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6480U -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6480U
CN217546480U CN202220767024.XU CN202220767024U CN217546480U CN 217546480 U CN217546480 U CN 217546480U CN 202220767024 U CN202220767024 U CN 202220767024U CN 217546480 U CN217546480 U CN 217546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isplay module
top plate
edg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70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妍
王子锋
吴云鹏
项勇杰
曹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670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6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6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6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该后壳包括:中盖,中盖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顶板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顶板朝向侧板的一侧具有与侧板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每个定位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多个侧盖,多个侧盖与中盖具有侧板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侧盖包括与中盖搭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配合插入对应的侧板与定位销组之间,且第一连接部具有与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以使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中盖的边缘区域对位。该后壳能够减少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的公差,使得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更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大尺寸一体机后壳包括上部分的氯乙烯(VCM)装饰板、下半部分的钣金后壳。下半部分的钣金后壳包括中间大后壳以及左、右、下部的小后壳,由于钣金后壳的尺寸大,加工误差大,因此各壳体之间都有装配关系,组装公差也会增加,难以锁附,容易影响组装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上述后壳能够减少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的公差,使得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更准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壳,用于安装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包括:
中盖,所述中盖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所述顶板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所述顶板朝向所述侧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侧板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所述定位销组临近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设置,且每个所述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每个所述定位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
多个侧盖,多个所述侧盖与所述中盖具有所述侧板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每个所述侧盖包括与所述中盖搭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配合插入对应的所述侧板与定位销组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可与对应的第一定位销对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中盖的边缘区域对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后壳,包括中盖以及多个侧盖,中盖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顶板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多个侧盖与中盖具有侧板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由于顶板朝向侧板的一侧具有与侧板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而侧盖上的第一连接部可配合插入侧板与定位销组之间的间隙中,第一连接部具有与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则在后壳的中盖与侧盖搭接组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侧盖的第一连接部配合插入侧板与定位销组之间的间隙,并使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一定位销配合对位,实现侧盖与中盖的边缘区域的对位搭接,能够减少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的公差,使得后壳的中盖与侧盖之间组装更准确,能够很轻松的组装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沿垂直于所述顶板的方向排列的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柱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圆柱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圆台部的底面连接,所述圆柱部的轴心线与所述圆台部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圆柱部的半径与所述圆台部底面的半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定位销组中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沿其对应的所述侧板连接的顶板边缘的延伸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板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中盖呈矩形,所述中盖的三个边缘区域分别搭接有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和第三侧盖;
所述第一侧盖、中盖和第二侧盖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中盖和所述第三侧盖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后壳,所述后壳具有定位销组的一侧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具有与所述后壳的侧盖一一对应的边缘区域;
所述后壳中每个侧盖包括主板、与所述主板的两个相对的边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中盖的边缘区域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显示模组非显示侧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具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将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
所述后壳与所述下部区域形状匹配且覆盖于所述下部区域,所述后壳中顶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第一边缘以及连接侧盖的多个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连接,且所述顶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一一对位配合第二定位槽。
可选地,还包括覆盖所述上部区域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邻、且未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的悬空侧边以及与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侧边;
