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9966U - 室内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9966U
CN217559966U CN202221342185.0U CN202221342185U CN217559966U CN 217559966 U CN217559966 U CN 217559966U CN 202221342185 U CN202221342185 U CN 202221342185U CN 217559966 U CN217559966 U CN 21755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frame
indoo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21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21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机,其包括:壳体各新风模块,其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室内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模块包括新风框架和隔板,新风框架具有混风腔,混风腔与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连通,新风框架上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对应的开口,隔板滑动连接于混风腔处并在滑动过程中具有部分阻挡或不阻挡开口的第一状态和全部阻挡开口的第二状态,当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新风进入混风腔与室内风混合后由新风出风口吹出;当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新风直接通过新风出风口吹向室内。通过设置室内进风口和开口,使得室外新风可以与室内空气混合,从而实现恒温新风,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新风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的位置,实现新风功能可视化。

Description

室内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新风空调均具有一个用户痛点,即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差大,可以理解为夏天吹热风,冬天吹冷风,降低用户体验;另外部分空调新风可视化较差,即使用户开启新风功能时,无法直观体验到新风功能已经开启。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室内空调机,通过在室内风的进风处设置隔板,通过隔板运动实现室内进风口对应的开口的开闭状态,以控制新风混风,提高了室外新风的热适应性,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室内进风口、新风出风口;
新风模块,其对应室内进风口设于壳体内,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框架,具有混风腔,混风腔与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连通,新风框架上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对应的开口,开口用于引导或阻断室内风通过室内进风口进入混风腔;
隔板,其滑动连接于混风腔处,隔板在滑动过程中具有部分阻挡或不阻挡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全部阻挡开口的第二状态;
当隔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新风进入混风腔与通过开口进入的室内风混合后,再由新风出风口吹出;当隔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新风由新风进风口进入混风腔后直接通过新风出风口吹向室内。
通过隔板控制开口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室内风进入混风腔的风量,控制新风混合换热,提高室外新风的热适应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新风框架上,且,驱动部件与隔板连接,驱动部件驱动隔板沿着新风框架运动,实现开口的打开或闭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包括:
驱动框架,其安装在新风框架上;
电机,其安装在驱动框架上;
连接件,其安装在电机的驱动端,且连接件与隔板连接,电机经由连接件带动隔板沿着驱动框架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设置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机的转动轴连接;隔板靠近主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啮齿部,啮齿部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其安装在新风框架上;
第二框架,其安装在新风框架上,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扣合形成有对应隔板运动的容置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风机,其安装在壳体内,风机形成有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风机进风口与混风腔连通;
室内空调机还包括与风机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道,混风腔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流经新风风道,并通过新风出风口进入室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出风口和进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附近,以便进一步进行新风换热,提高用户体验,室内空调机还包括:
换热器,其设于换热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换热风机,其设于换热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相邻设置,出风口转动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新风出口转动设置有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转动,使新风与空调风混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处对应的壳体为设置为圆孔、格栅或百叶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框架上还设置有导向口,隔板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导向口内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的外部配合第二导风板的运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二导风板的两侧分别旋转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再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板和驱动部件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及周围部件的装配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和驱动部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和驱动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室内空调机的另一局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室内空调机100;壳体1;
进风口11;出风口12;新风进风口13;室内进风口14;新风出风口15;
风机2;风机进风口21;风机出风口22;
新风框架3;导向口31;混风腔8;新风风道9;开口32;
隔板4;啮齿部41;驱动部件5;电机51;第一框架52;
第二框架53;主动齿轮54;
换热器6;换热风机7;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51;
风机壳33;辅助框架34;支撑框架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申请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1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的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表面、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起到总体支撑作用,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新风进风口13、新风出风口15和室内进风口14,其中,进风口11设置在顶表面,出风口12设置在底表面,新风进风口13设置在与壳体1与室外机连接的一侧,新风出风口15设置在前表面的下部,室内进风口14设置在前表面上,其中,新风出风口15和出风口12相邻,示例性的,可以将新风出风口15设置在出风口12的上方或下方,便于空调风和新风混合。
