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9931U -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9931U
CN217559931U CN202221090682.6U CN202221090682U CN217559931U CN 217559931 U CN217559931 U CN 217559931U CN 202221090682 U CN202221090682 U CN 202221090682U CN 217559931 U CN217559931 U CN 217559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ube
shell
fixed
h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06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建华
于兴华
张煜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ree Trade Zone Jinz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ree Trade Zone Jinz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ree Trade Zone Jinz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ree Trade Zone Jinz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06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9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9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该机组中蓄热体位于箱体内部,蓄热体的热风口通过不锈钢风道与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口连接,检修筒的进风口与管壳式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检修筒的出风口与翅片式换热器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翅片式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接,高温循环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蓄热体的回风口连接,翅片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蓄热体、管壳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高温循环风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该机组解决了传统单独使用一种换热器所引起的换热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大多为翅片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均为单独使用。翅片式换热器的优点是体积小,换热面积大,升温快;缺点是换热的温度受限,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管道内会发生汽化,产生气塞,从而使得管道发出响动,产生噪音,且翅片式换热器无法进行实时测温,只能测出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可以实时测水温,防止水温过高后发生爆炸,不会发生汽化现象,也不会产生异响,安全性高,缺点是体积大,升温慢。因此,设计一款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能够集中两种换热器的优点,客服两种换热器的缺点,提高换热效率和安全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解决了传统单独使用一种换热器所引起的换热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包括箱体、蓄热体、管壳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高温循环风机和控制器;
所述蓄热体位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蓄热体的热风通道通过不锈钢风道A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管壳式换热器靠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一侧安装有检修筒,所述检修筒的进风口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检修筒的出风口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高温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高温循环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不锈钢风道B与所述蓄热体的回风通道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
所述蓄热体、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所述翅片式换热器、所述高温循环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绝热保温层,所述蓄热体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绝热保温层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热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水平放置,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座,所述管壳式换热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盛放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安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修筒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
优选的: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开设有采暖水入口,用于接收需要加热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开设有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用于输出经过所述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加热后的采暖水。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件,若干个所述固定件沿环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长条和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长条的一侧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长条的另一侧与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的内侧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填充有酚醛泡沫。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左右两端均沿环向开设有若干个插口,所述插口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凹槽,所述外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内侧沿环向设置有若干圈螺纹,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插块,所述插块彼此相向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凸起,所述条纹凸起形状与所述条纹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条纹凸起插设到所述条纹凹槽中,若干个所述插块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外管左右两端的所述连接筒分别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出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接筒之间套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套设有抱箍,所述抱箍包括第一固定箍和第二固定箍,所述第一固定箍和所述第二固定箍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固定箍和所述第二固定箍上下对齐呈圆形,所述第一固定箍和所述第二固定箍的两端均向着远离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箍和所述第二固定箍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箍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箍的螺纹孔上下对齐,所述第一固定箍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箍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第一固定箍和所述第二固定箍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箍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固定箍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所述第二固定箍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固定箍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侧相向设置,且与所述固定管的外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风管,若干个所述风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风管用于输送所述蓄热体输出的热风,若干个所述风管排列后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水管,若干个所述水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水管用于输送需要加热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风管为螺纹烟管,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内部的水管为钢铝复合翅片管或者是钢铝复合翅片管。