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5179U -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5179U
CN217575179U CN202221796838.2U CN202221796838U CN217575179U CN 217575179 U CN217575179 U CN 217575179U CN 202221796838 U CN202221796838 U CN 202221796838U CN 217575179 U CN217575179 U CN 217575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tank
fuel tank
intermediat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68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峰
屈小章
刘细平
陈文韬
王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68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5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5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5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包括中间油箱、第一油管组件、第二油管组件以及阀组件;第一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A以及回油管A;第二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B以及回油管B;阀组件包括呼吸阀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间油箱可以解决动力包吸程不足的问题,避免了动力包安装位置受限,便于产品进行平台化,并且,单向阀设置在中间油箱上,在回油管B工作时,单向阀处于不导通状态,保证中间油箱不会向外挥发燃油气体,以确保动力包的作业环境,在供油管B工作时,单向阀导通,中间油箱进气,避免中间油箱内部压力过低导致吸油困难,通过呼吸阀调节主油箱和中间油箱的气压平衡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调车机车主要使用手摇泵和气动泵直接连接主油箱与动力包(即柴油机),以此为动力包供油,但随着行业发展,同时国内轨道装备产业的升级,产品平台化(此处平台化是指以调车机车为平台,在机车上集成各种不同的设备)以及模块化可以直接降低整体研发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产品平台化使得主油箱与动力包存在安装落差及距离引起动力包吸程不够的问题;2、动力包内部有高温部件,因此需要保证动力包的作业环境安全,保证作业环境内不逸出和挥发燃油,否则可能会对高温部件造成影响以及造成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车平台化带来的动力包吸程不足以及动力包的作业环境存在燃油挥发危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车平台化带来的动力包吸程不足以及动力包的作业环境存在燃油挥发危险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包括中间油箱、第一油管组件、第二油管组件以及阀组件;
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A以及回油管A;外部主油箱、供油管A、中间油箱以及回油管A顺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油路;所述第二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B以及回油管B;外部动力包、供油管B、中间油箱以及回油管B顺次连通形成第二循环油路;所述阀组件包括呼吸阀以及单向阀;所述呼吸阀设置在外部主油箱上,用于外部主油箱与外界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中间油箱上,用于外界至中间油箱的单向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供油管A上设置有泵结构。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部主油箱和泵结构之间设置有油液过滤组件。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中间油箱内部设置有防波板,防波板将中间油箱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供油管A以及供油管B均与第一腔体连通,回油管A以及回油管B均与第二腔体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供油管A在第一腔体内的出油高度为H1,所述回油管A在第二腔体内的进油高度为H2,防波板的最高高度为H3,满足H1<H2≤H3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中间油箱内部还设置有环形加强板。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环形加强板与防波板分别与中间油箱的不同内壁固定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部动力包为柴油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包括中间油箱、第一油管组件、第二油管组件以及阀组件;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A以及回油管A;第二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B以及回油管B;阀组件包括呼吸阀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间油箱可以解决动力包吸程不足的问题,避免了动力包安装位置受限,便于产品进行平台化,并且,单向阀设置在中间油箱上,在回油管B工作时,单向阀处于不导通状态,保证中间油箱不会向外挥发燃油气体,以确保动力包的作业环境,在供油管B工作时(即动力包吸油时),单向阀导通,中间油箱进气,避免中间油箱内部压力过低导致吸油困难,通过呼吸阀调节主油箱和中间油箱的气压平衡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泵结构为第一循环管路提供循环动力,保证供油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油液过滤组件能对油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4)本实用新型的供油管(即供油管A和供油管B)在第一腔体内,保证主油箱供给的低温油液能输送至动力包,而回油管(即回油管A以及回油管B)在第二腔体内,保证动力包输送回来的高温油液能经回油管A回流至主油箱,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的出油高度H1小于进油高度H2,作用是保证中间油箱内的液位维持在一个安全且合适的液位(即进油高度H2所处的位置);H2小于或等于H3,作用是能避免浮在第二腔体上层的高温油液溢过防波板到达第一腔体内,能够保证高温油液回流至主油箱内,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防波板作用是稳定中间油箱内部的油液。
(6)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加强板能够提高结构强度,即能承受来自中间油箱的内部压力;环形加强板与防波板分别与中间油箱的不同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加强板与防波板在空间内呈十字形设置,使得防波板能提供纵向拉伸强度,环形加强板提供横向拉伸强度,避免中间油箱受压时鼓胀造成结构损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中间燃油箱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中间油箱内部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未示意动力包);
