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4777U - 一种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4777U
CN217544777U CN202221476490.9U CN202221476490U CN217544777U CN 217544777 U CN217544777 U CN 217544777U CN 202221476490 U CN202221476490 U CN 202221476490U CN 217544777 U CN217544777 U CN 217544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power
power supply
cover bod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64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勇
于谋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64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4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4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4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储能电源,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可以降低储能电源中的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提高储能电源的安全性,该储能电源包括:框体、底座、上盖组件、罩体和电池组件。框体分别与底座和上盖组件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底座上设置有凹槽;罩体设置在腔体内,且盖合在凹槽处并与底座连接;电池组件设置在凹槽内,且电池组件与凹槽相互配合;罩体还包括:设置在罩体内的抵接件,抵接件与电池组件的第一面抵接,第一面为电池组件远离凹槽底面的壁面。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电能是一种经济安全且应用广泛的优质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能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已经与我们已经密不可分,同时电能的供应问题也是制约全球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电能的供应通常包括电网供应与电源供应,其中电网供应电能的主要原理为通过电站向公共电网供电,采用充电装置将公共电网中的标准电压转换为用电终端的适用电压,从而对用电终端进行供电;电源供应为通过储能电源将电网的电能进行存储,并可将存储的电能对用电终端进行供电。
由于公共电网覆盖区域的有限性,储能电源在公共电网覆盖不到的区域起到为用电终端进行供电的作用,当遭受灾患时,公共电网的电能传输中断,储能电源就成为了供电的有限选择之一,特别是当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时,储能电源更是能成为了用电终端的唯一电量来源。
随着人们需求的扩大,储能电源的储能功率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储能电源的电池体积逐渐变大。相关技术的储能电源通常包括:上盖、底座和框体,框体的上端与上盖连接,框体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且框体与上盖、底座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电池组件设置在该腔体内,且与底座螺纹连接。然而,若储能电源多次发生碰撞或跌落,电池组件容易发生松动,导致电池与框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池损坏,从而引起漏液和起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能够降低储能电源中的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提高储能电源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框体、底座、上盖组件、罩体和电池组件。框体分别与底座和上盖组件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底座上设置有凹槽;罩体设置在腔体内,且盖合在凹槽处并与底座连接。电池组件设置在凹槽内,且电池组件的一端与凹槽相互配合;罩体还包括:设置在罩体内的抵接件,抵接件与电池组件的第一面抵接,第一面为电池组件远离凹槽底面的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包括:框体、底座和上盖组件,框体分别与底座和上盖组件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储能电源设置在该腔体内,从而当受到外界冲击时,第一防护层(即由框体、底座或上盖组件组成)能够替电源设备抵挡冲击,降低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还包括罩体。该底座上设置有凹槽,罩体设置在腔体内,且盖合在凹槽处并与底座连接,电池组件设置在凹槽内,且电池组件与凹槽相互配合。也即,在电池组件与第一防护层之间还设置有罩体。本申请通过设置罩体和第一防护层双层防护结构,当受到外界冲击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
此外,罩体还包括:设置在罩体内的抵接件,抵接件与电池组件的第一面抵接,第一面为电池组件远离凹槽底面的壁面。如此,抵接件抵接在电池组件的第一面,抵接件限制了电池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由于电池组件的一侧设置在凹槽内,且与凹槽相互配合,从而该凹槽能够限制电池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以将电池组件固定在罩体内。如此,储能电源发生碰撞或跌落时,罩体与凹槽可以将电池组件有效的固定在容纳腔内,避免电池组件容易发生松动,导致电池与框体发生碰撞。降低储能电源中的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提高储能电源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逆变器电路板,所述逆变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所述逆变器电路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所述逆变器电路板上相对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罩体内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上盖开设有风口,所述风口将所述腔体与所述腔体外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电源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且设置在所述风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罩体的第二面上,所述第二面为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所述抵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抵接件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面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抵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朝所述电池组件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电源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单元BMS电路板,所述BMS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罩体内,所述BMS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储能电源是可以直接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且自身设置有能量存储单元的装置,一般包括电池、电路板、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电源开关等。