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8512U - 排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排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8512U
CN217548512U CN202123432005.6U CN202123432005U CN217548512U CN 217548512 U CN217548512 U CN 217548512U CN 202123432005 U CN202123432005 U CN 202123432005U CN 217548512 U CN217548512 U CN 217548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assembly
shell
suppor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20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小辉
魏涛
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o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o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o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o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20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8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8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8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痰设备,包括:壳体、缓冲组件以及振动组件。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腔;缓冲组件连接于安装腔内,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振动组件夹设于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振动组件,气体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上述排痰设备,通过将振动组件夹设在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振动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壳体连接,在振动组件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时的体验感;通过将第一出气口与充气背心相连接,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

Description

排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排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辅助器械的研究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点。
有些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深受痰量增多的困扰,由于痰液位于呼吸道中,在咳痰的过程中不太容易咳出,甚至会由于咳痰过于用力导致呼吸道出血。而不将痰液排出的话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受阻,造成大脑缺氧等更加严重的病症。从而,辅助患者排痰的设备成为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医疗辅助器械。
传统的排痰设备中,由于振动组件通常是通过螺钉固定至底壳上,在振动组件进行振动的过程中,振动组件与底壳之间为刚性连接,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当振动组件的振幅较大时,会对底壳甚至排痰设备的整机结构造成损坏,为患者的使用带来较大的噪声困扰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排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噪声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排痰设备。
一种排痰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夹设于所述前缓冲支撑与所述后缓冲支撑之间,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气体经过振动后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上述排痰设备,通过将振动组件夹设在前缓冲支撑与后缓冲支撑之间,从而振动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壳体连接,在振动组件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时的体验感;通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振动组件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排出,将第一出气口与充气背心相连接,使得充气背心能够收缩和膨胀,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支撑包括垫块以及出气管,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周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垫块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垫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三凸起;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振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为软质材料,所述缓冲组件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20~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风机以及连接管,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或,
所述风机的外部裹有消音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板设有透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压件,所述前压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所述前压件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抵接于前缓冲支撑,将前缓冲支撑、振动组件以及后缓冲支撑压紧于后壳内;和/或,
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所述后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口,所述前壳覆盖所述安装口,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和/或,