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室内空调器的混风效果,参照图2,壳体1内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对应室内进风口14,新风模块包括新风框架3和隔板4,新风框架3具有混风腔8,混风腔8与新风进风口13和新风出风口15连通,新风框架3上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14对应的开口32,开口32用于引导或阻断室内风通过室内进风口14进入混风腔8;隔板4滑动连接于混风腔8处,隔板4在滑动过程中具有部分阻挡或不阻挡开口32的第一状态,以及全部阻挡开口32的第二状态;当隔板4处于第一状态时,新风进入混风腔8与通过开口32进入的室内风混合后,再由新风出风口15吹出;当隔板4处于第二状态时,新风由新风进风口13进入混风腔8后直接通过新风出风口15吹向室内。
参照图6、8,新风框架3包括导向口31,隔板4在驱动部件5的驱动下在导向口31内运动。具体的,导向口31设置在新风框架3的一侧,导向口31设置为贯穿口,隔板4插入到贯穿口中,并可以沿着贯穿口运动,以实现对开口32的打开和闭合。可以规范隔板4的运动行程,保证隔板4运动的稳定性。
为了保持隔板4的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室内空调机100还包括驱动部件5,驱动部件5安装在新风框架3上,且,驱动部件5与隔板4连接,驱动部件5驱动隔板4沿着新风框架3运动,实现开口32的打开或闭合。具体的,驱动部件5还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需要,调整开口32大小,从而控制从室内进风口14进入混风腔8的风量,实现精准混风,保证新风热适应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新风效果。驱动部件5可以控制隔板4开闭,作为室内空气进入新风模块的门户,同时在空调的前表面和新风框上打孔作为室内空气进入新风模块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10、11,驱动部件5包括驱动框架、电机51和连接件,其中:驱动框架安装在新风框架3上;电机51安装在驱动框架上;连接件安装在电机51的驱动端,且连接件与隔板4连接,电机51经由连接件带动隔板4沿着驱动框架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11,连接件设置为主动齿轮54,主动齿轮54与电机51的转动轴连接;隔板4靠近主动齿轮54的一侧设置有啮齿部41,啮齿部41与主动齿轮54啮合连接。
驱动部件5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可以满足隔板4运动的部件,示例性的,连接件还可以设置为滑块,驱动部件5还包括丝杠,滑块套设在丝杠上,隔板4安装在滑块上,电机51驱动滑块沿着丝杠运动,从而带动隔板4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11,驱动框架包括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均安装在新风框架3,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扣合形成有配合隔板4运动的容置空间。
具体的,参照图10-11,隔板4设置为一侧有齿条的平面板,驱动部件5包括第一框架52、第二框架53、电机51、主动齿轮54,主动齿轮54和齿条啮合连接,第二框架53的中部位置开设有通孔,用于安装电机51,并使电机51的转轴深入到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之间,电机51的转轴与主动齿轮54连接,通过电机51转动,带动主动齿轮54的转动,从而带动隔板4可以沿着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扣合形成的固定槽动作,实现对开口32的不阻挡、部分阻挡和全阻挡多种状态,控制混风过程中室内风的量。具体的,当室内外温差较小时,驱动部件5控制隔板4关闭,新风通过新风模块直接进入室内;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驱动部件5控制隔板4打开,室内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4、开口32进入新风模块与新风混合,新风被中和后通过新风出风口15送入室内,降低与室内的温度差。示例性的,电机51可以设置为步进电机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壳体1内还安装有风机2,风机2上形成有风机2进风口21和风机2出风口22,风机2进风口21与混风腔8连通,风机2出风口22与新风风道9连通,室外新风可以通过新风进风口13进入混风腔8,与通过新风进风口13进入混风腔8的室外新风混合,室内风可以通过室内进风口14进入混风腔8,混风腔8的空气在风机2的作用下流经新风风道9,并通过新风出风口15进入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新风框架3包括风机壳33、辅助框架34和支撑框架35,辅助框架34安装在风机壳33上,风机壳33和支撑框架35扣合连接形成混风腔8,同时风机壳33和支撑框架35安装在壳体1内部。具体的,支撑框架35的朝向前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开口32,开口32用于使室内风进入混风腔8,支撑框架35的开有开口32的相邻侧面上开设有导向口31,用于满足隔板4的运动;支撑框架35的底部连通新风进风口13的端部,以将新风导入混风腔8,风机壳33中安装有风机2,用于将混风腔8的空气导入新风风道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壳体1内还形成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连通,换热风道中设置有换热器6和换热风机7,换热器6设置在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换热风机7设置在换热器6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室内机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内,经过换热器6的换热后,经过换热风机7从出风口12流出室内。具体的,换热器6设置为三个,与进风口11相对应,换热器6沿着壳体1内部形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出风口12和新风出风口15相邻设置,出风口12转动设置有第一导风板121,新风出口转动设置有第二导风板151,第一导风板121与第二导风板151转动,使新风与空调风混合。室内机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内,经过换热器6的换热后,经过换热风机7从出风口12流出室内。并与经过或未经过混风的新风进行混合,进一步保证新风的热适应性,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51的转动位置,以实现精准混风和精准送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具体的,将新风出风口15设置在壳体1正面,空调的出风口12上方,在导风板作用下,空调风与新风进一步混合,使得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近乎相同,实现恒温新风效果,提高使用舒适感。另外显眼的新风出风口15和室内空气进风口11位置也为用户增加了感受新风的途径。
通过上述,室内空气和新风在混风腔8提前预冷预热和新风空调风混风协同作用有效缩小新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差异,改善单独新风混风能力不足的劣势。当室内外温度相近时,电机51控制隔板4运动,减小室内风的通道面积,甚至关闭,此时新风模块与传统新风模块相同,仅依靠单独的新风和空调风混风即可实现恒温新风,即保证了舒适感又可提升新风风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新风出风口15的位置和室内空气进风口11位置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新风可视化,用于在视觉维度也可以感受到新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4处对应的壳体1为设置为圆孔、格栅或百叶窗。室内进风口14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可以通孔形状,只要满足通风需求即可。示例性的,参考图1,室内进风口14设置为多个圆孔,圆孔的排布形状与开口32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进风口11处设置为格栅式结构,保证通风的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新风出风口15和出风口12设置为长条结构,可以有效的扩大送风范围,同时提高混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新风风道9的外部配合第二导风板151的运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二导风板151的两侧分别旋转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具体的,新风风道9设置在壳体1内靠近前表面的位置上,具体设置为三角形柱状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构成风道,中空结构靠近前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开口32,该开口32为新风出风口15,在新风出风口15的左侧的新风风道9的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新风出风口15的右侧的新风风道9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为朝向第二导风板151的开口32结构,且第二导风板151的两侧配合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有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座中,同时可以在安装座中转动,从而改变第二导风板151的导风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机100,其包括:壳体1,其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3、室内进风口14和新风出风口15,对应室内进风口14设于壳体1内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新风框架3和隔板4,新风框架3具有混风腔8,混风腔8与新风进风口13和新风出风口15连通,新风框架3上设置有与室内进风口14对应的开口32,隔板4滑动连接于混风腔8处,隔板4在滑动过程中具有部分阻挡或不阻挡开口32的第一状态,以及全部阻挡开口32的第二状态,当隔板4处于第一状态时,新风进入混风腔8欲通过开口32进入的室内风混合后,再有新风出风口15吹出;当隔板4处于第二状态时,新风有新风进风口13进入混风腔8后直接通过新风出风口15吹向室内。