在储能电源充电时,储能电源可通过输入接口将外界的电能转化为自身的电池的化学能;在储能电源放电时,储能电源可通过输出接口将电池存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移动电子设备充电等。
相关技术的储能电源通常包括:上盖、底座和框体,框体分别与上盖、底座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电池组件设置在该腔体内,且与底座螺纹连接。然而,若储能电源多次发生碰撞或跌落,电池组件容易发生松动,导致电池与框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池损坏,从而引起漏液和起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该储能电源1000能够避免电池组件与框体发生碰撞,降低储能电源1000中的电池组件破损的几率,提高储能电源1000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该储能电源1000包括:框体10、底座20、上盖30、罩体40和电池组件50。
其中,框体10的上端与上盖组件30连接,框体10的下端与底座20连接,以使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之间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
可以理解的是,该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可选的,该金属材料可以为铝,由于铝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可以在储能电源1000受到外界冲击时保护电池免受损害,并且铝的质量轻巧,可以降低储能电源1000的整体重量,方便用户携带。
可选的,该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的材料还可以为钢,钢的硬度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从而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的材料还可以为塑料材料,示例性的,该塑料材料可以为聚丙烯、聚丙烯等。这样一来,该框体10、上盖30和底座20均可以通过注塑磨具一体加工而成,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降低。
如图2所示,在底座20上设置有凹槽21,罩体40设置在腔体内,且盖合在凹槽21处并与底座20连接。电池组件50设置在该凹槽21内,并与凹槽21相互配合。
其中,该电池组件50用于储存电能。该电池组件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501。示例性的,图1为8个电池501组成的电池组件50。
可选的,该电池501可以为锂金属电池,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有着畜能容量较大,使用安全、寿命较长等优点。
可选的,该电池501还可以为畜电池(storage battery),蓄电池时通过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示例性的,该蓄电池可以为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蓄电池、超级蓄电池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组件50的一端可以设置在该凹槽21内,该电池组件50的另一端凸出凹槽21,该电池组件50的另一端由罩体40罩住。
此外,如图3和图1所示,该罩体40上设置有抵接件41,抵接件41位于罩体40内,抵接件41与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抵接,该第一面51为电池组件5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
其中,该抵接件41与罩体40连接。可选的,该抵接件41可以与罩体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即该抵接件41与罩体40可以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制成。这样一来,不需要额外对抵接件41进行安装,减少了储能电源1000的生产工序,提高了储能电源1000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该抵接件41与罩体40还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螺纹连接、销钉连接等。可选的,该抵接件41与罩体40还可以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胶接等,本申请对抵接件41与罩体40的连接不作限定。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抵接件41设置在罩体40的第二面42上,第二面42为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抵接件41的一端与第二面42连接,抵接件41的另一端向第一面51延伸。如此,抵接件41可以垂直作用于第一面51,抵接件41的抵接强度较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抵接件41设置在罩体40的侧壁上,抵接件41的一端与罩体40的侧壁连接,抵接件41的另一端朝第一面51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面4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抵接件41。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抵接件41有6个,且6个抵接件41间隔设置在第二面42周向。如此抵接件41可以分别作用在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的周向,抵接件41的抵接强度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1000包括:框体10、底座20和上盖30,框体10分别与底座20和上盖30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储能电源1000设置在该腔体内,从而当受到外界冲击时,第一防护层(即由框体10、底座20或上盖30组成)能够替电池组件50抵挡冲击,降低电池组件50破损的几率。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罩体40。该底座20上设置有凹槽21,罩体40设置在腔体内,且盖合在凹槽21处并与底座20连接,电池组件50设置在凹槽21内,且电池组件50与凹槽21相互配合。也即,在电池组件50与第一防护层之间还设置有罩体40。本申请通过设置罩体40和第一防护层双层防护结构,当受到外界冲击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组件50破损的几率。