所述后壳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连接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缸体、振动膜片、电机、连接件以及连杆,所述缸体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两个所述振动膜片分别覆盖两个所述开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中心,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偏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振动膜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连接于所述前壳;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显示板以及电源板,所述显示板、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所述风机以及所述雾化组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控板,所述壳体设有显示孔,所述显示板设于所述显示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前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后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整体主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整体侧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振动组件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振动组件的背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前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后侧向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前缓冲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后缓冲支撑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的后缓冲支撑的背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排痰设备;10、壳体;11、前壳;12、后壳;121、第三凸起;122、散热孔;13、把手;14、脚垫;15、盖板;16、进风口;17、小脚垫;18、前压件;19、压片;20、缓冲组件;21、前缓冲支撑;211、垫块;212、气管;213、第一凹槽;22、后缓冲支撑;221、第二凹槽;222、缓冲孔;223、第三凹槽;224、卡槽;30、振动组件;31、缸体;311、第一出气口;312、第一进气口;313、第一凸起;314;第二凸起;32、振动膜片;33、电机;331、连接件;332、连杆;41、风机;42、连接管;50、雾化组件;60、控制组件;61、控制板;62、显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涉及的具体数量均是举例说明,并不限于此具体数量。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至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图1至图3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包括:壳体10、缓冲组件20以及振动组件30。请参考图4、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的整体主视图与侧视图。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具体地,壳体10包括前壳11与后壳12,后壳12的一侧设有安装口,前壳11覆盖于安装口,从而便于排痰设备100的其他组件从安装口内安装于安装腔中。进一步地,前壳11固定连接于后壳12。具体地,前壳11与后壳12相互接触的侧面尺寸相互匹配,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整体结构更具完整性。进一步地,后壳12的顶面为斜面,后壳12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自前壳11至后壳12的方向逐渐减小,节省本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前壳11斜向上倾斜,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观察与操作。进一步地,后壳12的顶部安装有把手13,把手13的长度方向沿前壳11与后壳12的连接方向延伸,从而便于排痰设备100的携带。
进一步地,后壳12的一侧设有散热孔122,通过设置散热孔122,保证壳体10的安装腔内部的空气流通与热量排出,防止振动组件30、控制组件6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于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排痰设备100发生故障。
进一步地,缓冲组件20连接于壳体10的安装腔内,缓冲组件20包括前缓冲支撑21以及后缓冲支撑22。振动组件30夹设于前缓冲支撑21与后缓冲支撑22之间,使振动组件30整体悬空,从而振动组件30通过缓冲组件20与壳体10连接,在振动组件30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30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100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100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100时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壳体10还包括前压件18,前压件18固定连接于后壳12,前压件18靠近后壳12的一侧抵接于前缓冲支撑21,将前缓冲支撑21、振动组件30以及后缓冲支撑22压紧于后壳12内。从而使振动组件30得到稳定独立的支撑,便于排痰设备100的装配与拆卸。进一步地,前压件18靠近后壳12的一侧设有压片19,压片19上设有透孔,前缓冲支撑21的一部分穿过透孔,从而进一步地使前缓冲支撑21的位置得到固定。
请参考图6、图7,进一步地,振动组件30设有第一进气口312与第一出气口311,气体从第一进气口312进入振动组件30,气体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311排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将第一出气口311与充气背心相连接,使得充气背心能够收缩和膨胀,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
请参考图8、图9,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组件30包括缸体31、振动膜片32、电机33、连接件331以及连杆332。具体地,第一进气口312与第一出气口311均设于缸体31的侧面。进一步地,缸体31的形状大致为圆柱形,缸体3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腔横向放置。进一步地,缸体31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两个振动膜片32分别覆盖两个开口,电机33的输出端连接于连接件331的中心,两个连杆332的一端分别偏心连接于连接件331,两个连杆3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振动膜片32。通过电机33转动带动连接件331转动,转动的连接件331带动两个连杆332偏心转动,从而使振动膜片32往复运动而发生变形,形成变频高压气流,产生环形抖动,进而当本实施例的排痰设备100连接于充气背心时,充气背心能够获得更大的挤压力,有助于患者排痰。
上述排痰设备100,通过将振动组件30夹设在前缓冲支撑21与后缓冲支撑22之间,从而振动组件30通过缓冲组件20与壳体10连接,在振动组件30工作的过程中,减少了振动组件30的振动造成的噪音与排痰设备100的抖动,防止了由于噪声与抖动造成的排痰设备100损坏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排痰设备100时的体验感;通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312进入振动组件30经过振动后从第一出气口311排出,将第一出气口311与充气背心相连接,使得充气背心能够收缩和膨胀,患者穿着充气背心即可实现辅助排痰。
