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638U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638U
CN217565638U CN202123452963.XU CN202123452963U CN217565638U CN 217565638 U CN217565638 U CN 217565638U CN 202123452963 U CN202123452963 U CN 202123452963U CN 217565638 U CN217565638 U CN 217565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tchen
pot
main part
circ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29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明军
胡炬
汪军
甘胜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of PLA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29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适用于野外烹饪使用,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包括灶具、外锅、内锅和锅盖,内锅放置在外锅内,灶具中的燃料用于加热外锅和内锅,锅盖用于保温;灶具包括灶主体和灶圈,灶主体和灶圈均为圆柱形结构,灶主体上端开口,下端密闭,灶圈上下均开口,灶圈的内径大于灶主体的外径,且灶圈的下边沿向内水平延伸,使其下边沿内径小于灶主体的外径,外锅的外径小于灶圈的内径,锅盖与外锅通过旋合方式锁合。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携带方便,便于野外工作人员或野外团队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食物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生活生产中,炊具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烧饭煮菜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随着交通出行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野外工作的消费者对于小巧便携式烹饪装置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烹饪用具还没有适合野外使用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集中外出郊游野炊。而现有的野外炊具比较简陋,一般用普通的锅、盆、铁盒等烹饪器具,然后人为点燃明火进行煮饭,烧开水,烹煮食物;或者用铁丝将食物穿插缠裹进行烧烤。这些烹饪方式非常容易受到野外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如风大将火吹熄,下雨时无法在无遮挡环境下烹饪食物,再加上炊具简陋,烹调出来的食物经常半生不熟,不尽人意。使野炊成为一件难事。
此外,即使使用现有普通的锅、盆、铁盒等烹饪器具带到野外使用,由于加热炉具搬运非常不方便,因此导致野外生活做饭成为一件难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包括灶具、外锅、内锅和锅盖,内锅放置在外锅内,灶具中的燃料用于加热外锅和内锅,锅盖用于保温。
进一步地,灶具包括灶主体和灶圈,灶主体和灶圈均为圆柱形结构,灶主体上端开口,下端密闭,灶圈上下均开口,灶圈的内径大于灶主体的外径,且灶圈的下边沿向内水平延伸,使其下边沿内径小于灶主体的外径,外锅的外径小于灶圈的内径,锅盖与外锅通过旋合方式锁合。
优选地,灶主体下端中心开有通风口。
优选地,灶主体下表面位于通风口的位置设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有鼓风罩,鼓风罩包括一个扣合罩及一个圆管,扣合罩上端开口与通风口连通,圆管的一端与扣合罩连通,扣合罩通过螺纹连接在灶主体的下表面,圆管的另一端可以接鼓风机吹风进去,让柴火燃烧更充分。
优选地,灶主体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脚支架,脚支架铰接安装在灶主体的下表面。
优选地,外锅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灶圈上,内锅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外锅上。
优选地,内锅的底部与外锅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
优选地,内锅的侧壁和底部分布有第一孔,做饭时让食物熟透。
优选地,灶圈的侧壁上分布有第二孔,使烧柴火时空气进入实现二次气化,从而柴火燃烧更充分。锅盖上设有锅盖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在制作食物时,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灶具结构展开简单、同时可实现套娃方式收纳在一起,减小体积实现便携式出行。
2、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灶具与锅体采用了防呆的结构叠加在一起,为了让柴火燃烧充分,灶主体与鼓风罩可实现快速旋进、旋出。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鼓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外锅1、内锅2、锅盖3、灶主体4、灶圈5、鼓风罩6、脚支架7、第一孔8、第二孔9、锅盖把手10、扣合罩11、圆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适用于野外烹饪使用,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包括灶具、外锅、内锅和锅盖,内锅放置在外锅内,灶具中的燃料用于加热外锅和内锅,锅盖用于保温;灶具包括灶主体和灶圈,灶主体和灶圈均为圆柱形结构,灶主体上端开口,下端密闭,灶圈上下均开口,灶圈的内径大于灶主体的外径,且灶圈的下边沿向内水平延伸,使其下边沿内径小于灶主体的外径,外锅的外径小于灶圈的内径,锅盖与外锅通过旋合方式锁合。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携带方便,便于野外工作人员或野外团队使用。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包括灶具、外锅1、内锅2和锅盖3,内锅2放置在所述外锅1内,灶具中的燃料用于加热外锅1和内锅2,锅盖3用于保温,锅盖3上设有锅盖把手10,内锅2放置在外锅1内,灶具包括灶主体4和灶圈5,灶主体4和灶圈5均为圆柱形结构,灶主体4上端开口,下端密闭,灶圈5上下均开口,灶圈5的内径大于灶主体4的外径,且灶圈5的下边沿向内水平延伸,使其下边沿内径小于灶主体4 的外径,外锅1的外径小于灶圈5的内径,锅盖3与外锅1通过旋合方式锁合。
另外,本实施例中,灶主体4下端中心开有通风口,灶主体4下表面位于通风口的位置设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有鼓风罩6,结合图4 所示,鼓风罩6包括一个扣合罩11及一个圆管12,扣合罩11上端开口与通风口连通,圆管12的一端与扣合罩11连通,扣合罩11通过螺纹连接在灶主体4的下表面,所述圆管12的另一端可以接鼓风机吹风进去,让柴火燃烧更充分。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灶主体4的下表面上设有三个脚支架7,脚支架7铰接安装在灶主体4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外锅1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灶圈5上,内锅2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外锅1上,内锅2的底部与外锅1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同时,内锅2的侧壁和底部分布有第一孔8,做饭时让食物熟透,灶圈5的侧壁上分布有第二孔9,使烧柴火时空气进入实现二次气化,从而柴火燃烧更充分。