此外,罩体40还包括:设置在罩体40内的抵接件41,抵接件41与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抵接,第一面51为电池组件5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如此,抵接件41抵接在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抵接件41限制了电池组件50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由于电池组件50的一侧设置在凹槽21内,且与凹槽21相互配合,从而该凹槽21能够限制电池组件50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以将电池组件50固定在罩体40内。如此,储能电源1000发生碰撞或跌落时,罩体40与凹槽21可以将电池组件50有效的固定在容纳腔内,避免电池组件50容易发生松动,导致电池与框体10发生碰撞。降低储能电源1000中的电池组件50破损的几率,提高储能电源1000的安全性。
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单元(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电路板60,BMS电路板60设置在罩体40内,BMS电路板60设置在电池组件50远离底座20的一侧,且与电池组件50连接。也即BMS电路板60设置在电池组件50与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即第二面42)之间。
如此,将BMS电路板60设置在罩体40内,罩体40在保护电池组件50的同时,也可以保护BMS电路板60,提高储能电源100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BMS电路板60的基板的板面面积,通常BMS电路板60的B面和T面均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当基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与电池组件50或第二壁面发生碰撞时,电子元器件很容易与基板上的耦合电路断开连接,从而导致BMS电路板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组件50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高度大于BMS电路板60基板的表面上的电子元器件朝电池组件50的延伸长度。BMS电路板60的基板上相对设置有孔洞,螺钉贯穿该孔洞与支撑柱螺纹连接,以将BMS电路板60与电池组件50连接。第二面42与BMS电路板60之间存在间隙。
这样一来,BMS电路板60通过支撑柱与电池组件50固定连接,并且,BMS电路板60与电池组件50和第二面42之间均存在间隙,如此可以避免BMS电路板60与支撑柱和电池组件50发生撞件,导致BMS电路板60无法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罩体4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4,底座20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第一连接孔44与第二连接孔22对应设置;该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44与第二连接孔22连接。这样一来,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44和第二连接孔22将罩体40和底座20固定连接,以使罩体40上的抵接件41与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抵接,从而将电池组件50固定在凹槽21内。
由于螺纹连接在拧紧时能够产生较大的轴向力,且制造简单,并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因此该连接件可以为螺钉。可选的,该连接件还可以为销钉等其他连接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又如图2和图4所示,该第一连接孔44位于罩体40的侧壁上,该第一连接孔44的轴向垂直于凹槽21底面;第二连接孔22对应设置在底座20上。这样一来,工人可以在底座20的正上方将底座20和罩体40连接,工人安装方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孔44位于罩体40的侧壁上,该第一连接孔44的轴向平行于凹槽21底面,凹槽21的侧壁凸出底座20的表面,罩体40的侧壁与所述凹槽21的侧壁接触,第二连接孔22对应设置在凹槽21的侧壁上,且第二连接孔22的轴向与凹槽21底面平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罩体40与底座20卡接,以使罩体40上的抵接件41与电池组件50的第一面51抵接,从而将电池组件50固定在凹槽21内。这样一来,工人可以直接将罩体40与底座20卡接,不需要安装连接件对罩体40与底座20固定连接,提高工人组装储能电源1000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罩体40上设置有卡扣,底座20上设置有母座,将罩体40的卡扣压入底座20上的母座上,从而将罩体40与底座20卡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罩体40上设置有母座,底座20上设置有卡扣,上底座20上的卡扣压入罩体40上的母座上,从而将罩体40与底座20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电源1000通常需要设置逆变器电路板,该逆变器电路板用于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以将储能电源1000中存储的电能输出到目标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电脑等)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40上还设置有支撑件43,该支撑件43设置在罩体40外,且位于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上;该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逆变器电路板,该逆变器电路板设置在腔体内,且位于罩体40远离底座20一侧,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
其中,该支撑件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该支撑件为6个。该支撑件43还可以为3个、4个、5个等,本申请对支撑件43的数量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的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即螺钉贯穿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以将逆变器电路板固定在支撑件43上。