所述悬空侧边连接有朝向所述显示模组折弯的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对应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对应配合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为与所述悬空侧边连接的第一插片,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片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中,以使所述装饰板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装饰板垂直连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水平部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可选地,所述装饰板的悬空侧边连接有多个沿所述悬空侧边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插接部,且多个所述第一插接部等间距排列。
可选地,所述装饰板与所述显示模组非显示侧之间的间隙中垫有泡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盖与中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侧盖与中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侧盖与中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板与显示模组的背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板与第一加强筋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8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标:
1-后壳;11-中盖;111-顶板;112-侧板;113-第一定位销;1131-圆柱部;1132-圆台部;12-侧盖;120-主板;a-第一连接部;a1-第一连接板;a2-第二连接;b-第一定位槽;c-第二连接部;c1-第三连接板;c2-第四连接板;121-第一侧盖;122-第二侧盖;123-第三侧盖;2-装饰板;21-第一插接部;21’-第一插片;211-竖直部;212-水平部;3-显示模组;31-第一加强筋;311-第二定位槽;312-第二插接部;312’-第一插孔;32-第二加强筋;4-前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壳,用于安装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包括:
中盖11,中盖11包括顶板111以及与顶板111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顶板111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112,顶板111朝向侧板112的一侧具有与侧板111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定位销组临近与其对应的侧板112设置,且每个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侧板11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每个定位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113;
多个侧盖12,多个侧盖12与中盖具有侧板112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每个侧盖12包括与中盖11搭接的第一连接部a,第一连接部a可配合插入对应的侧板112与定位销组之间,且第一连接部a具有与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113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b,第一定位槽b可与对应的第一定位销113对位配合,以使第一连接部a与对应的中盖11的边缘区域对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后壳,包括中盖11以及多个侧盖12,中盖11包括顶板111以及与顶板111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顶板111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112,多个侧盖12与中盖11具有侧板112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由于顶板111朝向侧板112的一侧具有与侧板112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侧板112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而侧盖12上的第一连接部a可配合插入侧板112与定位销组之间的间隙中,第一连接部a具有与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113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定位槽b,则在后壳的中盖11与侧盖12搭接组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侧盖12的第一连接部a配合插入侧板112与定位销组之间的间隙,并使第一连接部a上的第一定位槽b与第一定位销113配合对位,实现侧盖与中盖的边缘区域的对位搭接,能够减少中盖11与侧盖12之间组装的公差,使得后壳的中盖11与侧盖12之间组装更准确,能够很轻松的组装好。
上述后壳适用于大尺寸显示模组,由于尺寸大,加工误差大,因此各壳体之间的组装公差也会增加,本实施例中,通过中盖11上的第一定位销113与侧盖12的第一连接部a上的第一定位槽b对位配合,能够在中盖11与各侧盖12组装时提高组装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中盖11可以呈矩形,中盖的三个边缘区域可以分别搭接有第一侧盖121、第二侧盖122以及第三侧盖123;具体地,第一侧盖121、中盖11和第二侧盖123可以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中盖11和第三侧盖123可以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第一侧盖121、第二侧盖122和第三侧盖123与中盖11组装的过程中,第一侧盖121、第二侧盖122和第三侧盖123上的第一连接部a与中盖11的边缘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销113和第一定位槽b对位配合进行组装,能够减小组装公差,使得后壳的中盖11与侧盖12之间组装更准确。
其中,显示模组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一方向可以为显示模组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显示模组的宽度方向,上述后壳可以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且沿显示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后壳中,第一侧盖121、第二侧盖122可以为与中盖11相对的两个短边连接,第三侧盖123为与中盖11的一个长边连接。其中,图2可以为第一侧盖121与中盖1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可以为第二侧盖122与中盖1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可以为第三侧盖123与中盖11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定位销113可以包括沿垂直于顶板111方向排列的圆柱部1131和圆台部1132,其中,圆柱部1131的第一端与顶板111连接,圆柱部1131的第二端与圆台部1132的底面连接,圆柱部1131的轴心线与圆台部1132的轴心线重合,圆柱部1131的半径与圆台部1132底面的半径相等。此时,与第一定位销113对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b的形状可以为半圆状。由于第一定位销113的圆台部1132具有斜面,侧盖12与中盖11搭接组装时即使有偏差,圆台部1132通过挤压穿过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定位槽b实现对位,进而可以将侧盖12与中盖11的相对位置进行校正,更好的起到定位作用,保证定位准确。具体地,第一定位销113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这里不做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对应的侧板112所连接的边缘的长度合理设置,在这里不做限制。例如,在定位销组可以包括1至2个第一定位销113。例如,在大尺寸后壳的情况下,定位销组中可以具有两个沿其对应的侧板112连接的顶板边缘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销113,第一定位销113的数量不会因为太多影响中盖11和侧盖12的配合安装,并且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大尺寸中盖11和侧盖12之间的定位组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连接部a可以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a1和第二连接板a2,第一连接板a1与顶板111贴合,第二连接板a2与侧板112贴合,第一侧板a1远离第二连接板a2的一侧具有第一定位槽b。具体地,顶板111可以具有与侧盖12连接的第一螺丝孔,侧盖12上的第一连接板a1上具有与第一螺丝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丝孔,中盖11和侧盖12通过第一定位销113和第一定位槽b准确定位组装后,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相应的能够准确对位,这样能够轻松的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实现中盖11与侧盖12的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显示模组3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后壳,其中,后壳1具有第一定位销113的一侧朝向显示模组3的非显示侧,显示模组3的非显示侧具有与后壳1的侧盖12一一对应的边缘区域;如图5所示,后壳1中每个侧盖12包括主板120、与主板120的两个相对的边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a和第二连接部c,第一连接部a与对应的中盖11的边缘区域搭接,第二连接部c与对应的显示模组3非显示侧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