本实施例使用时,如图1所示,打开脚支架7,使灶主体4放置在最下方,然后将灶圈5放置在灶主体4上,此时,灶圈5与灶主体 4接触的一端的内径小于灶主体4的外径,然后将外锅1放置在灶圈 5上,将内锅放置在外锅1内。此时,可使用燃气炉和柴火制作食物,其中使用燃气炉制作食物时,可将燃气炉放入展开状态下的灶主体4 内,然后在外锅1内制作食物。也可以直接将外锅1放在燃气炉上制作食物。使用加热包复热时,将加热包和适量水倒入外锅1内,然后将内锅2放在外锅1上热食。
使用固体燃料热食时,只需要将鼓风罩6旋在灶主体4的下端,在鼓风罩6内加入固体燃料,然后将外锅1放在灶具上热食。
使用完毕后,如图2所示,将灶圈5上下反向,使其扣合在灶主体4上,同时收纳脚支架7,使其贴合在灶主体4上,然后将外锅1 放置在灶圈5内,内锅放置在外锅1内,并盖上锅盖3,即可完成收纳,此时,大幅度减少了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在制作食物时,灶具结构展开简单、同时可实现套娃方式收纳在一起,减小体积实现便携式出行灶具与锅体采用了防呆的结构叠加在一起,为了让柴火燃烧充分,灶主体4与鼓风罩6可实现快速旋进、旋出。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中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不应当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仅限制于下述具体结构或部件或具体参数。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灶具、外锅(1)、内锅(2)和锅盖(3),内锅(2)放置在外锅(1)内,灶具中的燃料用于加热外锅(1)和内锅(2),锅盖(3)用于保温;
灶具包括灶主体(4)和灶圈(5),灶主体(4)和灶圈(5)均为圆柱形结构,灶主体(4)上端开口,下端密闭,灶圈(5)上下均开口,灶圈(5)的内径大于灶主体(4)的外径,且灶圈(5)的下边沿向内水平延伸,使其下边沿内径小于灶主体(4)的外径,外锅(1)的外径小于灶圈(5)的内径,锅盖(3)与外锅(1)通过旋合方式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灶主体(4)下端中心开有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灶主体(4)下表面位于通风口的位置设有螺纹,通过螺纹连有鼓风罩(6),鼓风罩(6)包括一个扣合罩(11)及一个圆管(12),扣合罩(11)上端开口与通风口连通,圆管(12)的一端与扣合罩(11)连通,扣合罩(11)通过螺纹连接在灶主体(4)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灶主体(4)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脚支架(7),脚支架(7)铰接安装在灶主体(4)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锅(1)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灶圈(5)上,内锅(2)的顶部边沿向外延伸使其搁置在外锅(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锅(2)的底部与外锅(1)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锅(2)的侧壁和底部分布有第一孔(8)。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灶圈(5)的侧壁上分布有第二孔(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锅盖(3)上设有锅盖把手(10)。
CN202123452963.X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Active CN217565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963.XU CN21756563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2963.XU CN21756563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638U true CN21756563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2963.XU Active CN217565638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1239Y (zh) 便携式组合炊具
CN217565638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烹饪装置
CN217209475U (zh) 一种便携式灶具
CN206556070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火炉
CN114543137A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电集成灶
CN108006700A (zh) 一种炉子
CN104819486B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多操作台野外用火灶
CN201141628Y (zh) 便携式野营炊具
CN206300222U (zh) 一种烤火装置
CN217209476U (zh) 一种多用途炊具鼓风罩
CN209819590U (zh) 一种带烧烤炉的集成灶
CN206073148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小炒灶
CN21823762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燃气取暖器
CN214284442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火锅总成
CN218635838U (zh) 一种长方形一次性烧烤炉
CN203642278U (zh) 一种下排风式多功能集成炉灶
CN220694995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蒸煮锅
CN204534682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野炊用火灶
CN108552979A (zh) 一种多功能锅
US9822992B2 (en) Solar oven
CN213040580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柴火炉
CN205162758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嵌入式炊具
CN218899215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火炉
CN219572010U (zh) 一种户外便携式多功能灶具
CN209688898U (zh) 除尘节能高压柴气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ortable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Huangg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0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Huanggang branch

Pledgor: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02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1

Address after: 100141 No.13 Dacheng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PLA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8021 noble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Tangdu fifth road, Huangzhou Industrial Park,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GUIZU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