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8196U -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8196U
CN217568196U CN202221584923.2U CN202221584923U CN217568196U CN 217568196 U CN217568196 U CN 217568196U CN 202221584923 U CN202221584923 U CN 202221584923U CN 217568196 U CN217568196 U CN 21756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device
adsorption
device based
odor treatmen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49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星
周南
李波
唐昕
彭政杰
易志刚
周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enhe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Renhe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Renhe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Renhe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49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8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填料骨架,所述箱体分为下层的储水池、通过多孔板分隔的上层的吸附降解腔和中层的气体缓存腔;所述填料骨架包括多根竖直支撑管,所述竖直支撑管再通过多根水平支撑管连接,所述填料骨架设置在吸附降解腔中且固定在多孔板上;所述吸附降解腔内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气体缓存腔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出气口;还包括循环水泵和喷淋头,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储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喷淋头连通,所述喷淋头设置在生物填料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可以防止生物填料形成板结,提高除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在收集、转运和处理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臭气,而产生的臭气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理,就会给当地居民生活、周围环境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对于餐厨垃圾收集和转运过程中的臭气,由于气体成分单一、浓度较低,而且处于一个密闭空间,对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并不大。但针对垃圾处理厂内的臭气,由于成分复杂、浓度高,并且存在空间大而不易收集处理等特点,会给周边带来恶劣的影响。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站处理产生的臭气,常采用多个恶臭气体处理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成一条臭气治理线的方式。臭气治理线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且每个装置都要进行现场管道连接、安装,施工周期长。其中,生物滤床是常见的恶臭气体处理装置,其利用微生物对臭气的吸附降解作用,可以达到去除臭气的目的。在现有的固定式生物滤床中,生物填料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中,恶臭气体由下方进入,通过生物填料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由上方排出。生物填料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定期喷水,在水的渗透作用下容易形成板结或被压实,板结后的生物填料不能与恶臭气体充分接触,影响装置的处理效果。同时,在滤料中容易形成一些细小的通风道,恶臭气体直接由这些风道排出,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样影响装置的处理效果。
为解决臭气处理的问题,现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申请号为20202294963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其通过在箱体内逐层设置多孔吸附材料层、生物填料层、臭气再分布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臭气处理装置的外型尺寸,但仍无法解决生物填料形成板结而影响臭气处理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一方面,可以防止生物填料形成板结,提高臭气处理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循环水对生物填料进行湿润,同时可以吸附部分臭气,提高除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填料骨架,所述箱体下层为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上方的箱体空间再通过水平布置的多孔板分隔为上层的吸附降解腔和中层的气体缓存腔;所述填料骨架包括多根竖直支撑管,所述竖直支撑管再通过多根水平支撑管连接,所述填料骨架设置在吸附降解腔中且固定在多孔板上;所述吸附降解腔内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气体缓存腔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出气口;还包括循环水泵和喷淋头,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储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喷淋头连通,所述喷淋头设置在生物填料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竖直支撑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开口,所述竖直支撑管和水平支撑管内均填充有活性炭。
进一步,有多个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气体缓存腔四周。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所述储水池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上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下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填料骨架将生物填料分隔开来,既可以有效防止生物填料板结,又可以增大臭气与生物填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臭气处理效果。
2、通过将活性炭设置在填料骨架中,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同时还能增加臭气在活性炭中的吸附时间,提高臭气处理效果。
3、通过循环水泵不间断地向生物填料中喷水,使生物填料保持湿润,保持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更好地吸附臭气;同时部分未被吸附的臭气溶入水中回到储水池,再通过循环水泵多次循环,提高了臭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填料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的气体流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和填料骨架12,所述箱体下层为储水池7,所述储水池上方的箱体空间再通过水平布置的多孔板11分隔为上层的吸附降解腔和中层的气体缓存腔17;所述填料骨架12包括多根竖直支撑管15,所述竖直支撑管15再通过多根水平支撑管16连通,所述填料骨架12设置在吸附降解腔中且固定在多孔板11上;所述吸附降解腔内填充有生物填料3;所述气体缓存腔设置有进气口5,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出气口14;还包括循环水泵9和喷淋头13,所述循环水泵9的进水端与储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管路10与所述喷淋头13连通,所述喷淋头13设置在生物填料3的上方。