图4是图3中的中间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间油箱;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2、供油管A;3、回油管A;4、主油箱;5、供油管B;6、回油管B;7、动力包;8、呼吸阀;9、单向阀;10、泵结构;11、油液过滤组件;12、防波板;13、环形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包括中间油箱1、第一油管组件、第二油管组件以及阀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油箱1能作为外部主油箱4和外部动力包7(即柴油机)之间的过渡油箱,解决了平台化带来的外部主油箱4与动力包7存在安装落差及距离引起的动力包7吸程不够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A2(即标号为2)以及回油管A3(即标号为3),供油管A2以及回油管A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中间油箱1和外部主油箱4,外部主油箱4、供油管A2、中间油箱1以及回油管A3之间形成第一循环油路;供油管A2上设置有泵结构10(如燃油泵),供油管A2上还设置有油液过滤组件11,油液过滤组件11位于外部主油箱4和泵结构10之间。油液过滤组件11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B5(即标号为5)以及回油管B6(即标号为6);供油管B5以及回油管B6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中间油箱1和动力包7,动力包7、供油管B5、中间油箱1以及回油管B6之间形成第二循环油路,供油管B5以及回油管B6接近中间油箱1的底部,保证供油和回油稳定。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阀组件包括呼吸阀8和单向阀9;所述呼吸阀8设置在外部主油箱4的顶部(图3中未示意呼吸阀8),呼吸阀8用于外部主油箱4与外界连通,以维持系统的气压平衡;所述单向阀9设置在中间油箱1的顶部,单向阀9用于外界至中间油箱1的单向连通,单向阀9导通时,中间油箱1进气,能避免动力包7因中间油箱1内部压力过低导致吸油不足或吸油困难。
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间油箱1内部竖直设置有防波板12,防波板12将中间油箱1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底部相连通),供油管A2以及供油管B5均与第一腔体1.1连通,回油管A3以及回油管B6均与第二腔体1.2连通;参见图2,所述供油管A2在第一腔体1.1内的出油高度为H1;回油管A3在第二腔体1.2内的进油高度为H2,防波板12的最高高度为H3,满足H1<H2≤H3,本实施例优选H2=H3
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中间油箱1内部还设置有环形加强板13;环形加强板13与防波板12分别与中间油箱1的不同内壁固定连接,环形加强板13与防波板12作用是能在多个方向从内部拉紧中间油箱1,从而提高结构强度,优选环形加强板13和防波板12在空间内呈相互垂直设置(即十字形设置)。
本实施例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1、第一循环油路:泵结构10工作,主油箱4内的油液经供油管A2到达中间油箱1的第一腔体1.1内,第一腔体1.1内的低温油液从防波板12下部通过并进入中间油箱1的第二腔体1.2内,此时第二腔体1.2内的油液液位不高于回油管A3的进油高度H2,当高于回油管A3的进油高度H2时,第二腔体1.2内的上层高温油液经回油管A3回流至主油箱4中;其中,当主油箱4内的油液被泵结构10抽出导致压力过低或回油管A3回油导致压力过高时,主油箱4顶部的呼吸阀8开启,呼吸阀8进气或出气,以保持气压平衡;
2、第二循环油路:动力包7(即柴油机)通过供油管B5从中间油箱1的第一腔体1.1底部吸油,此时单向阀9开启,中间油箱1进气,为动力包7提供吸油压力,动力包7内的高温油液经回油管B6回流至中间油箱1的第二腔体1.2底部,使得第二腔体1.2内的液位上升,当液位达到回油管A3的进油高度H2时,高温油液经回油管A3回流至主油箱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油箱(1)、第一油管组件、第二油管组件以及阀组件;
所述第一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A(2)以及回油管A(3);外部主油箱(4)、供油管A(2)、中间油箱(1)以及回油管A(3)顺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油路;
所述第二油管组件包括供油管B(5)以及回油管B(6);外部动力包(7)、供油管B(5)、中间油箱(1)以及回油管B(6)顺次连通形成第二循环油路;
所述阀组件包括呼吸阀(8)以及单向阀(9);所述呼吸阀(8)设置在外部主油箱(4)上,用于外部主油箱(4)与外界连通;所述单向阀(9)设置在中间油箱(1)上,用于外界至中间油箱(1)的单向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A(2)上设置有泵结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主油箱(4)和泵结构(10)之间设置有油液过滤组件(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油箱(1)内部设置有防波板(12),防波板(12)将中间油箱(1)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供油管A(2)以及供油管B(5)均与第一腔体(1.1)连通,回油管A(3)以及回油管B(6)均与第二腔体(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A(2)在第一腔体(1.1)内的出油高度为H1,所述回油管A(3)在第二腔体(1.2)内的进油高度为H2,防波板(12)的最高高度为H3,满足H1<H2≤H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油箱(1)内部还设置有环形加强板(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环形加强板(13)与防波板(12)分别与中间油箱(1)的不同内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燃油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动力包(7)为柴油机。
CN202221796838.2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Active CN217575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6838.2U CN217575179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6838.2U CN217575179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5179U true CN217575179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6838.2U Active CN217575179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5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0715A (zh) 叉车液压控制系统及叉车
CN217575179U (zh) 一种中间燃油箱系统
CN207683789U (zh) 一种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
CN210365147U (zh) 一种树脂生产用真空抽气处理装置
CN102423521A (zh) 一种消防系统及具有该消防系统的消防车
CN213899442U (zh) 一种用于举升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9761740U (zh) 一种自吸式离心泵启动装置
CN212654880U (zh) 常压储罐双向液封装置
CN210660844U (zh) 一种液压泵站系统
CN216618055U (zh) 一种高容量液压油箱
CN209411676U (zh) 一种自动调节放油阀门的液压千斤顶
CN203532358U (zh) 高置负压全封闭液压油箱
CN218670048U (zh) 一种潜液泵闭式液压系统用的补油单元
CN217582342U (zh) 一种燃油系统
CN202283396U (zh) 一种消防系统及具有该消防系统的消防车
CN213360281U (zh) 工程机械燃油供油系统
CN207513967U (zh) 收割机液压控制并联系统
CN217152098U (zh) 一种车辆液流循环系统及车辆
CN207539105U (zh) 一种矿车用液控举升系统
CN216788836U (zh) 固定式翻板机的节能液压系统
CN209974225U (zh) 一种采用油浸式电机的升降台用液压动力单元
CN217067781U (zh) 一种具有水气分离功能的水箱系统
CN220869752U (zh) 一种增压型液压油箱及增压系统
CN219860567U (zh) 一种液体加注设备
CN217176775U (zh) 燃油箱安装结构和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