上述显示装置中,后壳1中的多个侧盖12的第二连接部c与显示模组3的非显示侧对应的边缘区域连接,在显示装置组装的过程中,后壳1的多个侧盖12的第二连接部c需要先与显示模组3组装好,组装好后由于侧盖12的一边组装好,而另一边悬空,因此侧盖12的悬空的一侧会发生变形,可能会向显示模组3弯曲,在中盖11与各个侧盖12组装的过程中,中盖11上的第一定位销113可以与侧盖12的第一连接部a上的第一定位槽b对位配合,能够对中盖11与侧盖12的相对位置进行校正,实现中盖11与侧盖12之间对位准确,实现中盖11与侧盖12之间的轻松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连接部a和第二连接部c分别朝向主板120的两个侧折弯,第一连接部a中的第二连接板a2可以与主板120垂直,第二连接部c可以包括第三连接板c1和第四连接板c2,第三连接板c1的一侧边可以与主板120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板c1的另一侧边可以与第四连接板c2垂直连接,第四侧板c2可以与显示模组3非显示侧的边缘区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实现侧盖12与显示模组3非显示侧的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3的非显示侧可以具有第一加强筋31,第一加强筋31将显示模组3的非显示侧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后壳1与下部区域形状匹配且覆盖于下部区域,后壳1中顶板111具有与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第一边缘以及连接侧盖12的多个第二边缘;其中,顶板111中与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与第一加强筋31固定连接,且顶板111朝向显示模组3的一侧与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销,第一加强筋31上可以具有与第二定位销一一对位配合第二定位槽311。
具体地,上述显示模组3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背板,如图6所示,背板远离液晶显示模组3的一侧可以具有沿中盖11的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31,能够加强背板的强度,背板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加强筋31垂直的第二加强筋32,更加有利于加强背板的强度。
其中,在中盖11的安装过程中,中盖11的顶板111的临近第一边缘的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加强筋31与背光模组的背板连接,实现中盖11与显示模组3之间的固定连接;中盖11的第一边缘朝向显示模组3的一侧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销,第一加强筋31上具有与第二定位销一一对位配合第二定位槽311,能够通过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槽311的对位配合,实现顶板111的临近第一边缘的区域与第一加强筋31之间的对位,使得中盖11与第一加强筋31轻松的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定位销的形状和个数可以与第一定位销113的形状和个数相同,第二定位槽311的形状和个数可以与第一定位槽b的形状和个数相同。可选地,第二定位销的形状和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这里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上部区域的装饰板2,装饰板2具有与第一加强筋31相邻、且未与显示模组3连接的悬空侧边以及与显示模组3的边缘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侧边,悬空侧边连接有朝向背光模组显示模组3折弯的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21,第一加强筋31上具有与第一插接部21对应的第二插接部312,第一插接部21可与第二插接部312对应配合插接。
其中,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大尺寸一体机,装饰板2和后壳1为分别覆盖于显示模组3非显示侧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以保护显示模组3,显示模组3的上部区域比较薄,外观面可以用装饰板2装饰,装饰板2可以为氯乙烯(VCM)装饰板,显示模组3下部区域内部有电路板,因此比较厚,后壳1可以用于覆盖下部区域,后壳1可以为钣金壳体。
具体地,上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模组3四周边缘的前框4,后壳1的侧盖12以及装饰板2的连接侧边可以通过螺钉与显示模组3中的背板连接,再穿过背板与前框4连接,以实现后壳1的侧盖12和装饰板2的连接侧边与显示模组3的固定连接。
其中,显示模组的形状为矩形时,则后壳1和装饰板2可以为沿显示模组的宽度方向排列的两个壳体,后壳1和装饰板2可以均沿显示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后壳1和装饰板2的形状可以根据显示模组的形状进行配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里不做限制。
上述显示装置中,装饰板2为VCM装饰板,受到结构的限制,VCM装饰板不可能做成平板,是中空结构,装饰板2的悬空侧边与显示模组3无接触,而且悬空侧边的整个尺寸比较长,会导致装饰板2整体比较软,在悬空侧边上增加一个第一插接部21,第一加强筋31上形成与第一插接部21对应的第二插接部312,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配合插接,能够使得装饰板2的悬空侧边一侧强度增加,使得装饰板2的悬空侧边一侧与其他连接侧边所在侧一样,具有支撑面,保证装饰板2的所有侧边均具有支撑,增加装饰板2与显示模组3的组装强度,避免造成软壳塌陷或者鼓包,保证壳体表面平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第一插接部21可以为与悬空侧边连接的第一插片21’,第二插接部312可以为位于第一加强筋31上的第一插孔312’,第一插片21’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312’中,以使装饰板2的悬空侧边固定,增加装饰板2与显示模组3的组装强度。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插片21’可以包括竖直部211和水平部212,竖直部211的第一端与装饰板2垂直连接,水平部212与竖直部211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水平部212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312’中,方便装饰板2悬空侧边的固定,增加组装强度。
可选地,第一插接部还可以为朝向显示模组3弯折的翻边,翻边上具有第二插孔,第二插接部为位于第一加强筋31上的第二插片,第二插片可插入第二插孔中,方便装饰板2悬空侧边的固定,增加组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饰板2的悬空侧边连接有多个沿悬空侧边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插接部21,且多个第一插接部21可以等间距排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饰板2与显示模组非显示侧之间的间隙中可以垫有泡棉,其中,泡棉的厚度可以与装饰板2与显示模组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在装饰板2的所有侧边均具有支撑的情况下,装饰板2与背光模组之间垫有泡棉,能够保证壳体平整、不塌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后壳,用于安装在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盖,所述中盖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的多个边缘一一对应连接、且朝向所述顶板的同一侧折弯的多个侧板,所述顶板朝向所述侧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侧板一一对应的定位销组,每个所述定位销组临近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设置,且每个所述定位销组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每个所述定位销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
