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4173U -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4173U
CN217544173U CN202221430220.4U CN202221430220U CN217544173U CN 217544173 U CN217544173 U CN 217544173U CN 202221430220 U CN202221430220 U CN 202221430220U CN 217544173 U CN217544173 U CN 217544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ame
vertical
assembly
nuclea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02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02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4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4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4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机组外形校正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该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包括防倾倒固定板、框架装置及校正组件,防倾倒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框架装置包括竖直架组件和连接板组件,竖直架组件竖直安装于防倾倒固定板上,竖直架组件包括若干个竖直板,若干个竖直板围成容纳空间,假燃料组件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竖直架组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组连接板组件,连接板组件位于容纳空间的外周,连接板组件上开设有通孔;校正组件安装于连接板组件上并穿过通孔,以对位于容纳空间内的假燃料组件压抵校正。本实用新型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对假燃料组件的外形进行校正,避免假燃料组件在翻转过程中二次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机组外形校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背景技术
核电机组的假燃料组件在结构、重量、尺寸上与装入堆芯的燃料组件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假燃料组件的燃料棒里面装的是不锈钢芯块或者是贫铀的UO2芯块,因此假燃料组件没有辐射,也不存在核泄漏的风险。AP1000每台机组配有1个假燃料组件,在核电机组运行阶段,它用于装换料系统设备初始化期间的称重标定,也用于设备的功能试验。
在装换料设备的调试及大修卸料前设备初始化阶段过程中,装换料设备的逻辑保护功能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因此在此阶段使用的假燃料组件会存在较高的损坏风险。如在调试阶段,如果大小车的安全边界设定不准确,那么就存在动车过程中,燃料组件超出设计上的安全边界,导致与周围构筑物碰撞。同样,在核电机组运行阶段,风险依然存在,比如在大修开始装换料设备部件回装阶段,如果没有完成设备标高设定或设定值输入错误,那么就存在假燃料组件没有起升到安全高度就可以移动大小车,造成组件拉弯。假燃料组件拉弯虽然不会造成核事故,但是影响后续的使用,进而影响调试、大修的进度。
因此,亟需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以对假燃料组件进行修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以对假燃料组件的外形进行校正,避免假燃料组件在翻转过程中二次损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包括:
防倾倒固定板,所述防倾倒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所述防倾倒固定板固定于地面;
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竖直架组件和连接板组件,所述竖直架组件竖直安装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上,所述竖直架组件包括若干个竖直板,若干个所述竖直板围成容纳空间,假燃料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竖直架组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组所述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周,所述连接板组件上开设有通孔;
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组件上并穿过所述通孔,以对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假燃料组件压抵校正。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校正组件包括调节螺母、顶杆以及压板,所述顶杆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母套设于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的外周且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连接板组件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倾倒固定板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框架装置安装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的正中心,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的外端部直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架组件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假燃料组件的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板设置为四个,所述防倾倒固定板与四个所述竖直板的连接点围成长方形,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四个水平板,属于同一组所述连接板组件的四个所述水平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四个所述水平板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竖直架组件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竖直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组件的四个所述水平板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与所述竖直板可拆卸连接的所述水平板视为拆卸板,所述拆卸板上开设有所述通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组件上安装有两组所述校正组件,且两组所述校正组件相向设置,其中一组所述校正组件安装于所述拆卸板上,另一组所述校正组件安装于与所述拆卸板相对设置的另一个所述水平板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竖直架组件同一侧的所述水平板组成调整组,四组所述调整组中至少有一组所述调整组的全部所述水平板均与所述竖直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组件的四个所述水平板均开设有所述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该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包括防倾倒固定板、框架装置以及校正组件,将竖直架组件安装于防倾倒固定板上,竖直架组件在安装假燃料组件后能够避免产生晃动,保证假燃料组件与竖直架组件之间不产生刚性撞击,采用校正组件穿过连接板组件并对假燃料组件的外形进行压抵校正,避免假燃料组件在翻转过程中二次损坏,在防倾倒固定板上开设螺纹孔,可以通过螺栓对核电机组用校正架进行调平,以保证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可以在地面不平整的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校正组件未展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校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倾倒固定板;
