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0115U -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0115U
CN217560115U CN202220646920.0U CN202220646920U CN217560115U CN 217560115 U CN217560115 U CN 217560115U CN 202220646920 U CN202220646920 U CN 202220646920U CN 217560115 U CN217560115 U CN 217560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cooling cavity
heating module
instan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69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维颖
吴文军
陈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p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p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p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p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469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0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0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0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包括进水阀体和自散热加热组件,所述自散热加热组件包括本体组件和加热管,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加热管安装于内腔体,所述外腔体则形成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水冷腔体,所述第一水冷腔体与进水阀体的进水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开设有水流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第三水冷腔体联通,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则与内腔体相互联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管外周设置多个水流腔体进行水流循环操作,能够有效的将整个即热模块外表面的温度降至室温,同时整个模块体积能够做小,能适用于空间局促且对外壳有温升要求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背景技术
市面上使用的大功率纳米金属(石英)镀膜管或是金属厚膜管等即热应用产品,工作时,对与加热管支撑件的辐射热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四种:一、通过增加加热管数量或是增加加热管直径来降低单体加热管表面的功率密度,减少加热管对支撑件的辐射热,从而降低支撑件的表面温度,但支撑件表面无散热;二、加热管支撑件做成金属件,来提高耐温强度和散热,但是散热效率低;三、金属支撑件外挂水路来降低金属表面温度;四、在加热管周围做热辐射隔离处理,将热量约束在加热管周围,减少热量传递至支撑件上;第一种方案由于加热管数量的增加,水路跟电路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繁琐,外形体积也相应的加大不少;第二、三方案金属支撑件与加热管之间需符合安规距离的要求,使得整个即热模块外形体积也会很大;不适用于空间要求小及有温度要求的场合;第四方案虽然支撑件受到的加热管热辐射少了,但长时间工作时,热量未能散出,全部笼罩在加热管周围,会影响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阀体和自散热加热组件,所述自散热加热组件包括本体组件和加热管,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内腔体,所述外腔体则形成有第一水冷腔体、第二水冷腔体和第三水冷腔体,所述第一水冷腔体与所述进水阀体的进水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开设有水流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所述第三水冷腔体联通,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则与所述内腔体相互联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本体组件包括有本体和后盖,所述后盖与焊接盖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水冷腔体,所述本体外侧具有一让位部,所述后盖安装设置于所述让位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第三水冷腔体布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彼此间互不联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本体组件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上盖与出水端盖连接,所述出水端盖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联通所述内腔体;所述下盖则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水阀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水冷腔体的入口联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的出口则与所述第三水冷腔体联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彼此互不连通且相邻并排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阀体包括阀芯座,所述阀芯座内具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内设置有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芯座内还设置有霍尔电路板,所述流量计与所述霍尔电路板连接以实时监测进水通道内的流量状况。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芯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端盖和自散热加热组件,且所述进水端盖和所述阀芯座之间固定有电源电路板,所述进水通道穿过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板与所述进水端盖及所述的阀芯座利用螺钉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散热即热模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加热管外周设置多个水流腔体进行水流循环操作,能够保证在加热管正常工作时,加热管对于本体的辐射热,能通过本体表面不断流动的水流带走热量,能够有效的将整个即热模块外表面的温度降至室温,同时整个模块体积能够做小,能适用于空间局促且对外壳有温升要求的场合。
2、本实用新型的自散热即热模块还能够通过进水阀体的监测状况自行适应不同水流及进水温度,实时进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散热加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盖和焊接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7,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包括进水阀体1和自散热加热组件2,该自散热加热组件2与进水阀体1之间通过转接头a相互联通,其中,该进水阀体1包括阀芯座11,该阀芯座11一端与自散热加热组件2连接,另一端则连接有进水端盖12,该进水端盖12开设有进水口12a供水流进入进水通道内;该进水端盖12、阀芯座11与电源电路板13利用螺钉进行连接,进水通道穿过电源电路板13设置,该进水通道内还设置有流量计14和温度传感器15,该流量计14与阀芯座内的霍尔电路板16相连接,该流量计14与霍尔电路板16相搭配能够实时监测进水通道内的流量状况,同时,温度传感器15则能够实时检测进水通道内的进水温度情况,从而对进水通道内的流量和温度状况实时进行监控。
上述自散热加热组件2包括本体组件2a和加热管2b,该加热管2b插入该本体组件2a内设置;上述本体组件2a包括本体21,上盖22,下盖23和后盖24和焊接盖25,该上盖22和下盖23分别连接于本体21的两端,上述本体21具有一中空部,该中空部内包括内腔体c1和外腔体c2,加热管2b布设于该内腔体c1内固定,外腔体c2则形成于内腔体的外环位置,上述外腔体c2分隔形成第一水冷腔体s1、第二水冷腔体s2和第三水冷腔体s3,第一水冷腔体s1和第三水冷腔体s3布设于本体21的内,第二水冷腔体s2则布设于后盖上,其中,第一水冷腔体s1和第三水冷腔体s3彼此互不直接相互联通,该第三水冷腔体s3还与设置有加热管2b的内腔体c1联通,经过第三水冷腔体内的水流最终流入加热管2b内进行加热;该本体21的外侧还具有让位部21a,该让位部21a内安装设置有后盖24,该后盖24内侧形成第二水冷腔体s2,后盖24上的腔体与焊接盖25能够利用超声波焊接以形成该第二水冷腔体s2,该第二水冷腔体s2开设有入口s21和出口s22,上述入口s21与第一水冷腔体s1进行联通,出口s22则与第三水冷腔体s3相互联通,即第一水冷腔体s1与第三水冷腔体s3之间利用该第二水冷腔体s2进行联通设置,以形成动态的水流流通。