多个侧盖,多个所述侧盖与所述中盖具有所述侧板的边缘区域一一对应搭接,每个所述侧盖包括与所述中盖搭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配合插入对应的所述侧板与定位销组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定位销组中的第一定位销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可与对应的第一定位销对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中盖的边缘区域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包括沿垂直于所述顶板的方向排列的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柱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圆柱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圆台部的底面连接,所述圆柱部的轴心线与所述圆台部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圆柱部的半径与所述圆台部底面的半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组中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沿其对应的所述侧板连接的顶板边缘的延伸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顶板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呈矩形,所述中盖的三个边缘区域分别搭接有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和第三侧盖;
所述第一侧盖、中盖和第二侧盖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中盖和所述第三侧盖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后壳,所述后壳具有定位销组的一侧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具有与所述后壳的侧盖一一对应的边缘区域;
所述后壳中每个侧盖包括主板、与所述主板的两个相对的边缘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中盖的边缘区域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显示模组非显示侧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具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将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侧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
所述后壳与所述下部区域形状匹配且覆盖于所述下部区域,所述后壳中顶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第一边缘以及连接侧盖的多个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连接,且所述顶板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临近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一一对位配合第二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上部区域的装饰板,所述装饰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邻、且未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的悬空侧边以及与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对应连接的多个连接侧边;
所述悬空侧边连接有朝向所述显示模组折弯的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对应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对应配合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为与所述悬空侧边连接的第一插片,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片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中,以使所述装饰板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片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装饰板垂直连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所述水平部可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接部为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可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的悬空侧边连接有多个沿所述悬空侧边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插接部,且多个所述第一插接部等间距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与所述显示模组非显示侧之间的间隙中垫有泡棉。
CN202220767024.X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546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7024.XU CN21754648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7024.XU CN21754648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6480U true CN217546480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7024.XU Active CN21754648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6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42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 조립방법
US6594143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mounted with the same
CN210722202U (zh) 显示装置
KR102494868B1 (ko) 표시 장치
CN104503109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02540B (zh) 显示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模块的前框、背框与胶框
US20100315797A1 (en) Display Device
US7492421B1 (en) Cas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9008618A2 (en) Display device
US11747664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7546480U (zh) 一种后壳及显示装置
US6339457B1 (en) Cas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929766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0796536B1 (ko) Lcd 모듈
CN216994169U (zh) 显示屏固定装置及车载主机
CN11450988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1184943Y (zh) 具有双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689655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402299U (zh) 智能镜体
CN218777416U (zh) 一种双屏仪表盘
CN109672912A (zh)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CN11501965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7696082U (zh) 一种茶吧机
CN218163248U (zh) 一种易组装屏装仪表
CN220752976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