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0724U -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0724U
CN217550724U CN202221825539.7U CN202221825539U CN217550724U CN 217550724 U CN217550724 U CN 217550724U CN 202221825539 U CN202221825539 U CN 202221825539U CN 217550724 U CN217550724 U CN 217550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box
kitchen waste
area
air st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255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超
胡晓庆
刘涛
蔡辉
邓海文
岳凤明
陈刚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Institute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y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y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y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255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0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0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0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包括沉砂箱、防水螺旋输送机和气提箱,沉砂箱装设在防水螺旋输送机上部,防水螺旋输送机的末端与气提箱相连通,沉砂箱底部呈倾斜状并在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与防水螺栓输送机相连通,沉砂箱内置折流板,折流板分别交错间隔分别布设在沉砂箱的内侧面,气提箱内装设有提砂螺旋输送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通过将沉砂箱、防水螺旋输送机和气提箱进行组合设置,同时结合启停机保护系统,解决了现有除砂技术中的有机质损失量大、分离效果差、稀释用水量大、频繁启停机易堵塞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餐厨废弃物组分复杂,经预处理后获得的浆料具有含固率高、粘稠度大的特点,使用水处理传统砂水分离装置除砂堵塞严重,提砂效率低。经过近几年发展,目前餐厨行业所使用的餐厨废弃物除砂装置技术原理有重力沉砂、离心沉砂、稀释均浆沉砂,但各自仍有明显缺点:重力沉砂有机质损失量大,直接旋流和搅拌进行离心沉砂分离效果差,稀释均浆沉砂用水量大,各设备均存在频繁停机堵塞严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餐厨废弃物除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除砂技术中的有机质损失量大、分离效果差、稀释用水量大、频繁启停机易堵塞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包括沉砂箱、防水螺旋输送机和气提箱,所述沉砂箱装设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上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的末端与所述气提箱相连通,所述沉砂箱底部呈倾斜状并在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相连通,所述沉砂箱内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分别交错间隔分别布设在所述沉砂箱的内侧面,所述气提箱内装设有提砂螺旋输送机。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气提箱内设有翻水板将所述气提箱分割为冲洗区、缓冲区和气提区,所述冲洗区与所述缓冲区之间的翻水板处于上部并向下延伸,所述冲洗区和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气提区与所述缓冲区之间的翻水板设置在所述气提箱的底部且该翻水板上设置有溢流口。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提砂螺旋输送机的一端处于所述冲洗区底部,所述提砂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呈倾斜状向上延伸。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气提区的底部设置有气提泵。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冲洗区底部布设有所述布水器,且所述冲洗区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布水器与所述气提泵的出口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通过气动闸阀与所述气提箱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沉砂箱下部的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与所述沉砂箱的底部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沉砂箱底部呈倾斜状的侧面上设置有检查管。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检查管与所述气提泵出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基于重力沉砂、循环洗砂以及气提的工艺技术原理,通过将沉砂箱、防水螺旋输送机和气提箱等进行组合设置,同时结合启停机保护系统和气源供应装置,实现沉砂效率和效果的双重提升,解决了现有除砂技术中的有机质损失量大、分离效果差、稀释用水量大、频繁启停机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的系统上层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C-C剖面图。
图中:沉砂箱10、折流板11、检查管12、防水螺旋输送机20、气提箱30、翻水板31、冲洗区32、缓冲区33、气提区34、气提泵36、溢流口35、布水器37、提砂螺旋输送机40、气动闸阀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包括沉砂箱10、防水螺旋输送机20和气提箱30,所述沉砂箱10装设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20上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20的末端与所述气提箱30相连通,所述沉砂箱10底部呈倾斜状并在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防水螺栓输送机相连通,所述沉砂箱10内置折流板11,所述折流板11分别交错间隔分别布设在所述沉砂箱10的内侧面,所述气提箱30内装设有提砂螺旋输送机40。
工作时,进入系统的物料首先经过沉砂箱10内在折流板11的作用下,使物料进行折向流动,沉砂沉积于设有倾角的沉砂箱10底部,以此确保初次沉砂较高的含固率,为确保含固率高的沉砂无堵塞正常输出,并定期通过防水螺旋输送机20将沉砂排出至气提箱30内,由于此处输出的沉砂有机质含量较高,直接排出既损失了有机质,也不利于沉砂的资源化利用,因此,再通过气提对沉砂进行大流量循环气水洗,去除沉砂中有机质后,经过翻水板调整流态,提高沉砂量,再由部分置于气提箱30内的沥水提砂装置将去除有机质后的砂排出系统,沥水提升装置输送过程中沉砂中的水经过螺旋输送机底部开孔经沥水槽回流到气提箱30的气提区34。气提箱30设有清洗补水管,气提区内设有SS监测仪表,当气提区污水中固体浓度达到一定限值后,补水管向气提区自动补水,以确保洗砂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启停机保护系统以系统设备为基础,通过调试后执行自动化控制,设于所述系统控制箱内,实现系统全自动化运行,所述气源供应装置位于所述气提循环洗砂装置旁边,为整个系统提供气源。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沉砂箱10下部的截面呈三角形状,提高沉砂效果,而防水螺旋输送机20与所述沉砂箱10的底部连通。防水螺旋输送机20进料口与连接的折流沉砂装置下方倾斜面角度相同,根据物料性质可调整倾角角度在45°-60°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阻塞,防水螺旋输送机20后设气动闸阀50与气提箱30相连通,以达到防止间歇停机时物料泄漏。