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A,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B,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C,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D,所述高温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E,所述电磁阀A、所述电磁阀B、所述电磁阀C、所述电磁阀D、所述电磁阀E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供热机组通过将管壳式换热器和翅片式换热器进行高效组合,翅片式换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接,高温循环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蓄热体的回风通道连接,采暖水由翅片式换热器向管壳式换热器流动,翅片式换热器位于蓄热体热风的低温段,避免了翅片式换热器因温度受限而发生汽化,产生异响的现象,同时利用翅片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大、升温快的特点,使得采暖水在翅片式换热器的水管中被迅速地加热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升温后的采暖水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中,采暖水在管壳式换热器的风管外侧被进一步地加热升温,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管壳式换热器内部采暖水的温度,避免出现水温过高发生爆炸的现象,管壳式换热器和翅片式换热器的组合使得实现整个供热机组在进行供热时,能够对采暖水进行高效的加热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和安全系数。整个过程由控制器控制运行,自动化程度高。
2、安全排气阀能够及时调节平衡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压力,避免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压力过高,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系数,排污管能够及时排出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污水,避免因热胀冷缩造成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管道发生破损。
3、检修筒一方面能够将管壳式换热器内部的热风传送给翅片式换热器,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检修的空间,方便检修人员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或者是翅片式换热器进行维修。
4、连接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填充有酚醛泡沫,能够保证连接管整体的保温性能,避免采暖水由翅片式换热器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时在连接管处发生热量散失,从而提高整体供热机组的换热效率,降低热量损失。
5、连接管通过连接筒与翅片式换热器的出水口、管壳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管使用的灵活性,方便连接管进行安装和拆卸,连接管与连接筒之间通过插口和插块连接,O型密封圈能够对连接管与连接筒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连接管与连接筒之间套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套设有抱箍,抱箍通过弹簧、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对固定管施加压力,从而将固定管紧密地贴合在连接管与连接筒的连接处,提高连接管与连接筒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管壳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和检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管壳式换热器内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翅片式换热器内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连接筒和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热体;2、管壳式换热器;3、翅片式换热器;4、高温循环风机;5、检修筒;6、连接管;7、不锈钢风道A;8、箱体;9、绝热保温层;10、风管;11、水管;12、不锈钢风道B;111、热风通道;112、回风通道;221、支座;222、温度传感器;223、安全排气阀;224、排污管;225、热水出口;331、采暖水入口;661、外管;662、内管;663、固定长条;664、弧形固定板;665、插口;666、插块;667、条纹凹槽;668、条纹凸起;669、第一固定箍;700、第二固定箍;701、第一弧形板;702、第二弧形板;703、弹簧;704、螺栓;705、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内”和“外”均指附图中的方向,但是并不加以限定。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包括箱体8、蓄热体1、管壳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高温循环风机4和控制器;蓄热体1位于箱体8内部,蓄热体1的热风通道111通过不锈钢风道A7与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风口连接,管壳式换热器2靠近翅片式换热器3的一侧安装有检修筒5,检修筒5的进风口与管壳式换热器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检修筒5的出风口与翅片式换热器3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循环风机4的进风口连接,高温循环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不锈钢风道B12与蓄热体1的回风通道112连接,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与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6连接;蓄热体1、管壳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高温循环风机4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箱体8的内侧壁设置有绝热保温层9,蓄热体1的左右两侧与绝热保温层9之间分别形成热风通道111、回风通道112。
管壳式换热器2水平放置,管壳式换热器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座221,管壳式换热器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2,温度传感器222用于检测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盛放的采暖水,管壳式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223,管壳式换热器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24,排污管224设置有排污阀,温度传感器222、安全排气阀223、排污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检修筒5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
翅片式换热器3开设有采暖水入口331,用于接收需要加热的采暖水,管壳式换热器2开设有热水出口225,热水出口225用于输出经过翅片式换热器3、管壳式换热器2加热后的采暖水。
连接管6包括外管661和内管662,外管661套设在内管662的外侧,外管661与内管662之间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件,若干个固定件沿环向平行间隔设置,外管661与内管662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固定长条663和弧形固定板664,固定长条663的一侧与外管66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长条663的另一侧与弧形固定板664的外侧固定连接,弧形固定板664的内侧与内管66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外管661与内管662之间填充有酚醛泡沫。
外管661的左右两端均沿环向开设有若干个插口665,插口66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凹槽667,外管66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705,连接筒705的一端内侧沿环向设置有若干圈螺纹,连接筒705的另一端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插块666,插块666彼此相向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凸起668,条纹凸起668形状与条纹凹槽667的形状相匹配,条纹凸起668插设到条纹凹槽667中,若干个插块666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外管661左右两端的连接筒705分别与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螺纹连接。