可选的,该支撑件43与罩体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可以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制成。如此,当将罩体40固定在底座20上后,可以直接将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以将逆变器电路板固定。不需要额外设置连接部件,减少了储能电源1000的生产工序,提高了储能电源1000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该支撑件43与罩体40还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还可以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方便将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40还包括:定位销45,定位销45设置在罩体40外,且位于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上;逆变器电路板上相对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45插入定位孔中。
这样一来,当需要对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时,可以先将定位销45插入定位孔中,以限制逆变器电路板在水平方向(即图4中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自由度,如此,在对逆变器电路板与支撑件43连接时,逆变器电路板在水平方向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工人安装逆变器电路板的效率。
同样,该定位销4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3个、4个、5个等,示例性的图4中的定位销为1个,本申请对定位销45的数量不做限定,可根据情况设置。
在高温天气时,罩体40内的电池组件50无法得到有效散热,从而会降低电池组件50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电池组件50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将罩体40内与腔体连通,上盖30开设有风口31,风口31将腔体内与腔体外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罩体40相对设置在腔体的下部,而热量通常由下向上(即沿图4中的Y轴方向)运动,由于罩体40远离凹槽21底面的壁面(第二面42)上开设有通孔46,罩体40内的热量可以经过通孔46流动到腔体的上方。由于上盖30上开设有风口31,从而腔体上方的热量可以留出腔体。如此可以将储能电源1000内的热量排放到腔体外,避免储能电源1000内部的热量过高,影响储能电源1000正常工作。
可选的,该风口31可以包括: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该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可以位于上盖30相同的侧壁上,也可以为位于上盖30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可选的,该风口31可以包括:进风口311和出风口312,该进风口311可以位于上盖30的侧壁上,出风口312位于上盖30的上壁面上。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风机70,该风机70设置在腔体内,位于罩体40远离底座20一侧,且设置在风口31处。
如此,将风机70设置在风口31处,可以提高腔体内热量流动到腔体外的效率,提高储能电源1000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该风机70可以设置在出风口312处,用于将腔体内热量吹出到腔体外。可选的,该风机70还可以设置在进风口311处,用于将腔体外的冷风吸入腔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罩体40上还设置有风机支架47,该风机支架47与罩体40为一体式结构,风机70固定在风机支架47上。如此减少了安装风机70的工序,提高了储能电源1000的生产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风机70通过风机支架47连接在罩体40上,该风机支架47与风机70以及罩体40均为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当风机支架47、风机70或罩体40任一损坏时,均可对其拆卸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为了提高罩体40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罩体40的内壁面设置有加强筋48,加强筋48的一端与罩体40的内壁面连接,加强筋48的另一端朝电池组件50延伸。如此,提高了罩体40的强度。
综上所述,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该储能电源1000的装配工序:首先将BMS电路板60与电池组件50螺纹连接装配为一体,将BMS电路板60与电池组件50的组合体放入底座20的凹槽21内,然后把罩体40上第一连接孔44与底座20上的第二连接孔22对准,螺钉贯穿第一连接孔44和第二连接孔22连接;逆变器电路板置于支撑件43上,通过定位销45与定位孔的配合,将逆变器电路板定位,通过螺钉将逆变器电路板和支撑件43锁紧;风机70设置在罩体40的风机支架47上,通过螺钉将风机70固定在风机支架4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框体10的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面板安装孔111,该面板安装孔111用于安装控制面板80,框体10的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孔柱12,该底座20上相对设置有柱子23,柱子23插入孔柱12中,如此,将第一侧壁11与底座20连接,增强了框体10的第一侧壁11上横向受拉抵抗变形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面板安装孔111的周向壁面与控制面板80的侧壁配合,控制面板80与面板安装孔111卡接。
可选的,如图7所示,该控制面板80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扣位81,面板安装孔111的内壁面设置有凹槽母座,凸起扣位81与凹槽母座卡接,从而将控制面板80与第一侧壁11卡接。
可选的,该控制面板80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母座,面板安装孔111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扣位81,凸起扣位81与凹槽母座卡接,从而将控制面板80与第一侧壁11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座20上设置有止口24,该止口24与框体10的侧壁配合定位,该框体10的侧壁与止口24接触,且环绕止口24设置。如此底座20与框体10的连接处间隙较小,使储能电源1000美观整洁。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座20上还设置有螺丝孔25,框体10上相对设置有螺丝柱13,螺钉贯穿螺丝孔25与螺丝柱13螺纹连接,从而将框体10与底座20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该螺钉可可以位于座的四个角的位置,螺钉从底座20的底部通过螺丝孔25与螺丝柱13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框体10与上盖30的连接一端也设置有孔柱12和螺丝柱13,同样的,上盖30上和上述描述的底座20一样设置有柱子23、止口24和螺丝孔25。柱子23与孔柱12配合,将第一侧壁11与上盖30连接,增强了框体10的第一侧壁11上横向受拉抵抗变形的能力。止口24与框体10的侧壁配合,减小了框体10与上盖连接处的间隙。螺钉通过螺丝孔25与螺丝柱13连接,以将上盖30与框体1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螺钉从上盖30的上方穿过螺丝孔25与螺丝柱13连接,从而导致螺钉外露,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储能电源1000还包括盖板90,该盖板90盖合在上盖30上方,盖板90上设置有卡接扣91,上盖30的上方壁面相对设置有卡接母座,该卡接扣91与卡接母座配合,以将盖板90卡接在上盖30上。