本实用新型将沉砂箱10底部呈倾斜状,并在其倾斜侧面上设置有检查管12,不仅可以用于调试期确认排砂周期和运行中清洗液回流、防止沉砂架桥,还可以作为调试期定时排砂检测管和运行中回流管,折流板设于折流沉砂装置底部倾斜面上方,折流板上侧开口,使沉砂箱体整体连通。
工作过程中,餐厨废弃物首先导入至沉砂箱10内,由沉砂箱10左侧进入,在水流作用下由于折流板11作用,在沉砂箱10内一方面由左侧向右侧运动,另一方面餐厨废弃物中的密度较大的砂石沉积在底部,通过防水螺旋输送机20的作用传递至右侧气提箱30,在气提箱30中,进行气提过滤在通过提砂螺旋输送机40一实现其快速的分离。
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提箱30内设有翻水板31将气提箱30分割为冲洗区32、缓冲区33和气提区34,冲洗区32与所述缓冲区33之间的翻水板31处于上部并向下延伸,冲洗区32和缓冲区33的底部连通,气提区34与缓冲区33之间的翻水板31设置在气提箱30的底部且该翻水板31上设置有溢流口35。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冲洗区32底部设倾角便于沉砂沉积,倾角上设布水器37连接气提区34的气提泵36,对进料沉砂进行循环清洗,冲洗区32与缓冲区33中间设翻水板31,物料冲洗区32底部进入缓存区,充分沉砂后由缓存区上部溢流口35溢流排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砂螺旋输送机40的一端处于所述冲洗区32底部,所述提砂螺旋输送机40的另一端呈倾斜状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将提砂螺旋输送机40部分置于气提箱30内,清洗后沉砂经过接至气提箱30底部的螺旋输送机提升至系统外,输送过程中沉砂中的水经过螺旋输送机底部开孔经沥水槽回流到气提箱30的气提区34。气提箱30设有清洗补水管,气提区内设有SS监测仪表,当气提区污水中固体浓度达到一定限值后,补水管向气提区自动补水,以确保洗砂效果。气源供应装置,为系统气动阀门和气提泵36提供气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启停机保护系统设于系统控制箱内,启停机保护系统可实现:启动前沉砂气冲洗,防止沉砂板结架桥,影响沉砂装置输送;停机前洗砂液回流,将洗砂液回流至沉砂装置,防止洗砂池箱固体沉积堵塞;沥水提砂装置延时关闭,排空提砂装置,防止停机堵塞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通过将沉砂箱10、循环洗砂装置、沥水提砂装置进行组合设置,同时结合启停机保护系统,解决了现有除砂技术中的有机质损失量大、分离效果差、稀释用水量大、频繁启停机易堵塞的问题。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砂箱、防水螺旋输送机和气提箱,所述沉砂箱装设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上部,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的末端与所述气提箱相连通,所述沉砂箱底部呈倾斜状并在其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防水螺栓输送机相连通,所述沉砂箱内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分别交错间隔分别布设在所述沉砂箱的内侧面,所述气提箱内装设有提砂螺旋输送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箱内设有翻水板将所述气提箱分割为冲洗区、缓冲区和气提区,所述冲洗区与所述缓冲区之间的翻水板处于上部并向下延伸,所述冲洗区和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气提区与所述缓冲区之间的翻水板设置在所述气提箱的底部且该翻水板上设置有溢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砂螺旋输送机的一端处于所述冲洗区底部,所述提砂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呈倾斜状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区的底部设置有气提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区底部布设有布水器,且所述冲洗区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布水器与所述气提泵的出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通过气动闸阀与所述气提箱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下部的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防水螺旋输送机与所述沉砂箱的底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箱底部呈倾斜状的侧面上设置有检查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管与所述气提泵出口相连通。
CN202221825539.7U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Active CN217550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5539.7U CN217550724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5539.7U CN217550724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0724U true CN217550724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5539.7U Active CN217550724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0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5834B (zh) 城市排水管网污泥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496434A (zh)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中除砂去垢装置及实施方法
CN111072186A (zh) 一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运输罐车清洗及站场污水净化系统和方法
CN111086111A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
CN217550724U (zh)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CN206769017U (zh) 一种具有沉淀功能的坑泵系统
CN113521808A (zh) 自来水尾水处理新工艺
CN211688622U (zh) 一种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运输罐车清洗及站场污水净化系统
CN217148923U (zh) 一种用于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的除杂系统
CN211885783U (zh) 一种斗提式细砂回收设备
CN2589466Y (zh) 煤水净化煤泥回收机
CN115106360A (zh) 一种餐厨废弃物除砂系统
CN211885784U (zh) 一种砂浆泵式细砂回收设备
CN206473880U (zh) 一种沉渣洗砂分离装置
CN206090805U (zh) 一种无沉积式污水提升泵站
JP4141229B2 (ja) 沈砂池からの固形物の流体移送装置
CN213680174U (zh) 一种火电厂渣水自循环利用系统
CN214030655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循环冲水装置
CN212760058U (zh) 海沙淡化系统
CN205224254U (zh) 一种生活污水除渣反冲洗一体化装置
CN206549308U (zh) 一种砂石浆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07126683U (zh) 一种草甘膦生原药生产过程中离心机自动清洗装置
CN205518172U (zh) 一种混凝土残渣分离装置
CN216539006U (zh) 除砂装置
CN110395812B (zh) 一种离心机用的电石渣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20 1001-5, unit 1, 10 / F, building 36, Deshengmenwa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Institute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20 1001-5, unit 1, 10 / F, building 36, Deshengmenwa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ngy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