2、竖直架组件;21、竖直板;
3、连接板组件;31、水平板;311、通孔;
4、校正组件;41、调节螺母;42、顶杆;43、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该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包括防倾倒固定板1、框架装置以及校正组件4;防倾倒固定板1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设置有螺栓,螺栓用于将防倾倒固定板1固定于地面,框架装置包括竖直架组件2和连接板组件3,竖直架组件2竖直安装于防倾倒固定板1上,竖直架组件2包括若干个竖直板21,若干个竖直板21围成容纳空间,假燃料组件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竖直架组件2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组连接板组件3,连接板组件3位于容纳空间的外周,连接板组件3上开设有通孔311;校正组件4安装于连接板组件3上并穿过通孔311,以对位于容纳空间内的假燃料组件压抵校正。
具体的,将竖直架组件2安装于防倾倒固定板1上,竖直架组件2安装上假燃料组件后能够避免产生晃动,保证假燃料组件与竖直架组件2之间不产生刚性撞击,采用校正组件4穿过连接板组件3并对假燃料组件的外形进行压抵校正,避免假燃料组件在翻转过程中二次损坏,在防倾倒固定板1上开设螺纹孔,可以通过螺栓对核电机组用校正架进行调平,以保证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可以在地面不平整的环境中使用。
可选的,校正组件4包括调节螺母41、顶杆42以及压板43,顶杆42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调节螺母41的内圈设置有内螺纹,顶杆42穿设于通孔311,压板43安装于顶杆42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调节螺母41套设于顶杆42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的外周且位于压板43与连接板组件3之间。校正组件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具体的,采用校正组件4对假燃料组件进行外形校正调整时,转动位于顶杆42上的调节螺母41,使得顶杆42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的长度逐渐伸长,即顶杆42带动压板43靠向假燃料组件,压板43压抵于假燃料组件,而调节螺母41压抵于连接板组件3面向假燃料组件的一侧。
可选的,防倾倒固定板1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框架装置安装于防倾倒固定板1的正中心,以提高防倾倒固定板1对框架装置的支撑稳定性,防倾倒固定板1的外端部直角位置钻有螺纹孔,可以根据现场地面的水平程度,选择性的安装通用螺栓,用于整体框架装置的调平。
可选的,竖直架组件2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假燃料组件的长度,以保证假燃料组件能够完全容纳于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板21设置为四个,防倾倒固定板1与四个竖直板21的连接点围成长方形,连接板组件3包括四个水平板31,属于同一组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水平板3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四个水平板31分别连接于位于竖直架组件2同一侧的两个竖直板21。
可选的,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水平板31中至少有一个水平板31与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水平板31中的一个水平板31与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其余三个水平板31与竖直板21固定连接,当需要将假燃料组件放入容纳空间中时,打开可拆卸连接的水平板31,假燃料组件即可从竖直板21的侧面进入容纳空间中。
可选的,与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的水平板31视为拆卸板,拆卸板上开设有通孔311。拆卸板通过螺纹紧固件与竖直板21连接。
可选的,连接板组件3上安装有两组校正组件4,且两组校正组件4相向设置,其中一组校正组件4安装于拆卸板上,另一组校正组件4安装于与拆卸板相对设置的另一个水平板31上。采用两组校正组件4从两侧压抵假燃料组件,提高校正效果。
可选的,位于竖直架组件2同一侧的水平板31组成调整组,四组调整组中至少有一组调整组的全部水平板31均与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四组调整组中的一组调整组的全部水平板31均与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方便假燃料组件从一侧进入容纳空间。
可选的,框架装置采用不锈钢制成,保证支撑强度。
可选的,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水平板31均开设有通孔311。即所有的水平板31均开设有通孔311。校正组件4可根据选择安装于任意一个水平板31上。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固定板1与竖直架组件2为焊接连接,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固定板1与竖直架组件2为可拆卸插接,并通过快卸插销将二者连接固定。
具体的,假燃料组件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中的安装方法如下:
步骤S1、使用铅坠或者直尺测量处变形的假燃料组件的弯曲位置以及弯曲方向。
步骤S2、将防倾倒固定板1和框架装置安置于开阔地面。在步骤S2中,若防倾倒固定板1与竖直架组件2为焊接连接,则采用移动吊车将防倾倒固定板1和竖直架组件2整体移动至开阔地面,防倾倒固定板1平放于地面上;若防倾倒固定板1与竖直架组件2为可拆卸插接,则采用移动吊车将防倾倒固定板1至开阔地面,并通过螺栓进行调平,再通过移动吊车将竖直架组件2移动至防倾倒固定板1上进行安装。
步骤S3、将所有的拆卸板从竖直板21上拆下。
步骤S4、采用移动吊车将假燃料组件从原来安装有拆卸板的一侧移动进入容纳空间内。
步骤S5、将所有的拆卸板安装回原位。
步骤S6、移动吊车带动假燃料组件下降预设距离,使位于假燃料组件上的格架与连接板组件3一一对应,以使得格架与连接板组件3处于同一水平面。
步骤S7、选择与步骤S1测量出的假燃料组件弯曲方向的相同方向,且在弯曲位置以上的水平板31的通孔311穿过顶杆42,在顶杆42的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装入调节螺母41后再装上压板43。
步骤S8、在同一水平面的相对一侧的水平板31上同样穿过另一根顶杆42,并在顶杆42的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装入调节螺母41后再装上压板43。
步骤S9、分别转动位于两根顶杆42上的两个调节螺母41,使两个压板43从两侧压抵假燃料组件,将假燃料组件的非变形位置固定。
步骤S10、在假燃料组件的多个非变形位置重复步骤S7、步骤S8以及步骤S9的操作,直到假燃料组件的非变形位置均有压板43压抵。
步骤S11、在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对应的连接板穿过另外一根顶杆42,并在顶杆42的伸入容纳空间的一端装入调节螺母41后再装上压板43。转动调节螺母41,使顶杆42带动压板43压抵于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
在步骤S1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1、在受到压板43抵压的格架的附近的棒束之间塞入聚乙烯或PVC板,以防止格架内的钢凸和弹簧过度压缩。
步骤S12、继续转动对应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的调节螺母41,以使得压板43继续压抵于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保证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的受力方向使得其有向恢复原状态运动的趋势。假燃料组件的原状态是指无变形状态,假燃料组件的弯曲位置即为变形位置。
