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2677U -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2677U
CN217562677U CN202220986689.XU CN202220986689U CN217562677U CN 217562677 U CN217562677 U CN 217562677U CN 202220986689 U CN202220986689 U CN 202220986689U CN 217562677 U CN217562677 U CN 217562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attery
body part
insulat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66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圣立
吴志康
林法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66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2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2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2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该电池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对设置;以及第一绝缘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用于与外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绝缘连接,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芯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孔,所述第一绝缘件部分嵌入所述纳米孔中;电池可以通过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与外部电连接,从而省去电池的极柱的加工工艺,省去加工极柱的设备,进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电池一般设置有极柱,通过极柱与外部电连接,但极柱的设计,增加了极柱的加工、安装等工序,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极柱的位置、尺寸设置降低了电池与外部电连接的灵活性,降低了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壳体,包括:
第一主体部;
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对设置;以及
第一绝缘件;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用于与外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绝缘连接,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芯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绝缘件连接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孔,所述第一绝缘件部分嵌入所述纳米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主体、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绝缘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中的一个设置有卡口,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盖体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的卡块。
优选的,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盖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壳体绝缘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绝缘件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绝缘件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凸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凸部卡接配合的第一凹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或工字型或王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括说明书前文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还包括:
电芯,设置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电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种电池壳体,通过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一绝缘件的配合使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的极性相反,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一绝缘件绝缘连接,有效的使电池的电芯的极耳可直接与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连接,电池可以通过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与外部电连接,从而省去电池的极柱的加工工艺,省去加工极柱的设备,进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壳体与极耳电连接、壳体与外部电连接时,无需受到极柱的位置、尺寸的限制,从而提高壳体与极耳电连接、壳体与外部电连接的灵活性,增大壳体与极耳之间、壳体与外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池的过流能力。通过纳米孔的设置,纳米孔设置于第一主体部和/或第二主体部与第一绝缘件连接的表面,第一绝缘件部分嵌入纳米孔中,有效的增强第一主体部和/或第二主体部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结合力度,并提高气密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2为图11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池;
1、壳体;11、第一主体部;111、主体;112、第一盖体;12、第二主体部;13、第一绝缘件;14、开口;15、卡口;16、卡块;17、第一凸部;18第一凹部;
2、第二盖体;21、注液孔;
3、电芯;31、第一极耳;32、第二极耳;
4、第二绝缘件;41、第二凸部;4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9,一种电池壳体,包括第一主体部11、第二主体部12和第一绝缘件13;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主体部11极性相反,并与第一主体部11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均用于与外部电连接,第一主体部11通过第一绝缘件13与第二主体部12绝缘连接,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100的电芯3的密闭空间,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连接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孔,第一绝缘件13部分嵌入纳米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为一种电池壳体,通过第一主体部11、第二主体部12、第一绝缘件13的配合使用,第一主体部11与第二主体部12的极性相反,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通过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100的电芯3的密闭空间,电池100的电芯3放置于该密闭空间内,有效的使电池100的电芯3的极耳可直接与第一主体部11、第二主体部12连接,电池100可以通过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与外部电连接,从而省去电池100的极柱的加工工艺,省去加工极柱的设备,进而提高电池10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壳体1与极耳电连接、壳体1与外部电连接时,无需受到极柱的位置、尺寸的限制,从而提高壳体1与极耳电连接、壳体1与外部电连接的灵活性,增大壳体1与极耳之间、壳体1与外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池100的过流能力。