移袋机构6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移袋机构6通过抱袋机构5带动菌棒8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移动。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拨袋机构4包括一号侧板41、二号侧板42与拨袋板43,所述一号侧板41与三号输送板3的一侧垂直连接,三号输送板3的另一侧与二号侧板42垂直连接,所述拨袋板43位于一号侧板41与二号侧板42之间,所述一号侧板41的外侧面安装有拨袋气缸44,拨袋气缸44的输出端与拨袋板43相连接;所述一号侧板41上设置有入料槽411;所述一号侧板41的两端连接有挡板412,所述挡板412位于抱袋机构5的上方,且挡板412沿菌棒8输送方向设置。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5至图7,所述抱袋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及其上安装的抱夹单元、抱袋气缸52,所述抱夹单元包括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一号连杆55、二号连杆56与推块57,所述一号抱板53与二号抱板54对称设置,且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与安装座51相铰接,所述抱袋气缸52的输出端与推块57相连接,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相铰接,一号固定块58与一号抱板53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相铰接,二号固定块59与二号抱板54相连接;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的圆心角均大于90度;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上端面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的上端面相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下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的下端面相铰接;所述安装座51包括竖板511、一号横板512与二号横板513,所述竖板51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板512、二号横板513的一端相连接,一号横板512的另一端与二号横板51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转轴514,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分别与转轴514转动连接,所述抱袋气缸52安装在竖板511上。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移袋机构6包括移袋气缸61与支架62,所述抱袋机构5与支架62的上部相连接,支架62的下部与移袋气缸61滑动连接,移袋气缸61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底面上。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尾端均开设有出料槽7。

Claims (10)

1.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三号输送板(3)、拨袋机构(4)、抱袋机构(5)与移袋机构(6),所述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对称设置,一号输送板(1)与二号输送板(2)之间通过三号输送板(3)相连接,所述三号输送板(3)上设置有拨袋机构(4),所述拨袋机构(4)用于将三号输送板(3)上的菌棒(8)拨至一号输送板(1)上或者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抱袋机构(5),所述抱袋机构(5)用于抱夹菌棒(8),所述抱袋机构(5)安装在移袋机构(6)上,移袋机构(6)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所述移袋机构(6)通过抱袋机构(5)带动菌棒(8)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袋机构(4)包括一号侧板(41)、二号侧板(42)与拨袋板(43),所述一号侧板(41)与三号输送板(3)的一侧垂直连接,三号输送板(3)的另一侧与二号侧板(42)垂直连接,所述拨袋板(43)位于一号侧板(41)与二号侧板(42)之间,所述一号侧板(41)的外侧面安装有拨袋气缸(44),拨袋气缸(44)的输出端与拨袋板(4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侧板(41)上设置有入料槽(4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侧板(41)的两端连接有挡板(412),所述挡板(412)位于抱袋机构(5)的上方,且挡板(412)沿菌棒(8)输送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袋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及其上安装的抱夹单元、抱袋气缸(52),所述抱夹单元包括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一号连杆(55)、二号连杆(56)与推块(57),所述一号抱板(53)与二号抱板(54)对称设置,且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与安装座(51)相铰接,所述抱袋气缸(52)的输出端与推块(57)相连接,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相铰接,一号固定块(58)与一号抱板(53)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相铰接,二号固定块(59)与二号抱板(5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均为弧形结构,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的圆心角均大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杆(55)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上端面相铰接,一号连杆(55)的另一端与一号固定块(58)的上端面相铰接,所述二号连杆(56)的一端与推块(57)的下端面相铰接,二号连杆(56)的另一端与二号固定块(59)的下端面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1)包括竖板(511)、一号横板(512)与二号横板(513),所述竖板(511)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板(512)、二号横板(513)的一端相连接,一号横板(512)的另一端与二号横板(51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转轴(514),所述一号抱板(53)、二号抱板(54)分别与转轴(514)转动连接,所述抱袋气缸(52)安装在竖板(5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袋机构(6)包括移袋气缸(61)与支架(62),所述抱袋机构(5)与支架(62)的上部相连接,支架(62)的下部与移袋气缸(61)滑动连接,移袋气缸(61)安装在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板(1)、二号输送板(2)的尾端均开设有出料槽(7)。
CN202221476141.7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Active CN217577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141.7U CN2175772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141.7U CN2175772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7284U true CN21757728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6141.7U Active CN2175772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7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9448B (zh)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206955265U (zh) 一种夹持输送机构
CN217577284U (zh) 一种双工位输送装置
CN109088042B (zh) 电池注液机构及其软包电池注液设备
CN110405873A (zh) 一种用于木板的涂胶压合装置
CN211056217U (zh) 一种新型料盘上下料分盘机构
CN219526217U (zh) 一种酒瓶灌装装置
CN208801666U (zh) 一种纸盒贴磁铁机构
CN217577283U (zh) 一种输送装置及其抱袋机构
CN115178439A (zh) 一种自动点胶设备
CN216097315U (zh) 一种水堵自动排序上料拧紧机构
CN216071990U (zh) 一种硅片分选仪用多工位上料装置
CN109941483B (zh) 包装盒自动传输定位设备
CN211789952U (zh) 一种用于sd卡连接器组装的弹簧与小胶芯组装装配机构
CN210260445U (zh) 胶印机上料装置
CN210926585U (zh) 一种端子插装装置
CN208801663U (zh) 一种酒盒底座点胶装缓冲垫装置
CN208906268U (zh) 一种矩形管自动送料装置
CN209701754U (zh) 电子雷管芯片上料装置
CN109177313A (zh) 一种酒盒底座点胶装缓冲垫装置
CN206673018U (zh) 电池自动注液设备
CN219990469U (zh) 一种玻璃胶胶盖自动上料装置
CN208746418U (zh) 一种酒盒底座的吸附机构
CN106684307A (zh) 电池自动注液设备
CN218765427U (zh) 一种膜式燃气表的全自动盒盖安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