首先,待净化的气体由进气口进入气体缓存腔,一部分气体被储水池吸收,另一部分气体通过多孔板进入吸附降解腔。进入吸附降解腔后的气体经过负载了好氧、厌氧等微生物菌落的生物填料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在整个过程中,喷淋头可以向生物填料中喷水,一方面可以保持生物填料中微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水中吸附的臭气进一步循环,提高净化效果。填料骨架可以对生物填料起到形成支撑和分隔的作用。生物填料上方有水流下,生物填料下方的气体也对生物填料进行冲击,使得生物填料与填料骨架发生挤压,达到防止生物填料板结的效果。
所述循环水泵9的进水端与储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管路10与所述喷淋头13连通,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水流闭合回路,使得水流在箱体中不断循环,将吸附到水中的臭气多次吸附,提高净化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储水池水中的各溶质组分配比,控制水的PH、元素成分等,从而调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使特定的微生物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处理臭气。同时还可以在水中添加试剂,进一步防止生物填料板结。
作为优选的,所述填料骨架1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开口,所述竖直支撑管和水平支撑管内均填充有活性炭2。进入吸附降解腔的一部分气体还可以进入填料骨架内,延长臭气在填料骨架里面经过活性炭的吸附时间,提高除臭效果。
作为优选的,有多个所述进气口5设置在气体缓存腔17四周,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提高除臭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气口5设置有滤网4,可以过滤掉气体中混杂的灰尘等固体颗粒物,防止这些颗粒物进入箱体内形成堵塞而影响除臭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储水池7设置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8,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上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下端,便于更换废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一方面,可以防止生物填料形成板结,提高臭气处理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循环水对生物填料进行湿润,同时可以吸附部分臭气,提高除臭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填料骨架(12),所述箱体下层为储水池(7),所述储水池上方的箱体空间再通过水平布置的多孔板(11)分隔为上层的吸附降解腔和中层的气体缓存腔(17);所述填料骨架(12)包括多根竖直支撑管(15),所述竖直支撑管(15)再通过多根水平支撑管(16)连接,所述填料骨架(12)设置在吸附降解腔中且固定在多孔板(11)上;所述吸附降解腔内填充有生物填料(3);所述气体缓存腔设置有进气口(5),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出气口(14);还包括循环水泵(9)和喷淋头(13),所述循环水泵(9)的进水端与储水池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的出水端通过管路(10)与所述喷淋头(13)连通,所述喷淋头(13)设置在生物填料(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管(1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设置开口,所述竖直支撑管和水平支撑管内均填充有活性炭(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多个所述进气口(5)设置在气体缓存腔(17)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设置有滤网(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7)设置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设置在所述储水池(7)上端,所述出水口(8)设置在所述储水池(7)下端。
CN202221584923.2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56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4923.2U CN217568196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4923.2U CN217568196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8196U true CN217568196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4923.2U Active CN217568196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8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2728B (zh) 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
CN108310961B (zh) 恶臭异味气体的集成处理装置
CN204429097U (zh) 一种生物滤池臭气净化系统
CN201692768U (zh) 一种化学洗涤-生物组合式脱除恶臭的装置
CN106215687A (zh) 生物滤池臭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874285A (zh) 一种处理大气量高浓度臭气的复合生物除臭系统及方法
CN202497819U (zh) 一种生物滴滤除臭系统
CN208893856U (zh) 高效垃圾除臭系统
KR101256956B1 (ko) 순환 수세형 이동식화장실의 오수 재활용 정화처리장치
CN104147921A (zh) 一种生物过滤-活性炭联合法处理恶臭气体的装置与方法
CN111530270A (zh) 一种废气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1744303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生物过滤装置
CN217568196U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和活性炭组合吸附的臭气处理装置
KR101723863B1 (ko) 고효율 탈취 장치
CN110743341A (zh) 臭气除臭系统及除臭方法
CN104147919A (zh) 一种低pH废气生物净化反应器及其废气处理工艺
CN216987074U (zh) 一种可降解有害气体的生物净化装置
CN109502749A (zh) 一种可移动绿顶型防堵塞污水处理工艺
CN211328853U (zh) 一种堆肥过程气体过滤系统
CN212068338U (zh) 一体化生物滴滤废气处理设备
CN108404648A (zh) 一种微生物废气净化装置
CN211384520U (zh) 一种污水站用臭气处理装置
CN202538638U (zh) 一种强化生物除臭装置
CN201268654Y (zh) 臭氧消毒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5925432U (zh) 一种城市垃圾填埋场气体的生物过滤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