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之间套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外侧套设有抱箍,抱箍包括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均呈半圆形,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上下对齐呈圆形,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的两端均向着远离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一固定箍669的螺纹孔与第二固定箍700的螺纹孔上下对齐,第一固定箍669的螺纹孔与第二固定箍70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704,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通过螺栓704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箍669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弧形板701,第一固定箍669的内侧壁与第一弧形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703,第二固定箍70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板702,第二固定箍700的内侧壁与第二弧形板70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703,第一弧形板701的内侧与第二弧形板702的内侧相向设置,且与固定管的外侧接触。
管壳式换热器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风管10,若干个风管10平行间隔设置,风管10用于输送蓄热体1输出的热风,若干个风管10排列后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翅片式换热器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水管11,若干个水管11平行间隔设置,水管11用于输送需要加热的采暖水,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风管10为螺纹烟管,翅片式换热器3内部的水管11为钢铝复合翅片管或者是钢铝复合翅片管。
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A,管壳式换热器2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B,翅片式换热器3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C,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D,高温循环风机4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E,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电磁阀E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供热机组通过将管壳式换热器2和翅片式换热器3进行高效组合,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高温循环风机4的进风口连接,高温循环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蓄热体1的回风通道112连接,采暖水由翅片式换热器3向管壳式换热器2流动,翅片式换热器3位于蓄热体1热风的低温段,避免了翅片式换热器3因温度受限而发生汽化,产生异响的现象,同时利用翅片式换热器3换热面积大、升温快的特点,使得采暖水在翅片式换热器3的水管11中被迅速地加热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升温后的采暖水通过连接管6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2中,采暖水在管壳式换热器2的风管10外侧被进一步地加热升温,温度传感器222能够实时监测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采暖水的温度,避免出现水温过高发生爆炸的现象,管壳式换热器2和翅片式换热器3的组合使得实现整个供热机组在进行供热时,能够对采暖水进行高效的加热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和安全系数。整个过程由控制器控制运行,自动化程度高。
安全排气阀223能够及时调节平衡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压力,避免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压力过高,提高管壳式换热器2的安全系数,排污管224能够及时排出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污水,避免因热胀冷缩造成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管道发生破损。
检修筒5一方面能够将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热风传送给翅片式换热器3,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检修的空间,方便检修人员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2或者是翅片式换热器3进行维修。
连接管6包括外管661和内管662,外管661和内管662之间填充有酚醛泡沫,能够保证连接管6整体的保温性能,避免采暖水由翅片式换热器3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2时在连接管6处发生热量散失,从而提高整体供热机组的换热效率,降低热量损失。
连接管6通过连接筒705与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螺纹连接,提高连接管6使用的灵活性,方便连接管6进行安装和拆卸,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之间通过插口665和插块666连接,O型密封圈能够对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之间套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套设有抱箍,抱箍通过弹簧703、第一弧形板701、第二弧形板702对固定管施加压力,从而将固定管紧密地贴合在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的连接处,提高连接管6与连接筒705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具体实施过程:
控制器控制蓄热体1加热,蓄热体1加热后将热风由热风通道111进入到不锈钢风道A7中,经过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风口,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2的风道中,然后经过管壳式换热器2的出风口进入到检修筒5中,由翅片式换热器3的进风口进入到翅片式换热器3的水管11外侧,然后由高温循环风机4的进风口进入到高温循环风机4内部,控制器控制高温循环风机4将翅片式换热器3内部的热风抽吸到高温循环风机4内部,最后经过不锈钢风道B12进入到回风通道112,由蓄热体1的回风通道112重新回到蓄热体1内部。
将需要加热的采暖水由采暖水入口331进入到翅片式换热器3的水管11中,然后经过连接管6进入到管壳式换热器2中风道的外侧,最终由热水出口225输出到需要供热的地方,采暖水分别由翅片式换热器3、管壳式换热器2中的热风进行加热,整个供热和换热过程由控制器全程控制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2设置的温度传感器222能够实时监测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加热的采暖水的温度,并及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调整控制蓄热体1的加热功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热机组可以根据实际的供热需求,添加多个翅片式换热器3与管壳式换热器2进行模块化组装,以此与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匹配,满足更大换热面积和换热需求。
本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8)、蓄热体(1)、管壳式换热器(2)、翅片式换热器(3)、高温循环风机(4)和控制器;
所述蓄热体(1)位于所述箱体(8)内部,所述蓄热体(1)的热风通道(111)通过不锈钢风道A(7)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靠近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一侧安装有检修筒(5),所述检修筒(5)的进风口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检修筒(5)的出风口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高温循环风机(4)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高温循环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不锈钢风道B(12)与所述蓄热体(1)的回风通道(112)连接,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6)连接;