通过纳米孔的设置,纳米孔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连接的表面,第一绝缘件13部分嵌入纳米孔中,有效的增强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之间的结合力度,并提高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件13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与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件13为PP、PE、PPS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沿电池100的电芯3的卷绕轴L的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包括主体111、第一盖体112,第一盖体112设置于主体111的一端,主体111的另一端与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通过主体111、第一盖体112的配合使用,第一盖体112设置于主体111的一端,使用时,通过主体111的另一端与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第一主体部11的主体1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主体111通过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将电芯3入壳后,电芯3的正极耳与第一主体部11的第一盖体112连接,并将第一主体部11的第一盖体112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的主体111上,电芯3的负极耳与第二主体部12的第一盖体112连接,并将第二主体部12的第一盖体112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的主体111上,有效的实现对电池100的封装,同时,通过第一盖体112的设置,便于将电芯3的极耳对应焊接与第一盖体112上。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11为管体,管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或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11和第一盖板11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结构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主体部11包括主体111、第一盖体112,主体111和第二主体部12之间通过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
第二种,第二主体部12包括主体111、第一盖体112,主体111和第一主体部11之间通过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
第三种,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均包括主体111和第一盖体112,第一主体部11的主体1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主体111通过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1和第一盖体112中的一个设置有卡口15,主体111和第一盖体11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卡口15卡接配合的卡块16。通过卡口15、卡块16的配合使用,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之间通过卡口15与卡块16的卡接配合,有效的提高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之间的连接效果,防止第一盖体112从主体111上脱离,进而造成电芯3极耳与壳体1之间接触不良,同时,通过卡口15和卡块的配合,在主体111和第一盖体112焊接时,可提前对第一盖体112在主体111上的位置进行限制,便于后续对主体111和第一盖体112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的结构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当主体111上设置有卡口15时,第一盖体112上设置有与卡口15卡接配合的卡块16;
第二种,当主体111上设置有卡块16时,第一盖体112上设置有与卡块16卡接配合的卡口15;
第三种,主体111和第二盖体上均设置有卡口15和卡块16。
需要说明的是,卡口15和卡块1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弧形、方形、梯形、三角形中的一个,有效的增加卡口15和卡块16的形状选择,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一体成型。通过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效的对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结构进行设置,与分体结构相比,主体111与第一盖体112一体成型,后续无需再将第一盖体112与主体111进行焊接,同时可避免焊渣产生,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通过加强结构的设置,加强结构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之间,既可提高第一绝缘件13的绝缘效果,又可提高对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之间的连接效果,从而提高第一绝缘件13对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凸部17、以及与第一凸部17卡接配合的第一凹部18。通过第一凸部17和第一凹部18的配合使用,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之间通过第一凸部17和第一凹部18卡接配合,有效的提高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的结合效果,从而提高第一绝缘件13对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之间的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部17和第一凹部18的结构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凸部17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上,第一凹部设置于第一绝缘件13上;
第二种,第一凸部17设置于第一绝缘件13上,第一凹部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上;
第三种,第一主体部11和/或第二主体部12与第一绝缘件13上均设置有第一凸部17和第一凹部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13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或工字型或王字型。通过第一绝缘件13的横截面形状设置,第一绝缘件13的横截面形状为一字型,为了提高第一主体部和/或第二主体部与第一绝缘件的结合效果,第一绝缘件13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或工字型或王字型,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
请参阅图10~1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开口14,开口14上覆盖有第二盖体2,第二盖体2与壳体1绝缘密封连接。通过开口14、第二盖体2的配合使用,电池100的电芯3可以通过开口14放入壳体1内,便于将电芯3安装于壳体1内,再通过第二绝缘件4对壳体与第二盖体2之间进行绝缘密封,有效的防止壳体1与第二盖体2接触导致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当壳体1上仅设置第一盖体112时,本实施例的电池100的注液孔21优选设置于第一盖体112上,当壳体1上设置有第二盖体2时,本实施例的电池100的注液孔21优选设置于第二盖体2上,注液时,可通过注液孔21将电解液注入电池100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2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件4,第二绝缘件4和壳体1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凸部41,第二绝缘件4和壳体1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二凸部41相配合的卡槽42。通过第二凸部41和卡槽42的配合使用,第二绝缘件4与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凸部41与卡槽42的配合,有效的提高第二绝缘件4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件4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与第二盖体2与壳体1连接,优选的,第二盖体2和/或壳体1与第二绝缘件4连接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孔,第二绝缘件部分嵌入纳米孔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件4和壳体1的结构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当第一绝缘件13上设置有第二凸部41时,壳体1上设置有与第二凸部41相配合的卡槽42;
第二种,当壳体1上设置有第二凸部41时,第一绝缘件13上设置有与第二凸部41相配合的卡槽42;