请参考图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缓冲支撑21包括垫块211以及出气管212,垫块211靠近振动组件30的一侧与振动组件30相贴合。具体地,垫块211贴合于振动组件30的缸体31的圆柱形侧面,垫块211与缸体31贴合的一侧为弧面,从而增大前缓冲支撑21与缓冲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前缓冲支撑21对缸体31的包裹性更强,更好地吸收偏心振动产生的环形抖动,并且垫块211的弧面能够对缓冲组件20实现更好的承托效果。结合参阅图4,进一步地,振动组件30的第一出气口311的周围设有第一凸起313,垫块211靠近振动组件3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213,第一凹槽213套设于第一凸起313,从而实现前缓冲支撑21与振动组件30的插接。进一步地,出气管212的一端连接于垫块211远离振动组件30的一侧,出气管212与第一出气口311相互连通,出气管212远离垫块211的一端伸出壳体10,出气管212的数量与第一出气口311的数量相匹配。具体地,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3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出气口311相对缸体31的中线对称设置;出气管21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出气管212相对垫块211的中线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311与第一出气管21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为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地,出气管212的相对垫块211斜向上倾斜,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将软管与出气管212相连接。
请参考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缓冲支撑22远离壳体10的一侧与振动组件30相贴合。具体地,请参考图11,后缓冲支撑22贴合于振动组件30的缸体31的圆柱形侧面,后缓冲支撑22与缸体31贴合的一侧为弧面,从而增大前缓冲支撑21与缓冲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后缓冲支撑22对缸体31的包裹性更强,更好地吸收偏心振动产生的环形抖动,并且后缓冲支撑22的弧面能够对缓冲组件20实现更好的承托效果。请结合参阅图7,后缓冲支撑22远离壳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221,振动组件30设有第二凸起314,第二凹槽221套设于第二凸起314,从而实现后缓冲支撑22与振动组件30的插接。
进一步地,后缓冲支撑22远离壳体10的一侧设有缓冲孔222,缓冲孔2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缓冲孔222均匀分布于后缓冲支撑22远离壳体10的一侧,从而进一步地对振动组件30产生的振动和冲击起到吸收作用。
请参考图2和图12,进一步地,后缓冲支撑22靠近壳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223,壳体10的内壁设有第三凸起121,第三凹槽223套设于第三凸起121,从而实现后缓冲支撑22与壳体10之间的插接。具体地,第三凸起121设于后壳12的内壁。
进一步地,后缓冲支撑22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卡槽224,卡槽224卡接于振动组件30。具体地,卡槽224卡接于电机33的侧面。后缓冲支撑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缓冲支撑22相对振动组件30的中线对称设置,从而使电机33夹设于两个后缓冲支撑22之间,并通过卡槽224与后缓冲支撑22远离壳体10的一侧的弧面共同对振动组件30进行支撑,从而使振动组件30稳定设置于壳体10的安装腔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缓冲支撑2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为一个或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0为软质材料,缓冲组件20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20~80度。通过将缓冲组件20的硬度范围设定为邵氏A硬度20~80度,降低缓冲组件20的刚度,从而能够降低振动组件30在振动过程中对壳体10造成的碰撞与冲击,从而起到降低排痰设备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作用。优选地,缓冲组件20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40~60度。经过申请人多次试验验证,当缓冲组件20的硬度范围位于该硬度区间时,缓冲组件20既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支撑振动组件30以保证振动组件30的安装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能够发挥减震的作用。具体地,缓冲组件20为橡胶材料制成,前缓冲支撑21与后缓冲支撑22均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4、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痰设备100还包括脚垫14,脚垫14设于壳体10的外底壁。具体地,脚垫14设于后壳12的外底壁的中线。通过将脚垫14设于壳体10的外底壁,安装更加快捷简单,能够很好地解决振动组件30带来的抖动及噪音的问题,并且增大了排痰设备100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组件30的振动作用造成排痰设备100滑行的问题。
进一步地,排痰设备100还包括小脚垫17,小脚垫17设于后壳12远离前壳11的外底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小脚垫17的数量为两个,从而与脚垫14组合形成对排痰设备100的三角形支撑,增强了排痰设备100放置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减震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小脚垫17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6,排痰设备100还包括风机41以及连接管42,风机41设于安装腔的底部,风机41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进风口16相互连通,连接管4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312。由于排痰设备100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放置于地面上,将进风口16开设于壳体10的底部,风机41设于壳体10的安装腔的底部,通过排痰设备100内部的零部件与外壳等结构,能够在噪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吸声作用,从而减小噪声传播到患者时的音量大小。