如此,待螺钉将风机70固定在风机支架47上后,可以将上盖30与框体10通过螺钉装配固定,框体10与底座20的止口24点位套入,螺钉通过底座20上的螺丝孔25与框体10上的螺丝柱13连接,以将底座20与框体10连接为一体,控制面板80装入框体10的面板安装孔中,通过控制面板80的侧壁定位,将面板的凸起扣位81卡入面板安装孔的凹槽母座中,以将控制面板80与框体10固定连接。同样,上盖30与框体10的连接可参考上述框体10与底座20的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盖板90上的卡接扣91卡入上盖30的卡接母座中,以将上盖30与盖板90固定。如图1所示,脚垫100自带双面胶,该脚垫100与底座20底部的四个角处粘好固定。这样一来,该储能电源1000的零件数量少,装配顺序清楚,生产效率高,产品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源,包括:框体、底座和上盖组件,所述框体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组件连接,以形成一个内部中空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盖合在所述凹槽处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所述罩体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罩体内,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面抵接,所述第一面为所述电池组件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
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
逆变器电路板,所述逆变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所述逆变器电路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且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
所述逆变器电路板上相对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定位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罩体内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上盖开设有风口,所述风口将所述腔体与所述腔体外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位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且设置在所述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
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罩体的第二面上,所述第二面为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凹槽底面的壁面,所述抵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抵接件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面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抵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朝所述电池组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单元BMS电路板,所述BMS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罩体内,所述BMS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
CN202221476490.9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储能电源 Active CN217544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490.9U CN217544777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490.9U CN217544777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4777U true CN21754477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6490.9U Active CN217544777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4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4985A (zh) 一种户外储能电源
CN214013896U (zh) 能源供应系统
CN217544777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4153051U (zh) 电池组
CN11636512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CN209822825U (zh) 具有插拔式bms模块的锂电池装置
US20230327547A1 (en) Dc-dc converter, and dc output device
CN215816212U (zh) 电池模组和房车电池
CN217035865U (zh) 房车电池
US9837654B2 (en) Power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217427000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8586290U (zh) 电芯结构和动力电池
CN219086045U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CN216530605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5119147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9937263U (zh) 锂电池包及电机
CN220042128U (zh) 储能电池组装结构以及户外储能电源
CN213124682U (zh)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连接部及电池单元
CN219040649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535663U (zh) 堆叠式储能电源装置
CN221201443U (zh) 模块化组装的储能系统
CN220544118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9917532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672021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结构
CN116404315B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