通过设置室内进风口14和开口32,使得室外新风可以与室内空气混合,从而实现恒温新风,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新风出风口15和室内进风口14的位置,在壳体1的前表面和新风框架3上设置室内风通道以及在壳体1下方设置新风出风口15,用户可以通过观察室内进风口14处开口32位置、第二导风板151的转动位置和新风出风口15是否出风判断此时是否开启新风和混风功能,实现新风功能可视化,使用户多维度感受新风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新风进风口、室内进风口、新风出风口;
新风模块,其对应所述室内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框架,具有混风腔,所述混风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引导或阻断室内风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混风腔;
隔板,其滑动连接于所述混风腔处,所述隔板在滑动过程中具有部分阻挡或不阻挡所述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全部阻挡所述开口的第二状态;
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新风进入所述混风腔与通过所述开口进入的室内风混合后,再由所述新风出风口吹出;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混风腔后直接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吹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新风框架上,且,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隔板沿着所述新风框架运动,实现所述开口的打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驱动框架,其安装在所述新风框架上;
电机,其安装在所述驱动框架上;
连接件,其安装在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电机经由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隔板沿着所述驱动框架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隔板靠近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啮齿部,所述啮齿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其安装在所述新风框架上;
第二框架,其安装在所述新风框架上,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扣合形成有对应所述隔板运动的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形成有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所述风机进风口与所述混风腔连通;
所述室内空调机还包括与所述风机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混风腔的空气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流经所述新风风道,并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进入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附近,所述室内空调机还包括:
换热器,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换热风机,其设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相邻设置,所述出风口转动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新风出口转动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使新风与空调风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对应的壳体为设置为圆孔、格栅或百叶窗。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框架上还设置有导向口,所述隔板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导向口内运动。
CN202221342185.0U 2022-05-31 2022-05-31 室内空调机 Active CN21755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185.0U CN217559966U (zh) 2022-05-31 2022-05-31 室内空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2185.0U CN217559966U (zh) 2022-05-31 2022-05-31 室内空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9966U true CN217559966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9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2185.0U Active CN217559966U (zh) 2022-05-31 2022-05-31 室内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9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WO2020118954A1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739272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838690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1093728A1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559966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26750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28170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4758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77365U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479146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71516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1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140921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82890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88001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95900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71516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432235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1544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151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9748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648423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