进一步地,风机41的外部裹有消音棉,从而进一步地降低排痰设备100的噪音,提升使用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风口16覆盖有盖板15,盖板15固定连接于壳体10,盖板15设有透风孔,能够防止异物进入进风口16,保证风机41的正常运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痰设备100还包括雾化组件50。具体地,雾化组件50包括气泵、管路及雾化接口,起到将药液雾化的作用。当患者在使用排痰设备100进行辅助排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雾化组件50辅助吸入药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痰设备100还包括控制组件60,控制组件60包括主控板、显示板62以及电源板,显示板62、电源板、电机33、风机41以及雾化组件50均电性连接于主控板,壳体10设有显示孔,显示板62设于显示孔内。从而通过给主控板信号则能够实现对于电机33与风机41的控制,进一步地,能够通过控制电机33的转速调节振动组件30的振动频率,通过控制风机41的输入功率调节缸体31内的风量大小与流速,通过显示板62电性连接于主控板,则显示板62能够显示出缸体31内的高压气流的参数值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控制。通过电源板与雾化组件50电性连接于主控板,电源板能够实现对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的元器件的电能供给,主控板能够对雾化组件50进行控制,调整雾化组件50的雾化速率与是否开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前缓冲支撑以及后缓冲支撑;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夹设于所述前缓冲支撑与所述后缓冲支撑之间,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气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气体经过振动后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支撑包括垫块以及出气管,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周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垫块靠近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垫块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垫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贴合,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后缓冲支撑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凹槽套设于所述第三凸起;和/或,
所述后缓冲支撑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振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为软质材料,所述缓冲组件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硬度20~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风机以及连接管,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设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或,
所述风机的外部裹有消音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板设有透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压件,所述前压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所述前压件靠近所述后壳的一侧抵接于前缓冲支撑,将前缓冲支撑、振动组件以及后缓冲支撑压紧于后壳内;和/或,
所述壳体还包括前壳,所述后壳的一侧设有安装口,所述前壳覆盖所述安装口,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和/或,
所述后壳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连接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缸体、振动膜片、电机、连接件以及连杆,所述缸体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两个所述振动膜片分别覆盖两个所述开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中心,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偏心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振动膜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连接于所述前壳;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显示板以及电源板,当所述排痰设备还包括风机时,所述显示板、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所述风机以及所述雾化组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控板,所述壳体设有显示孔,所述显示板设于所述显示孔内。
CN202123432005.6U 2021-12-30 2021-12-30 排痰设备 Active CN217548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2005.6U CN21754851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排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2005.6U CN21754851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排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8512U true CN217548512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67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2005.6U Active CN217548512U (zh) 2021-12-30 2021-12-30 排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8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2626B2 (ja) 送風機およびpapシステム
CA2512391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ducing sputum
EP0251430B1 (en) Vibrostimulative device
JPWO2006121139A1 (ja) 消音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酸素濃縮装置
CN217548512U (zh) 排痰设备
JP3955353B2 (ja) コンプレッサ装置
CN101388578A (zh) 消音隔振式吸尘器用电机罩
CN112842118A (zh) 一种静音干足机
CN108697835A (zh) 用于吸奶器的驱动单元和吸奶器
CN216908874U (zh) 湿化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6319372U (zh) 一种无创呼吸机用面罩
CN215652507U (zh) 排痰吸痰装置
CN212965994U (zh) 一种减震降噪式计算机机箱
CN218685216U (zh) 一种体外排痰机
CN217761253U (zh) 一种用于气囊式体外反搏的降噪结构
CN114209952A (zh) 湿化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CN112826723A (zh) 排痰吸痰装置
CN210203039U (zh) 一种多功能除臭除螨机
CN115068291B (zh) 一种碳纤维布发热按摩保健枕
CN100413560C (zh) 滤筒式除尘净化设备专用振打清灰机构
CN214570743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医用制氧机
CN219762264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加氧机
CN219022197U (zh) 一种按摩仪器
CN212740741U (zh) 一种低噪音制氧机
JP4010600B2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の送気ポンプ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