所述蓄热体(1)、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所述高温循环风机(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8)的内侧壁设置有绝热保温层(9),所述蓄热体(1)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绝热保温层(9)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热风通道(111)、所述回风通道(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水平放置,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座(221),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2),所述温度传感器(222)用于检测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盛放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安全排气阀(223),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24),所述排污管(224)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温度传感器(222)、所述安全排气阀(223)、所述排污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筒(5)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开设有采暖水入口(331),用于接收需要加热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开设有热水出口(225),所述热水出口(225)用于输出经过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加热后的采暖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包括外管(661)和内管(662),所述外管(661)套设在所述内管(662)的外侧,所述外管(661)与所述内管(662)之间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件,若干个所述固定件沿环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外管(661)与所述内管(662)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长条(663)和弧形固定板(664),所述固定长条(663)的一侧与所述外管(66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长条(663)的另一侧与所述弧形固定板(664)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664)的内侧与所述内管(66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661)与所述内管(662)之间填充有酚醛泡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661)的左右两端均沿环向开设有若干个插口(665),所述插口(66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凹槽(667),所述外管(66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筒(705),所述连接筒(705)的一端内侧沿环向设置有若干圈螺纹,所述连接筒(705)的另一端沿环向设置有若干个插块(666),所述插块(666)彼此相向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条纹凸起(668),所述条纹凸起(668)形状与所述条纹凹槽(667)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条纹凸起(668)插设到所述条纹凹槽(667)中,若干个所述插块(666)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外管(661)左右两端的所述连接筒(705)分别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水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连接筒(705)之间套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套设有抱箍,所述抱箍包括第一固定箍(669)和第二固定箍(700),所述第一固定箍(669)和所述第二固定箍(700)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固定箍(669)和所述第二固定箍(700)上下对齐呈圆形,所述第一固定箍(669)和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两端均向着远离自身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箍(669)和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箍(669)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螺纹孔上下对齐,所述第一固定箍(669)的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704),所述第一固定箍(669)和所述第二固定箍(700)通过所述螺栓(7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箍(669)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弧形板(701),所述第一固定箍(669)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弧形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703),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板(702),所述第二固定箍(70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弧形板(70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703),所述第一弧形板(70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702)的内侧相向设置,且与所述固定管的外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风管(10),若干个所述风管(1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风管(10)用于输送所述蓄热体(1)输出的热风,若干个所述风管(10)排列后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水管(11),若干个所述水管(1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水管(11)用于输送需要加热的采暖水,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内部的风管(10)为螺纹烟管,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内部的水管(11)为钢铝复合翅片管或者是钢铝复合翅片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A,所述管壳式换热器(2)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B,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进风口设置有电磁阀C,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D,所述高温循环风机(4)的出风口设置有电磁阀E,所述电磁阀A、所述电磁阀B、所述电磁阀C、所述电磁阀D、所述电磁阀E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2221090682.6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Active CN217559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0682.6U CN217559931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0682.6U CN217559931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9931U true CN217559931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5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0682.6U Active CN217559931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9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8211U (zh) 一种数据机房冷凝热回收辐射供暖系统
CN105977426B (zh) 一种带有液冷箱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液冷箱
CN203893703U (zh) 用于火电厂的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
CN108306072B (zh) 一种并联式热交换电池包
CN217559931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换热器供热机组
CN202282922U (zh) 一种节能散热机柜
CN203550645U (zh) 蒸发冷却器
CN208936808U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器
CN208169996U (zh) 燃烧式水浴式气化器节能系统
CN201844725U (zh) 相变蓄热交换器
CN204213887U (zh) 油烟复合蒸发器
CN207214469U (zh) 一种防冻的热水加热器组件
CN209639582U (zh) 一种利用高温废气加热的热水箱
CN207235331U (zh) 大功率充电桩的一体式水冷系统
CN109826764B (zh) 轴承冷却装置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CN205138004U (zh) 蒸发冷凝器
CN219511337U (zh) 一种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多级热换器
CN208998339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CN219674890U (zh) 能量供给装置
CN219390073U (zh) 一种储热装置及其燃气热水器
CN216384592U (zh) 一种高温油式模具温度控制机
CN218788423U (zh) 液冷集中式储能电池柜散热系统
CN210014509U (zh) 一种应用在数据机房的卧式间接蒸发冷却内循环空调装置
CN220874326U (zh) 一种风电发电机冷却器水箱
CN215176137U (zh) 一种防腐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