上述上盖22、本体21和下盖23之间例如利用超声波焊接形成第一水冷腔体s1和第三水冷腔体s3,同时,该下盖23的另一侧与进水阀体1连接,上盖22的另一侧则与出水端盖26连接,该上盖22与出水端盖26例如利用自攻螺钉b1进行连接,且该出水端盖26上开设有出水口b2,经过加热管加热后的出水能够从该出水口b2流出后供用户使用。这样,水流从进水端盖的进水口12a流入第一水冷腔体s1内,并经过第一水冷腔体s1和入口s21后流入第二水冷腔体s2内,之后,水流再从该第二水冷腔体的出口s22流入第三水冷腔体s3循环后最终流至加热管2b内,如此的水流循环操作能够保证动态的水流将加热管在工作过程中辐射到本体的热量实时带走,改善加热管的使用环境,有效提高加热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将本体最外侧的温度降低至室温,避免即热模块周边其他配合部件受高温的影响。
具体的,参照附图3和附图4,上述第一水冷腔体s1能够在外腔体c2内形成多个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s11,第二腔体s12,第三腔体s13和第四腔体s14,该些腔体能够彼此首尾相互联通设置;其中,该第四腔体s14与第二水冷腔体的入口s21联通,第二水冷腔体的出口s22则与第三水冷腔体s3联通;此外,参照附图7,该第四腔体s14与第三水冷腔体s3彼此互不连通且彼此相邻并排设置,两者可利用隔板将腔体分隔形成相邻的第四腔体s14和第三水冷腔体s3。水流从进水口12a依次流经第一腔体s11、第二腔体s12、第三腔体s13和第四腔体s14,并从第四腔体s14流入第二水冷腔体s2,之后从出口s22流至第三水冷腔体s3后再进入加热管2b内,这样,通过延长的内设水流路径保证水流能够带走辐射到本体的辐射热量,实现对整个加热管环形的散热,散热效率高。
以2100W的加热管为例,未加散热功能前,加热管连续工作半小时,即热模块的本体外表面温度可达到100℃;而采用本发明的散热结构后,同样条件下,加热管连续工作1h,其本体外表面温度为室温温度。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在本体内部设置水路(该本体例如为塑胶材质本体),使市政水先经过本体内部的水路进行循环,最后在流入加热管内部;在加热管正常工作时,加热管对于本体的辐射热,能通过本体表面不断流动的水流带走热量,能够有效的将整个即热模块外表面的温度降至室温,同时整个模块体积能够做小,能适用于空间局促且对本体外壳有温升要求的场合。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散热即热模块还能够通过进水阀体的监测状况自适应不同水流及进水温度,实时进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的调节。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阀体和自散热加热组件,所述自散热加热组件包括本体组件和加热管,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加热管安装于所述内腔体,所述外腔体则形成有第一水冷腔体、第二水冷腔体和第三水冷腔体,所述第一水冷腔体与所述进水阀体的进水相连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开设有水流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所述第三水冷腔体联通,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则与所述内腔体相互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包括有本体和后盖,所述后盖与焊接盖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水冷腔体,所述本体外侧具有一让位部,所述后盖安装设置于所述让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第三水冷腔体布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和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彼此间互不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上盖与出水端盖连接,所述出水端盖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联通所述内腔体;所述下盖则分别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进水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腔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水冷腔体的入口联通,所述第二水冷腔体的出口则与所述第三水冷腔体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三水冷腔体彼此互不连通且相邻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体包括阀芯座,所述阀芯座内具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内设置有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内还设置有霍尔电路板,所述流量计与所述霍尔电路板连接以实时监测进水通道内的流量状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端盖和自散热加热组件,且所述进水端盖和所述阀芯座之间固定有电源电路板,所述进水通道穿过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板与所述进水端盖及所述阀芯座利用螺钉进行连接。
CN202220646920.0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Active CN217560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6920.0U CN21756011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6920.0U CN21756011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0115U true CN217560115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6920.0U Active CN217560115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0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9576U (zh)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CN217560115U (zh)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CN207878604U (zh) 一种水加热装置以及具有该水加热装置的坐便器
CN114659273A (zh) 一种新型自散热即热模块
WO2004113800A3 (en) Electric boiler with a membrane heater
CN210532669U (zh) 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216954185U (zh) 一种可拆卸式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
CN212511393U (zh) 多能热水系统
CN209819889U (zh) 一种安全紧凑型加热装置
CN217844288U (zh) 一种dzr复合半导体材料发热装置
CN209877336U (zh) 一种变频电采暖炉
CN213362639U (zh) 一种采暖洗浴两用的电磁加热壁挂炉
CN215637973U (zh) 一种流体加热器
CN209801756U (zh) 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及电热水器
CN218651401U (zh) 一种净水器用即热管
CN209783004U (zh) 一种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8672648U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及电热水器
CN215638043U (zh) 一种ptc加热水箱
CN215372929U (zh) 一种浸入式半导体液体加热器
CN216844858U (zh) 一种电壁挂炉
CN111336846B (zh) 用于壁挂炉的板式换热器和壁挂炉
CN219473949U (zh) 一种采用条状散热孔进行散热的加热管
CN213872871U (zh) 一种水热式换热供暖装置
CN21401057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变送器设备
CN210921537U (zh) 基于物联网的供热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