第三种,第一绝缘件13和壳体1上均设置有第二凸部41和卡槽42。
需要说明的是,卡槽42和第二凸部4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弧形、方形、梯形、三角形中的一个,有效的增加第二凸部41和卡槽42的形状选择,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3,一种电池,包括实施例一或二的一种电池壳体,还包括电芯3;电芯3,设置于密闭空间内,电芯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31,电芯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32,第一极耳31与第一主体部11连接,第二极耳32与第二主体部1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为一种电池,通过电芯3、实施例一或二的电池壳体的配合使用,电芯3设置于密闭空间内,电芯3包括第一极耳31和第二极耳32,通过第一极耳31与第一主体部11连接,第二极耳32与第二主体部12连接,电池100无需在第二盖体2上设置极柱,省去第二盖体2上极柱的加工工艺,降低成本,同时,壳体1与极耳电连接、壳体1与外部电连接时,无需受到极柱的位置、尺寸的限制,从而提高壳体1与极耳电连接、壳体1与外部电连接的灵活性,增大壳体1与极耳之间、壳体1与外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池100的过流能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部(11);
第二主体部(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相对设置;以及
第一绝缘件(13);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用于与外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11)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13)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绝缘连接,并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100)的电芯(3)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主体部(11)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与所述第一绝缘件(13)连接的表面设置有纳米孔,所述第一绝缘件(13)部分嵌入所述纳米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12)包括主体(111)、第一盖体(112),所述第一盖体(112)设置于所述主体(111)的一端,所述主体(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件(13)绝缘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1)和所述第一盖体(112)中的一个设置有卡口(15),所述主体(111)和所述第一盖体(11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卡口(15)卡接配合的卡块(1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1)与所述第一盖体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14),所述开口上覆盖有第二盖体(2),所述第二盖体(2)与所述壳体(1)绝缘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2)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件(4),所述第二绝缘件(4)和所述壳体(1)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凸部(41),所述第二绝缘件(4)和所述壳体(1)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部(41)相配合的卡槽(42)。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和/或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与所述第一绝缘件(13)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凸部(17)、以及与所述第一凸部(17)卡接配合的第一凹部(18)。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13)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型或工字型或王字型。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壳体,还包括:
电芯(3),设置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所述电芯(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极耳(31),所述电芯(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极耳(32),所述第一极耳(31)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连接,所述第二极耳(3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连接。
CN202220986689.X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Active CN217562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6689.XU CN21756267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6689.XU CN21756267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2677U true CN21756267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3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6689.XU Active CN217562677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2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411808A1 (en) Electrode Terminal, Current Collecting Assembly and Cylindrical Battery
EP1855345A1 (en) High capacity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metal case
CN21557877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10743993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WO2022228091A1 (zh)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6169441A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包
CN215834606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40097286A1 (en) Current Collector Componen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109847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CN218867252U (zh) 电池
CN217562677U (zh) 一种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18867348U (zh)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CN218005051U (zh) 一种方形电池盖板及方形电池
CN219180726U (zh) 一种集流构件及圆柱电池
CN218827715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20021533U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182330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组件
CN218957861U (zh) 一种圆柱电池与电池包
CN220420722U (zh) 一种顶盖组件及方形电池
CN218456107U (zh) 二次电池外壳及应用此外壳的二次电池
CN219203442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4336799U (zh) 电芯盖板和电芯
CN220873722U (zh) 电池和终端
CN219759772U (zh)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9

Address after: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 Jiayuan Road,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