步骤S13、采用直尺测量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与铅坠线之间的距离,直到距离与标准值一致。即压板43施加的作用力使得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恢复原状态。
步骤S14、对假燃料组件的其他变形位置重复步骤S1至S13的操作。
在步骤S14中,先对变形量较小的变形位置进行校正,再对变形量较大的变形位置进行校正。
步骤S15、将所有的压板43撤离假燃料组件,并再次测量假燃料组件的直线度。
步骤S16、若假燃料组件的变形位置发生回弹,重复步骤S1至S13的操作。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倾倒固定板(1),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固定于地面;
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竖直架组件(2)和连接板组件(3),所述竖直架组件(2)竖直安装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上,所述竖直架组件(2)包括若干个竖直板(21),若干个所述竖直板(21)围成容纳空间,假燃料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竖直架组件(2)上沿竖直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组所述连接板组件(3),所述连接板组件(3)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周,所述连接板组件(3)上开设有通孔(311);
校正组件(4),所述校正组件(4)安装于所述连接板组件(3)上并穿过所述通孔(311),以对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假燃料组件压抵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组件(4)包括调节螺母(41)、顶杆(42)以及压板(43),所述顶杆(42)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母(41)的内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杆(42)穿设于所述通孔(311),所述压板(43)安装于所述顶杆(42)伸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母(41)套设于所述顶杆(42)伸入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的外周且位于所述压板(43)与所述连接板组件(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设置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框架装置安装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的正中心,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的外端部直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架组件(2)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假燃料组件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21)设置为四个,所述防倾倒固定板(1)与四个所述竖直板(21)的连接点围成长方形,所述连接板组件(3)包括四个水平板(31),属于同一组所述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所述水平板(3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四个所述水平板(31)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竖直架组件(2)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竖直板(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所述水平板(31)中至少有一个所述水平板(31)与所述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的所述水平板(31)视为拆卸板,所述拆卸板上开设有所述通孔(3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组件(3)上安装有两组所述校正组件(4),且两组所述校正组件(4)相向设置,其中一组所述校正组件(4)安装于所述拆卸板上,另一组所述校正组件(4)安装于与所述拆卸板相对设置的另一个所述水平板(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竖直架组件(2)同一侧的所述水平板(31)组成调整组,四组所述调整组中至少有一组所述调整组的全部所述水平板(31)均与所述竖直板(2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电机组用校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组件(3)的四个所述水平板(31)均开设有所述通孔(311)。
CN202221430220.4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Active CN217544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0220.4U CN217544173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0220.4U CN217544173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4173U true CN21754417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0220.4U Active CN217544173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4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65646A1 (en)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mounting system
CN217544173U (zh) 一种核电机组用校正架
KR20080072618A (ko) 핵연료 집합체의 검사/수리대
CN110259150B (zh) 一种核电站钢制安全壳顶封头拼装支架及拼装方法
CN210483097U (zh) 一种钢立柱调垂监控装置
EP2839481B1 (en) Lower end fitting locating pins
CN206973169U (zh) 设备机架
CN110136853B (zh) 一种燃料组件冲击试验支撑装置及其频率调节方法
CN217875803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调整装置
CN212956554U (zh) 一种格构柱定位装置
CN112124523B (zh) 一种用于Mark3型液货舱薄膜加强楔的安装方法
CN211113787U (zh) 一种小吨位静载试验设备
CN218311741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箱焊接辅具
CN108709546B (zh) 乏燃料水池扩容用高密格架的安装和垂直度检测方法
EP2184742A1 (en) Ti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fuel assembly
CN216336265U (zh) 一种附墙件连接结构
CN213548068U (zh) 储能机箱
CN220753086U (zh) 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轴存放支架
CN217569513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保压机构
CN110474082B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入壳组包极性防错装置
CN218837565U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空分冷箱组装的支撑装置
CN217229997U (zh) 一种用于堆内仪表格架组件的支撑旋拧装置
CN112443150B (zh) 架体、顶靠板组件、顶升塔架及该顶升塔架的使用方法
CN218600443U (zh) 电池壳r角处厚度检测装置
CN210548765U (zh) 一种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堆芯支承板焊接防变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